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82KB ,
资源ID:118363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36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8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8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

1、18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8.1 总则18.1.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以及建筑结构其他部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18.1.2 规范与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9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2、GJ32002);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预拌混凝土(GBl4902-9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18.2 术语18.2.1 大体积混凝土最小断面任何一个方向尺寸大于0.8m 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其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与裂缝开展的混凝土。18.2.2 补偿收缩混凝土以膨胀剂取代部份水泥或采用膨胀水泥拌制的具有膨胀性能的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无害裂缝或消除有害裂缝的混凝土。18.2.3 基准混凝土与掺有掺合料、外加剂混凝土相对应的,目的在于与不含某种掺合料、外加剂

3、相对比而拌制的不含该种掺合料、外加剂的混凝土。18.2.4 预拌混凝土相对现场搅拌而言,在具有严格管理,设备完善的专业搅拌站,实行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18.2.5 后浇带整体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为减少温度收缩与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临时性的变形缝。18.2.6 加强带分块施工改连续整体浇筑混凝土,原伸缩缝、后浇带、施工缝被大膨胀率混凝土取代部分或整体施工原设计需增加混凝土膨胀率的部分。18.2.7 混凝土的龄期自浇筑混凝土时起18.3 基本规定18.3.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尚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18.3.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加强业主、

4、监理、设计与施工四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选择确定最优设计与施工方案。18.3.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体现技术先进、可行、可确保工程质量且经济的施工方案报施工监理批准后实施。施工设计应对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和最后的收缩应力进行双控计算,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18. 3. 4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和裂缝控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8.3.5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掺合料、外加剂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同时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18.3.6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不适宜进行大

5、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施工时要对原材的加热,混凝土搅拌、运输的保温,浇筑环境的升温以及混凝土的养护制订严密的冬施方案。18.3.7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贯彻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制订有效的技术措施;实施技术交底及各工序的自检、专检和交接检查。18.3.8承担配合比设计和试配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资质。18.4 施工准备18.4.1 技术准备(1)准备工作1)熟悉图纸,与设计沟通:了解混凝土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和允许利用后期强度的龄期。了解底板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设计预留的结构缝和后浇带或加强带的位置、构造和技术要求。了解消除或减少混凝土变形外约束所采取的措施和超长结构

6、一次施工或分块施工所采取的措施。了解使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的特殊要求和采取的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2)依据施工合同和施工条件与业主、监理沟通: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在交通管制方面提供连续施工可能性时,才能满足大方量一次浇筑的要求。否则,则宜分块施工。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业主应提供足够的施工场地以满足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料场的需要,同时尚应提供足够的能源或设置发电设备设施。施工部门为保证工程质量建议采取的技术措施应报告监理,并通过监理取得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同意。(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配1)委托设计需提供的条件包括混凝土的类型、指定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混凝

7、土场内外输送方式与耗时、混凝土的浇筑坍落度、施工期平均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其他要求。委托单位尚应提供混凝土试配所需原材。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必须满足上述各条件的要求外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缩与温差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需提供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附按预定程序施工的坍落度损失和坍落度现场调整方法,普通混凝土7d、28d 的实测收缩率,所选用外加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尚应按BGJ119 的试验方法提供本试验室的,试块在水中养护14d 的限制膨胀率,该值应大于0.015(结构厚在lm 以下)或0.02(结构厚在lmm 以上);一般底板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以0.020.025,加

8、强带、后浇缝以0.0350.045为宜;6 个月混凝土干缩率不大于0.045。混凝土的试配强度以依后期强度换算的28d 强度为准。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若以7d 强度推算换算的28d 强度则应以限制膨胀试块的7d 强度为依据。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抗渗水压加0.2MPa 控制,储备不可过高。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填加掺合料,粉煤灰应不低于二级,其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当有充分根据时掺合料的掺量可适当调高。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泵送宜为80140mm,其他方式输送宜为60120mm,坍落度允许偏差15mm,到达现场前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

9、30mmh,总损失不应大于60mm。混凝土最小水泥量不低于300kgm3,掺活性粉料或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280kgm3。根据水泥品种,施工条件和结构使用条件选择化学外加剂。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 之间,最高不超过0.55;用水量宜在170kgm3 左右;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用水量在180kgm3 左右。粗骨料适宜含量C30 为11501200kgm3;C35 为10501150kgm3。砂率宜控制在3545,灰砂比宜为1:21:2.5。混凝土中总含碱量使用碱活性骨料时限制在3kgm3 以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3,当结构使用年限为100 年时为0.06

10、。 混凝土的初凝应控制在68h 之间,混凝土终凝时间应在初凝后23h。 缓凝剂用量不可过高,尤其是在补偿混凝土中应严格限量以防减少膨胀率。 膨胀剂取代水泥量应按结构设计和施工设计所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及产品说明书并经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量必须充足以满足膨胀率的要求。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下列规程标准的技术规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l4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3)施工方案编制要点1)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11工程概况:建筑结构和大体积混凝

11、土的特点-平面尺寸与划分、底板厚度、强度、抗渗等级等;温度与应力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进行混凝土绝热温升和外约束条件下的综合温差与应力的计算;对混凝土入模温度、原材料温度调整,保温隔热与养护,温度测量;温度控制、降温速率提出明确要求;原材选择:配合比设计与试配;混凝土的供应搅拌:运输与浇筑;保证质量、安全、消防、环保、环卫的措施,2)技术要点混凝土供应:a.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在设施完善严格管理的强制式搅拌站拌制。b.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应选择备用搅拌站。c.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所使用的膨胀剂,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应派驻专人监督其质量、数量和投料计量;最后复核掺入量应符合要求。d

12、.混凝土浇筑温度宜控制在25以内,依照运输情况计算混凝土的出厂温度和对原材料的温度要求。e.原材料温度调整方案的选择:当气温高于30时应采用冷却法降温,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加热法升温。f.原材料降温应依次选用:水:加冰屑降温或用制冷机提供低温水;骨料:料场搭棚防烈日暴晒,或水淋或浸水降温;水泥和掺合料:贮罐设隔热罩或淋水降温,袋装粉料提前存放于通风库房内降温。g.罐车:盛夏施工应淋水降温,低温施工应加保温罩。h.混凝土输送车辆计算:n(Qm60V)(60LS)T(18.4.1-1)式中n-混凝土罐车台数;Qm-罐车计划每小时输送量(m3/h);QmQms18?Qma18-罐车额定输送量(m3/

13、h);?-混凝土泵的效率系数,底板取0.43;V-罐车额定容量(m3);L-罐车往返一次行程(km);S-平均车速(一般为30kmh);T-一个运行周期总停歇时间(min),该值包括装卸料、停歇、冲洗等耗时。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流水作业;a.底板分块施工时,每段工程量按可保证连续施工的混凝土供应能力和预期工期确定。b.流水段划分应体现均衡施工的原则。c.流水段的划分应与设计的结构缝和后浇带相一致,非必要时不再增加施工缝。d.施工流水段长度不宜超过40m。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不宜超过60m,混凝土宜跳仓浇筑。e.在取得设计部门同意时,宜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加强带间距3040m,加强带的宽度宜为23m。

14、f.超长、超宽一次浇筑混凝土可分条划分区域,各区同向同时相互搭接连续施工。g.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施工的超长底板,每60m 应设加强带一道。h.加强带衔接面两侧先后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h。混凝土的场内运输和布料:a.预拌混凝土的卸料点至浇筑处;现场搅拌站自搅拌机至浇筑处均应使用混凝土地泵输送混凝土和布料。b.混凝土泵的位置应邻近浇筑地点且便于罐车行走、错车、喂料和退管施工。c.混凝土泵管配置应最短,且少设弯头,混凝土出口端应装布料软管。d.施工方案应绘制泵及泵管布置图和泵管支架构造图。e.混凝土泵的需要数量与选型应通过计算确定:N:QhQmal8? (18.4.1-2)式中N-混凝

15、土泵台数;Qh-每小时计划混凝土浇筑量(m3h);Qmal8-所选泵的额定输送量(m3h);?-混凝土泵的效率系数,底板取0.43。f.沿基坑周边的底板浇筑可辅以溜槽输送混凝土,溜槽需设受料台(斗),留槽与边坡处垂线夹角不宜小于45。g.底板周边的混凝土也可使用汽车泵布料。混凝土的浇筑:a.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厚1.Om 以内宜采用平推浇筑法:同一坡度,薄层循序推进依次浇筑到顶。厚1.Om 以上宜分层浇筑,在每一浇筑层采用平推浇筑法。厚度超过2m 时应考虑留置水平施工缝,间断施工。b.有可能时应避开高温时间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硬化期的温度控制:a.温控方案选择:当气温高于30C 以上可采用预埋

16、冷水管降温法;或蓄水法施工;当气温低于30C 以下常温应优先采用保温法施工;当气温低于-15C 时应采取特殊温控法施工。b.蓄水养护应进行周边围挡与分隔,并设供排水和水温调节装备。c.必要时可采用混凝土内部埋管冷水降温与蓄热结合或与蓄水结合的养护法。d.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方案应详示结构底板上表面和侧模的保温方式,材料,构造和厚度。e.烈日下施工应采取防晒措施;深基坑空气流通不良环境宜采取送风措施。f.玻璃温度计测温:每个测温点位由不少于三根间距各为100mm 呈三角形布置,分别埋于距板底200mm,板中间距5001000mm 及距混凝土表面100mm 处的测温管构成。测温点位间距不大于6m

17、,测温管可使用水管或铁皮卷焊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管口高于保温层50100mm。g.电子测温仪测温:建议使用用途广、精度高、直观、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的半导体传感盛,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每一测温点位传感器由距离板底200mm,板中间距5001000mm,距板表面50mm 各测温点构成。各传感器分别附着于16 圆钢支架上。各测温点位间距不大于6m。h.不宜采用热电阻温度计测温,也不推荐热电偶测温。18.4.2 材料选择(1)水泥1)应优先选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水化游离氧化钙、氧仁镁和二氧化硫尽可能低的低收缩水泥。2)应优先选用低、中热水泥;尽可能不使用高强度高细度的水泥。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不

18、得使用低热微膨胀水泥。3)对不同品种水泥用量及总的水化热应进行估算;当矿渣水泥或其他低热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粉煤灰后的水化热总值差异较大时应选用矿渣水泥;无大差异时,则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而不采用干缩较大的矿渣水泥。4)不准使用早强水泥和含有氯化物的水泥。5)非盛夏施工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6)补偿收缩混凝土加硫铝酸钙类(明矾石膨胀剂除外)膨胀剂时应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类水泥应通过试验确定。明矾石膨胀剂可用于普通硅酸盐或矿渣水泥,其他类水泥也需试验。7)水泥的含碱量(Na20+K20)应小于0.6,尽可能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4的水泥。8)混凝土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使用适应介

19、质性质的水泥。9)进场水泥和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或怀疑变质的水泥应作复试检验并合格。10)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检验;其7d 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K 当混凝土中掺有活性粉料或膨胀剂时应按相应比例测定7d28d 的综合水化热值。11)使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l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GBl344);其他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12)水化热测定标准为: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GB2022)。(2)粗骨料1)应选用结构致密强度高不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石子骨料不宜用砂岩,不得含有蛋白石凝灰岩等遇

20、水明显降低强度的石子。其压碎指标应低于16。2)粗骨料应尽可能选择大粒径,但最大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当使用泵送混凝土时应符合表18.4.2 要求。 3)石子粒径:C30 以下可选540mm 的卵石,尽可能选用碎石;C30C50 可选531.5mm 的碎石或碎卵石。4)石子应连续级配,以5lOmm 含量稍低为佳,针、片状粒含量应15。5)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5。6)粗骨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普通粗骨料:普通混凝土使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高炉矿渣碎石:混凝土用高炉渣碎石技术条件含粉量(粒径小于0.08mm)不大于1.5。(3)细骨料1)应优先选

21、用中、粗砂,其粉粒含量通过筛孔0.315mm 不小于15;对泵送混凝土尚应通过0.16mm 筛孔量不小于5为宜。2)不宜使用细砂。3)砂的SO3 含量应1。4)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5)使用海砂时,应测定其氯含量,氯离子总量(以干砂重量的酸比计)不应大于0.06。6)使用天然砂或岩石破碎筛分的产品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4)水1)使用混凝土设备洗刷水拌制混凝土时只可部分利用并应考虑该水中所含水泥和外加剂对拌合物的影响,其中氯化物含量不得大于1200mgL,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2700mgL。2)拌合用水应洁净,质量需符合混凝土拌

22、合用水标准(JGJ63)的要求。(5)掺合料1)粉煤灰:粉煤灰不应低于级,以球状颗粒为佳;粉煤灰的SO3 含量不应大于3;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2)使用其他种掺合料应遵照相应标准规定。3)掺合料供应厂商应提供掺合料水化热曲线。(6)膨胀剂1)地下工程允许使用硫铝酸钙类膨胀剂,不允许使用氧化钙类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2)膨胀剂的含碱量不应大于0.75,使用明矾石膨胀剂尤应严格限制。3)膨胀剂应选用一等品,膨胀剂供应商应提供不同龄期膨胀率变化曲线。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试件在水中14d 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0.025;28d 膨胀率应大于14d 的膨胀率;于

23、空气中28d 的变形以正值为佳。4)膨胀剂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的要求。(7)外加剂1)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低收缩率特别是早期收缩率低的外加剂,除膨胀剂、减缩剂外,外加剂厂家应提供使用该外加剂的混凝土1、3、7 和28d 的收缩率试验报告,任何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率均不得大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2)外加剂必须与水泥的性质相适应。3)外加剂带入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碱量不得超过1kg。4)非早强型碱水剂应按标准严格控制硫酸钠含量;减水剂含固体量应30;减水率应20;坍落度损失应20mmh。5)泵送剂、缓凝减水剂应具有良好的减水、增塑、缓凝和保水性,引气量宜介于35 之间。对补偿收缩混凝土

24、,使用缓凝剂必须经试验证明可延缓初凝而无其他不良影响。6)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得大于0.1。7)外加剂应符合下列标准规定: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l8588)。18.4.3 主要施工机具仪表(1)机械设备、仪表现场搅拌站-成套强制式混凝土搅拌站,皮带机,装载机,水泵,水箱等。现场输送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泵及钢、软泵管。混凝土浇筑-流动电箱、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抹平机、小型水泵等。专用-发电机、空压机、制冷机、电子测温仪和测温元件或温度计和测温埋管。(2)工具手推车、串筒、溜槽、吊斗、胶管、铁锹、钢钎、刮杠子等。18.4.4 作业

25、条件(1)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流水作业段的划分,浇筑程序与方法,混凝土运输与布料方式、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等已交底。(2)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已布设。(3)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完毕。(4)输送泵及泵管已布设并试车。(5)钢筋、模板、预埋件,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加强带支挡,测温元件或测温埋管,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6)模内清理干净,前一天模板及垫层或防水保护层已喷水润湿并排除积水。(7)保湿保温材料已备。(8)工具备齐,振动器试运合格。(9)现场调整坍落度的外加剂或水泥砂等原材已备齐,专业人员到位。(10)防水混凝土的抗压、抗渗试模备齐。(11)钢木侧模已涂隔

26、离剂。(12)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搅拌站已试车正常材料备齐。(13)联络,指挥,器具,已准备就绪。(14)需持证上岗人员业经培训,证件完备。(15)与社区、城管、交通、环境监管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18.5 材料和质量要点18.5.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选用低热和低收缩水泥;(2)采用低强度等级水泥;(3)控制各种材料和外加剂的含碱量;(4)控制骨料含泥量。18.5.2 技术的关键要求(1)控制混凝土浇筑成型温度。(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或(和)掺入掺合料降低水泥单方用量。(3)控制坍落度及坍落损失符合泵送要求。(4)浇筑混凝土适时二次振捣、抹压消除混凝土早期塑性变形。(5)尽可能延长

27、脱模时间并及时保湿、保温测。18.5.3 质量的关键要求(1)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投料计量。(2)监督膨胀剂加入量。(3)控制混凝土的温差及降温速率。18.5.4 职业健康的关键要求(1)动力、照明符合用电安全规定。(2)马道,泵管支架牢固,安全防护达标。(3)施工机械试运行合格,工况良好。(4)劳动保护完备。18.5.5 环境的关键要求(1)采用低噪声设备防止扰民。(2)定向低角度照明降低光污染。(3)运料车遮盖防止飞尘。(4)出厂车辆清洗以防玷污市政道路。(5)施工污水经沉清后有组织排放。18.6 施工工艺18. 6. 1 工艺流程(图18.6.1) 18.6.2 施工操作工艺(1)混凝土搅

28、拌1)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对原材进行温度调节。2)搅拌采用二次投料工艺,加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搅拌约lmin 成水泥浆,然后投入粗、细骨料拌匀。3)计量精度每班至少检查二次,计量控制在:外加剂0.5,水泥、掺合料、膨胀剂、水1,砂石2以内。其中加水量应扣除骨料含水量及冰霄重量。4)搅拌应符合所用机械说明中所规定的时间,一般不少于90s,加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以搅拌均匀为准,时间不宜过长。5)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1)预拌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应使用滚筒式罐车。2)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

29、土的需要。3)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上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4)罐车在盛夏和冬季均应有隔热覆盖。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第一次装料时,应多加二袋水泥。运送过程中筒体应保持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 后方可卸料。6)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 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 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

30、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11:2 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泵管向下倾斜输送混凝土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5 倍落差长度的水平配管,若与上水平线倾斜度大于70 时应在斜管上端设置排气活塞。如因施工长度有限,下斜管无法按上述要求长度设置水平配管时,可用弯管或软管代替,但换算长度仍应满足5 倍落差的要求。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l00mm 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lm 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泵送将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压力不超过0.7MPa。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