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经济的可待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经济的可待续发展加强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而二者的背离又突出地表现为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不断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历程,认识到高消耗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兼顾当代和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业
2、作为一个对资源有特殊要求的新兴产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和协调之中。因而,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产业走可持续、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各旅游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作为一个资源产业,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表现在:1、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消费活动,人们外出旅游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怡悦身心、回归自然、疗养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卫生良好的
3、旅游目的地,才能激发人们前往旅游的欲望并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旅游者旅游消费心理更趋成熟,人们纷纷走向自然、享受绿色生命的今天,一流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某些旅游城市最具魅力、最响亮的旅游品牌,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相反,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旅游目的地就很难再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游览,旅游产业也必将因此而衰落萎缩。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以其可提供的旅游资源数量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潜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2、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旅游产业做支撑。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
4、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其次,旅游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的发生。旅游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它对于丰富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优化了旅游城市的经济结构,替代了污染严重和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推动了本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此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对资源的耗损最少,只要管理得当,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可降低到最少程度。二、当前我国旅游城市在环保工作中所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全社会的环境意
5、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高标准的环保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这几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对环保日益重视,认识逐年提高,但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市民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中尚未形成环境质量是旅游城市品牌的观念,并未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事关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在各个旅游城市仍时有发生。2、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制不顺。与生态保护工作有关的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各自为政,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如旅游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旅游开发,环保部门又往往只考虑环境污染的防治,二者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致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于顺利实施,影
6、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城市建设规划与旅游规划相脱节,导致旅游点遍地开花,布局不当,近距离重复雷同建设,甚至有的风景区与工业污染源为邻,加重了景区的环境负担。3、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表现在: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不健全,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力度不够,行政执法水平还不太高,执法监督不健全,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4、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据了解,这些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多,但总体而言,这些投入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与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标准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资金投入的不足,使
7、各旅游城市在垃圾处理、污水净化、城市绿化等环保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旅游区(点)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当开发,使地貌和植被遭受人为破坏,导致旅游区(点)水土流失,水资源锐减。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观的游览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吸引力下降甚至消亡。如桂林旅游的“黄金水道”漓江,由于河床泥沙被过度采挖以及上游的水源林遭受乱砍滥伐等原因,造成漓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致使近几年来漓江缺水现象日趋严重,季节性枯水问题更为突出。枯水期间,86公里的漓江游览游船只能通行56公里,河床裸露,两岸班驳
8、不堪,大大削弱了漓江的观赏价值,严重影响了桂林这座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6、旅游垃圾污染严重。由于旅游景区(点)配套设施不完备以及旅游者本身素质低等各方面原因,致使与旅游有关的服务行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便弃于景区内,既影响了游人的游兴,也降低了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三、加强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导致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经济收益低下。因而,要保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道路。为此,各旅游城市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
9、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城市的环保意识,使全社会把生态环保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狠抓落实。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城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决策部门以及旅游经营者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切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的长远发展观念。为此,要通过采取举办环保培训班、环保知识讲座以及报刊、电视、简报、内参、录像等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等途径,不断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旅
10、游界以至于全社会中更加深入人心。要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部门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重视环保,不以权代法、主观武断,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规划、设计旅游城市的环境与发展蓝图,尽可能地避免因不尊重生态规律的决策失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损失的现象的发生;使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饭碗,在旅游经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使旅游者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个正常人应尽的义务和应具备的文化素养,旅游过程中要爱护旅游区的一草一木,不乱丢垃圾,不伤害野生动物,自觉做一些有益于生态保护的事,促使旅游者的环境
11、意识得到质的升华,让旅游者从“污染源”转变为“环境保护卫士”;使旅游区周边的群众意识到,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当地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进而使他们以实际行动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去。(二)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上,各旅游城市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资源、发展旅游业,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资源能永续利用。既不能把风景区封闭成自然博物馆,使之与世隔绝(因为环境保护决不是一切都原封不动的消极保护,消极的保护、纯自然主义方式不仅不利于旅
12、游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应遵循“科学评价,合理开发,综合保护”的原则,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实施保护性开发,把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此外,开发与保护的利弊分折不能单凭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标准,而应把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于那些经过综合评价,不具备开发能力或开发条件暂不成熟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严格的封闭性保护;对于那些开发条件已经成熟的,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适度开发,恰当地找出这个适度开发的“度”,以建立起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良性的互动关系,进而使经济效益
13、、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同步发展。(三)进一步理顺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是环保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环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可以说,这些年来我国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缺乏一个强在力的协调、管理机构引起的。这是因为生态环保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业、农林、旅游等方方面面,没有相关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密切支持与配合,生态环保工作是难于顺利开展的,也是难于取得积极成效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生态环保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工作相关的环保、旅游、规划等行
14、政管理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彼此间互不了解,工作中需要进行联合执法却往往各自为政,致使生态环保工作难度加大却收效甚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各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共同参与、联合管理,已经成为各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要建立一个高层次、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对整个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包括生态环保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桂林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尝试,2000年初成立,由旅游、环保、规划、交通等十几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桂林市旅游
15、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协调”,高度重视各成员单位在生态环保等旅游产业发展中职能和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了各有关单位参与旅游管理、共促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一个各方和谐、左右顺畅、内外衔接的旅游管理新格局,实现了由单一部门管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共同关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因此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协调发展,真正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行政执法水平。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各旅游城市一是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已经出台
16、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的法规保障;二是要切实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要通过强化业务培训等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高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快解决当前部分环保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的文化程度低、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深、专业素养不高,难于适应综合性强、科学技术性高的环保工作需要的现状,努力建立起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正、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精的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切实提高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的执法监查力度,切实采
17、取法律手段避免、减少或控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对那些违反有关规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行为,要敢于动真碰硬,依法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直至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性的干涉和惩罚。通过以上这些法制措施,真正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相适应的法律调控手段,确保旅游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茁壮成长。(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环保工作范围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因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是生态环保工作得到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各旅游城市一定要在环保投入上舍得下功夫,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
18、是要进一步给予环保、农林、旅游等相关部门适当的政策倾斜,适度给予这些部门增拨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资金用于环保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对排污费的征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烟尘废水超标费的征收力度,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以此来补充污染源治理资金的不足;三是利用旅游城市声誉和投资环境优势,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上招商、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吸引国外、市外资金投资环保产业,不断提高本地环保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利用外资的比例,解决环保投入的不足,减轻财政的压力。此外,西部地区旅游城市的计委、环保、农林、市容等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争取上级对口部门以及东部兄弟城市,通过专款、拨款或给予低息
19、贷款等形式,在资金上对本地的环保及相关建设项目予以扶持。(六)要开发、推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大众旅游,而应积极推广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且还能给旅游地带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模式。为此,各旅游城市应顺应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开发、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等这些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这是由于这些旅游项目提倡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尊重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体制,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损蚀和破坏;另外,这些游览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态科教和生态科普色彩,旅
20、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被大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所感染、启迪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环保意识增强,进而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正因为如此,这些旅游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被国际公认为是解决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最理想的方式;正在苦苦寻求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各旅游城市,更应把这些旅游项目的开发作为自身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隆重向国内外游客推出。结 语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日趋重视意味着人类更为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旅游城市应审时度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适时顺应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正确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坚决走旅游业的可持续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