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51.18KB ,
资源ID:11833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33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61行为矫正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61行为矫正教案.docx

1、061行为矫正教案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第一章 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行为与问题行为第一节 行为及行为矫正本章安排:1.说出你在课堂、餐厅、宿舍等一些公共场所所遇到的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分析自己不能容易自己的某些行为,如果自己是老师,自己不喜欢学生的哪些行为?2.什么是行为?能否为它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些表现是否为行为。3.外显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要改变某一不良行为,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A.改变心理(认知疗法)B.改变行为(一行为对另一行为的制衡)4.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行为的定义我们平常说某人行为怪异或者说行为不检点,一般是指什么标准,是怎么判断的?什么是行为?行为是在自

2、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思考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矫正主要集中于公开的领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行为的概念:(1)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在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孤独症孩子的破坏行为在教师关注的程度不同时会有所变化。P2(2)行为可以被观察到,从而可以被描述和记录。对行为可以从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来测量。如每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某种行为出现时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行为的反应强度等。(3)因为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不可避免地对别

3、人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随地吐痰是不好的行为,但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下都有如此的行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行为的特征:1、是一种行动;2、具备自然尺度;3、可观察和测量;4、对环境产生影响;5、受自然规律支配。王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李明在婴儿床上大哭大叫,于是他的母亲抱其他,给他喂奶。孔莎丽是名6岁的智障儿童,当老师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会哭闹并把头往桌上或者地上撞。只要她一撞头,老师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哄她,让她安静,告诉她什么事都没有,再拥抱她一下,有时还让她坐在自己的膝盖上。请举例说出一些在课堂中学生

4、某些行为,包含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2.行为矫正的定义行为矫正的案例:婚姻困境中的人,每天都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事情会有所改变;强迫性行为,揪头发导致秃斑,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让其每次在揪头发的时候就做些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揪头发的行为为零,头发重新长出来了;减肥的人,让他先存上一笔钱,当他每天训练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可以取回他的存款,效果明显。以上都是行为矫正的例子。行为矫正是用来帮助人们改变其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一般包括分析和校正两个方面:分析是指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校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种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

5、们改变行为,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行为矫正学有时也称行为分析应用学。3.行为矫正的特点(1)、主要用来研究人的行为,关注人的行为改变,而非该个体的特点或者显著特征。如它可以被用来改变孤独症者的某些问题行为,而不是改变孤独症。不过一般来说,某类人总是和某些行为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如此,但行为矫正仍然着眼于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行为过度和行为不足是行为矫正程序和方法的主要应用对象。在行为矫正中,要被改变的行为被称作目标行为。行为过度是指个体期望减少的不愉快的行为,如吸烟;行为不足是个体期望增加的行为,如锻炼和学习。(2)、行为矫正的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因为目标行为是在后天环境

6、中习得的,所以学习理论是行为校正的原理。行为学原理是更广义的说法。(3)、行为校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矫正的内容包括对与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进行评估和改变。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矫正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一旦这些控制变量被识别出来,我们就可以改变它们,从而对行为进行校正。成功的行为矫正程序能够改变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期望的行为。导致行为的原因必须从环境(包括这个个体的生物学结构)中去寻找。(4)、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行为矫正程序涉及与行为有相互关系的种种环境事件的具体改变,为使行为矫正程序在每次实施时都能产生效

7、果,这些环境事件的具体改变必须每次都出现,因而精确的描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容易的做到每次都正确地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5)、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测量行为矫正程序实施前后目标行为的变化,另外还要对正在进行的程序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6)、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尽管过去的经验可以影响当前的行为,也可能有助于分析当前某些行为和选择合适的行为矫正程序,但只有当前环境的变量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逝者已逝,关注当下才是解决问题之道。(7)、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原因是这些假设无法证明其真伪,它们与行为的关系无法被测量。4.行为矫正的历史起

8、源(1)、主要人物:伊万P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 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反射行为可以由一个中性刺激所引起。爱德华L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学习三大定律中的效果律是其对行为矫正的主要贡献。效果定律人定,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 1878-1958) 在1913年发表行为学家眼中的心理学,断言可观测的行为是心理学特有的主题(心理学科学化),而且所有的行为都是受环境事件所控制的,强调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山鼻祖。BF斯金纳(B。 F。 Sk

9、inner, 1904-1990) ,扩展了行为主义的领域,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行为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的出现。(2)、主要出版物和组织(略,感兴趣可以参看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8页)5.行为矫正的应用(1)、发育障碍(2)、精神疾病(3)、教育和特殊教育(4)、康复治疗(5)、社区心理学(6)、临床心理学(7)、商业、工业和服务业(8)、自我管理(9)、儿童管理(10)、预防(11)、运动心理学(12)、与健康相关的行为(13)、老年医学行为的特征: 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 行为具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行为受自然规律支

10、配; 行为可以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藏的。一、行为主义观点回顾 1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行为主义学派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创立了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出现,在西方近代心理学发展史上是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是:(1)动物和人的心灵实际上是一块白板,其行为经验完全是后天获得的;(2)有机体之间不存在个别差异,即使存在,也是不重要的;(3)任何刺激都同样能形成任何反应,即每一刺激和每一反应间都能形成一一对应的联结。从这些假设出发,

11、行为主义者认为,人是由后天环境塑造的,人的善恶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环境或教育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声称:“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出其中一个,都能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师、律师、艺术家、商界首脑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的职业、种族。” 2行为主义对心理疾病的看法请联系其它心理学派的观点,来考虑这一问题。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唯一目标就是预测、控制人的行为。行为学派对个体的心理疾病的看法是,心理疾病完全是后天错误学习的结果。那么,既然它们可以从学习中得来,也同样可以

12、通过学习去除。因此,可以通过行为主义原理去校正和塑造个体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矫治的目的。二、行为矫正的目标 最初,根据艾森克的界定,行为矫正的实质是运用学习理论来对个体在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治疗,可见其目标在当时已定位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的改变上。其后,斯金纳建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其在临床心理中应用却把行为矫正的目标定位在仅仅是改变个体的异常行为上。其实,人的心理现象是认知、情感、行为诸心理要素的统一结构物。行为矫正把干预的目标仅仅定位在行为改变这一维度上,就难以富有成效地解决那些与认知、情感有这样那样联系的问题行为,也难以对批评者提出的诸如“症状替代”之类的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

13、释。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及其对临床心理的影响,行为矫正在目标界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指出了行为矫正的目标还应该包括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发展,还要使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发生某种积极的变化,而最终使一个人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则是最理想的目标。据此,我们认为,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和从不同层次的角度来考虑行为矫正的目标。1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看:(1)行为矫正的狭义目标,就是消除一个人的特定的不良行为行为过度;(2)广义目标,除了上述目标还要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良好行为行为不足;(3)更广义目标,则不仅要达到上述两目标,还要努力使一个人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至少使消极紧张

14、情绪得以缓解和自我感觉趋于良好,还要努力使一个人对自身的问题行为及有关情绪的形成产生清晰的理性认识、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观。2从不同层次的角度来看:(1)通过行为矫正,使个体在外界的干预下其行为方面、或行为和情感及认知诸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这是一个层次,它主要依赖客观环境提供的条件和帮助;(2)通过行为矫正,使一个人懂得行为的有关基本原理,学会并能运用有关的方法,最终能进行自我监察、自我控制、自我强化而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这是又一个层次,它除了需要外界的帮助更主要依靠个体自身的努力即“自我”的力量。三、人类行为的定义 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学)对人类的行为有自己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其定义具有如

15、下特征。1行为是人们说的和做的它不是个体的静态特征,不是一个主观的总结性的评判,当说一个人的行为时,要说出它究竟是如何表现的。例如,可以这样对生气行为进行描述:“丽丽冲着妈妈尖叫,跑上楼梯,然后砰地撞上她的房门。”2行为是可以度量的行为是可以测量的。其测量尺度一般有三种: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例如,说到有的人有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对于这一行为,可以计算它的频率(即单位时间里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指的是一次行为发生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还可以对行为的强度进行描述,即该行为中所包括的身体力量。例如,宋涛举起了100公斤的重量。3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这和第2点是一致的。对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有

16、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考察治疗措施有无效果,要向心理学界推出特别的治疗方法,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或数据来说明这一切。对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这一切去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疗措施并通过治疗前后个体行为表现的差异来检验治疗的效果。4行为受环境影响并对环境发生作用“环境”可以理解为“外界”。这一点从操作性条件发射原理可以看出来:被外界强化的行为以后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而不被肯定或受到惩罚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按照行为主义观点,是环境造成了个体的一切行为。个体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个体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行为也对环境产生着影响作用。例如,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

17、人,会使别人远离他,厌烦他。而一个友好的人,会使别人喜欢和他接近。形成所谓“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5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公开的行为是指可以被当事者本人以外的人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行为;而隐蔽的行为是指无法被外界观察到,只有行为人自己才能进行观测和记录,例如,个体的思维活动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学派最得意的地方在于对公开行为的塑造和改变。因此,我们行为矫正(行为疗法)主要针对的也是公开的行为。第二节 行为矫正的含义与特点行为疗法和行为矫正含义相同,以下对这两个概念通用。1行为矫正的定义 行为矫正涉及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两个部分。分析是识别环境和某一特定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识别该行为

18、产生的原因。矫正是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行为矫正就是用通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做法,对人的行为进行矫正,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2行为矫正的特点(1)研究对象集中于行为而非其它行为疗法的方法是用来改变个体的行为的,而不是个体的个性特征。例如,行为矫正不用来改变“孤独症”,它是用来改变患有孤独症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的。(2)理论依据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理论(Bandura,班杜拉1969,1977)D认知行为理论(Allis艾利斯, Beck贝克(3)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疗法强调与行为发生直接相关的环境事件的影

19、响作用,从中找出控制个体行为的各种环境事件(包括前因或后果),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对行为进行矫正。例如,撞墙的孩子是在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时才撞墙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提出“让老师多关心这个孩子”作为治疗措施。平时在对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时,切忌找出影响行为的环境事件,而不要以症状类别作为原因。(4)不重视过去事件的影响虽然,对过去事件的考察是有用的,有助于分析造成个体当前行为的原因,但个体在明了这些原因后,依然难以采取恰当的行为,因此,分析影响个体行为的当前环境事件,并提出矫正措施进行训练,效果才会理想。(5)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通常要对实施行为矫正前后的目标行为进行测量,以考察矫正策略的效果,以便

20、及时调整对策。总之,行为治疗学派不追究个体的过去,不追究个体的内心,它只注重行为发生的瞬间(紧密相关的时刻),从中考察前因、后果;同时,要对行为进行测量、记录。第三节 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1重要人物(1)IvanP. Pavlov (1849-1936) (伊万P巴甫洛夫)Pavlov揭示并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2)Edward LThorndike (1874-1949) (爱德华L桑代克)Thorndike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效果律,该定律认为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重复出现。()John BWatson(1878-1958)(约翰华生)是他发动了行为主义运动,他对行为学派

21、及行为治疗的贡献功不可没。(4)BSkinner (1904-1990) (斯金纳)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及其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士投入到了行为的研究中来。行为疗法(矫正)的历史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之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过在初期发展相当缓慢,原因主要是:第一,因上世纪30年代以后,精神分析疗法正处于鼎盛时期,而这些刚刚产生的行为改变技术理论正好与精神分析的观点相对立,因而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由于其原理所依赖的许多实验都来自动物,故一时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第三,那些已在应用的行为改变技术原理,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支持,其疗效也不显着。30年代

22、后,随着斯金纳的参与,行为矫正和治疗又得到迅速发展。至如今,行为改变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人类社会问题。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和管理社会问题,愈来愈多的服务性行业(如社会工作、医学、社区心理学以及商业体育活动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程序。行为矫正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二章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基本原理由“长工揖驴”的故事引出。又巴甫洛夫喂狗的实验。A: 作揖 驴漠然(中性刺激)鞭打 惊跳(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B: 作揖+鞭打 惊跳(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C: 作揖 惊跳(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原理:中性刺激和无

23、条件刺激相结合数次,原来的中性刺激也能引起无条件刺激的效果,这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其它无条件反射的例子:疼痛的迅速逃避、光、声音、气流其它例子:咔嗒引起眨眼的例子、孩子怕医生、小孩子的行为训练二、条件情绪反应人类先天的恐惧情绪反应有两种原因:突然的声响和失去支持,其它的都是后天习得的。如华生等人做的婴儿恐惧反应实验(注意:不可模拟),还有对蛇等动物的恐惧。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几点说明1高级条件反射的形成另一中性刺激和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驴:作揖 惊跳吹口哨+作揖 惊跳吹口哨 惊跳又:咔嗒声+闪光 眨眼2条件反射的消失提示:偶尔给予结合3条件反射的分化与泛化4条件刺激(中

24、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间顺序四、影响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因素1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性质越强的刺激,其形成的条件反射效果就越显着。2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时间关系3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之间的一致性指要结合出现,即在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每次出现其中以一个,都要出现另一个。但一旦形成条件反射,两者的结合就应是间歇性的。4共同作用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条件反射就越强。5过去对条件刺激的体验过去在没有无条件刺激的情况下,受过某种刺激,则这种刺激就不易形成条件反射,反之亦然。五、经典性条件反射与行为矫正(下一章详细说明)尿床警报系统(尿床警报系统,把使膀胱紧张和

25、警报器结合起来。)常用于情绪方面:对恐惧和焦虑情绪的克服(考试焦虑、恐高、广场恐惧、人际恐惧、害人恐惧等)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出生齐宾夕法尼业州萨斯至汉镇。祖父英国籍,早年来美谋生。而其父亲是位律师,母亲操持家务童年时代的斯金纳在温暖而文静的家庭中渡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

26、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

27、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

28、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边降低。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应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效果。(三)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第三节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一、认知理论 认知

29、理论强调有机体自身的能动作用,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因此心理学的任务主要不是去观察、改变或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去分析人的认知程序结构及规律。该派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WKohler,18871967)、托尔曼(EC.Tolman,18661959)、皮亚杰(JPiaget,18961980)、布鲁纳(JSBruner,1915一 )和奥苏伯尔等,他们有以下几种主要学说。 1完形学说 以苛勒等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在对知觉的实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完形学说的一般理论。格式塔学派认为,我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都是一些整个的“形”、“式样”,即“完形”。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这个

30、“形”就出现了某些“缺口”或“缺陷”。有机体的活动有一种渡过“缺口”、弥补“缺陷”、完结“图形”的倾向,即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看见“好形”或“完形”的倾向。这种知觉的不断重新组织,使头脑中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完形。知觉重新组织的活动和完形作用就是学习。 格式塔学派在以组织或完形作用解释学习时,强调有机体反应的整体性,他们认为有机体的反应不是对情境中的各部分而是对整个的模型。他们认为,知觉本身显出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性,一种形式,一个完形,如果力图加以分析,这种整体性就被破坏。 格式塔学派反对行为主义“尝试与错误”的理论,他们认为,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即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由

31、于完形的出现,由于“顿悟”,即突然地理解了。他们认为,尝试与错误除了干扰外,对学习并不起作用,学习的成功完全是由于顿悟的结果。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 托尔曼自称是行为主义者,却吸收了格式塔学说的思想,认为学习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在sOR公式中,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这样刺激与反应之间就不存在直接的机械联系,而是存在着一个称为“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他通过老鼠走迷宫的实验,证明通过学习,有机体形成了一种有关环境的“图画”,这张“图画”称为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这样,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认知结构,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有机体内部状态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托尔曼还通过实验否定了行为主义关于强化是产生学习的必要因素的观点。他发现,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这就是“潜伏学习”。他在解择未经强化的潜伏学习的发生时指出,有机体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动、有机体对于环境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目的的达到或预期的结果也是种强化。这就是所谓内在的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目的也是SOR公式O中的重要因素。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