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8.88KB ,
资源ID:118309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30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docx

1、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上海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五分册)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单元核心: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率领太平军,纵横数十年,横扫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史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之路。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虎门销烟:起因(实质):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全球殖民扩

2、张,蓄意打开 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走私鸦片促使虎门销烟等禁烟运动的开展。危害:经济白银外流,造成银荒;社会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林则徐,意义是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英国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军事坚船利炮,战斗力强装备陈旧,纪律败坏外交对外殖民扩张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3.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五大变化(见2影响)。四个积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经济);打击清政府,客观冲击旧体制,动摇封

3、建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变革(政治);惊醒天朝上国观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思想);打破闭关锁国,有利于吸收先进,向近代社会过渡(对外)。三个开端: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修约”交涉:导火线:1856.10,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2.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火烧圆明园(1860.10,英法联军)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

4、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总计:开放16处,赔款1600万。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沙俄趁火打劫:内容:瑷珲条约(二鸦)、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伊犁界约(19世纪80年代)。总计:割地约151万平方公里。三、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背景: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内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发动起义)。思想:(基督教)政治经济男女平等。经过:1851.1,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东乡称天王185

5、1秋,永安建制(严肃军纪、 配土地和产品;目标:建立理想社会;意义: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在太平军占领区也未实行过)。2.北伐与西征:北伐(进攻北京推翻清朝;因孤军深入后院不继而失败);西征(夺取长江中下游要地以捍卫天京;在湖口之役胜利)。3.天京陷落:由盛转衰:1856春击溃清军江南江北大营1856秋天京变乱转衰。变乱原因:具体(领导层腐化;封建等级制取代朴素平均思想;夺权斗争激烈);根本(农民阶级局限性)。重建领导核心:军事(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政治(洪仁玕资政新篇,未实施)。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敌杀);主观(

6、农民阶级局限性)。影响:正面(反封建反侵略双重性质,时间长、范围广、人数多、影响深远,反映了特殊时代特征,是旧时农民起义的典范);负面(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四、洋务运动1.总理衙门的设立:定义: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改良 派(洋务派)发起的一场向外国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运动。兴起缘由:清政府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外交困。领导:中央(奕忻、文祥);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目的: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基础: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总理衙门:1861,总理大臣奕

7、忻,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物,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同时为洋务运动提供便利渠道。2.从“求强”到“求富”:内容:军事民企海军培才时间地点19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合并为“北洋舰队”1862,奕忻,京师同文馆;1863,李鸿章,上海,厂方言馆;1872,派留学生出国领导人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口号宗旨自强,练兵制器求富具体最早:1861,曾,安庆军械所;最大: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873,上海,轮船招商局;湙州,开平矿务局。洋务运动结果:失败(标志为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评价: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却未改革封建政体,

8、不可能实现独立富强的目标。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单元核心: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甲午战争后,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无论是鼓吹变法的戊戌维新运动,还是以“扶清灭洋”相号召的义和团运动,以王朝自救为目标的清末新政,均以失败而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基。由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五、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1.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背景(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

9、影响创造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等条件;受洋务派企业的诱导;机器生产的优厚利润吸引部分地主官僚及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产生标志:1869,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丝厂。分布特点:东南沿海,轻纺采矿航业等轻工业为主。影响:为中国社会增加新的经济成分;形成新的资产阶级(民族资产及无产)。概况对比: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产生地点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外国非法企业阶级来源部分投资于新式工业的商人地主和官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阶级特点革命性妥协性并存(反抗与依赖并存)受压迫深、革命性强2.西学传播:核心影响:传播近代科 aw技,冲击传

10、统文化,改变思想观念。背景:必要性(社会变革的需要);可能性(文化交流的扩大)。渠道:新式学堂培才;翻译西书上市;归国人员宣教。3.早期维新思想:条件: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思想条件(西学传播)。代表: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商战)。主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文化(废八股倡西学)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影响:先导作用(为戊戌变法作了思想与舆论准备);局限性(未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六、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黄海海战:战争起因:经济(明治维新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即根本原因);政

11、治(近代天皇制);思想(军国主义传统和武士道精神);借口(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经过:次序(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态度(清政府避战求和;日本全力进攻)。失败原因: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港,不许“巡海迎敌”;慈禧太后祝寿。2.马关条约: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赎辽:俄法德三国干预,赔3000万两赎辽费。影响:对日(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刺激其对外

12、扩张的野心);对华(打断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破产;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刺激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对远东(打破列强均势,使列强在远东争夺加剧)。七、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领导:资产阶级改良派。历史条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的先导作用)。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影响:1895年,各省应试举人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爱国请愿运动。2.百日维新:变法过程:序幕(1895公车上书)宣传(南学会、强学会;1896上海时务报和天津国闻报;创办时务学堂;以严复的天演论为思想武器,介绍进化论,宣传民权)。失败标

13、志:1898.9.21,戊戌政变(103天)。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影响:积极(宣传西方进步学说,冲击旧思想旧文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民主革命的兴起);消极(触犯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利益,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八、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瓜分狂潮:方式:经济侵略(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政治侵略(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竞争(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义和团运动:斗争目标(扶清灭洋);激发根源(民族矛盾);运动局限(盲目排外)。

14、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6,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侵华。结果:清政府被迫接受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内容:1901.9,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 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影响: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过程:南京条约(开始)北京条约(加深)马关条约(深化)辛丑条约(沦落)。九、清末新政1.变法上谕的颁布:原因: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法照旧统治;王朝自救。

15、过程:1901-1905,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2.预备立宪:背景:资产阶级立宪派奔走活动;“立宪”日本在中国战场击败“专制”俄国。实质:假立宪真集权,大失民心。过程: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预备立宪1908颁布宪法大纲1911“皇族内阁”成立。3.皇族内阁:上谕:原则(决定权在清);目的(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步骤(先改革官制);期限(取得成效再行宪政);结果(略作调整无实质变化)。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国同盟会:历史背景:政治(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革命成为新选择

16、);经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扩大,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变法维新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准备: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振兴中华”1895广州起义(宣传革命活动与思想;办报刊、译书籍;邹容革命军)。同盟会:1905.8,孙中山在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三民主义的16字纲领(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深入发展: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10.10,武

17、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进步(结束君主专制;创建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建立: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临时约法:1912.3,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促进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清帝退位:1912

18、.2.12,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袁世凯篡位: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旗:清政府(黄龙旗)武昌起义旗中华民国五色旗(五族共和,五族一家汉满蒙回藏/红黄蓝白黑)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满地红旗)。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核心:20世纪初,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竞争激烈,冲突迭起,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彼此敌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残酷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摧毁了欧洲的四大帝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之上,因而只能

19、暂时稳定国际格局。人类社会依然面临下一场战争的威胁。十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特点(战争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日德迅速崛起,按照新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局部冲突:三国:同盟(意德奥)、协约(法英俄)。看表:矛盾时间意法突尼斯问题; 德法欧洲大陆霸权德英世界市场与殖民地(主要矛盾)德俄巴尔干问题; 奥俄巴尔干问题德奥1879;意奥1882;意德1882(三同盟)法俄1892;法英1904;英俄1907(三协约)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交错、领土纠纷复杂、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十二、大战的爆发与过程1.萨拉热窝事件

20、与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6.28,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战争过程:三条战线:西英法VS德;东俄VS德奥;南塞俄VS奥。三个阶段:1914-1918。3.战争结果与影响:结束:1918.11.11,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正式参战国有31个,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损失。性质:列强争霸战争。十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和会召开:时间(1919.1.18);目的(分赃、反苏和建立国家新秩序);

21、参加者(协约国集团);三巨头(法总理克列孟梭、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三国策略:法国(老虎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确保欧洲大陆霸权);英国(狐狸维持霸权,保证大陆力量均衡);美国(百灵鸟十四点原则,建立国联,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和控制,维护世界和平,但国会不同意未加入)。和约签订:1919.6.28凡尔赛宫重新划分德国疆界;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赔款;对欧亚非重新瓜分调整。国际联盟:1920.1,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局限: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以致无法有效维护和平)。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时间:1921.11-1922.2,九国参与。背景:战后亚太地区形式

22、严峻和激烈的海军竞赛。内容: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美英同等制海权,抑制日本扩张);九国公约(瓜分中国)。3.战后世界:特点:英国(帝国联邦,世界霸权地位和西欧中心地位遭到挑战);欧洲(政治格局改变,新国家出现,洛迦诺公约新和平秩序);德国(经济逐渐复苏)。实质:一战后各国相互争夺与妥协的产物。隐患:埋下德国复仇种子;分赃不均战胜国矛盾重重;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加深殖民矛盾。局限: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单元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确立了一个新

23、的国际格局,也催生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革命回应了俄国民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呼声,开启了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历程。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围攻,初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受住国内战争的考验。战争结束后,列宁及时采取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建立起以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十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与俄罗斯帝国的覆灭:时间:1917.3.8,由工兵代表苏维埃领导的工人和士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两个政权并立。2.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时间:1917.11.7,彼得格勒

24、武装起义。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影响:让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五、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演变:1917前沙俄1922前苏俄1991前苏联现在俄罗斯。成立时间:1922年12月底。最初成员: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第五单元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删)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单元核心:辛亥革命后,民国取代

25、了专制王朝,但共和政体并未真正建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几度余波显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落幕。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推进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联合“以俄为师”的国民党,进行了北伐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十九、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1.社会习俗的变革: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体现革命成果,有利社会进步。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二次

26、革命(一次辛亥):1913,袁世凯通过暗杀宋教仁(导火索)和与日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企图实行独裁统治,在孙中山号召讨袁、李烈钧举兵响应、南方宣布独立、袁世凯镇压革命的过程后,革命失败。护国运动:1915-19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五九国耻),并于1915年12月宣布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推翻南京临时政府,在全国人民反对与蔡锷云南兴师讨袁的内外作用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3.军阀割据:特征:私兵、地盘、武治。主要势力:北洋(奉、皖、直、晋、定武);西南(滇桂)。危害:使国家陷入分裂和动乱,不利于近代化建设。二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青年:时

27、间:1915.9,上海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1916北京新青年。内容:反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目的);民主与科学的自由思想、兼容并包(核心);北大新青年(策源地)。2.文学革命:内容:倡白话反文言,倡新文学反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代表: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等。二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基本(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帝国侵略加剧;新文化运动为思想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阶级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导火索(19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经过:前期(1919.5.4-6.3,北京,青年学生罢课);后期(6.3以后,上海工人阶级罢课罢工罢市)。口号:

28、“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先进知识分子(主力);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与)。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比较:性质任务主力领导前途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旧民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人民群众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新民主

29、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国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条件(四大基础):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觉悟提高);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干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涌现);外部(共产国际的努力)。一大:1921.7.23,上海南湖;确定党成立、党名及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陈独秀为书记。二大:四新(新领导力量、新理论指导、新革命策略团结一切、新奋斗目标);纲领(最高实现共产主义;最低建立民主共和国);时间(1922.7,上海,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二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条

30、件:必要性(国民党孙中山长期以来革命活动的失败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堕落;共产党二七罢工孤军奋战的教训);可能性(国民党需要革命新鲜的血液以及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党国民党的革命性、一定社会威望影响力与实力以及合作诚意);外因(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中共三大:1923.6,广州,制定国共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发展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2.黄埔军校:时间:1924.5,广州黄埔,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意义:国共合作产物,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

31、定基础。3.北伐战争:基础:政权(1925.7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军事(国民革命军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群众(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吴孙张)。结果:1926年7月,广东起,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单元核心: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夭折,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革命武装,汇聚井冈山,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创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