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6.61KB ,
资源ID:118200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200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B模拟试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B模拟试题答案.docx

1、教育学B模拟试题答案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B级)B模拟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P2)【解析】教育概念见于孟子尽心上2、D(P20)【解析】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 。 3、D(P17)【解析】教育学史上,一般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4、C(P112)【解析】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 5、C(P70)【解析】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 6、B(P108)【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

2、一个现代学制。7、C (P138) 【解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 8、A(P124)【解析】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9、B(P213)【解析】数学、物理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命题、原理,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10、D(P164)【解析】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类型。 11、D(P252)【解析】传统型失范行为 ,是指行为失范者没有主观上的失范构想,仅仅是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12、B(P320)【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

3、或一致性的程度。13、A(P279)【解析】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 14、D(P139)【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 15、A(P281)【解析】班级组织的发育形成的第二阶段是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6. BDE 17. ABCDE 18.ABD 19.ABCD 20.ABCD 三、名词解释题21、(P335)操行评定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22、

4、是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23、体育:P84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24、学校教育制度:P99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25、教学:P191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

5、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四、简答题26、(P5)答: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2)学习者学习者是具有主动性的个体。(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域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27、(P180)答:(1)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2)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3)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28、(P65)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

6、价功能29、(P286)答:(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时全面的和多方面的(5)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30、(P394)答:(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全球化(5)教育个性化31、(P198)答:(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3)人之教学理论(4)情感教学理论(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五、论述题32、(P74)答:(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当代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

7、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适应于超越问题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去向要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要坚持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上需要对民族性和世界性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把握。(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过程中,习的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人

8、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当代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在价值取向上首先要避免陷入理性和非理性二者对立的误区。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问题当代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取向上,首先必须要摆脱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观的片面性。33、答: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具体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的拓展。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果的优化。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有八种能力(最好能记住)。专业自我的形

9、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模拟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P153)【解析】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B(P16)【解析】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3、C(P33)【解析】按照教育的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4、B(P33)【解析】按照默顿的思想,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5、D (P10) 【解析】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6、C (P52) 【解析】社会本位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

10、人的价值,教育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7、D(P109)【解析】一战之后,当时的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8、C (P171) 【解析】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A (P139)【解析】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有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10、B(P251)【解析】目的型失范行为,是指行为失范者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

11、行为 。 11、A(P279)【解析】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 12、A(P277)【解析】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导生制。13、D(P395)【解析】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14、C(P146)【解析】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15、B(P227)【解析】有研究表明,讨论一般以5-8人最为理想,超过这个数目,平均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内容就会相对减少,进而降低组员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二、多项选择题16、ABCD 17、ABE 18、ABC 19、BCD 20、BCD三、名词解释题21、(P59)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

12、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22、(P358)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23、隐性课程:P169(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24、个体内差异评价法P313: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25、班级管理的定义:P290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

13、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四、简答题26、(P165)答: 1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

14、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27、(P114)答: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的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28、(P386)答:(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2)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3)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4)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29、(P140)答:(1)生理成熟期

15、提前(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30、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1、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3)城市化的影响。(4)价值观多元化(5)人口流动问题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2)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3)个别教师素质差(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31、(P303)答: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2)营造社会化环境(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

16、风(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五、论述题32、(P147)答:(要点,阐述略)(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的方面,也有客观的方面;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方面A、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罗森塔尔等人的实验不仅证明了教师态度于学生成绩的关系,而且证明了教师态度对师生关系的直接影响。B、 教师领导方式: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而在专制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对立。C、 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D、 教师的人格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

17、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如果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教师。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2)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作为一名教师,要构建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有以下集中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

18、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4 主动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33、(P185)答:(要点,阐述略)第一、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

19、和理论品味。第二、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第三、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第四、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实现课程的综合化。第五、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第六、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模拟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P12) 【解析】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2、B(P18) 【解析】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B(P5) 【解析】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4、B(P32) 【解析】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

20、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5、D (P251) 【解析】 贝克的标签论是过程模式的主要代表。 6、B(P17) 【解析】出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7、A(P152)【解析】略 8、D (P167) 【解析】核心课程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的课程。 9、C(P400)【解析】略10、A(P214)【解析】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 11、B(P277)【解析】17世纪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12、C(P311)【解析】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

21、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13、B(P281)【解析】班级组织形成的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14、B(P360)【解析】非结构性观察也叫定性观察。 15、A(P219)【解析】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6、BCD 17、ABCD 18、ABCDE 19、ABDE 20、BCD三、名词解释题21、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22、(P313)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

22、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吧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23、教育:P4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24、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过程。25、学生的发展:P138指的是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四、简答题26、(P22)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上了细密的分化

23、,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27、(P87)答:(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28、(P37)答: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29、(P5)答: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

24、育者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2)学习者学习者是具有主动性的个体。(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域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0、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1、(P315)答:(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3)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25、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五、论述题32、(P171)答:(1)校本课程的优势:校本课程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2)校本课程的负面效应:课程编制的权力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

26、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3)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教师要按照校本课程开发操作模式逐步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具体步骤为: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教师要多做宣

27、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环境分析:教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目标制定: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目标。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组织与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33、(P292)答: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而且是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者。班主任的指导风格和指导方式对于班级组织中学生个性和人

28、格形成,对于班级气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1)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他们的话就是命令、指示,他们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对不服从者给予处罚。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中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循规蹈矩,战战兢兢的学习和生活着。整个班级表面看起来是统一的,班主任也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学生们失去的是遵守法纪和学习的喜悦。(2)放任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主张无为而治,而真正的动机是不愿意负责人。他们会部分青红皂白的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使学生错误的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学生也绝对不会对

29、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样的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精神上完全是疏远的、离散的。(3)民主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赞同自己与学生作为一个人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善于倾听学生的批评,并且积极地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在班级管理中,他们主要不是以直接的方式领导,而是以间接地方式引导班级组织的发展。他们管理的班级有规则,但规则是在班主任的提议下学生自己制定的。学生通过讨论指导应当如何遵守规则,而且知道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监督和处罚,而是在班级充分形成一个自觉维护规则的氛围,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身上最美好的品质展示出来,体验成功和快乐。综上所述,班主任应具有民主型的工作作风,才能民主的管理好班集

30、体。模拟题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P11)【解析】美国心理起源说代表教育学家孟禄认为,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 2、A(P17)【解析】 夸美纽斯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大教学论。 3、B(P32)【解析】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4、C(P76)【解析】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应坚持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5、A (P102) 【解析】单轨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 6、B(P368)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倡导者。7、B(P139)【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

31、儿童,其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 8、B (P164) 【解析】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9、D(P252)【解析】情感型失范行为,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10、D(P320)【解析】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即通过测验能否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11、C(P279)【解析】略 12、A(P310)【解析】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13、C(P59)【解析】从其运行过程来看,一切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具体培养培养目标的制定等,无一不是一句所确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的。 14、A(P19)【解析】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