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9.56KB ,
资源ID:118165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8165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一居士.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一居士.docx

1、六一居士“六一居士”与“六十一儿人”以醉翁亭记闻名的欧阳修(10 0 7一1 0 7 2),有别号印“六一居士”。无独有偶,大词家辛弃疾(1 14 0一12 0 7),也有一别号印“六十一上人”。后者似脱胎于前者,虽字数不等,但用字相仿,词意相近。“居士”一般指不出家的信佛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可称“居士”。另外,文人也可自称“居士”,国画大师张大千自谓“大千居士”。“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如李叔同,多才多艺.出家为僧,人称“弘一上人”。,六一”,指六个一。六一居士传:“客有问曰:六徐世华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

2、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十一”,并不表示岁数,而是巧妙地隐含主人之姓“辛”。此乃离合字,灯谜中常用。按笔画,“辛”字一拆为三:“六”“十”“一”。故“六十一上人”,即“辛上人”。欧阳修的“六一”是略语,而辛弃疾的“六十一”为隐语。两别号相映成趣,传为文坛佳话。更令人赞叹的是清末有位潦倒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位惨死的背盐工写的数字挽联:流一头汗,磨两脚茧,饿三餐饭,为四处难,养五口人,爬六县山,恨七沟八滩九道水,九九归一,小寒得一吊钱;烧九棚炭,背八包盐,放七次排,遭六回险,算五个命,发四季烦,挂三儿两老一堂客,一一积九,大年哭九声天。道尽了背盐

3、工悲惨的命运,喊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令人一洒同情之泪。l一2 82004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02期No.6,2004 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um No.102欧阳修六一诗话写作原因探讨张明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36032)摘要:六一诗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颍州是欧阳修热爱的地方,欧阳修曾在颍州组织和参与了一些文学活动,其自号“六一居士”也是从颍州开始的,这也促进了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诗人创作的众多杂史,给六一诗话的产生提供了文体条件;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本身也成了六一诗话的重要内

4、容。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看,他先后著有杂书和归田录两部杂史,六一诗话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关键词:六一诗话;欧阳修;西昆诗人;颍州;归田录;杂书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04)06-0039-05关于六一诗话的写作,欧阳修本人有一个简短的说明“: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1(P3)这个说明虽然透露出一些信息,但用来解释六一诗话的写作成因,毕竟太简单了。本文试结合有关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尝试论之。一、六一诗话写于汝阴,即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当时称颍州,汝阴是旧称。颍州是个上州,又离北宋都城开封不远,是所谓近藩。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一

5、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由京师舟行,东南五百里而近郡曰汝阴,地濒淮颍,厥土良沃,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言卜居者莫不先之。故自庆历以来,贤士大夫往往经营其处,以为闲燕之地。”欧阳修在皇元年春天如愿从扬州移知颍州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风,他在寄河阳王宣徽一诗中,说这里“肥鱼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颍州西湖的美景更令他流连往返。到任的第二天,他就到西湖“种瑞莲黄杨”,并写下了这样一首好诗初至颍州西湖(一作“到颍治事之明日行西湖上”)种瑞莲黄杨(一作“因与郡官小酌其上聊书所见”)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柳絮已将春去远,海

6、棠应恨我来迟。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在其与韩献王书中他说“:汝阴西湖,天下胜绝。”第二年,欧阳修就在颍州买地造房,打算卜居于此。欧阳修知颍州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却形成了伴随他后半生的“颍州情结”。在思颍诗后序里,他说“:皇元年春,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窃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2(P600)其续思颍诗序说“:皇二年,余方留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其诗曰:幽游琴酒逐渔钓,上下林

7、壑相攀跻。及身强健始为乐,莫待衰病须扶携。此盖余之本志也。时年四十有四。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为学士,忽忽七八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故其诗曰: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盖叹前言之未践也。时年五十有二。自是误被选擢,叨尘二府,遂历三朝今者蒙上哀怜,察其实病且衰矣,既不责其避事,又曲从其便私,免并得蔡,俾以偷安而复蔡颍连疆,因得以为归老之渐,冀少偿其夙愿,兹又莫之幸焉。”3(P604)在欧阳修后期的诗歌中“,汝阴叟”是他最常见的自称。熙宁四年,65岁的欧阳修致仕后终于定居颍州,其欣喜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充裕的时间,良好的心态,为他作六一诗话提供了便利条件。欧阳修先知

8、颍州,后隐颍州,其间在调动3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阜阳师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收稿日期:2004-07-18作者简介途中,也曾几次在颍州逗留。欧阳修知颍州时,曾组织一些文学创作活动,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欧公居颍上,申公吕晦叔作太守。聚星堂燕集,赋诗分韵,公得“松”字,申公得“雪”字,刘原父得“风”字,魏广得“春”字,焦千之得“石”字,王回得“酒”字,徐无逸得“寒”字;又赋室中物,公得鹦鹉螺杯,申公得瘿壶,刘原父得张越琴,魏广得澄心堂纸,焦千之得金星研,王回得方竹杖,徐无逸得月砚屏风;又赋席间果,公得橄榄,申公得红蕉子,刘原父得温柑,魏广得凤栖,焦千之得金橘,王回得荔枝,徐无逸得

9、杨梅;又赋壁间画像,公得杜甫,申公得王文饶,刘原父得韩退之,魏广得谢安石,焦千之得诸葛孔明,王回得李白,徐无逸得魏郑公。诗编成一集,流行于世。当时四方能文之士及馆阁诸公,皆以不与此会为恨。4(101)虽然这段话把活动的时间误记为吕公著知颍州时,所记内容却真实可信。韩酉山先生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已有非常好的考辨。5其实宋人已明确指出其为“欧公为守”时,南窗记谈“:吕申公为颍州通判,欧公为守,素不以文靖为然,及与其子为寮,见其学识,己改观矣。时刘原甫、王深甫皆寓居都下,四人相丛讲学为事,情好款密。一日,分题赋诗,申公瘿木壶云云。”可资证明。就在这时,欧阳修还举行了一次著名的“白战”活动。石

10、林诗话云“: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能言之。欧公守汝阴,与客赋雪诗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坐客皆阁笔。”6(P202)苕溪渔隐记此事稍详“: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7(P202)这就是所谓“白战”。诗有白战,最早见于六一诗话“: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时诸僧皆阁笔。”8(P8)大家所熟知的组词采桑子,也是欧阳修知颍州时在一次文学集会上创作出来的

11、。在具有序言性质的西湖念语里,他这样说“: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9(P2056)即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是从颍州开始的。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12、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10(P634).这正是他退居颍州生活的写照。在这篇文章里,他解释了其“六一”之号的涵意,集中反映了其晚年的心态。11(P268)熙宁四年,苏轼赴杭州通判任,途径颍州,其弟苏辙亦送行至颍,他们和欧阳修一起泛舟西湖,饮酒赋诗。苏轼、苏辙集中皆存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但由于年老多病,又远离了昔日交往的朋友,所以他有时会感到痛苦和孤独。因此当年近八十的赵概远道来访,他非常高兴。恰好当时颍州知州吕公著是他们的老朋友,主动设宴招待。席间根据吕的建议,

13、把他们聚会的西堂命名为“会老堂”。欧阳修乘兴作会老堂致语,并写有会老堂一诗以记此事“:古来交道愧难终,此会今时岂易逢?出处三朝俱白首,凋零万木见青松。公能不远来千里,我病犹堪一钟。已胜山阴空兴尽,且留归驾为从容。”而他们三人的唱酬,也是一次重要的集体创作活动,受到了当时文坛的关注,苏轼等人曾依韵唱和。但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交往的当然主要是颍州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记有“汝阴有老书生,犹及与公游”,12亦可证明这一点。同时,欧阳修又喜欢与当地的和尚、道士交往。六一诗话写于欧阳修致仕以后,那时他己不打算离开颍州了,则其所谓“闲谈”当是与颍人闲谈,也就是说颍人才是他闲谈的主要对象。因此,与颍人的

14、交谈需要,很可能是他创作六一诗话的直接动机。虽然欧阳修没有把他在颍州的文学活动写进六一诗话,但这些活动对六一诗话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总之,对于六一诗话的出现,颍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二、要考察六一诗话的写作原因,不能不谈及西昆诗派,因为欧阳修和西昆诗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而深深影响了六一诗话的写作。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40:张明华,男,安徽阜阳市人,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 第一,杨亿、刘筠所开创的西昆诗派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虽然其诗歌在内容上稍嫌单薄,但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成就,并对此后的诗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阳修早年为应付科举考试,曾认真学习过

15、西昆体诗赋。进士及第后,欧阳修被授洛阳留守推官,成为西昆大诗人钱惟演的幕僚,又继续创作西昆体诗歌。这在其欧阳文忠公集外集中有明确的表现。可以说,欧阳修早年就是西昆后进。西昆大诗人,从杨亿、刘筠、钱惟演到晏殊等人,都喜欢奖掖后进和喜欢谈诗论文。欧阳修对西昆体的学习,与西昆诗人钱惟演和晏殊(晏是欧中进士第时的座主)的长期交往、唱和,不但提高了他的诗歌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为后来成为大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养成了喜欢谈诗论文的生活雅趣,为他后来创作归田录和六一诗话准备了条件。诗话产生的母体是杂史,杂史中常有与诗、文有关的内容。宋初,这一趋势愈来愈明显。五代入宋的孙光宪和陶谷分别撰有北梦琐言和清异录

16、,在闲谈之中已含有较多的论诗条目。西昆诗人走上文坛,撰写的这类作品更多了。主要有:杨亿创作后经宋庠整理的谈苑(或称杨文公谈苑),钱惟演的金坡遗事和逢辰录,刘筠的中山杂述和汝阴杂述,李宗谔的翰林杂记,宋祁的笔记,还有他人记载丁谓谈录的丁晋公谈录等。西昆作家的这类作品影响深远。即以南宋人所编的几部相关总集的引文条目看,亦可见其一斑。据笔者统计,宋朝事实类苑收杨文公谈苑186条,金坡遗事31条,丁晋公谈录10条,宋子京笔记14条。诗话总龟收杨文公谈苑6 3条,金坡遗事6条,宋子京笔记1条。苕溪渔隐丛话收杨文公谈苑3条,宋子京笔记8条。诗人玉屑收杨文公谈苑2条,宋子京笔记3条。在两宋诗话如林的情况下,

17、西昆作家的这类作品尚能为后人所重,充分表明其与诗话是相通的。西昆作家的这类作品中,创作时间较早、影响最大的是杨亿的谈苑。我们阅读宋人诗话时,常常能发现谈苑的佚文。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历评宋人诗话近二十家,却以杨亿谈苑为最高。实则杨亿谈苑还不是真正的诗话,它只是一部接近诗话的杂史而已。西昆诗人的这类杂史,距欧阳修的年代都不远,因此对欧阳修的影响是重要而直接的。在此影响下欧阳修先后创作了两部杂史,即杂书和归田录。这类作品的大量出现,表明诗话产生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把其中谈诗论文的内容专门集中在一起,诗话在也就出现了。第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也是六一诗话的重要内容。欧阳修是晏殊的门生,又做过钱惟演

18、的属官。他对杨亿、刘筠也都非常景仰。他称杨为“一代之文豪”。13(P1923)感叹“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14(P正22)因为欧阳修与西昆诗人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六一诗话虽仅有寥寥28则,这方面的内容就有5则之多: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集几废而不行。15(P13)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16(P13)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如子仪新蝉云“:风来玉宇乌先觉,露下金茎鹤未知。”虽用故事,何害为

19、佳句也!又如“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其不用故事,又岂不佳乎!盖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非如前辈号诗人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为许洞所困者也。17(P13)西洛故都,荒台废沼,遗迹依然,见于诗者多矣。惟钱文僖公一联最为警绝,云“:日上故陵烟漠漠,春归空苑水潺潺。”钱诗好句尤多。18(P13)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可称者。惟天圣二年省试采侯诗,宋尚书祁最擅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诵。当时举子目公为“宋采侯”。19(P16)在六一诗话中,西昆作家是欧阳修谈论最多的一个作家群。从欧阳修对他们的评论之多,评价之高,亦足见出西昆诗人对他创作

20、六一诗话的巨大影响。同时,西昆诗人与颍州的关系也很密切。前有张咏的欲知颍州而不得,后有刘筠、晏殊先后出知颍州。杨亿也曾从颍州路过,其武夷新集中尚留有几首与颍州有关的诗作。欧阳修在颍州,必然受到这些前辈的影响。上面提及的杂史类作品中,刘筠的汝阴杂述当是写于颍州。欧阳修离刘筠知颍州的时间不久,他很可能读过、至少知道刘曾写有这样一个集子。对晏殊在颍的逸事,他更有意寻求,其与晏相公书说:“问遗老之所思,流风未远。”笔者曾有西昆诗人与阜阳一文20,可参看。这些对欧阳修创作六一诗话也是一个启发和契机。41以上分析表明,对于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诗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三、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看,六一诗话的

21、产生也有其必然性。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起。其一,欧阳修于治平年间著成归田录,这是一部杂史,其内容颇为驳杂,除谈诗论文的内容之外,尚有关于书法、围棋、腊茶、玉石、音乐、食品、钱铸年号、赐宴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有与西夏元昊、契丹阿保机有关的记载。要之,皆可为闲谈之资。其自序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21(P601)这与他几年之后写成的六一诗话在性质上是颇为类似的。由于归田录和六一诗话的创作时间相隔不久,欧阳修在写六一诗话时似乎有意回避了归田录中已经出现过的有关内容。而且六一诗话只记载与诗、文、妙语有关的内容,而把其他方面同样可资

22、闲谈的内容抛却了。这样,六一诗话就摆脱了杂史,而变成一种专门的诗文评论著作了。尽管如此,六一诗话对于归田录仍然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前文说过,西昆诗人及其诗歌是六一诗话论述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现象在归田录中就已表现得非常突出了。有关杨亿的内容在归田录中共出现9次,其他关于钱惟演、晏殊、丁谓、二宋的记载也很多。同时在具体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继承关系。本文第一部分引了六一诗话中关于晏殊的一条记载,而在归田录中也早有类似的话可资比较“: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22(P1922)甚至连用语都有沿袭的痕迹。再如,归田录第一则记载相国寺和尚赞宁有口辩:太

23、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当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23(P1909)六一诗话第六则也记有相关内容: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颇读儒书,博闻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时有安鸿渐者,文词隽敏,尤好嘲咏。尝街行遇赞宁与数僧相随,鸿渐指而嘲曰:“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赞宁应声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时皆善其捷对。鸿渐所道,乃郑谷诗云“:爱僧不爱紫衣僧”也。24(P7)二者都是记述赞宁的“口辩”,差别

24、仅在于具体事例的不同。但归田录是杂史,六一诗话则是专门的论诗著作。六一诗话舍弃了谈诗论文以外的其它方面的记载,因此其内容较为单纯,这也是其被命名为“诗话”的原因。仅就谈诗论文这方面的内容看,归田录的记载比较多,也比较零散:六一诗话虽没能摆脱零散的特点,但它在尽量避免和归田录中的记载相重复的基础上,已非常注意选材的典型性和广泛性,寥寥28条,却论及唐朝以来的许多作家,如李白、杜甫、韩愈、孟郊、贾岛、王建、郑谷、李日方、九僧、杨亿、刘筠、钱惟演、晏殊、宋祁、梅尧臣、苏舜钦、石延年、谢伯初、赵师民等。而归田录则只论宋人,几乎不及唐人。同时,六一诗话并不仅仅是记载有诗人有关的故事,它在评论诗歌方面也取

25、得了长足的进步。如第十三则“: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25(P10)这是从总体上比较梅、苏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第十二则引用梅尧臣的话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26(P9)这表现的是梅、欧二人对诗歌意境的追求。第十五则、第十八则都是谈语病的,一种批评“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一是批评“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这样的内容,在归田录中都是没有的。这表明,六一诗论在评诗论诗方面已具有较强

26、的概括性,呈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论色彩。所以归田录只能是杂史,而六一诗话则是理论著作。可以说,从归田录到六一诗话的过程,就是宋代诗话从杂史中诞生的一个缩影。其二,六一诗话的创作还有另外的源头。郭绍虞宋诗话考有这样一段考证: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称欧阳文忠公有杂书一卷,不载于集中,凡九事。其卷前自题一行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颇见案上故纸数幅,信手学书,枢密院东厅。”则是杂书九事,当是修在嘉五年(1060)官枢密副使时所作。今案其所言,如论九僧诗“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诸好句,及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野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二联之工,与讥贾岛

27、哭僧诗“焚却坐禅身”为烧42杀活和尚。此数事均见六一诗话中。是则诗话之作,盖退居以后整理旧稿之所为也。杂书一卷即诗话之前身己。27(P2)相对于归田录、杂书对六一诗话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杂书中的好几个论诗例子被六一诗话继承下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先生称其为六一诗话的前身是非常正确的。欧阳修退居颍州后,以杂书为基础,除去与诗、文无关的内容,保留原有的论诗条目,再加以补充和扩大,增加到28则。这样,杂书所具有的“杂”的特点已不复存在,欧阳修只得根据新的颍内容特点重新命名,于是“,诗话”便应运而生了。所以,无论从归田录到六一诗话,还是从杂书到六一诗话,都可以看出我国第一部诗话出现的必然性。综上所述,我认为,六一诗话的出现,既与颍州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又与西昆诗派有密切关系,更是欧阳修对其旧作归田录和杂书进行整理和提炼的结果。参考文献18151617181921242526欧阳修.六一诗话M.六一诗话白石诗说滹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9101314222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中华书局,2001.3刘克庄.后村诗话M.中华书局,1983.4朱弁.风月堂诗话M.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5韩酉山.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J.江淮论坛,1999,(3).6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