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3.23KB ,
资源ID:117986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98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

1、美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 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 ,包含三个层面: 1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3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 科。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 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 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

2、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 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可分为初级 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 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 规律比较自觉的 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 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 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 (“美学之父”),他于 1750 年

3、出版美学 一书。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 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 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 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3、实践含义: “人的感性活动” ,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 世界的根本基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 。4、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 会存在的。5、实践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首先,人的存在与世界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 步发展的,这一点直接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依据。其次,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一是在人与自 然的关系中, 即物质生产劳动中获得自由, 这主要是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 二是在人与 社会关系中, 即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中取得的自由, 这主要是人作

5、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自由 解放; 三是在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 即人常人生实践中的自由, 这主要是感性个 体获得自我的超越。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1、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人生实 践之中, 起源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之中, 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有益的作 用。2、审美是一 种高级的人生境界1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人与世界相互依 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 ,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有:一是个体内在性,是指人 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 二是生成性, 指

6、非瞬间性 和非凝固性, 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张力, 是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 在人生境界的生 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与情感不可分离。2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 首先,在一定意义上,审美境界是完全熔化、溶解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其次,基本条件是眼球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再次,审美境界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了 的人生境界。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美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 艺术活动、审美教育2、审美关系:从属于人

7、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中的一种特殊的 精神性关系,使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的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陷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3、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其根本动力是人的审 美需要,并且有需求、有目的、有凭借。其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其凭借体现在审美主 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客体) ,是一种内在的交合融一、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审美活动 作为审美关系的展开和生

8、成,在逻辑上是先于审美主、客体。4、广义的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 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 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 象化和感性显现。5、美感(审美经验) :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 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 伦理、 认识的自由人生 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快感。6、审美对象作为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特点:其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 界一体的人生形式。其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 ,并与之产生

9、精神情感交流的意 义形象。其三,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其四,它是能唤起主体的 联想、想象,使主体从有限的存在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的超越形象。7、审美经验的特点: 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是一种美感。8、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缓解循环往复的动态流程中,这也 就是艺术活动的全过程,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就不能存在。9、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 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 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 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

10、系, 便 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10、艺术活动的构成和展开首先, 它必须有作者, 作者是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品的所从由来 者。其次,作者对艺术品的制作、生产是独特的。 第三,艺术品从结构上来说是多层次的,其内在意蕴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空白,有待接受 者的填补和确定。第四,艺术品必须被人审美地接受,进入具体、特定的审美关系之中,方能成为现实的 审美对象。11、艺术本源在人的生存实践之中。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征、创造和开显着不同的人生境 界。艺术的旨趣是,塑造完美的人性,推进人生的美化,提升人生的境界。12、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 焕发人的

11、精神风貌。 13、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 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即精神丰满的人生成。14、美育的独特性: 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 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 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 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这种独特性质根本上是由 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15、审美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活动1以“感性”的方式最为丰富、全面的初级人生真相,打动人的心灵。2提升人,在审美活动中,生活在片面性中、异化状态中的人得到了解放,人的本质力 量得到了揭示,随着审美境界的获得与递进,人的神明境界也得到了提高。3求真、求善

12、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 制平台。1审美需要: 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 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 渴望在对象化 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 肯定自己, 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 要求, 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 是人的本 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其特征是: 首先, 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 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其次, 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 审美

13、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2审美理想: 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 想形态的美,其作用是:首先, 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作出的审美判断, 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其次,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 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3审美趣味: 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及倾向。 能力或鉴赏 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其特征是:首先,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其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它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

14、件。2、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首先, 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 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 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3、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 种交往与对话,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生命活动。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 它所建构的是一个距 哟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理体验。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

15、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 为目的, 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 根本的功利 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 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 与世 隔绝的世界。 首先,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定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 其次,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 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

16、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 向和水平; 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 况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4、异化劳动: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扭曲和蜕变。在异化劳动中,人不是自由地表现自己的 生命, 而是用摧残生命的方法来维持生命,人本身的力量对人说来,成为一种异己的、 与他 对立的力量。 异化劳动的产品, 也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而成为人受奴役的一种表征。5、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是一个属人的世界, 并且这个世界也 仅仅只为人才存在。 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

17、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 然而这些对 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 却无不关系着人。 这些对象一旦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成为人的对象化和 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确证和肯定。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审美活动与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 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其次,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 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首先, 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心灵需要的精神 价值。 其次,在审美活动中, 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 界。再次, 审美活动所追

18、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 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 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 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 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再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 然的存在方式。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1、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 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再次,就审美对象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 审美主体,确

19、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育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2、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这就决定了主体在审美中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存 在方式。 所谓人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 只是指在审美中, 人主要发挥自己精神性 的本质力量,人是通过精神性的劳动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在 的。3、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跃出审美惊异: 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 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特点:一是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

20、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二是审美惊异的 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 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 体味、 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 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 精神状态。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方式, 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 体验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 是因为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 不可能离群 索居。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具体性、集中性、整体性)和根本性。 审美体验的整体性:是诸种人生体验的浓缩和凝聚,是各种实

21、际的人生体验在审美情境 中其实用意义被悬浮之后的一种升华和整合, 表现在它是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 领悟和玩味。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 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 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 晦暗不明均被敞开, 从而使主体进入一 种光亮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4、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任何一种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 实存在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色彩、线条、 形状、 音响等可以被人的耳、 目所直

22、接把握的感性属性, 这是由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精神 观照活动所决定的。1色彩:事物各种审美条件中最重要的感性质料之一,对于人们辨识物体是不可缺少的。 其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视觉对象)表情性: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象征性: 在不同民族中, 由于传统习惯, 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 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2线条:人们在实践中对物体外形所做的一种抽象,并赋予其某种观念意义,从而成为 造型艺术的一种特殊语汇。 一定的线条之所以会具有某种情感意味, 是因为这些线条所附着 的客观事物本身在生活中就实际上使人产生过类似的经验。 (视觉对象)3

23、形状:是事物在空间中具体的存在形式,其构成事物的轮廓,是一切审美对象得以存 在的最基本的层次,具有具体可感性和一定的表情性。 (视觉对象)4音响: 声音的节奏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发生某种对应关系, 使其带上情感意味。 (听觉对象)5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 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多样: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 统一: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 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 ,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的血脉的一致性。 2

24、、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1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任何一个客 观事物只有当它与特定的主体相联系并实际地处在一定的活动中时, 它才获得了作为某种具 体对象的现实规定性。2审美价值属性只是为审美对象提供了一种可能实现的条件,而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 中,这种可能性才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性, 审美对象只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现实地生成并 显现出来的。3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对象才既超脱了功利性,又摆脱了抽象的分析,而得以如其 所示的显现自身, 才带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本真性向主体敞开和呈现, 审美对象也就得以现 实的生成。4审美活动以其自由性、全面性和超越性,不

25、仅使事物对象的审美价值充分绽露出来, 而且把一个活的充盈生命的真实世界叶即审美对象向人拓展出来,获得现实的存在。3 、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完成: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碰撞、交 融,审美对象才会现实地具体地生成。2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替班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 征。A 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只是物质 与精神、 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它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 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

26、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 积极的建构过程。 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 既是外在事物从实 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 也是审美主体内在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 在这种主客融会的双 向互动中,就必然使审美对象超越原来客观的实在物,变成了一种主客统一的新的精神客 体。B 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 不能离开一定的“物” ,它依存于具体的“物” ;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又绝非仅仅表现 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 而是具有某种深刻的内涵。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就寄居在他的有限的 个别存在中, 审美对象

27、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 生成性结构之中。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1、游戏说1产生与发展古希腊 柏拉图:发现艺术与游戏的类似之处18C 德国 康德判断力批判 :“自由游戏”18C 德国 席勒:比较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产生了深远影响2席勒的“游戏说”A 简介: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 标志, 它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嬉戏玩耍之类, 也不是人想入非非的懒散的幻想活动, 而是 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其显 著特征在于, 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

28、 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而为地进 行观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 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这种冲动甚至可以追溯到动物那种无目的的本能活动中。B 评价:首先,它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 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 其次, 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的根本不同, 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 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但是,他也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 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

29、社会 历史条件的探讨。同时,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可以看成是同义词,这样,说审美产 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2、生物本能说1产生和发展古希腊 德谟克里特:从人的自然天性来说明审美的发生18C 英国 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 :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 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 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 由前一种本能产生出崇高感, 由后一种本能则产生出美感。这样一来,人类的审美活动其本源出九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在这一派中影响最大的是达尔文: 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和研究, 提出动物也有美 感能力的观点, 其结论是 “人和许多低于

30、动物的动物对同样的一些颜色, 同样美妙的一些描 影和形态,同样一些声音,都同样地具有愉快的感觉。 ”这“愉快的感觉”无疑是出自本能 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人的本能中最基本、 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 人的各种本能欲望 在平常都被社会所压抑,这种压抑使得人的本能欲望只能通过移置与升华的方式以求发泄。 审美与艺术活动, 就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 在这种活动中, 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想 象的替代性满足。2评价: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 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它们的缺点主要在于: 第一, 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 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

31、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 由于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 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 会根源的探讨。3、巫术说1 产生和发展20C 英国 泰勒原始文化 :最早奠定了巫术说的理论基础20C 英国 弗雷泽 金枝: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行进而细致的研究 相似律、 接触律、 交感巫术2 评价:用巫术说的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 是它具有更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 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并不能完全等同, 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 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能把艺术起源的理论无条件地看作就是审美发生的理论, ;另一方 面,巫术活动虽然是

32、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决不会是唯一因素。4、劳动说1 产生和发展1896 德国 卡毕歇尔:研究了劳动、音乐和诗歌之间的相互关系俄国 普列汉诺夫: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发: 第一,“劳动先于艺术。 ” 第二,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他潜在地包含某种审美的要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 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 在人的具体审美趣味中, 总是蕴涵着由特定社会生产力所必然决定的 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第三,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2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是十分深刻的。 但是, 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 却存在着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 发生的物质前提, 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 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