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阳江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活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人体绝大多数的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能力A. 有三个选项正确 B. 有四个选项正
2、确C. 有五个选项正确 D. 有六个选项正确【答案】C.2.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B【解析】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R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糖核苷酸;则“O”中所能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选B。【考点定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名
3、师点睛】本题考查AT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掌握AT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联。3. 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甲基绿染色观察线粒体,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活性B. 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将变浅C.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D.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使用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活性,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将变浅,
4、B正确;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要使实验材料不能保持活性,均为死细胞,C错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4. 如图所示为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B. 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C. 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D.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答案】D【解析】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
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第二极体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B错误;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通过染色体的观察,它为第二极体,C错误;甲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但仍在一个细胞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减半,所以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5. 下面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所示的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
6、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 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C. 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D. 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图表示多个核糖体与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为翻译,A错。乙图以DN为模板生成RNA为转录,可以生成mRNA、tRNA、rRNA,B错。甲图所示翻译过程左边肽链较长,方向是从右到左,C正确。甲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和G-C,乙图为A-T和G-C,D错。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
7、力。6. 下列有关育种说法正确的是A. 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 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C. 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品种自交后代约有1/4为纯合子D. 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A【解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A正确;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B错误;用基因型为DdTt的
8、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全部为纯合子,C错误;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DDddTTtt)和原品种(DdTt)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育种方案选择育种目标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诱变育种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7.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地理隔离
9、D.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B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共同进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C.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D. 抗原与抗体的
10、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不是血浆,A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内环境中没有糖元,糖元存在细胞内,C错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浆中,还可以在组织液,淋巴中,都属于内环境,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
11、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9.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B.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当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脊髄时会形成痛觉,并传出信号迅速抬腿D. 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
12、释放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答案】C【解析】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也可根据a与刺激相连接来判断;当兴奋到达b点时,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c点指的是突触位置,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故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脊髓神经中枢后传出信号迅速抬腿,并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C错误;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储存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13、D正确。10. 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的过程B. 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不足时,肝糖原与肌糖原可再次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 患糖尿病是因为饮食含有糖分高所引起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答案】D【解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所以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A项错误;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浓度,B项错误;患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C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D项正确。【考点定位】人和脊椎动
14、物激素的调节11.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 记忆细胞能够在二次免疫中特异性识别同种抗原D. 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答案】A【解析】12. 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 直立生长 B. 向右弯曲生长C. 向左弯曲生长 D. 不生长不弯曲【答案】B【解析】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免疫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不受单侧光影响,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15、所以左侧生长得快,结果会向右弯曲生长,所以选B。【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胚芽鞘实验及生长素作用的规律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理是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导致细胞体积增大,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
16、位都可以合成生长素,特别是芽尖端的分生组织,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13. 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常需要进行预实验B.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当随机取样C. 在全市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可得出该病的遗传方式D. 对培养液里的酵母菌计数时,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下显微镜计数【答案】C【解析】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以探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再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A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正确;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
17、率时,应选择在社会群体中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C错误;对于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常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显微镜计数,D正确。14.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 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答案】D【解析】t4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防止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最少时,即t1t4时,A错误;t1t2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
18、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C错误;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D正确。15.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答案】A16.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 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进行7过程太强所导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
19、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图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无机环境,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7是呼吸作用。 碳元素在和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的,在之间是以有机碳的形式传递的。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多造成的。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7.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生态系
20、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答案】B【解析】捕食者的存在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故B正确。某岛屿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属于群落水平结构,故C正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标志物部分脱落,因为分子不变,分母变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21、大,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群落演替有关的2个误区(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
22、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18.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 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B.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C. 人口性別比率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D.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髙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的个体数目即人口
23、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A正确;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B错误;题意并没有体现出人口性别比率的失衡,C错误;“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9.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密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物理信息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直接价值【答案】B
24、【解析】试题分析: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间接价值,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0. 下列各项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 将东北虎签注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D. 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
25、国【答案】C【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A、D选项错误;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使危害降到最低,B选项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C选项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二、非选择题21. .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
26、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乙的_点表示。(2)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3)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点;丙图中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02相等的是_点。(用图中字母回答)。(4)由图丙可推知,该植物经过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填“是”或“否”。).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单细胞绿藻置于密闭容器内,探究温度对绿藻代谢影响的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可以根据毛细管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读
27、出容器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说明:培养液中加有缓冲物质,不考虑PH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温度()510152025303540适宜光照mL/h0+4+11+18+26+22+13+9黑暗mL/h-2-4-7-11-16-23-28-21(5)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6)适宜光照下,5时绿藻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适宜光照下,10时绿藻能否正常生长?_(填“能”或“不能”)。3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5时的_倍。(7)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上述实验中还应该_,以校正实验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8)某同学为探究CO
28、2浓度对绿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向装置中添加适量较高浓度的NaHCO3,在短时间内,这将导致绿藻叶绿体中的C5的含量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该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当容器内NaHCO3溶液的浓度超过5%时,绿藻的光合作用速率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_。(9)另一位同学以绿藻为材料,进行色素的提出和分离,并在滤纸条上得到了四条色素带,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三条色素带应该是_。【答案】 (1). d (2). 从叶绿体的内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基质(或基粒向叶绿体基质) (3). h (4). f、h (5). 否 (6). 酶的活性 (7). 线粒体和叶绿体 (8). 能 (9). 2.5
29、(10). 增设一组(空白)对照实验 (11). 降低 (12). 培养液浓度过髙,导致绿藻细胞失水死亡 (13). 叶绿素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多余的还释放出去,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分析题图:图示装置可以传递光合作用强度,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30、光照下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条件下,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可用图乙中d点表示。(2)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故此时叶绿体中ATP转运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转运。(3)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h点)是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4)丙图中终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起点高,说明该植物经过昼夜后,有机物总量减少了。(5)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进行。(6)5时,适宜光照情况下,氧气变化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绿藻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