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28.89KB ,
资源ID:117971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971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生物实验与题型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实验与题型分析.docx

1、高考生物实验与题型分析高考生物实验与题型分析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仅靠题目训练是无法形成的,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现在实践是不可能了,但回顾一下,会使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应付自如。1 实验题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本实验;二是拓展性的实验。2 课本实验的考查类型与分析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考纲明确要求能“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2.1 对教材实验内容的识记 这类对教材实验内容的再现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做过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

2、料与器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现象等的掌握情况。 例1 (理综新课程卷)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 浅蓝色 B砖红色 C绿色 D紫色 分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这是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考生只需记住这一实验原理,就可顺利作答。该试题属于识记层次的。 答案D 例2 (上海卷)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索b、叶黄素 C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与提取的实验

3、现象。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4种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答案A 例3 (上海卷)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目的要求。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验证叶绿体所含的色素的种类,是这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则不是本实验所能达到的。 答案C 考试大纲规定的24个实验(包括实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实验备

4、考基础,必须认真复习,全面掌握。2.2 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应用 这类试题不是课本实验的机械重复和再现,但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课本实验的,考生需将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实验情境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4 (江苏卷)分别在A、B、C3个研钵中加2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原因是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原因是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原因是_。分析 根据教材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加SiO2是

5、为了使研磨充分,加CaCO3是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乙醇是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色素,其作用类似于丙酮。事实上,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中,是可以用酒精代替丙酮的。对此,不少学生不清楚,但在初中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中,多次用到酒精对绿叶进行脱色处理,利用的就是酒精对色素的溶解原理。当然,如果考生不记得课本实验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进行分析推理:溶液如果无色,一定是没有溶解色素,或者是色素全被破坏,但后者的可能性不大,最可能的是没有溶解色素。色素是不溶于水的,我们吃的蔬菜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色素;但我们吃炒菜时并没有见到菜汤是呈绿色的。溶液呈深绿色还是黄绿色,显然取决于溶液中

6、叶绿素的含量,前者含量多,后者含量少,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加CaCO3,联系CaCO3有防止色素被被坏的知识,也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了。 答案 (1)黄绿色 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几乎无色 叶绿素不溶于水 (3)深绿色 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把课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实验情境中去,是近年来高考实验题的一个特点。2.3 操作技能类 生物学实验离不开实验工具,了解常用实验工具的作用,会使用这些实验工具也是考纲提出的能力要求。 例5 (2000年广东卷)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

7、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 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技术,要求通过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来判断物像放大的倍数,进而判断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在看清物像的情况下,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的范围越大,所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也就越多。 答案 D 考纲规定的24个实验中涉及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技能、玻片标本的制作技能、试剂的配制与物质的鉴定技能、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技能等等。 3 拓展性实验的考查类型与分析 考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不只限于掌握课本的几个实验,更要求学生具查独立进行实验的初步能力,如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能够对实

8、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些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工作的能力,而且考查他们的分析、推理、获取信息等科学思维的能力。这是当前高考实验考查的主要形式。拓展性的实验试题可以分为下面几类。3.1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这类试题以实验为背景,通过图、文、表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实验情境,要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等,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6 (2003年江苏卷)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

9、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对,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乏4h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h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分析 本题以实验现象为背景,综合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以及题中给予的信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是:分裂的细胞进行DNA的复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生活细胞都要进行R

10、NA的合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题中给出的背景知识是:胸苷可以在细胞内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成为DNA复制的原料。 本题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放射性的胸苷的变化途径,二是放射性尿苷的变化途径;随时间的推移,放射性胸苷依次出现在abc处,这是题目告诉的实验结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出现顺序呢?题目提示了胸苷转化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合成的原料,因此,理应从题目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在a处能检测到放射性是由于该处的细胞进行了DNA的复制,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的。放射性能陆续出现在b、c处,说明含放射性标记的细胞移到了b、c处,这说明了是a处的细胞进行分裂,将放

11、射性物质推移到了b、c处。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放射性物质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可有两种推测:一是在c处长期存在,但a处的新细胞还在不断合成,还在不断由a处向b、c处推进,按此种推测小肠绒毛会不断伸长,这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细胞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另一种推测: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这一推测是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的。第(4)小题,用的实验材料是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这是RNA的合成原料,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无疑是需要合成RNA的,不进行DNA复制的细胞是否需要RNA呢?生活细胞都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必需要有RNA,因此,所有的生活细胞都将有RN

12、A的合成,也即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分析解答本题时,许多学生读不懂图的含义,一开始分析的思路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认为放射性腺苷从a依次出现在b、c处是吸收和运输的结果。如果这样,那么题目所给的腺苷可以作为合成DNA原料的条件就失去了价值。作为对一种现象的思考,我们应该有广阔的思路,尽可能想到各种可能性。作为解题,则必须充分运用题目给定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基本技能之一。命题者正是通过这些给定的条件,考察你在特定条件下的思维能力的。 答案 (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

13、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 例7 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 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 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 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1min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是

14、因为_。而浸入纯水30 min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纯水冲洗1 min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_。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_。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_。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分析本题分别通过表和曲线给出了两个实验的结果,要求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作出分析。 (1)用纯净水冲比用水浸泡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要少,说明用纯水冲

15、洗时大部分农药被冲走了,为什么会被冲走呢?用水泡为什么不会被洗掉呢?显然这与农药分子的存在部位相关。被水冲洗掉的是蔬菜表面的,而冲洗不掉的是进入到了细胞内的。为什么用水浸泡的蔬菜农药进入细胞的多,而不浸泡的进入细胞的少呢?明显地,浸泡的过程促进了农药的吸收,由此可推知,农药是溶于水才能被吸收的。 (2)实验二的曲线告诉我们,刚把蔬菜浸入纯水中时,细胞液的浓度是快速减小的。溶液浓度的减少需要从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变化两方面去考虑。在纯水中细胞应该吸收水分,其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减小:此外,蔬菜表面有农药残留,细胞也会吸收农药分子,这一结果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最后的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快速变小,说明细胞吸收水

16、分的速度远快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速度。随着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少,吸水速度逐渐减慢。但在纯水中,细胞液不管怎么吸水,其浓度肯定是要大于纯水的,为什么浓度不再逐渐变小,到BC段反而是增大了呢?这一方面要从细胞结构上去考虑,植物细胞是有细胞壁的,细胞大量吸水膨胀,但外面有细胞壁的存在,阻止了细胞继续吸收水分,水分进出细胞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另一方面要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角度去考虑,细胞吸水减慢,直至停止吸收,但农药仍然在继续被吸收。这也说明了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农药间的相互关系:农药的吸收需要溶于水,但两个过程是相对独立的。 (3)根据实验原理的分析,可以知道,细胞对

17、于农药的吸收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原理是类似的,根据这一原理就可分析出取得最好效果的根外施肥条件。细胞只能吸收溶于水中的矿质离子,所以要保证根外施肥的最大肥效,实际上就是保持施肥后的湿度,使叶面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液面,从而促进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从而促进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答案 (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 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一定量后即饱和,此时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 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为了使叶片的液面保持较

18、长时间,以便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 例8 (2002年新课程理综卷)“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进行了两个实验: 实验二: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2所示,请回答: 实验一说明:_; 实验二说明:_; 根据这两个实验,你对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有何新的认识_。 分析 本题通过两个实验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动力。实验一说明了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19、蒸腾作用是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结论。实验二所示,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动力显然不再来自于蒸腾作用,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只能来自于根部。这一知识结论是学生未知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完善与补充。答案实验一说明:枝条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产生的拉力,是促使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 实验二说明:根部生理活动(答“根部渗透吸水”或只答“根部”也给分)能产生推动水分向上的压力 根据这两个试验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不但有蒸腾拉力,还有根部产生的向上压力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说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实验的结果作出分析和解释;二是根据实验结果推论可能得到的结论

20、。用于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知识一般是课本上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所以其落脚点通常是课本的知识点;对实验结果的推论则既可能推论到课本的知识点上,也可能是学生未知的,甚至是与学生已有知识相悖的。因为已知知识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某个问题的认识,题目所给实验的落脚点可能就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完善和修正。32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能力还包括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这类试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者是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实验的可能结果,一般是从已知去推未知。 例9 (北京卷)取新鲜的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立方块,一二块放在浓盐水中,另一块放在清水中(如下图a、b所

21、示)。请判断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1)图a中马铃薯块_(收缩、不变、膨胀),解释原因:_。(2)图b中马铃薯块_(收缩、不变、,膨胀),解释原因:_。 分析 本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考查植物细胞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细胞失水,植物组织收缩;细胞吸水,植物组织膨胀。 答案 (1)收缩浓盐水浓度高于马铃薯块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组织收缩 (2)膨胀 清水浓度低于马铃薯块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组织膨胀 例10 (2002年广东卷)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取正

22、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见上图)。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A B C D 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对实验的结果作出预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有茎向光生长、根背地生长的特点,其原理是由于光和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所致。植物根的背光生长,是题目给出的信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信息,联系已有的知识作出判断。 答案C例11 下图表示研究小哺乳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所有接头处均密封。 (1)实验结束时,U形管内有色水溶液的水平面怎样改变?解释你的回答。(2)B瓶的作用是什么?_。(3)若给你提供一装有KOH溶液的小烧杯,描述并解释你将怎

23、样在不用其他仪器的情况下,调整此实验装置,以证明小型哺乳动物吸收氧。 分析 本题是通过特定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小鼠的呼吸作用。试题首先要求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基于两点:一是明确小鼠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结果;二是这些结果中哪些因素会通过本实验装置显示出来。小鼠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消耗有机物,产生热量,这些变量哪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呢?分析本装置,由于玻璃管A和玻璃管B都是用橡皮塞密封的,因此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不会对U形管内的水压产生影响,这就排除了玻璃瓶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变化可能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小鼠体内有机物的影响更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小

24、鼠呼吸产生的热量,导致U形管内的气压发生变化。 如果要证明小型哺乳动物吸收氧气,氧气的变化要通过U形管来反映出来,那么就必须去掉玻璃管A和B的橡皮塞,同时要取掉玻璃瓶外面的棉绒,以促进玻璃瓶内热量的散失,尽量减少热量对于U管内气压产生的影啊。KOH溶液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悬挂在玻璃瓶A、B中,用以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以排除二氧化碳变化对U形管气压产生的变化,使得实验的结果只是由于氧气变化而致(变量单一)。 答案 (1)左低右高 由于恒温动物呼吸作用产热,导致密闭容器内温度升高,气压升高会引起U形管中有色水溶液水平面改变 (2)起对照作用 (3)将玻璃管A、B的橡皮塞移开,玻璃管A、B外的棉绒

25、取掉,并将装KOH溶液的烧杯悬挂在左右两侧的玻璃瓶中,左边小哺乳动物由于呼吸吸收了O2,而释放CO2被KOH吸收,使左侧气压下降,导致U形管中水平面变为左高右低。 从上面几例可以看出,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可能是学生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而作为题目中的信息给出。在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验装置的条件控制。同样的实验原理,不同的实验装置,对于条件的控制是不同的,实验的结果也是不同的。3.3 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评价的方式来考查。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常见类型。 例12 (2

26、004年春季高考卷)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分析 本题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与评价,考查学生对于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与掌握。在科学实验中,对照是基本的原则,通过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变量成为单一变量,从而才能得出实验结论。本实验中,大量分泌胰液的原因是注射了用盐酸浸泡过小肠黏膜提取液,那么到底是小肠黏膜中物质的作用

27、还是盐酸的作用呢?显然本实验是无法给出答案的。因此必须添加对照实验,以排除盐酸对狗分泌胰液的影响。 答案 不能。缺少对照实验,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例13 (广东卷)为了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的安全灯。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取一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

28、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性颜色反应。 该方案中有几项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分析 本题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条件控制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测等方面都设置了错误,要求学生较全面地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改正错误。 (1)从实验条件的控制来看,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红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光之一,在红色光下植物显然是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因此无法达到消耗叶片中有机物的目的。(2)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碘一碘化钾是用来检测淀粉的,而不是用来检测葡萄糖的。 (3)从方案设计来看,对照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没有对照就无

29、法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就没有说服力。 答案 (1)实验步骤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的,应用绿色安全灯。 (2)实验步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应改为淀粉。 (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步骤,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的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步骤;d重复改正后的步骤。 例14 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那么蛋白酶分解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还是肽键呢?因为蛋白酶只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而多肽的分解需要肽酶,基于此,某同学认为蛋白酶破坏的只是蛋白

30、质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为证明他的观点,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预测。 实验在相同的温度(35)和pH值(大约为7)的条件下进行。 该同学在设计实验时进行以下的考虑:通过加入碘液后是否显蓝色,证明淀粉是否存在,也证明淀粉酶是否被破坏。加入蛋白酶后再加入碘液,显蓝色,说明淀粉依然存在,是蛋白酶破坏了淀粉酶的结构。那么,破坏的是空间结构还是肽键呢?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显紫色,说明蛋白酶破坏的是淀粉酶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由此证明了蛋白酶破坏蛋白质的是空间结构。在已经被破坏了空间结构I的蛋白质中加入肽酶,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看是否出现紫红色,如果出现紫红色说明肽键存在,那么,肽酶就不是

31、破坏蛋白质的肽键,如果没有出现紫色,则说明肽键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被肽酶破坏了。 请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否存在问题?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是否合理?请说明原因。 分析 本题通过对具体实验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对预期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来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法和思路的理解与掌握。仔细分析该同学进行实验设计时的考虑,有以下明显的不足: (1)思考是不严密的: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显紫色,只能证明肽键是存在的,而不能证明蛋白酶破坏的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酶也可能只是破坏了淀粉酶的部分肽键。 (2)C试管呈现紫色无法说明是淀粉酶中肽键的作用还是胰蛋白酶肽键的作用。胰蛋白酶也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也会呈现紫色反应。 (3)D组实验中也存在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