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86KB ,
资源ID:11790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90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

1、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内容摘要: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分布在四川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民族损失惨重。羌民的数量以及一些珍贵的羌文化资料、民族风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我们文艺学院的同学暑假组队来到了北川桂溪乡、青片乡,以及绵阳的五龙羌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了解震后羌族风俗、民风的变化,以及国家对羌族文化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我们的思考。一、人口分布羌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上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

2、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甘肃省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等地区,现人口XXX万左右。二、羌族歌舞羌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有种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民族的歌舞是紧密相连的。在羌文化保护得比较完整的的北川青片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抑或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他们都具有极强的歌舞天赋。而这种才能,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和模仿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歌曲形式多样,有劳动过程中的石工号子歌、栽秧歌、放牛歌,婚娶过程中的送郎歌、寻夫歌、哭妈歌,平常礼仪中的过礼歌、押礼歌,吃饭过程中的祝酒歌等。它们或表现羌人民

3、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或表现对古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或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对幸福美满家庭生活的追求。而这王安莲算是羌族歌唱的佼佼者了,她也是羌族文化艺术团的一员。从小就具有唱歌天赋舞的她,十几岁就和妈妈一起在成都参加演出了,几年来曾多次参加国内一些大型歌唱比赛:20XX年在绵阳山歌节中荣获二等奖、20XX年全国少数民族南北民歌二等奖、20XX年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国际音乐民歌博览音乐周,奥运会期间曾和成龙、白岩松等知名人物一起参加过多场出席活动、20XX年参加南北民歌大赛获银奖。而羌族舞蹈多和民族习俗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踏地声、呼喊声协调表演。羌族歌舞一般采用集体表

4、演的形式,围成火墙或在院内围成圆圈进行,这种舞又称跳锅庄。而谈到羌族歌舞,就不得不提到羌族民间艺术团。这支地震后成立的民间艺术团,在短短的一年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以本土青少年为主要演员,以他们较强的艺术天赋为后盾,再配上专业老师的指导、修饰,一年间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曾在央视7套“聚焦三农”里表演过节目,也曾上过央视2套非常6+1,曾代表北川接待温家宝总理。可以说,羌族歌舞是在地震后才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的,地震前这里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艺术团,地震后羌族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更多更好的重视,虽然地震使大量的羌文化丢失,但在一定程度上讲,它却使羌族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发扬的机会。三、饮食习惯羌族人

5、民日常的食物有玉米、小麦、土豆、青稞、胡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北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蔬菜有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他们常吃自制的酸菜,其中包括萝卜、辣椒、籽姜、豇豆、冬尖等。住在偏远山区的羌民很少吃新鲜的猪肉,他们常常把猪肉烟熏干,做成腊肉,挂在房梁上。羌族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老腊肉。他们常在重要节日或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就拿出来招待客人,这道菜,肥瘦加半,看似肥腻,实则焦脆,有嚼劲,吃在嘴里有一种焦香的味道。羌族的特色菜还有腊肉萝卜卷汤,藿香酸菜鱼,凉拌木耳等等。?咂酒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咂酒在羌族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社会生产、人生礼仪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豪爽的羌民,逢渴就喝

6、。咂酒是用一管状物插入酒坛吮吸,并边吸边在坛中注沸水。羌族待客咂酒至味淡后,还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羌民日常的食物多是就地取材,山里的野菜、动物常作为他们的饮食材料。再者由于生活在山区,交通不便,买菜就相对困难,于是较利于长期保存的腊肉,香肠,咂酒,蕨菜(嗮干后的),木耳等就成了羌民家里长有的储备食品。他们的饮食以辣味为主,主要是因为和四川地区相连,受四川饮食风味习惯的影响很大。四、节日风俗?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的节日风俗,羌族也不例外。其中,羌历年、转山会和领歌节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羌历年,即羌族的新年,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民既要过自己传统的新年,又要过汉族的新年,因此,他

7、们也称自己的传统的新年为过小年。转山会又称祭山会,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的正月、五月、十月举行。参加活动的多为男性。北川也在这两天祭祀大禹。农历五月初五的领歌节,又称歌仙节或是瓦尔俄足节,茂县政府已经成功地将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歌节原为纪念羌族民间传说中能歌善舞的仙女萨朗姐,参加庆祝活动的也都以妇女为主,因而,瓦尔俄足也称为羌族的妇女节。大家着鲜艳的服装,佩戴银饰,参加祭祀,饮歌,跳萨朗,传歌等庆祝活动,节日持续三天,气氛异常热烈。?长期以来这一盛大的节日都是以民间各村寨自发组织的形式延续下来的,今年茂县首次以政府组织的形式为古老的瓦尔俄足举办庆典,同时,还组织了“萨朗姐”的选美大赛,羌

8、族青年歌手大赛等富含现代元素的活动。每年十月初一“牛王会”,祈祷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多用歌舞表达节日的欢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期盼。每逢节日,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围成圆圈,跳锅庄,羌语称“莎朗”,人民喜饮酒,尤其是由玉米制成的咂酒,喝酒时定会唱喝酒歌。羌族人民对牛羊角和白石有着古老而传统的信仰。在白石神的传说中,讲述了古代羌人与凶悍的戈基人发生战争,羌人败北,被戈基人追杀,天神命白石神下凡化作大雪山阻挡追兵,并启示羌人以白石作武器痛击敌人而大获全胜的故事。后来羌族就以白色为吉祥,奉白石为神。在羊皮鼓的出处中,讲了两个相互衔接的传说。相传羌族早期有本民族的文字经书,写在

9、白桦树皮上。在一次大迁徙中,一只白山羊偷吃了桦皮经书。首领一气之下,杀死了白山羊,用它的皮绷成鼓。从此羌人便没有了文字,单凭师传和记忆来传承经书的内容。端公作法事时,只要一敲羊皮鼓,便能清楚地记忆和流畅地演唱古奥的经文。?和汉族一样,羌族在碉房和吊脚楼挂上玉米和辣椒,以示丰收,也表达对来年的美好期盼。羌族的婚嫁风俗也十分有趣。如果某家男孩看上哪家女子,则必须要找媒人说亲。在迎娶之日,最隆重的要数“坐歌堂”了,新娘坐在桌子的象征醉尊贵的上方,盖上盖头唱歌,身旁坐着其他陪唱的姑娘。这种仪式要连续持续三天。另一方面,这也是最考验男方礼节的时候。他们必须以最高的礼节迎接女方的正客,即新娘的长辈。而且新

10、人的必须在根据双方的生辰算出的良辰吉日成婚,否则,就会认为会有大的灾难或是生女不生男。所以,女反可以抓住机会好好地“刁难”男方,而这也成为嫁娶中最有意思的环节之一。五、服饰羌族人民喜欢穿著以长裙为主的服装。该服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群袍、围裙、褂子,辅以绣鞋、头巾、绣帽。虽同为羌族,但它们在服饰上同样存在区域差异。以松潘和北川县青片地区为例。由于松潘位于西南藏民族聚集地,羌族与藏族的混居生活使他们的服饰趋于相同。松潘地区的羌服似于藏袍,颜色以青蓝为主,袍长至脚背,从侧面开襟,一侧斜压另一侧至腋下腰间,以腰带固定。如果天气过热,还可以将群袍的上半身脱下,系于腰后,和藏袍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花纹多绣于

11、服装的边沿,且多条纹花状。与之搭配的是线织的头巾和线织或皮革镶银、珊瑚的腰带。该地区的羌服习惯将褂子部分省略。而青片地区的羌服更趋于精细,颜色丰富、明丽,裙长至小腿中部,也从侧面开襟,但以线织的布纽扣系拢,而不用腰带。除了在群袍边缘绣有花纹外,还在群袍、褂子的胸前,围裙、帽子的正面,鞋的正、侧面绣有花朵加以装饰,而且当地强民尤为喜欢绣荷花。羌族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手工缝纫天赋。凭借这种天赋,加之从小生长在这拥有传统手工缝纫习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造就了她们一双巧手。在缝制羌服的过程中,全凭手工,所耗费的精力相当大,如果集中精力做一套羌服,仅群袍部分,需要耗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像我们普通人就很难胜

12、任。羌族人民喜欢以银饰、古玉、金纹、珊瑚装饰自己。装饰的品质、规格等内容能反映出其经济条件,装饰越豪华越能显示其富贵程度,当然,饰品也受经济条件制约。羌民的服装、饰品代代相传,所以年代越久远、家庭子女越多,接受到远主传下来的事物就越少,一串项链传到某带,经后人的等分、改造,或许就只能以一串手链的形式存在了。因此,又必须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服装、饰品。六、建筑风格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寨”, 它们大多依山傍水, 踞于险要之处, 而且每个寨子都高耸着几座原始古朴的石砌碉楼。这些碉楼经受了数百年风雨沧桑, 楼顶虽有些风化残缺, 却依然坚毅地固守着村寨。寨中明路、暗道错杂, 还有隐蔽的水源和藏粮

13、之所, 是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有一座有些残裂的八角碉楼, 足有七八层楼高, 据说它有几百年的历史。碉楼石面上已长满厚厚青苔, 石逢中生长出不少的野草和树干。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 高度在10 至30 米之间, 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以石片砌成。七、地震受灾情况建筑:受5.12地震影响,羌民居住的碉楼以及羌寨几乎受到毁灭性的损坏,而在重建过程中,政府为了尽快恢复羌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集中规划。原来的羌族风格的建筑已被现代化的民居所代替。要恢复震前的羌族建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人员伤亡:北川约7万的羌人,在地震中死伤过半;北

14、川文化馆工作人员几乎集体遇难,两位对羌族音乐、舞蹈有深入研究的退休人员也在其中;北川羌族研究所从事羌族文化、大禹文化、,特别是口弦演奏者幸存不红军文化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都不幸遇难到XXX人,羌笛演奏者仅存2人。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于地震的影响,羌族人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产的土地,而地震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方,使羌民不得不搬离他们原有的家园,比如曾在北川青片乡居住的“五龙羌寨”,他们搬到了绵阳老龙山之后,根本就不适应这里的居住环境、气候,民族土壤以及原有的民族氛围被剥离,羌民面临着环境改变带来的一系列调整,这些对于羌文化的保护多少有一点消极作用。震后的国家政府的保护措施在地震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

15、轰然倒塌,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永平堡石砌古城墙、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棺葬、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除了县档案馆85XXX份档案损失过半外,上万件实物文物全部被埋在废墟下,永平堡、伏羌堡、曲山关、禹王庙、东岳宫、“禹穴”石刻等100多处省、市、县级地面文物、名胜古迹完全损毁。根据政府的规划,北川将在境内兴建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具体的项目包括羌族山歌、沙朗、璇坪腰梆、羌年、十二花灯、禹迹、大禹传说、羌茶、口弦、羌绣、吊脚楼以及羌族水磨漆等。而那些被摧毁的实物,政府也在想办法修复及再开发。比如,北川地震纪念旅游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级纪念旅游

16、地,最终计划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得益于全国征集,目前北川搜集的羌文化遗产物品比震前还要多,北川羌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将在3年内建成开放。针对这种情况许多专家建议:要尽快编制出保护规划方案,建立羌族文化档案, 向民间广泛征集、收购和受赠羌族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加紧非物质文化遗主传承人保护、建立羌族文化数据库;组织羌族文化专家和教材专家编写羌族文化读本,普及羌族知识;灾后羌族村寨应集中建设,注重对羌族文化进行整理、挖掘、研究;灾后重建应充分尊重民族群体的文化需要、文化情感、文化价值取向;为切实解决北川文化艺术人才缺乏和断档的问题,建议国家、省、市在民族政策上给予倾斜;主动与汶川、茂县、理县等羌族聚

17、居县协调,整合各县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古羌文化走廊”。在国家政策方面,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多次指示保护羌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XX年5月14日,温总理在震中汶川映秀废墟上对中外记者坚定地说:“要保护我们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废墟上说:“要抢救和保护好羌族文化”。6月8日温总理签署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向全国颁发执行。11月14日文化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刘延东向四川、陕西两省授牌。文化部颁发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汶

18、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政策。结束语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但由于人口数量少,地处偏远山区,无文字等条件的制约,羌文化的传承本身就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没有文字,失去了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这对羌文化的保护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羌文化的保护都没有受到社会甚至是他们自身的有效关注。我们可以这样说,这场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无法抹去的伤痛,无以评估的损失,但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羌文化保护的意识,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经过这几天的走访调查,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几点建议:1.? 增强对本名族的文化认同感是保护羌文化的根本。2.? 国家出台保

19、护措施是关键。采取多种形式的保护政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法规政策。比如,民间艺术团,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将羌文化传承出去。3.? “双语”教育势在必行。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羌文化的保护往往因为财力等条件的制约而不能落到实处。而羌寨、博物馆的建设也需要大力的财政支持。5.? 交通的发达程度与文化保护需要要协调发展。我们的思考羌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它正备受冷落,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在逐渐丢失。可以说,地震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家对羌族文化的关注,提醒大家这种文化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汉化,因为地震,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了羌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中来。可要是没有这场地震呢?

20、羌族文化的命运又是如何?而在中国XXX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多少被冷落的文化需要我们去关注。而这种强制性的保护与羌民的自然传承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也许谁也不会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而以此延伸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是任其发展还是政府与民间相结合共同继承与发扬?我们对于国内传统文化的不断冷落又该怎样去看待?我想,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民族习俗,她都是折射一个民族历史的镜子。因此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与文化创新是有机是统一的。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而无论继承还是发展,根本的特质在于扬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与发扬。致谢在这次调查中,学校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张强亲临调查一线指导工作,学院分团委书记梁波也随我们奔波在第一线,在此一一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中国民间文化文学三套集成四川绵阳市卷2、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你北川县资料集3、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集)绵阳资料集4、夏寒半山腰台? 半山羌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