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0.78KB ,
资源ID:117782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782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余县地名志罗坊公社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余县地名志罗坊公社概况.docx

1、新余县地名志罗坊公社概况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罗坊公社概况罗坊公社位于县境东北部,距省城19公里。东连姚圩公社,南接东边公社和南英垦殖场,西南靠水西公社,西北邻马洪、北岗公社,东北界清江县,东南傍南安公社。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下辖28个大队,326个生产队,185个自然村。9687户,516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2人,均属汉族。驻地罗坊圩得名。解放前夕属第四区的罗坊、水东、南英三个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暇邨、板桥等六个乡。合作化时,全社成立49个高级社。公社化时由联合、团结、板桥、榴花、和平、东边六个乡组成罗坊公社。1961年恢复区、下辖罗坊、板桥、东边、彭家四个公社。1962年撤区,

2、东边公社分出,复为罗坊公社。罗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10月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此召开了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为了褒扬和缅怀红军革命活动,对后代子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于1971年在彭家洲兴建“罗坊会议旧址纪念馆”。境内属河谷平原,南北边境,丘陵起伏,中间构成开阔田野,俨然一道东西走向的“天然走廊”。浙赣铁路、清萍公路沿袁河北岸横贯中部,南北公路伸展,水陆交通方便。地势较低洼,沿河水患尚未根治。解放后大修水利,战胜了旱灾,袁惠渠南北两大干渠横贯南北边境,支渠遍布,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全社耕地7142

3、4亩,林业3150亩。粮食总产4500多万斤,超过了解放前的三倍。棉花20871亩,总产9554担,为全县主要棉区之一。年出栏猪16630头,尤以小猪销售闻名,土特产有湖藕、花生、西瓜等。社队企业发展很快,有社办农具厂、电机站、搬运站、工艺美术厂、印刷厂、砖瓦厂、养蜂厂、照相馆、冰室、商店等17个单位。职工620人,年产值731500元。社办中学二所,教职员工87人,学生1546人。县办中学一所,教职工52人,学生975人。小学30所,教职工353人,学生9798人。中心医院(全民所有制)1所,医务人员53人,病床34张,能做一般外科手术。李群化,松林村人。留学日本,九江新生纱厂创始人之一,副

4、总工程师。曾任江西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水电厅厅长。卒于1965年。傅抱璞,老亦塘人,中央大学毕业,任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授。罗坊圩 位于袁河下游北岸平原,西距县城19公里。河溪渠道交错,农田开阔平展。浙赣铁路、清萍公路横贯于北,罗(坊)北(岗)公路,罗(坊)溪(新)公路南北延伸。罗坊大桥是靠圩东南隅,飞跨袁河,是沟通南北交通的要冲,原有浮桥已拆毁。罗坊公社和罗家大队驻于圩内。有国营商店、工商所、税务所、银行、邮电所、法庭、文化站、医院、电影院,以及社办企业、中小学等单位。641户,2498人。解放前曾为第四区公所、罗坊乡公所驻地。镇内包括暇邨和罗家两村。暇邨胡氏族谱北宋乾德年间,由金陵(今南京)笪桥

5、宦游至此,择居暇邨。罗氏族谱北宋开宝年间,汗滨、汗章兄弟从新淦县大罗山迁罗家。以袁水和姓氏得名罗溪(今罗家)。因此处是东西通往的古驿道,来往人多。罗家村有人在此开设一豆付作坊,后扩大为贸易集圩。就取罗家村的“罗”字和作坊的“坊”字,命名为罗坊圩。是全县最大的集圩之一,每逢农历一、四、七为赶集日。赶集者远道来自清江、峡江、新干、萍乡等地,商旅云集,买卖兴旺,市场繁荣,以交易小猪、莲藕和农副产品闻名。罗家大队位于公社驻地西偏北0.3公里,清萍公路南侧,介于浙赣铁路与袁河之间。村舍密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主种水稻、棉花。辖15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427户,2244人。耕地2421亩。解放前夕属第

6、四区罗坊乡第一、二保。解放后属罗坊区罗坊乡。合作化时改为三个大队。1961年合为和平大队,“文革”期间改称红旗大队。1972年三易其名为罗家大队。以原驻地罗家得名。1930年曾建立乡苏维埃政府。罗家 又名墙围罗家。在大队驻地西偏南面0.4公里处。南面紧靠袁河。与罗坊圩屋宇相接,形成一体。58户,322人。耕地329亩。罗氏族谱北宋开宝年间,汗滨、汗章兄弟从新淦县大罗山迁罗家。老乙元 座落大队驻地北偏东1.4公里田畈中,浙赣铁路北侧。38户。210人。胡氏族谱百义第四子于明永乐年间由罗坊迁此。八元 在大队驻地东北1.3公里平地上,夹于清萍公路与袁河之间。12户,83人。胡氏族谱百义第三子于明永乐

7、五年,由罗坊迁此。新乙元 位于大队驻地东北1.1公里田畈中,介于浙赣铁路与清萍公路之间。78户,362人。胡氏族谱百义第四子之后裔于明正统年间由老乙元分居。暇邨 紧靠大队驻地东面0.3公里,与罗读、坊圩联成一体。73户,381人。胡氏族谱宋乾德年间,从金陵笪桥宦游至渝,择居暇邨下方半里许赉湖龙塘,后屋宇扩建于此。裴家 在大队驻地西南0.5公里田畈中。包括黎家共30户,140人。裴姓由兴国县迁南安,旋迁于此,已有36代。周家 在大队驻地西南0.6公里袁河边畔。35户,187人。周氏族谱北宋乾德年间,汝克自吉水泥田迁此。村西有小江桥,又名桥头周家。笏洲 又名落笏洲。四周环河,中间形成一沙洲。相传有

8、一官员乘船至此,不慎笏板落水中,后成一洲,形似笏板。大队驻地南面1公里处,洲地面积千余亩,耕地831亩,主种水稻、棉花。包括新笏洲74户,247人。上笏洲15户,192人。下笏洲14户,100人,共103户,539人。胡氏族谱宋末,一龙从丰溪迁此。雷山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面8公里山坡下。西界北岗公社,西南有公路通过边境,其间有朱家庙水库和公社园艺场。全境属红壤丘陵地。辖8生产队,5个自然村。163户,946人。耕地1678亩。解放前夕蒋家、雷山、朱家庙三个村属第四区罗坊乡第七保。楼前、下芙蓉二村属清江县平乡。公社化时蒋家、雷山、朱家庙属北岗公社章塘大队。楼下、下芙蓉属罗坊公社陈家大队。1979

9、年与陈家分开为朝阳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更名为雷山大队。蒋家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丘陵环绕。58户,352人。蒋氏族谱清康熙丁丑年,日朝偕侄星翰由社山徙此。下芙蓉 在蒋家北面1.2公里山坡上,北面紧靠北岗公社。4户,24人,李氏族谱清宣统年间,贵修从李家桥迁此。以村周的芙蓉树取名。楼前 座落蒋家东北0.6公里山坡上,村址高似楼台得名。43户,239人。张姓于宋末由宜春三眼井迁此。朱家庙 在蒋家西南1公里山坑里,西南有朱家庙水库,并有公路通过其间。18户,106人。朱氏族谱清顺治五年由德化县迁此。以村旁古庙得名。雷山 在蒋家南面1.3公里山坑里。40户,235人。胡姓于清初从湖头(三房)分

10、居。方言“小山”称“雷山”。板桥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面7公里山坑里。东西小江夹流,东界清江县。辖7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195户,1113人,耕地2200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罗坊乡第七保。解放初属罗坊区板桥乡。合作化时刘家、廖家组成初级社,后与新屋、无村(今更名耳东)合为一个高级社。1959年改为陈家大队。1968年同田埠、蒋家并为陈家大队,1973年改称蒋家大队,旋复为陈家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板桥大队。陈家 又名板桥陈家,以小溪上的木板桥得名。大队驻地。95户,532人。陈氏族谱宋景炎年间,仲珍由新淦县清沂喻家巷迁此。廖家 又名洲上仔上廖家,以座落小江的洲地上得名。东界清江县。

11、20户,116人。廖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由槐江分居于此。耳东 在陈家西北1.2公里小江畔,田畈中。25户,135人。陈氏族谱清咸丰年间由板桥陈家分此。原名无村,含义不妥,于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耳东”陈之寓意改名耳东。刘家 又名泥洲刘家,认落小江的泥洲上得名。在陈家北偏东0.9公里处。34户,198人。刘姓于明万历年间从清江荻斜迁此。新屋 在陈家西面0.8公里田畈中。21户,132人。陈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板桥陈家迁此。由老居派衍的新村,故名。田埠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偏东6.5公里田畈中央。两条小溪流经东西边缘,中间构成小块田垅。辖6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159户,796人。耕地1590亩。解放

12、前夕属第 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板桥乡。1955年成立田埠初级社。1957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改为田埠大队。1970年并入陈家大队。1979年又分出复为田埠大队。田埠 大队驻地。座落于大块农田的山坡上得名。78户,396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百义长子由罗坊迁来。罗家 紧靠田埠西北0.4公里田畈中。35户,165人。罗氏族谱清初,由罗坊迁此。樟板桥 在田埠东南0.7公里山坡下,东接清江县。两条小溪汇合处,溪架樟木板桥。45户,237人。张氏族谱清康熙年间,守珪之后裔由山南张家迁此。邦甫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面3公里田畈平地上。西北东三面环丘陵,北干袁惠渠沿丘陵环流,公路通过西南边境。辖1

13、9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495户,2455人。耕地3228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玉桥、联合两个乡。1956年成立坑口、邦甫两个高级社。1958年改为坑口、邦甫大队。1968年由坑口、邦甫、湖头、新湖、玉桥五个大队合并为湖头大队。1973年坑口、邦甫合为邦甫大队。新邦甫 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湖塘溪渠交错,水源充沛。59户,279人。傅氏族谱元至元年间,由老邦甫分居。邦甫 又名老邦甫。紧靠新邦甫北隅,屋宇相连。38户,213人。傅氏族谱宋咸淳年间,由清江石头迁罗坊。元至元年间迁此。此处是古驿道传递站(亦称铺),原名梆甫,梆,是巡夜敲更的木具。系官方设立的机械所在。另塘 在大

14、队驻地北偏西1.5公里山坡下,以村前的塘小之意而得名。11户,47人。钟氏族谱清末,自高墈迁来。芦塘 在大队驻地西北1公里田畈中,以村南丛生芦苇的池塘得名。43户,206人。梁姓由宜春长湖迁来,已18代。袁家 在大队驻地西北1公里公路旁。25户,132人。袁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渥塘迁此。李姓于清末由上玉桥迁入。柘屋 在大队驻地东面0.7公里田畈中央。49户,229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由罗坊迁此。以村旁柘树得名。陂上 紧靠大队驻地西面。四周大片农田,小溪拦水筑陂,因名。11户,66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从乙元迁此。周家 座落大队驻地东南0.8公里田畈中,17户,80人。周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罗坊桥

15、头周家迁来。下坑口 位于大队驻地东南1.5公里的山坑口上。33户,163人。胡氏族谱清初,从上坑口分居。上坑口 在大队驻地东南1.5公里山坡下。150户,755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由田埠迁此。竹山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北7公里山坑里。浙赣铁路、清萍公路横贯南部,北部丘陵,有小溪流经,与清江县交界。辖13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275户,1617人。耕地3312亩。解放前夕属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板桥乡。1955年组成黄家、周家、竹山三个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竹山大队。竹山老屋 大队驻地。座落竹林小溪旁。名竹溪。后以山之含义演变为竹山。40户,224人。廖氏族谱明正统年间

16、由槐江迁此。上首王家 在大队驻地西北3公里山坡下。15户,92人。张氏族谱清嘉庆年间从大埠张家迁此。以始居王姓和方位得名。汗坑里 在大队驻地北面0.7公里山坡下。以山坑涓涓溪流而名之。18户,88人。张氏族谱清道光十一年由皂圩江迁此。新桥 在大队驻地东北1公里山坡下。东界清江县。19户,127人。张氏族谱清道光十一年由皂圩江迁此。小溪新建一桥,故名。板桥周家 在大队驻地西偏北2公里山坡下。村东小溪横架木板桥得名。112户,756人。周氏族谱元延祐年间,信则从桥头迁此。竹山新屋 在大队驻地东面1.2公里山坡下。介于清萍公路与浙赣铁路之间。14户,92人。廖氏族谱清康熙年间由竹山老屋分居。以派生的

17、新村而得名。铁树下新屋 位于大队驻地西面1公里山坡上,清萍公路北侧。39户,223人。李氏族谱明洪武年间,由吉水谷村迁此。村后原有铁石隆起,状若树蔸。1958年大闹钢铁挖出,重2000余斤,运往县文化馆作古物陈列,不久当废铁入炉。下首黄家 在大队驻地西面1.2公里山坡下,清萍公路与淅赣铁路北侧。18户,112人。黄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由清江县黄头迁此。黄花堎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5公里田畈中。西北丘陵环绕,北干袁惠渠流经其间,东南开阔田垅,公路通过东部边境。辖11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273户,1417人。耕地1896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新城乡。合作化时,组织山头、黄花堎

18、(黎明)、库塘等初级社。后合并黎明高级社。公社化时改为刘家大队。1964年从刘家大队分出属黎明大队,辖小坑、库塘、山头、李家港、黄花堎五村。1968年将黎明大队和晏家村并入刘家大队。1972年从刘家大队分出,另立黄花堎大队。黄花堎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田野丛生黄花,因名。115户,576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从田埠分居于此。晏家 在黄花堎北面2公里山坑中,北界朱家庙水库,西靠晚游塘水库。40记脸。晏氏族谱清末从浒江晏家迁此。小坑 位于黄花堎北面1.2公里狭小山坑里。26记脸。胡氏族谱明弘治年间从黄花堎分居。库塘 在黄花堎西北1.2公里山坡下。25户,132人。艾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姚圩桥头迁此

19、。以村旁蓄水塘得名。山头 在黄花堎西面0.5公里处。西北丘陵环绕,北干袁惠渠流经其间。村建山坡尽头的田垅中,故名。38户,207人。胡氏族谱明洪熙元年从黄花堎分居。李家港 在黄花堎南偏西0.5公里田畈中,支渠湖塘密布。32户,207人。李氏族谱宋末,由县城李家迁来。草池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7公里山坡下。西北部大片丘陵荒地,东南为开阔田野,北干袁惠渠通水后,水利大有改善。辖15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374户,2140人。耕地3699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水东乡。解放初属罗坊区张家乡。合作化时由草池、雍塘、老赤塘、晚游塘、丁仔塘、江家初级社合并为草池高级社。公社化时为草池大队。1973年交段家

20、、宋害两村并入。草池 大队驻地。座落松林红壤山坡下,渠道流贯村南。紧靠村西南驻有社办草池中学。94户,528人。简氏族谱明洪武年间自板桥迁此。村旁池塘,杂草丛生,故名。江家 在草池北偏西1.8公里山坑中,西界马洪公社。9户,50人。宋氏族谱清末,由本邑宋家迁此。晚游塘 位于草池北面1.8公里山坡下,西接马洪公社。72户,373人。黄氏族谱明宣德年间自庐陵塘东山背迁此。陈氏族谱清顺治戊子年,自德化县迁此。丁仔塘 在草池西北1.3公里山坑里,村傍丁字形塘得名。24户,126人。邹氏族谱宋绍兴五年,由新干县枫木湖迁此。老赤塘 在草池西偏北1.2公里,红壤丘陵塘畔,因名。49户,260人。傅氏族谱宋理

21、宗三年,由清江县石头迁赤塘。后派生一新村,故冠以“老”字区分。雍塘 在草池西面1.6公里山坡上。42户,222人。廖氏族谱清雍正年间从本地廖家迁此。用土填塘(方言:“壅塘”即“填塘”)建村得名。宋家 在草池南偏西1.2公里田畈中,袁惠渠道环绕西北。64户,444人。宋氏族谱清嘉庆年间从峡江柘乡迁此。 田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偏北7公里袁河北岸沙洲上。全境属河谷平原,袁河环绕于南,渠道横贯于北,东北靠清江县,地势低洼易涝。辖10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258户,1474人。耕地2098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板桥乡。合作化时成立钱家,上、下何家等初级社。1955年转为 田大队。19

22、61年属板桥公社。1963年仍属罗坊公社 田大队。以片村名而命名。欧阳家 大队驻地。座落河畔沙洲上。10户,55人。欧阳氏族谱元朝元贞年间,伊文后裔由川里迁此。钱家 在大队驻地东北0.4公里平地上。有渠道东流入清江县境。107户,620人。钱氏族谱明正德年间,由喻北钱于迁此。下何家 紧靠大队驻地东北面。25户,153人。何姓于清雍正年间,从姚圩新宋三村何家迁来。上何家 在大队驻地西面0.2公里处。水渠遍布,水源充沛。43户,258人。何姓于清康熙年间,从姚圩江南迁此。宋家 在大队驻地西南0.4公里袁河边畔。63户,379人。宋氏族谱明洪武年间由本地陂上迁此。六元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北4公里田畈

23、中。北面紧靠袁河,全境属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农田连片,村舍密集。辖12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303户,1642人。耕地1453亩。解放前夕属姚圩区南英乡。解放初属罗坊区南英乡。后属榴花乡。合作化时由坑背、联丰。六元初级社转为曙光高级社。1958年属彭家公社六元大队。1959年属南英农场平塘分场。1961年属罗坊公社六元大队。新闹上 大队驻地。紧靠袁河渡口。46户,241人。简氏族谱明洪武初由上塘迁板桥,旋迁于此。解放初期,简姓迁往草池。现有邹、李、廖、蒋等姓聚居。原名榴花圩,民国期间设圩,解放后废圩改村。刘家 紧靠大队驻地东南面。5户,30人。刘氏族谱宋宝祐丁巳年由潭溪迁此。蒋家 别名社山蒋家

24、。在大队驻地西南0.4公里袁河南岸。49户,280人。蒋氏族谱宋崇宁年间,蒋奇为翰林学士,道经此地,停船榴花渡口,遂卜居于此。六元 在大队驻地西面1公里袁河防洪堤上。52户,283人。钟氏族谱明嘉靖年间,孔川偕次子钦和从高磡迁龙磡(今六元)。村建河磡下,田垅中而得名。四元 在大队驻地西南1.4公里田畈中。13户,68人。钟氏族谱明正统年间从高墈迁豪塘(今四元)。坑背 在大队驻地南偏西0.6公里处,村背河堤圳坑,故名。101户,549人。蒋姓于南宋庆元年间,由湖北武汉迁此。刘家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3公里田畈中。全境属河谷平原,有小江环绕南部边缘,北干惠渠流贯醅,公路通过中部。辖15个生产队,9

25、个自然村。308户,2064人。耕地2569亩。解放前夕属第四区水东乡。解放初属罗坊区楼下乡。1953年由草池、刘家、黄花堎、宋家合为刘家乡,后为刘家高级社。公社化时分为黎明、宋家两个大队。1962年再次分为新城、刘家、宋家三个大队。1968又合为刘家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烟新刘家大队。新刘家 别名 岗刘家。大队驻地。座落田垅中,公路从村侧通过。58户,377人。刘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老刘家分居。新城里 在大队驻地东面1公里田畈中,东南湖泽环抱。50户,330人。刘氏族谱清道光年,由北岗厚塘迁此。南带袁河,北襟丘陵,宛若城墙,村建其中,故名城里。因原系曾姓旧居,名曾家城里。曾姓迁此后

26、,刘姓顺旧址上新建村舍,改名新城里。方田 在大队驻地东南0.5公里田港中。建村时垦荒造田,取名荒田。谐音演化为方田。28户,185人。周氏族谱宋景定年间由巷口徙此。老刘家 位于大队驻地西南0.6公里田畈中。22户,138人。刘氏族谱宋嘉定十一年,由荻斜迁此。郭家 座落大队驻地西南0.8公里小江旁。34户,204人。郭氏族谱宋绍兴年间,由信丰县迁此。丁家 在大队驻地南面0.4公里小江边畔。28户,159人。刘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人坑上迁此。以始居丁姓得名。老城里 位于大队驻地东南1.6公里湖的西岸。30户,200人。刘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楼下分居。前上 位于大队驻地南偏西1公里田畈中,两条小江汇合处。

27、35户,285人。李氏族谱元泰定年间,从分宜县白芒徙渐上。又名潜上。后因水淹,将村向前移,三易名为前上。傅家 又名湾头傅家。在大队驻地东南2公里,湖泊转弯处。三面环水,浙赣铁路横贯于南。23户,150人。傅氏族谱北宋咸平年间,由清江县石头迁此。湖头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面1.8公里平地上。西北环湖,浙赣铁路通过南部边境,公路纵贯中部。全境为开阔农田,土地肥沃,主种水稻、棉花。辖17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460户,2540人。耕地3141亩。解放前夕属四区罗坊乡。解放初属罗坊区玉桥乡,后并为联合乡。合作化时由胜利、爱国等七个初级社合并成立红星高级社。1958年为红星大队。1961年分成红星、新湖、

28、玉桥三个大队。1964年新湖并入红星大队。1974年改称湖头大队。湖头 大队驻地。座落湖岸而得名。铁路、公路畅通,水汊交错,地势平坦。177户,994人。沧湖胡氏族谱南宋嘉定年间,从南京笪桥瓦子堆迁此。李家桥 又名上李家桥。在湖头此偏西1.4公里田畈中。东南紧靠石拱桥,故原名玉桥。92户,505人。李氏族谱元大德十年,从吉水谷村迁此。下李家桥 位于湖头北偏西1.2公里平地田畈中,村东紧靠公路。61户,299人。李氏族谱元大德十年从谷村迁此。熊家 在湖头北面0.6公里平地上。26记脸。胡氏族谱明正德年间从湖头分居。以始居熊氏命名。新湖 在湖头北偏东0.6公里田垅中,村南环湖。70户,359人。胡

29、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湖头分居。从老屋新派生的村而得名。园里 与湖头南北一湖之隔。29户,172人。胡氏族谱明正德年间从湖头分居。村建农田之中,故名。张家 在湖头北面0.5公里田畈中央。7户,35人。张氏族谱清嘉定庆年间,从山南张家迁此。南市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偏北4.5公里袁河南岸。四周湖塘溪圳遍布,地势低洼。辖11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290户,1520人。耕地1799亩。解放前夕属姚圩区南英乡。解放初属罗坊区南英乡,后属榴花乡。合作化时由前房、中房、新屋等初级社组成清华高级社。公社化时属彭家公社清华大队。1959年属南英农场平塘彭家公社清华大队。1959年属南英农场平塘分场。1961年复属罗

30、坊公社南市大队。以片村名命名。前房 大队驻地。村座农田中。147户,744人。邹氏族谱南宋绍兴年间,从乐安县迁此(即中房),娶二妻,前妻生二子,长子居门楼村,次子居中房村。后妻生二子,长子居前房,次子居内房。中房 紧靠前房东南面。包括内房82户,350人。门楼30户,140人。新屋 在大队驻地南偏西0.8公里田畈中央。58户,300人。邹氏族谱明万历年间从中房分居。以老居繁衍的新村,故名。松林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东面5.5公里袁河南岸。全境属河谷平原,地势低洼,水渠溪流密布。东界姚圩公社。辖11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285户,1465人。耕地1760亩。解放前夕属姚圩区南英乡。解放初属南英区榴花乡。合作化时由松林、水背刘家、曹家、下边、巷口等初级社组成巷口高级社,后属彭家公社松林大队。1959年属南英农场平塘分场。1961年属罗坊公社松林大队。松林 大队驻地。四周田畴平展,江湖环抱,村建沙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