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49.44KB ,
资源ID:117732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732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x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所任科目: _数 学_任课班级: 年级 班 教师姓名: 课 程 表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午休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二年级上册数学电子备课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共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

2、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5 观察物体(一)、6 表内乘法(二)、7 认识时间,8 数学广角

3、搭配(一)和9 总复习。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

5、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应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

6、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单元课时安排表单元名称课时安排起止时间备注第一单元长度单位6课时8.269.2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6课时9.3-9.26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6课时9.27-10.8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10.9-10.24第五单元观察

7、物体(一)5课时10.2510.31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2课时11.411.19第七单元认识时间5课时11.20-11.26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5课时11.27-12.2第九单元总复习5课时12.3-12.11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上课课时数18.268.301.安全教育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 2.认识米 用米量 3.认识线段 4.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5课时29.29.6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5课时39.99.124.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

8、位减) 5.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6.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7.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中秋节放假)4课时49. 16 9.208.解决问题(练习课) 9.连加连减 10.加减混合 11.综合练习课 12.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5课时59.239.2713.解决问题(练习课) 14.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69.289.303.锐角合钝角 4.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单元测试(1)(国庆节放假)3课时710.810.12单元测试(2)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2.乘法的初步

9、认识(二) 3.5的乘法口诀4.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5课时810.1410.185.2、3、4的乘法口诀 6.2、3、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7.乘加 乘减 8.6的乘法口诀 9.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5课时910.2110.2510.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11.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1.观察物体 5课时1010.2811.12.观察立体图形 3.观察物体(练习课)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4课时1111.411.8期中考试2.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3.8的乘法口诀 4.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10、5课时1211.1111.155.用乘法解决问题6.9的乘法口诀 7.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8.解决问题 9.整理与复习 5课时1311.1811.2210,量一量,比一比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一)2.认识时间(二) 5课时1411.2511.293认识时间(练习课)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1.排列 2.组合5课时1512.212.6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2)第八单元 总复习 1.复习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2.复习表内乘法 3.复习长度单位、角和时间5课时1612.912.134.复习观察物体第九单元测试讲评试卷

11、期末预测(一)讲评试卷5课时1712.1612.20单元复习5课时1812.2312.27总复习 5课时1912.301.3总复习5课时某某小学学生成绩考核登记表序号姓名单元考核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1234567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学内容、地位、作用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

12、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3 、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发展: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

13、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讲授 “自主探究”学情分析通过以前(比长短)学习,学生已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建立1

14、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并会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测量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用实践突破。课时安排1.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2、3)2.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4、例5)3.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6页例6、例7)4.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例8) 某某小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一年级下册课题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主备人张学文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赵敏 马晓丽 也皮再木 高春莲 肖敏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 P2-3 ,例 1 、 2 、 3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

15、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法情境演示、启发式及实验研究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工具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

16、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四、操作活

17、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 、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 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米。2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固 1 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 1 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 1 厘米的长度等。6 、想想在自己的

18、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 1 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 、 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3 厘米、 5 厘米、 7 厘米、 10 厘米给 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 、学生自己选

19、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3.认识几厘米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教研组长签字:集体备课组长签字:某某小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 一年级下册课题2.认识米 用米量 主备人张学文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赵敏 马晓丽 也皮再木 高春莲 肖敏课型新授课时1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 4 页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

20、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生:学具、图形卡片。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

21、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

22、长的尺子量)用 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0 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 10 厘米为单位)2 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 那么 1 米到底有多长呢?( 1 )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 2 )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 3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 4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 1 米。( 5 )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 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 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这条是 1 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