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25.43KB ,
资源ID:11771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71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评审版武汉城市圈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10111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评审版武汉城市圈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101111.docx

1、评审版武汉城市圈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101111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四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二一年十一月前 言为统一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标准,指导自密实混凝土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控制技术要点,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暂行技术条件。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依据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无砟轨道高抗裂自密实耐久混凝土技术深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京沪高速铁路道岔板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而成。 本技术条件负责

2、起草单位: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四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于春孝、胡丹兵、董武、高贵、杨世坤、王森荣、肖佳、马保国、董荣珍本技术条件由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目 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24 原材料 34.1 水泥 34.2 矿物掺和料 34.3 细骨料 44.4 粗骨料 54.5 外加剂 64.6 拌合用水 75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75.1 拌合物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75.2 硬化混凝土性能与检测方法 86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87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97.1 一般规定 97.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3、97.3 混凝土拌合 107.4 模板安装 107.5 运输 117.6 灌注 117.7 养护 127.8 拆模 138 质量检验(参照京沪规定) 13附录A 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0试验方法 14附录B BJ 试验方法 16附录C H2H1,与T1000L 试验方法 19附录D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检验要求 22附录E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要求 24附录F 硬化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检测要求 24条文说明 251 范围1.0.1 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要点、试验方法和质量检验等。1.0.2 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

4、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1.0.3 自密实混凝土除应满足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其他有关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条文。本暂行技术条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暂行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75 -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 T 176 -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I 596 -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 T18046 -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 / T18736-2002 高

5、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 / T8077 -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6 -2008 混凝土外加剂GB 23439-2009 混凝土膨胀剂JGJ52 -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TB / T2922.1-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TB / T2922.4-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 / T2922.5 -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 / T3054 -2002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一骨料反应技术条件JG / T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C473 -一2001 混凝

6、土泵送剂JGJ63 -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55 -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 / T5008o -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 T50081 -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 T50082 -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TB10426 -200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铁建设文【152】铁建设文【160】GB自密实混泥土标准混凝土拌合物膨胀率国家标准3 术语3.0.1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 具有高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浇筑时仅靠其自重作用而无需振捣便

7、能均匀密实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3.0.2 矿物掺和料(mineral admixture )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的,具有一定活性或惰性的用于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某些矿物类物质的总称。活性矿物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惰性矿物掺和料包括石英粉、石灰石粉等。3.0.3 坍落扩展度(slump-flow ) 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度之后,随即测量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mm)。3.0.4 扩展时间T50 ( slump-flow time T50 ) 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落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计时至坍落扩展度达到500 mm的时间( s )。

8、3.0.5 障碍高差BJ ( blocking step BJ ) 采用J 环试验测试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时,混凝土扩展终止后,扩展面中心混凝土距J 环顶面高度与直径300 mm处混凝土距J 环顶面高度的差值(mm)。3.0.6 L仪流动时间T700(flow time T1000L)采用可灌性仪测试混凝土拌合物钢筋通过能力时,自提起活动门开始,混凝土拌合物流过可灌性仪水平部分,外缘初达到可灌性仪后槽端部时所用时间(S)。3.0.7 L 仪流动时间T700L(L-flow time T700L)采用L 型仪测试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时,自提起活动门开始,混凝土拌合物流过L 仪水平部分,外缘初达

9、到L 型仪后槽端部时所时间(s)。3.0.7 充填性(fi1ling ability)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饱满充填并密实成型的性能。3.0.8 间隙通过性(passing ability )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均匀通过狭窄间隙的性能。3.0.9 抗离析性(segregation resistance )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4 原材料4.1 水泥4.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4.1.2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GB 175-2007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4.1.2 的规定。表4.1.

10、2 水泥的技术要求(与国标对比,国标没有的才列出)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比表面积,m2/kg3502游离氧化钙含量,%1.03碱含量,%0.64熟料中的C3A含量,%8.05Cl-含量,%0.066SO3含量,%3.54.2 矿物掺和料4.2.1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和料可选用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4.2.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GB 1596-2005 F类 I级粉煤灰的规定,且Cl-含量应小于0.02%。4.2.3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满足GB/T18486的规定,且(与粉煤灰 表述一致,)表4.2.3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与国标对比)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密度,g / cm32

11、.82MgO 含量,%143SO3含量,%4.04烧失量,%3.05氯离子含量,%0.026比表面积,m2 / kg3505007流动度比,%958含水率,%1.0928d 活性指数,%954.2.4 其他矿物掺和料为改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所添加的其他矿物掺和料,如石灰石粉、硅质微粉、偏高岭土、体积稳定掺和料等,其性能应经过试验验证。4.3 细骨料4.3.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细度模数宜在2.32.7范围内。4.3.2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JGJ52 的规定,宜优先选用II区砂,其他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3.2 的规定。表

12、4.3.2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含泥量(天然砂), %2.02泥块含量,%0.53坚固性,%84吸水率,%25云母含量,%0.56轻物质含量,%0.57氯离子含量,%0.02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9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4.3.3 细骨料的碱活性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其14d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 % ;当砂浆棒膨胀率为0.10 %0.30 %时,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验证抑制有效;当砂浆棒膨胀率大于0.30 %时,应更换材料。4.4 粗骨料4.4.1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4.4.2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

13、配,颗粒级配应符合JGJ52 的规定,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0mm。4.4.3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表4.4.3的规定。(表述与粉煤灰一致)表4.4.3 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与国标对比)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针片状颗粒总含量,%52含泥量,%0.53泥块含量,%0.24压碎指标,%125吸水率,% 16紧密空隙率,%407坚固性,%8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9C1-含量,%0.024.4.4粗骨料的14d龄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 %;当砂浆棒膨胀率

14、为0.10 %0.30 %时,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验证抑制有效;当砂浆棒膨胀率大于0.30 %时,应更换材料。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4.5 外加剂4.5.1 外加剂的匀质性应满足GB 8076的规定。4.5.2 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与胶凝材料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减水剂性能要求应满足表4.5.2 的要求。表4.5.2 减水剂的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减水率,%252含气量,%3.03常压泌水率比,%204压力泌水率比,%905抗压强度比,%

15、3d1257d12028d140(与国标对比核对)6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60min1507水泥净浆流动度, mm%2408硫酸钠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10.09Cl -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0.210碱含量(按折固含量计), %1011收缩率比,%11013512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4.5.3 根据需要可选用膨胀剂、引气剂等外加剂。膨胀剂性能应符合GB 23439 JC476(两标准比较)的规定,引气剂性能应符合GB8076 的规定。4.5.4 为改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所添加的其他外加剂,如增稠剂、减缩剂等,其性能需要经过试验验证。4

16、.6 拌合用水4.6.1 拌制自密实混凝土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JGJ63 的规定。4.6.2水泥净浆试验采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4.6.3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90%。4.6.4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性能要求与拌合用水相同。5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5.1 拌合物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5.1.1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包括流动性、

17、填充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等。5.1.2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指标与检测方法应符合表5.1.2 中的要求。表5.1.2 拌合物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项目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坍落扩展度,mm70050附录AT50,s26BJ,mm18附录B泌水率0附录C可灌性仪,H2/H10.9T7001018含气量,%25GB/T 50080膨胀率,%02GB/T 5.2 硬化混凝土性能与检测方法5.2.1 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耐久性能和收缩性能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 硬化混凝土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项目指标要求检测方法56d电通量,C1000科技基2005101号56d抗

18、冻性能F300GBJ 8256d干燥收缩值,10-6400(下一步定)5.2.2 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按GB/T 50081进行。6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6.0.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对体积法,选定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a ) 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600kg/m3。( b ) 用水量不宜大于190kg/m3。( c ) 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浆体的量宜为0.35m30.42m3。( d ) 单位体积粗骨料绝对体积宜为0.26 m30.32m3。6.0.2 自密实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应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0.10 %,自密实混凝土的总碱量应不大于3.0k

19、g / m3。6.0.3 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环境温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7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应根据设计要求、灌注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7.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包括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运输、灌注、养护和拆模等。根据交通运输条件,采取不同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案。7.1.3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试灌注,并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现场揭板质量检验,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工艺。7.1.4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

20、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7.1.5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7.1.6 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7.1.7 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7.1.8 自密实混凝土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载。7.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7.2.1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

21、原材料方可进厂(场)。7.2.2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7.2.3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7.2.4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

22、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7.3 混凝土拌合7.3.1 自密实混凝土应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拌合站应配有自动计量系统和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与相应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补充规定”核对):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7.3.2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率每班抽测2 次。7.3.3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和其他材料,搅拌1分钟,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并继续搅拌2分钟。7.3.4冬期施工时,应先经过热工计

23、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简化,参照京沪标准)7.3.5 夏(热)期施工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50 。应采用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或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要求。(简化,参照京沪标准)7.4 模板安装7.4.1模

24、板与其支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灌注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7.4.2对于通过灌注口灌注施工的无砟轨道板,侧模与轨道板平齐,安装允许误差为5mm。侧模板上预留排气孔。7.4.3在模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用土木布或海绵堵漏,注意要封堵密实,且不得侵入自密实混凝土层内。7.4.4分块式模板注意模板交接边的平整,不得出现错边,在立模过程中,用木垫块靠在分块式模板交接处。7.4.5立模完成后检查堵漏、固定、支撑情况,并复核模板与轨道板侧边的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或重新立模。7.4.6设置限位装置防止轨道板上浮和偏移。7.5 运输7.5.1

25、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混凝土专用运输设备运输自密实混凝土。7.5.2 自密实混凝土的运输速率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s30s 方可卸料。7.5.3 应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均匀性,不发生分层、离析和泌浆等现象,并具有要求的工作性能。7.5.4 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7.6 灌注7.6.1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针对工程特点、环

26、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灌注方案,包括灌注口位置与数量、工装模型等;(2)仔细检查钢筋网片的位置、保护层垫块数量及其紧固程度;(3)检查轨道板四周模板的密封情况,轨道板之间横向边缝的密封情况,不得漏浆,不得污染基础工程。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底座混凝土表面土工布和轨道板下面喷雾润湿,并不得有积水。(4)检查轨道板的支撑和限位装置。(5)检查灌注所需设备是否正常,机具是否齐全且状态良好。7.6.2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坍落扩展度、可灌性、T50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7.6.3自密实混凝土应从轨道板预留灌注孔进行灌注,两侧模板上预留排气孔。灌注时应通过料仓及连接料仓的下料管注入

27、,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1.0m。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宜过快,应保证下料的连续性和混凝土拌合物在轨道板下的满空间连续流动。按确定的工艺进行混凝土灌注,灌注完毕后,多余混凝土应及时清除。7.6.4一块轨道板下的自密实混凝土应一次灌注完成。7.6.5在炎热季节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入模前的混凝土、模板和模腔的温度不得超过40。7.6.6 在低温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按冬季施工方法执行。7.6.7 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按要求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弹模和耐久性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GB/T 50080和GB/T 50081的相关规定。7.7 养护7

28、.7.1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天。7.7.2 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覆盖(麻布、土工布等)、喷淋浇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去除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也可用养护膜、喷养护剂进行养护。7.7.3 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7.7.4 做好养护记录。同时,对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洒水养护,使试件强度与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同步增长。7.8 拆模7.8.1 轨道板支撑装置应在自密实混凝土初凝后拆除。7.8.2 轨道板两侧模板的拆除应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5.0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7.8.3 拆模宜按立

29、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轨道板四周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自密实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8 质量检验(参照京沪规定)8.1 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括原材料检验、拌合物性能检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8.2 施工前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用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并按规定进行复检。8.3 施工过程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的品质按相关规定进行日常检验,应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与硬化混凝土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本技术条件的相关要求。8.4 每车混凝土需进行拌合物性能检测,每50 m3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检测,自密实混凝土用量达到8000m3时,应进行耐久性能检测。8.5 自密实混凝土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检测频次见附录D(参照京沪规定)8.6 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取样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附录A 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0试验方法A. 1 仪器要求A.1.1 坍落扩展度、T50流动时间试验所用主要仪器为混凝土坍落度筒,该仪器应符合 混凝土坍落度仪 (JG3021 )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A.1.2 底板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900mm ,最大挠度不超过3 mm。在平板表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