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39.14KB ,
资源ID:1176553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655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大纲.docx

1、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大纲9、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 环境科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课程编码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专业课学时学分:总学时 58 总学分 2.0应开实验学期 二四 年级 四七 学期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化学(可同时开课)、环境生物学(可同时开课)、环境生态学及环境微生物学等(可同时开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普通化学、地学基础及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环境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技能训练,通

2、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环境化学、生物、生态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初步掌握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本课程包括五个方向的地学基础及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每个实验方向又包括若干个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基本的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环境现象及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掌握。通过该门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地学基础及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2.规范地掌握环境科学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地学基础及环境

3、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3.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真实的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性并能够做出正确的结论;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环境科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4.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能独立正确的设计较简单的实验(包括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环境现象或过程分析等),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和科学

4、精神。6.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预习报告。二、课程实验目的及要求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系即人类-地球环境系统,包含地学、化学、生物及生态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环境科学实验中各门相关的实验,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实验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理论课程所讲授的各种环境现象、环境学原理知识,能够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的训练,将各种环境科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灵活的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同时希望学生真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环境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方案或可行途径。目前开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

5、学的实验内容,以后逐步增加实验内容,并加以完善。(一)环境生物学(1)简介及要求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对生物的危害、生物在监测环境质量及净化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污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过实验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b/掌握环境污染物对生物遗传物质及生理过程的改变c/掌握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指示作用d/掌握生物在环境修复和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基本理论(2)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综合实验“环境遗传物质污染的微核指示”

6、的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环境污染物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深刻影响”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环境中的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指示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物质对环境中的生物的危害,增强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3)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等(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指导思想指导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撰写规范的科学研究报告。通过实验研究,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物质的遗传毒性。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 “环境遗传物质污染的微核

7、指示”的综合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遗传毒性的感性认识,掌握环境污染物对生物遗传物质及生理过程的改变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指示作用。掌握微核试验相关操作技术。使学生在复习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物质对环境中生物的危害,增强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通过本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及分析、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种子处理将蚕豆种子洗涤干净,室温下用蒸馏水浸泡发芽24小时,然后移入铺有干净纱布的托盘内培养。当初生根长到2cm时,选取发育良好的,大小与根长近似的幼根。将选好的蚕豆芽放入发芽盒中,使根尖完全浸入处理水样中,室温下培养48小时后,用蒸馏水洗涤

8、根尖2次,再用蒸馏水恢复24小时,设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固定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剂的作用,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并且使其结构和内含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核物质与细胞器等,在形态结构上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同时更易于染色,可以更清楚的显现细胞在生活时不易看清的结构。吸取约5ml卡诺氏固定液于10ml试管中,用刀片或小剪刀切取经过处理的长约0.5-1.0cm的根尖10-20条,放入试管内,用试管塞盖紧,室温下固定20-24h,固定液的用量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水解分离水解分离的作用是去除细胞内未固定的蛋白质, 同时使胞间层的果胶类物质解体,细胞分散而易于观察。用镊子取固

9、定好的蚕豆根尖,放在试管内,加水解分离液2ml,室温下处理8-20min,倒去水解分离液,再加入固定液2ml,软化5min,软化对细胞壁起腐蚀作用。然后倒去固定液,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使材料呈白色微透明,以镊子柄轻压能压碎为佳。染色和压片切取蚕豆根尖分生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纵横切成几段,放在载玻片上,以十字压片法覆以载玻片,用镊子柄或铅笔头轻敲几下,再用拇指用力下压使细胞充分分散,注意不要移动玻片,然后分开两玻片,各滴上1-2滴染液,染色20-30min后加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镜检在4010倍显微镜下,凡小于主核1/4以下的,同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的,圆形、椭圆形或其他

10、类似形状的染色物质都可以算作微核。每组学生根据观察实验要求,自己确定不同浓度的农药(如一个空白对照及几个不同浓度)按照相关实验步骤开展环境遗传物质污染的微核指示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学生通过实验,独立完成配制溶液、种子处理、细胞固定、水解分离、染色和压片、镜检等过程,熟练使用光照培养箱、显微镜等仪器。涉及到的内容或知识点本实验涉及到环境生物学及植物生理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环境污染物对生物遗传物质及生理过程的改变;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指示作用等。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完成环境生物学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由老师指定一个研究内容为“环

11、境遗传物质污染的微核指示”的综合实验,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写出实验设计报告,经老师修改批准。在规定的时间内(1-2周)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按照题目、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二)环境化学(1)课程简介及要求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通过环境化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环境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

12、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经过实验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掌握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b/掌握环境化学研究中的初步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c/掌握环境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要求;d/掌握科学研究的实验报告编写要求。(2)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污染物质的吸附、分配与光解等迁移转化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深刻认识污染物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初步的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能

13、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3)实验方式及要求a/ 本课程实验项目有三个,综合性实验1项,一般性实验2项,并选择吸附、分配、光解等重要环境化学过程实验项目。 b/ 学生需要预习,写出初步的实验方案,任课老师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c/ 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d/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4)主要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pH酸度计,紫外灯,离心机、恒温槽等。(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实验项目: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实验指导思想指导学生考察土壤环境介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4、,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习撰写规范的科学研究报告(论文)。通过实验研究,能较深刻地认识土壤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容量,但吸附容量是有限性。实验目的及要求考察一种土壤或沉积物对一种重金属离子(选择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具体要求是:选择有机质含量不同两种土壤(如1号土壤、2号土壤,采自野外,或人工配制),重金属离子选择常见的铜离子。每组学生(2人)根据实验研究内容,通过测定动力学反应曲线指标确定吸附平衡时间;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确定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及饱和吸附平衡时的铜离子溶液浓度。对比分析,不同土壤、不同pH条件对铜离子吸附行为的影响。熟练使用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分

15、光光度计、离心机、pH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涉及到的内容或知识点本实验涉及到环境化学中土壤吸附性,土壤有机质、土壤酸碱性对重金属离子的土壤吸附容量、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的影响等知识点。实验原理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可以通过测定吸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前后变化确定土壤的吸附容量,溶液中铜离子的含量由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进行测定。掌握铜离子浓度测定的标准溶液工作曲线的绘制。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可由下式计算:q=(C0-C)V/1000Wq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mg/g; C0 溶液中铜离子的初始浓度,mg/L, C溶液中铜离子的平衡浓度,mg/L;V溶液的体积,mL;W土样重量,g。采用的教学方

16、法和手段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并掌握环境化学基本方法的基础下,由老师指定一个实验研究项目“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实验”,学生先预习实验方案,熟悉实验目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之后在规定的时间(1周)内,在老师的指导下由2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按照“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三)环境微生物学(1)简介及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以及学习对象,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实验室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第二种方式采用学生现场观察、采样并自

17、行设计检测的方法。经过多层次、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环境微生物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观察、设计检测实验的能力。b/ 能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具有一定创新的能力。c/ 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绘制形态图d/ 能做好课前预习,独立设计观察、采样、检测的方法。(2)实验目的及要求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环境科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环境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的实际认识,培养

18、独立思考、设计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3)实验方式及要求a/ 本课程以基础实验及设计性实验为主,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充分预习,设计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b/ 学生需经教师检查每项实验结果、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c/ 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4)主要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由指导教师讲清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目标及各种实验设备的操作原理和方法;2实验小组14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每个实验时间为28学时;3实验数

19、据经老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4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果、问题分析与讨论等几个部分。四、考试方式及评分1、实验前,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并给出成绩。2、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给出成绩。3、实验结束后,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成绩。4、每一个实验的成绩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5、学期末采取抽签形式,学生任意抽取已做过实验进行操作,并撰写简短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评分。6、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及考试实验成绩综合后给出。五、实验项目设置

20、与内容实验课程及编号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 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计划/已开拟配仪器套数已配仪器套数每套人数实验属性1验证2设计3综合4科技创新开出要求1必做2选做环境 科 学 实 验01环境遗传物质污染的微核指示1.种子处理;2.固定;3.水解分离;4.染色和压片;5.镜检16 3020102 必做02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实验1.吸附动力学曲线;2.土壤对铜离子吸附的等温曲线;3.吸附的影响因素等。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101022 3必做03有机污染物的Kow系数测定1测定对二甲苯在正辛醇-水间的分配系数;2.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3标准曲线的测定。61021 3必做04苯酚的光解实验1.

21、 测定苯酚的光解动力学;2. 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4541 3必做05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放线菌和篮细菌个体形态观察。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2 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蓝绿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216113必做06酵母菌、霉菌、藻类、原声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个体形态的观察。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操作方法2观察几种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掌握生物图的绘制方法,学习用滴压法制作标本片.216113必做07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1.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210213选做08微生物的染色1掌握细菌染色方法220113选做09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

22、性测定1. 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淀粉酶的测定;2. 细菌淀粉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散实验;3. 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216113选做10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1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416213选做11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1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2掌握若干细菌纯培养技能216213必做12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1. 细菌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及其形态观察;2.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菌落特征的比较。216213选做13高效染料降解微生物筛选。1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降解染料的细菌的方法。416133必做六、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1 孔繁翔 主编,环

23、境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孟紫强 主编:环境毒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教材及参考书3 董德明等编著环境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周群英、高廷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贺延龄,陈爱侠. 环境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 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课程名称(英文)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Assessment Experiment课程编码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24、 专业课学时学分:总学时 64 总学分 2.0应开实验学期 三四 年级 四七 学期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可同时开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技能训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初步掌握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方法与技术。本课程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实验内容,每个实验方向又包括若干个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基本的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环境现象及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技

25、术的掌握。通过该门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7.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理论课程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8.规范地掌握环境科学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9.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真实的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性并能够做出正确的结论;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环境科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10.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能独立正确的设计较简单的实验(包括实验方法、实

26、验条件、仪器和试剂、环境质量分析等),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1.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12.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预习报告。二、课程实验目的及要求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关注的对象,必须进行监测与评价,以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的健康。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中各门相关的实验,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实验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理论课程所讲授的各种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并能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的

27、训练,将各种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同时希望学生真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环境质量问题的揭示与预防提供技术保证。(一)环境监测(1)简介及要求 主要内容是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分析和测定,是环境监测理论课的配套实验。首先,作为该课程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操作较简单的污染指标的测定实验以及环境监测中的常规监测项目实验,基本上包含了环境监测所涉及的主要方法类型。其次是针对实际样品,综合已学的各种分析技术才能完成的综合性实验,以及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设计性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a/

28、 固和加深对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b/ 掌握环境监测的测定原理,在实验操作上对同类型的监测项目能够触类旁通。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c/ 确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实验结果。(2)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的认识,通过实验的训练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

29、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3)实验方式及要求a/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理论课的配套实验,开课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实验安排、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实验室安排制度、注意事项等。实验前学生应预习并做好预习报告,教师须对预习报告进行检查。未经预习者不能进行实验。b/ 本实验分组进行,一般1-2人1组。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c/ 实验结果立刻记入实验报告,实验完成后立即处理实验数据,上交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用具,打扫实验室卫生。d/ 教师实

30、验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要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4)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定氮蒸馏装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磁搅拌器、生化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锅、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装置、气压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其配套空心阴极灯、声极计、全玻璃回流装置、气相色谱仪、电炉、玻璃仪器等。(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项目: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环境监测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和开展环境监测实践工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和实施环境监测计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以及分析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对校园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实验要求如下:(1)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2)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2和TSP的采用和监测方法。(3)根据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综合分析空气质量状况。(4)在预习报告中拟出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涉及到的内容或知识点本实验涉及到环境监测相关资料的收集,监测方案制订,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和保管,空气中SO2、NO2和T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