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73.61KB ,
资源ID:117576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576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docx

1、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半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5月13日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1、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耻与慎独徐建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

2、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

3、行价值。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

4、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5、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 02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耻往往是善念的源泉,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

6、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主张,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相鲜明

7、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明证了知耻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

8、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他律,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图,强干有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

9、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以臣而解万均官,恐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帝重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

10、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高宗谕止。总章、仪凤间,吐蕃灭吐谷浑,势益张,入寇鄯、廓、河、坊等州,诏周王为洮州道、相王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何力等讨之。二王不行,会何力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毅。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3分)A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 七八/B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 七八/C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 七八/D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 七八/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表章结尾,表示恭

12、敬。 C夷狄泛指少数民族,“夷”多用于东方民族,“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 D崩本义为“山倒塌”,后又引申指帝王的死,文中“帝崩”指唐太宗去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力讨伐吐谷浑,骁勇善战。他奋勇救出陷入困境的薛万均兄弟;后又抓住机会,突袭并打败 了吐谷浑王,缴获大量牲畜,活捉其妻子儿女。B何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皇帝要罢免战败还排挤过他的薛万均,何力向皇帝申明其中的利害 关系,皇帝重视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不再追究。C何力雅量大度,崇义明理。他随皇帝征讨高丽,被高突勃刺伤;高突勃被抓后,他不但没有报 复,而且肯定高突勃是义士,于是高突勃得以释放。D何力身

13、为武将,但腹有诗书。梁修仁在大明宫种植白杨,告诉何力白杨容易成材,何力援引诗 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力劝其该种桐树。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3分)_ (2)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3分)_(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少年行 少年行 令狐楚 施肩吾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五风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注】飞鞚(kng):纵马飞

14、驰。鞚,有嚼口的马络头。金吾:古官名。8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9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2)逍遥游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 , ”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3)李密的陈情表文笔流畅简洁,他用“_,_”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祖母生命垂危之状。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15、,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少男少女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

16、道,是160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

17、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

18、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他怎么可以这样?!” “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

19、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嗓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

20、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

21、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饭后,乌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

22、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 “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乌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

23、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粗的褐色大辫”,流露 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 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 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6分)答:_ (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6分)答:_ (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

24、说这样写的效果。(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李佩甫:“过程是不可超越的”孔会侠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李佩甫的生命册获此殊荣。河南省作协主席、勤恳笔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为河南本土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一人。“过程是不可超越的”,这是佩甫常挂在嘴边的话。回望李佩甫六十二年的人生经历和三十八年的创作过程,似乎都准确而形象地印证着他的这句话。 1953年10月,在许昌市的一个大杂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来,这个城市的街道、学校、人群,以及乡下的田野、村民,也逐渐融入他的生命

25、。李佩甫对生活的体验,从大杂院开始。那时候,大杂院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卖炭的,有挑担剃头的,也有像李佩甫父亲那样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工资低,不够维持家用,母亲就在街道上干活挣钱,补贴家用。所以,佩甫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就成了他生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色”。 1960年,佩甫入读小学。佩甫班里有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家柜子里锁着许多书,调皮的孩子们将那些书偷出来,交换其他孩子的螺丝糖、蝈蝈笼和橡皮等。就这样,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这习惯保持到现在。从此,他

26、进入了丰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吸引了他的心。这是文学对他最初的浸润,也是冥冥中命运悄然打开的一扇门。 1971年3月,佩甫怀揣壮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后来,在不断的继续行走和了解中,蒋马、候王就成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庄、画匠王、扁担杨 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习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压抑。佩甫这拨“50后”作家,在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

27、影响下,开始了以地理上的家乡位置为中心的火热的“圈地运动”:莫言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划定了“商州”,内秀而要强的佩甫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样满大街乱走,他不断地变化着、苦苦寻找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寻到并推开了自己文学领地的大门。1986年,佩甫在莽原上发表了红蚂蚱 绿蚂蚱,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乡村记忆和乡村情感被唤醒,在文字间氤氲出动人的诗意。1987年,下乡积累写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发表,其创作抵达第一个高峰。1999年,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随即引起了轰动。 2012年,佩甫经过八年时间的准备和调整,写出了生命册。这是他付

28、出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一生的盛誉和报偿。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匮乏。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这部作品的立足点是未来中国,佩甫在检省我国社会五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前途,试图在困厄中为未来寻找“让筷子立起来”的方法。 将生命册放在佩甫的创作过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像铺展开了一幅动态的图谱,会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层台阶的递进,佩甫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走到了今天。(有删改) 相关链接: 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

29、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头的第一句话”。(江南时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编故事找素材,后来突然发现我自己最熟悉的这个领域没有动用。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对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编,我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才完成。(河南时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佩甫在创作上注重积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时候,就主动体验农村的各种苦累,与人们打交道,从各方面了解村庄。 B李佩甫在莽原上发表的红蚂蚱 绿蚂蚱,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领地,他开始以自己熟悉的环境平原为中心进行写作。 C生命册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写作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给他带来一生盛誉和报偿的成功作品。 D文学对李佩甫最初的浸润,是他上小学时阅读的他同学父亲的许多书,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