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Word版含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地球物种(1)数量:500万5 000万种。(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3)寿命:平均大约为 500万年。(4)自然灭绝:平均 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2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3物种的作用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4人类的措施扭转物种灭
2、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2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3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4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A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其他植被强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知识点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究读教材P67图4.13,探究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
3、数量呈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趋势,两者之间呈_相关。(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上升上升正(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总结深化1物种灭绝的原因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
4、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工、农业生产活动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正在加速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正在趋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
5、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对点演练1(全国卷)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
6、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食草动物为主食,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目前,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分析雪豹数量急剧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
7、保护对策。 解析:雪豹数量减少,主要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杀有关。保护对策主要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其生存环境和高原食物链,保证食物来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禁止滥捕滥猎;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减少对岩羊、盘羊的捕杀,为雪豹提供充足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答案:原因:全球变暖,雪线上升,雪豹生存的空间缩小,食物资源减少;人为捕猎。建议: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教育;加强岩羊保护,为雪豹提供充足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8、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据此回答12题。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2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保持乐观态度解析:1.C2.C第1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2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
9、能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3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解析:选A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5 000 万种,其中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2017年11月20日,在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中华秋沙鸭属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特有的稀有鸟类,是第三世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 000多万年。与国宝级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现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据此,
10、完成45题。4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5中华秋沙鸭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存环境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人类的捕杀A BC D解析:4.D5.D第4题,中华秋沙鸭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第5题,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伤病的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司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
11、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美元。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材料二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中草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解析:中草药绝大部分是用采集的野生动植物
12、为原料制成的,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等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够。针对物种灭绝、中草药资源短缺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答案:(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药物被污染。(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采集天然药材;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土污染严重。(3)保护中草药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1
13、2题。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交通不便 B地势高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解析:1.C2.C第1题,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第2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35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
14、交界地区A BC D4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5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大量捕杀种群退化A BC D解析:3.A4.A5.A第3题,从野骆驼遗骸分布区可以看出,野骆驼曾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地区,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野骆驼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地区,即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第4题,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温带荒漠区,与以前分布区相比气候更加干旱。第5题,根据野骆驼分布区的变化可以看出野骆驼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影响其分布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
15、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对野骆驼的大量捕杀。读下图,完成68题。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正确7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以上说法都正确8该图主要说明了()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16、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6.B7.C8.B第6题,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第7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其他都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北美候鸽的灭绝进程,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第8题,该图主要说明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项说法本身有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
17、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910 题。9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10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C D解析:9.C10.A第9题,大树被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常常发生很大的变化。第10题,植被的移植(破坏)会使当地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减弱,导致地表水径流增强。酸雨的产生,主要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关。二、综合题(共5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穿山甲(如图)是地
18、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他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 g白蚁。近年来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我国大陆地区已难觅其踪影。我国穿山甲巢穴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 cm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常筑于南坡,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 m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
19、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4分)(2)分析我国穿山甲冬季洞穴修筑的理由。(12分)解析:第(1)题,分析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以从人类捕杀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即可。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到,穿山甲冬季巢穴,修筑南坡,主要是因为南坡为向阳坡,有利于采光取暖,因冬季多盛行西北风,也有利于避风;距地面较深,并有土墙,有利于防止冷空气进入,经
20、过几个白蚁的巢穴,有利于提供过冬季食物。答案:(1)人类的大量捕杀;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2)朝南修筑,利于采光取暖和避风,利于过冬;洞道深且筑有多道土墙,利于防止冷空气的进入;与蚁穴连通,可保障冬季食物的来源。12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6分)(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8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国家多为低纬度的热带地区的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得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
21、岛屿或临海国家。(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钏路湿地位于北海道东部,是日本国内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位于钏路川的下游,该地河流呈巨大的蛇形,钏路湿地是丹顶鹤等候鸟栖息的天堂。当地居民冬季采用补饲和喂投方式,使丹顶鹤冬季成为了留鸟,也使当地观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下图为钏路湿地位置图。材料二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丹顶鹤的故乡。近年来出现了水资源供应不足,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现象,严重影响了丹顶鹤的生存。(1)分析冬季丹顶鹤未离开钏路而成为留鸟的
22、原因。(6分)(2)简述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3)就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保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解析:第(1)题,冬季丹顶鹤未离开钏路而成为留鸟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角度考虑。第(2)题,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产生的有利影响从直接和间接影响两方面进行叙述。从直接来看,给丹顶鹤提供了食物,从间接影响看,由于留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线,所以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第(3)题,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保护措施要从保护栖息地、保护水质、禁止捕杀、制定法规及严格执法角度考虑。答案:(1)该地位于太平洋的岛上,气候的海洋性强;地处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和;当地居民采用补饲、投喂方式,解决了冬季觅食难的问题。(2)丰富了当地旅游景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3)保护湿地的水源和水质,为丹顶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保护丹顶鹤,禁止捕杀;以丹顶鹤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执法力度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