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6.52KB ,
资源ID:11742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42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东交通大学级考试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东交通大学级考试复习要点.docx

1、华东交通大学级考试复习要点2014-2015学年概论课复习范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含义答: 提出马克思中国化的原因:(1) 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了全党的共识。(3)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4)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答:科学理论体系和重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 党的建设理论。(7)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答: 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 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 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1999年为理论载入宪法。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4、统筹兼顾。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重新确立答: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1929年6月,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2) 1929年12月,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3)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4) 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5) 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 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7) 1945年,七大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怎么批评的?)他指出“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准确地完整地加以理解。(3) 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

6、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5) 1992年,“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6) 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论述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7) 江泽民,十四大,实事求是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7、8) 2004年1月,胡锦涛,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6、实事求是的内容、实质、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前提和基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想结合,它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也是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性质和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党

8、的建设7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8、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的国情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

9、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948 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

10、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性质和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党的建设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

11、渡性的社会 答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 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

12、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2、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党在过渡时期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

13、“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13、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 农业社会社会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相互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相互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相互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改造。第一步,办

14、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社会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1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我们不但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进行技术方面

15、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革命;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第三,用和平的方法改造,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坚持用和平的方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理论成果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6、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3.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4.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

17、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要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5.1958年,毛又提出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曲折发展;1由于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我们党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时,容易把不属

18、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看作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导致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级,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条件下“可以消

19、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要准备这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必须警惕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3.与此同时,刘少奇提出:要按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必须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

20、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射工商业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的。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朱德提出:要注意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多种经营的观点,强调党执政以后的基本任务是保证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16、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21、本质的基本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技术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实际,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后江泽民、

22、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1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

23、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特征、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

24、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25、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

26、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生态文明。21、全面小康社会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2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

27、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及定性认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议,确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改革开放背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

28、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建设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2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

30、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4、不断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跳找,为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如何不断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模式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管理理念)第二,坚持“引进来”(先进技术)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详情参考P174)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邓小平认为,学习资本主义

31、的某些好东西,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邓小平就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 阶段一,1979年,邓小平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阶段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规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阶段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四,1985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

32、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阶段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将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阶段六,党的十四大明确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阶段七,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