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1 ,大小:402.09KB ,
资源ID:117345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34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保障劳动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保障劳动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x

1、保障劳动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劳动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张国庆(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1.劳动与劳动公平 21.1劳动链 21.2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 31.3劳动公平与社会财富 41.4劳动权与劳动公平 51.5劳动者的权利 52.当前我国劳动公平状况分析 72.1人口压力对就业的影响 82.1.1我国当前的人口压力 82.1.2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 92.1.3人口压力对选择性失业的影响 92.1.4劳动生产率对就业的影响 102.1.5人口压力对劳动公平的影响 112.2教育公平状况分析 122.2.1我国当前地区间居民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122.2.2我国当前地区间教育资源差异分析 162

2、.2.3我国当前不同收入等级间教育支出差异分析 172.2.4我国当前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182.3就业资源分配差距分析 192.3.1地区间城镇人口失业率差异分析 192.3.2不同收入等级间就业差距分析 202.3.3城乡间就业资源分布差距分析 212.4劳动报酬分配差距分析 212.4.1行业间收入差距分析 242.4.2登记注册类型间收入差距分析 252.4.3地区间收入差距分析 252.4.4城乡间收入差距分析 272.4.5不同收入等级间收入差距分析 283.从劳动公平途径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 303.1增加就业资源 303.2保障教育公平 303.3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3、313.3平衡地区间就业资源 323.5平衡城乡发展 333.5.1维护农村生态安全 333.5.2促进农民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343.5.3大力进行农村体制改革 343.5.4合理布局推进农村集镇化 353.5.5保障农村生物安全 35参考文献 36保障劳动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张国庆(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摘要:不同具体劳动之间构成的序列为劳动链,劳动链理论进一步说明了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社会财富为全体公民所有,全体公民应该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在就业、教育、劳动报酬分配等方面,有失公平。要促进居民收入倍增,在保障劳动公平方面,应该采取增加就业资源让公

4、民公平获得更多的就业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就业起点的公平,平衡地区间就业资源让公民平等地共享就业资源,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平衡城乡发展等措施,使得居民有均等的就业机会,公平地获得直接劳动报酬与间接劳动报酬,从而促进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关键词:劳动链;劳动公平;劳动报酬;就业资源;小康社会1.劳动与劳动公平劳动(labor,work),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运动。劳动的这个定义,其涵义是:(1)劳动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劳动成果,用于维持自我生存与发展;(2)劳动是人类的一种运动,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运动;(3)劳动是人类在生产经营中的活动,不是在生产经营中的个

5、人娱乐活动、个人体育运动、个人生理活动等均不属于劳动。1用于劳动的生理上的运动支出为体力劳动,用于劳动的心理上的运动支出为智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如果说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劳动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源,没有劳动,人类将无法生存,更无从谈发展了。因此,在人类社会中,劳动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实现劳动公平,是实现人类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之一。张国庆于2013年在系统企业学和发展学中提出了劳动链理论,并根据劳动链理论对劳动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在此基础之上还提出了实现劳动公平的劳动计量技术与方法。261.1劳动链现代社会劳动越来越复杂,具体劳动已经很难孤立

6、地进行,多是在别人的劳动基础之上进行的。劳动链(labor chain),就是指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构成的序列,也叫做劳动网(labor net)。劳动链可以用图来描述:如果劳动链用S表示,S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S中包含n个不同元素,n2,这些元素就是具体劳动;S中的元素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则称S为一个劳动链,S的元素为劳动链的组分。这一定义还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为:劳动链S(n)是指由n个存在关联的具体劳动e(i)(i=1,2,n,n2)构成的整体式中表示e(i)(i=1,2,n,n2)间存在关联的集合。当n=1时,为孤立的劳动。实际上,孤立劳动是极少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分工日

7、趋精细,劳动产品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劳动产品是诸多劳动共同协作的结果。这一点,在体力劳动上容易理解,在实际劳动计量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在脑力劳动上,尤其是有关“管理”的劳动,管理劳动成果往往被表面化孤立劳动,在劳动评价与计量实践时,被当成管理者的个人劳动成果,或者其大部分、绝大部分被当成管理者的劳动成果,致使一些分配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劳动分配政策方案时,歧视体力劳动与底层脑力劳动者,从而使得高层管理者“合法地”侵占体力劳动者和底层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剥夺了体力劳动者和底层脑力劳动者公平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使得体力劳动者和底层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被高层管理者占有。其实,所有脑力劳动者,包括

8、管理者,艺术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等等,他们的劳动,都是在继承前人劳动成果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学习、观察研究与探索,再应用到具体劳动之中。也即,脑力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是由学习、观察、应用三部分组成。对于管理者来说,在实施管理活动之前,他首先得学习管理学知识,包括当前他人的管理经验,这些知识与经验都是他人的劳动成果,然后,他再通过对管理对象的观察研究,结合所掌握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实施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管理者的劳动有三部分组成:学习、观察管理对象并制定管理计划、实施管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其劳动也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也得学习前人的科学知识,其次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再次是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或者创造新的

9、科技作品。同样地,艺术家的具体劳动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为学习艺术基础理论,进行艺术基础练习,获得艺术创作技巧;第二部分为观察自然与社会,获得创作素材;第三部分为艺术作品的创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力劳动中也逐渐融入更多的脑力劳动的成分,体力劳动也因此越来越复杂。1.2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r),是指撇开具体形式,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具体劳动(concrete labor),是指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就是生产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

10、劳动手段互不相同的、创造各种使用价值的劳动。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人们常说的劳动,一般多是指具体劳动。通过劳动链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劳动是无差别的,可计量的。这里的劳动是指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r),这里可计量的劳动,又是指具体劳动(concrete labor)的。因此,对劳动实行科学准确计量,是实现劳动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措施。1.3劳动公平与社会财富劳动的成果是劳动产品,这些产品既包括实体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物质的服务、信息产品以及艺术作品等精神产品等等,这些产品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在

11、商品化的社会里,这些劳动产品多以货币形式表达与计量,由于当今时代过度货币化,人们追求财富的目标往往因为过度货币化而错位,忽视劳动而转向疯狂地单一追求货币,由此也就产生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大众不能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1)社会财富为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是平等的,指的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及其成果是无差别的,所有自然人的劳动权利是平等的。也即,所有自然人应该具有同等的劳动权利,具有同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他们的劳动成果除了有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别外,从社会财富的角度看,他们的劳动成果没有本质差别,他们应该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共同分享社会财富,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人类所有财富,均来自于劳动。社会财富,包括

12、税收,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由于劳动的平等性,社会财富为全体劳动者所有,而不是个别伟人创造的,也不是企业主创造的。企业缴纳的税收,是企业员工共同的劳动成果,不是企业主个人的财富。(2)全体自然人共同享用社会发展成果所有自然人,都有从婴儿到成年人,再到衰老死亡的过程,都有生老病死,都有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自然人在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创造了社会财富,为大家共同享用,在其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也应该分享社会财富,并要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这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低底线之一。(3)社会公共财富为全体劳动者所有税收等社会公共财富,为全体劳动者所有,政府不能用来为少数人牟取利益。税收,作为社会财富的之一(是社会

13、公共财富的主体,是其它社会公共财富的主要来源),是所有劳动者劳动积累的公共部分,也就是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属于全体公民,同样应该为全体自然人共同享用。税收的收缴与支出,应该依法进行,并要公开透明。税收的支出,应该仅仅只用于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以及公共管理支出,而不能用于企业发展,不能用于赔付企业与银行的亏欠。否则,就是少数企业主侵占公共社会财富,侵占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企业与银行,应该依法依照市场规律运作,其盈利与亏欠,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为,他们应该自己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灾害例外),政府不应该用其它公民的劳动成果赔付他们的亏欠,不应该用多数人的劳动成果为少数人的营运决策失误买单。如果政

14、府使用财政资金为企业或银行填补亏空,虽然延缓了企业或银行的破产倒闭,但这只是治标之策,企业或银行的衰败的根本没有得到治理,因此也就改变不了其衰败的趋势,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或银行的管理人员的依赖性,降低了他们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还是腐败与社会不公、两极分化的根源之一。至于企业与银行亏损造成的失业等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保障(企业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组织来解决,而不应该由政府拿税收等公共财富来支付。基于同样的原因,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也应该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按照市场规则来支持,而不应该由政府拿公共财富来为少数企业主牟取利益。1.4劳动权与劳动公平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因此,劳动权

15、是重要的基本人权,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与平等地分享劳动成果。在当代,是一个以竞争为主体的社会。如果没有劳动权来保障就业的公平与公平地获取劳动报酬,那么,他就无法公平就业,无法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甚至不能公正公平地获得劳动机会,他的劳动成果或劳动机会就会被别人剥夺侵占。因此,只有劳动公平,即就业公平与获取劳动报酬的公平,尊重个人劳动,才能保障一个人的尊严权、发展权。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存成本越来越高。生存成本(或生活成本),是指保障一个人正常的基本生活的条件总和。生存成本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提高的。例如,在蛮荒社会,只要能果腹就足够了;20世纪前50年,没有电人们照样能正常生活,很难想象

16、现在如果没有电,我们将如何正常生活;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没有手机、互联网,我们仍然能够正常生活,而十多年后的今天,没有手机、互联网,我们就成为信息孤岛。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已经纳入了生活成本。经济学家们总是说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岂不知道我们的生存成本也在提高。这些所谓的生活质量,都不是免费的,都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劳动作为支出来购买。因此,基于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现状,教育公平与劳动公平,对于保障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基本人权中极有必要突出教育权与劳动权。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未来的社会,教育权和劳动权会合并入人权中的公正权。1.5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w

17、orker,laborer),就是劳动的承担者,即劳动的人。在哲学上,劳动者的定义是,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也即有劳动支出的人;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人人平等,尤其是在劳动过程中,虽然有组织者、指挥者,但是在人格上人人平等,拥有平等的劳动权、平等地获得劳动报酬权、平等地享用劳动成果权。劳动者作为自然人,在劳动中除了要保障人权之外,还要突出保障如下权利:(1)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平等地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创造物质财

18、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2)自由选择职业权。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就业的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根据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资讯,选择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3)取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付出劳动,依法律取得报

19、酬,是劳动者的权利。而及时定额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违法这些应尽的义务,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持续的形式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表1 不同时代分配方式比例表(张国庆,2007)7分配方式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生态时代知识时代和谐时代大同时代按劳分配8090102010203040304040605060按能力分配010010102020302030010-按资本分配01020301020010-按资源分配0104050010010按权力分配0107090510010公共资源-055101020203030404050备 注平均

20、分配九一律说明: 1.表中数据为笔者估测数据,各个国家具体数据肯定与之不同;2.表中数字为该分配方式占社会总财富的百分比;3.表中“-”表示只占很小份额。公平地获得劳动报酬,也即公平地对劳动进行计量,包括对劳动者劳动量的计量和劳动价格的计量,是保障劳动公平重要的基础性措施。不能公平地获得劳动报酬,劳动者的劳动就得不到社会承认,就会被别人侵占。对于公平的劳动分配,张国庆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类文明进程进行了划分(图3),并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社会分配“九一律”(541律)可能设想(表1,图4)。713(4)劳动安全权。劳动者在劳动中,要有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

21、接的保护,尤其是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如果用人单位劳动保护工作欠缺,其后果不仅是某些权益的丧失,而且是对劳动者健康和生命直接的伤害。(5)休息权。国家与用人单位要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与和美地生活。(6)社会保险和福利权。疾病和年老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劳动保险应该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7)职业技能培训权。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公民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越来越

22、依赖于专门的职业培训。因此,劳动者若没有职业培训权利,那么劳动就业权利也就成为一句空话。(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解决劳动争议应该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2.当前我国劳动公平状况分析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公平问题也日渐突

23、出,尤其是劳动公平问题,劳动公平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其他社会公平的衍生源。我国当前的劳动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与劳动报酬分配还欠公平,由此进一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分配,使得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在就业公平方面,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大,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特权阶层能够侵占更多的就业资源,并拥有优质的就业资源,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就业环境,弱势群体获得就业资源困难,尤其是获得优质就业资源更加困难。其次是教育欠公平,由于教育的不够公平,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公平地获得教育资源,劳动技能低于一般群体,就业起点也就因此低于一般群体,从而导致就业起点上的不公平。再次,由于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

24、高,产出低,导致工人工资很低,再加上由于技术落后导致的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致使低学历、低技能人员就业选择面很窄,甚至选择失业。在劳动分配公平方面,主要表现在行业间、城乡间、不同阶层间收入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包括居民直接收入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分配的不平衡。收入的不平衡,直接影响着居民收入的平衡,直接关系着社会分配的公平,阻碍了我国社会全体居民的共同富裕与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此外,过度商业化,大大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侵占了居民劳动成果,进一步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公,间接影响了劳动公平。2.1人口压力对就业的影响2.1.1我国当前的人口压力人口以及生态界学者认为,按照我国生态承

25、载力推算,我国最大人口容量为15亿或16亿。就当前国情而言,近期最优人口应该控制在7亿10亿之间。对于未来而言,我国远期人口最佳控制在4亿左右。1420然而,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表明,我国当前人口高达13.54亿人,21是近期最优人口的1.3541.934倍,是远期最优人口的3.385倍,并且已经达到最大人口承载力的90.27%,已经到了人口危机的边缘。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12.1,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4.95,人口将仍会持续低水平增长。21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分别稳定在12、7、5左右,因此,我国的控制人口任

26、务不但十分艰巨,而且任重道远。2.1.2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4%稍多一点,2010年至2012年均为4.1%。21对于这一数据,众多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真实代表我国真实就业情况,没有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部分新增下岗工人、当年新增未就业劳动力、部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等真实就业情况数据。因此,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同样地,这一数据在中部和西部更高一些,超过10%,尤

27、其是在大中城市,失业人口比例大概为10.1%。更有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上述显性失业人口,再加上政府与企事业机关裁减冗员等隐性失业人口,我国失业率可能高达33.04%。2225无论是4.1%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推算的9.4%或者33.04%的调查失业率,笔者认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确不能反映我国真实就业情况,应该尽快采用调查失业率来表达我国真实就业情况,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笔者通过对有关研究中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文献分析发现,这些文献数据多是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或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专题报告,但是这些文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本身)中计算的我国失业率很不一致。笔者认为,造成失业率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28、,主要问题出在农村失业率上,也就是说,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明确给出农村劳动力总数、农村就业人数(缺少明确的农业需要就业人数、乡村企业就业人数、外出务工人数),以及对农业就业人数理解不同等差异,造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推算上的差异。对于农业就业人数,有的文献理解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有的文献认为,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半处于半失业状态,应该按照城镇劳动力工作时间对其进行折算;有的学者认为则应该按照农业劳动力需求量进行折算。由于推算方法的不同,求算出的农业就业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差异较大。以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为基础,2012年中国总人口13.

29、5404亿人,经济活动人口7.8894亿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7万人,中国农村劳动力总数在4.74.9亿人左右,笔者根据文献2129,推算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扣除乡村企业就业人数、外出务工人数)数量分别有以下几种:(1)直接按照有关文献给出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1.9亿人计算,则全国失业率为25.25%;(2)若按照城镇调查失业率78%,按照当前农业劳动力水平农村共需劳动力1.7025亿人,外出务工1.45亿人,就地转移的0.85亿人,则全国失业率为13.50%;(3)若按照农业就业劳动力1.9亿,城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则全国失业率为22.71%。显然,无论是从哪一个数据看,我国的

30、真实失业率可能远远高于10%,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2.1.3人口压力对选择性失业的影响上述数据,显然还没有考虑到选择性失业问题。实际上,在失业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选择性失业造成的,这也是我国当前产生招工难假象的内在原因:(1)人口压力大,再加上就业制度的不完善,优质就业资源被特权阶层挤占,造成一部分人失去优质就业资源,而暂时选择失业,如图5所示;(2)企业不愿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程度,提高工人工资,再加上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过剩,“你不愿意干有别人干”等原因,企业愿意使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造成一些人被迫选择失业,如图8所示;(3)一些劳动

31、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的行业,企业主又不愿意投资改善,工人工资往往很低,而这些企业都不会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全部都是由工人自己个人缴纳,因此,如果全额缴纳社会保险之后,工人工资已经所剩无几,从而造成一些人宁愿选择失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如果按照“按收入等级分”中数据推算的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3897.4元,以及各等级月工资,按照全额社会保险缴纳比例为50%(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 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 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 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合计50%),如果企业不缴纳上述社会保险(实际上,大部分中小型个私企业、集体企业,都不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而由员工自己缴纳),而全部由个人缴纳,在缴纳社会保险时则又是按照平均工资水平缴纳,则缴纳全额社会保险数额为1948.70元/月,按收入等级数据,各等级个人缴纳全额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