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1.86KB ,
资源ID:1172867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28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华学生MBA会计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华学生MBA会计学笔记.docx

1、清华学生MBA会计学笔记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职能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参见教材第56页)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参见课件第1章第6、7页。 1、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随之发展的,最初它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当剩余产品大量出现时,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 2、会计发展的3个阶段: 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3、我国会计的发展,说明经济愈发

2、展,会计愈重要,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课后思考题参见课件第7页) 课后学习教材第1、2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三、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这部分内容主要自学,参见教材第25页。 (一)外部环境 1、社会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社会文化背景 (参见课件第1章第9页) (二)内部环境 1、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会计人员的素质 4、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参见课件第1章第10页) 四、会计的职能 参见课件第1章第1115页。 课后阅读理解教材第78页。 (一)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

3、功能。 (二)会计职能的层次 1、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的内在功能,包括反映和控制职能。 (1)反映职能 概念:又称核算职能,是指从数量上记录、计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 基本特点: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2)控制职能 概念:又称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基本特点: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两职能的关系:反映是最基本的,是监督的基础;监督又是反映的质量保证。 课堂提问参见课件第1章第14页。 布置课后讨论题:参见课

4、件第1章第14页。 2、具体职能 内容和思考题:参见课件第1章第15页。 会计的具体职能是指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在具体存在形式。包括: (1)对外进行能动反映的职能: 会计确认、计量、分析、报告。 (2)对内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能: 会计预测、决策、调节、考评。 五、会计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会计可有多种分类。最基本的分类有两种: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 (一)按应用范围分类 参见课件第1章第16页。 1、企业会计 2、非企业会计(又称预算会计) 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课后学习教材第89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二)按服务对象分类 1、财务会计 2、成本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

5、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又分别是本书的第二篇和第三篇。什么是财务会计?什么是成本管理会计?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课堂提问参见课件第1章第16页。 课后学习教材第910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六、企业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会计工作希望得到的结果。 (二)会计目标的意义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是建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三)会计目标的内容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内容以及受托责任学派有关会计目标的观点,课后自学教材第11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七、企业会计的作用 参见课件

6、第1章第18页。 企业会计的作用主要从以下3方面考察: 1、在企业内部决策上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企业以外的决策制定者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和信贷决策; 3、社会。 课后学习教材第12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参见课件第1章第21页。 (一)单位会计 单位会计是指在单位中直接从事的专职会计工作,可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 (二)公共会计 公共会计是指不从属于某个单位,超然独立的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会计职业。 课后学习教材第13、14

7、页。 二、会计职业道德 参见课件第1章第22页。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时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 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课后学习教材第15页财政部有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15、16页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指定的参考文献。 三、会计规范 (一)会计规范的概念 会计规范是指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标准和法规。 (二)会计规范的体系 会计法的意义、第2次修订后会计法新增及变更的内容(如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的分类及各自的含义、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层次。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8、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中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属于基本法规和母法。 会计法的颁布和修订时间参见课件第1章第24页。 有关 会计法的内容,课后自学教材第17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2、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会计法律规范,如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课后学习教材第17、18页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内容。 3、会计部门规章 会计部门规章是指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 (1)会计准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27页。 会计准则又称会计标准,是会计核算工

9、作的基本规范,是就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所作的规定,是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 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的原则性规定,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 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所作的具体规定。1997年开始陆续发布。 课后学习教材第1821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了解基本准则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 (2)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参见课件第1章第28页。 会计制度的概念:会计制度是指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统一制定的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具体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10、会计制度的分类: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其中: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为大中型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其制定的依据还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内容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标准。 课后学习教材第20、21页。 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见课件第1章第29页。 第三节 企业会计的对象和要素 一、企业会计的对象 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什么(即内容)?(参见课件第1章第31页)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会计对象

11、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增值运动。 财务会计的对象主要指过去的价值增值运动。 管理会计的对象主要指预期的价值增值运动。 课后学习教材第21、22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二、企业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核算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6个) 1、资产 (1)概念 参见课件第1章第33页。资产是指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点 参见课件第1章第33页。资产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

12、利益; 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能控制的; 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 判断题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答案:对。 (3)分类 参见课件第1章第34页。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按其有无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应收账款、专利权、商标权等)。 (4)资产的主要内容 参见课件第1章第35页。

13、2、负债 (1)负债的概念 参见课件第1章第36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特征 参见课件第1章第36页。 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将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负债的偿还方式,可以是转移资产,或者提供劳务,或同时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还可以是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如债转股)。 (3)分类 参见课件第1章第37页。 负债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4)主要内

14、容 参见课件第1章第38页。 3、所有者权益 参见课件第1章第39页。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又称之为净资产,其金额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2)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 4、收入 参见课件第1章第40、41页。(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表现形式 引起资产的增加,导致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有。 (3)分类 收入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上述的收入属于狭义收入,即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收入定义为狭义的收

15、入;广义的收入又称为收益,收益=收入+利得 。 5、费用 参见课件第1章第42、43页。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表现形式 引起资产的减少,导致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有。 (3)分类 费用的范围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费用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的费用,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所得税。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广义的费用与广义的收入相对应,广义的费用=狭义的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耗费,应列入利润要素。 6、利润 参见课件第1章第44

16、、45页。(1)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广义收入-广义费用 (2)构成 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所得税等。 简单解释利润的各个构成项目,如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分类 利润按形成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其中,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三、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参见课件第1章第47页。 1、会计确认的概念 会计确认是指在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将一个项目作为某个会计要素加以

17、记录与披露的程序。 2、会计确认的步骤 初始确认。 再确认。 3、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同时满足。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模式 参见课件第1章第48页。 1、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是指对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量化的过程。 2、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 (1)计量对象:指被计量的客体。 (2)计量属性:通常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量尺度:有名义货币、等值货币等。 3、确定会计计量模式的依据 (1)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 (2)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课后学习教材第25、26页。 第四节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8、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参见课件第1章第51页。1、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2、会计主体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既划定了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又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一般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课堂提问下列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B

19、、合伙企业 C、企业的分支机构D、企业集团 答案:ABCD (二)持续经营 参见课件第1章第52页。1、持续经营的概念 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及进行清算。 2、意义 为正确地进行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定等提供核算基础。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如对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 课堂提问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属于历史成本计价基础的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答案:D (三)会计分期 参见课件第1章第53页

20、。 1、会计分期的概念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考核其经营活动的成果。 2、会计期间的划分 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便于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四)货币计量 参见课件第1章第54页。

21、 1、货币计量的概念 货币计量又称币值不变,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假定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只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不排除同时采用实物量、劳动量等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有一个附带假设:币值稳定。 2、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一般为人民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3、意义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课后学习教材第2628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 二、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概念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和标准。 (二)会计核算

22、一般原则的分类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原则有13项,可分为三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56、57页。 (1)客观性原则 概念: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应用:客观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意义: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23、 (2)相关性原则 概念: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应用: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 (3)可比性原则 概念: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应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要是同样的经济业务,就应当采用同样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

24、会计政策。 (4)一贯性原则 概念: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 应用: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 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如果按照以上原则改变会计政策,必须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恰当地会计处理。 (5)及时性原则 概念: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 应用:根据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6)明晰性原则 概念:明

25、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5860页。 概念:权责发生制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的一种计算基础,即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应用:采用这种计算基础,凡属于本期应确认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费用。 区别: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适用性: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者的适用性不同,前

26、者适用于企业单位,后者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参见课件第1章第58页。 课堂练习参见课件第1章第59页;答案参见课件第1章第60页。 (2)配比原则 概念: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以合理结出损益。 含义: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参见课件第1章第61页。 (3)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61页。 概念:历史成本计价是指各项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 优点: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可信赖;手续简化;易于取得并可以验证。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

27、资本性支出原则 概念:收益性支出是指为取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在1年以上的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就是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 意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地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课堂提问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性支出?(参见课件第1章第62页) 3、修正性原则 (1)谨慎性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63页。 概念:这也是重要原则之一,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保守主义,是指会计人员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不影响

28、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应用:此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 注意事项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建立秘密准备。 (2)重要性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63页。 概念:重要性原则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即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意义: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

29、持重要性原则能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注意事项重要性是相对的。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参见课件第1章第65页。 概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 应用: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为自有固定资产,就是遵循此原则的体现。 课后学习教材第2832页和指定的参考文献,领会每条原则的含义。 本章小结(参见课件第1章第66、67页) 会计既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的;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分为

30、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 会计按其应用范围可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 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单位会计和公共会计; 我国的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 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计价、谨慎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等。 本章教学参考文献 1、中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