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动态06170621高 职 动 态(2013061720130621)【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动态】 1“升级版”构建中的转型发展与内生发展 1生源下降,给高校带来了变革的压力与机会(有删节) 4【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动态】 6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6举行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 6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首届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 7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72013年IVT校企联谊活动举行 26家企业HR代表参加 7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8南京地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8【相关行业发展动态】 8光伏寒冬链式反应:2012光伏学院毕业生仅
2、1人工作对口 8【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动态】 “升级版”构建中的转型发展与内生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普通本科转型发展遇冷,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则大热目前的中国正处于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必须为升级版的经济培养升级版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升级版”的构建中,却出现了“一冷一热”的现象,这就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本科”遇冷,高职院校企盼内生发展“升格”则大热。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原因如下。原因一:对职业教育价值认同存在极大差异使然长期以来,尽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但传统文化,特别是当下的一
3、些政策措施,包括招生录取、职务聘任、工资薪酬等,都对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另眼相看。以致有人形象地将职业教育的处境概括为“很重要、离不开、看不起”。在这样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学校从职业教育走向普通教育,即被视为“荣升”;反之,则被看成是“降格”。由于对职业教育“不认同”,部分普通高校的目标指向是办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要转型为职业院校,就显得十分的“不情愿”,表现为转型的被动,甚至进行“冷处理”。反观高职院校,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师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职教特色突出的成果经验,并逐步获
4、得学生、家长和行业、企业的认可。所以,在“升级版”的构建中,高职院校看到了发展空间,正是由于对职业教育“很认同”,对内生发展必然“很情愿”,期盼着大显身手,进行“热处理”。原因二:对职业教育本质理解存在较大误区所致其一,表现为对类型与层次定位的解读不清晰。从教育类型来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前者主要是基于学校一个学习地点的“定界”教育,而后者是基于学校与企业两个甚至更多学习地点的“跨界”教育,主要体现为:第一,校企合作办学,跨越了学校与企业的疆域,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第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跨越了工作与学习的间距,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跨越了职业与
5、教育的分离,关注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这是职业教育类型的不可替代性。从教育层次来看,中职与高职不同。中职要在“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操作过的动作”的经验学习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范例性”互动,获得“怎样做”的技能,培养“经验”层面的技能人才。高职则要在“目标和条件与行动链接起来的规则”的策略学习基础上,通过与情境的“系列性”互动,获得“怎样做更好”的高技能,培养“策略”层面的技能人才。经验是策略的基础,策略是经验的升华,层次是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和对发展权的呼唤。这是职业教育层次的不可替代性。对类型与层次的解读,是职业院校经过长期痛苦改革实践获得的宝贵财富,在
6、高职院校中有着广泛共识。但对于大部分将要转型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基本上还没有树立这些观念。因而要想在思想理念上发生较大转变,并进而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养培训、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所变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从教育定位的角度对“一冷一热”现象的诠释。其二,表现为对技术与技能关系的解读不准确。从词源上来看,“技术”的中文译自英文或德文的两个词,一是technique(德文Technik),一是technology(德文Technologie)。在这里,基于technique译名的“技术”,更多地与职业的技术,即与“技能”(skill)有关;而基于technology译名的“
7、技术”,更多地与工程的技术,即与“技术学”的理论知识有关。从哲学上来看,技能是“人化”的技术,只有技能才能使形式存在的技术设备、工具或规则、程序等,转换为真实存在的技术,也就是说,技能“开显”了技术。工程(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是被称为techlonogy的技术,是设计技术产品或技术规则的技术,是“技术”的一次开发或“原始创新”。而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是被称为technique的技术,也就是技能,是对技术产品或技术规则进行的二次开发或“集成创新”。关于技术与技能关系的解读,表明了技能的不可替代性。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技能,特别是与技术关系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将技术与技能看成层次关系,认
8、为技术高于技能,将工程技术与职业技术混为一谈,以致在论及高职提升空间时,把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替代为工程(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把原本不属于职教类型的一些普通本科直接“转型”为职教本科,这实际是将高职当成了可以被替代的教育。这是从哲学反思的角度对“一冷一热”现象的阐释。其三,表现在对认知与技能规律的解读不明确。从认知规律来看,普通高等教育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外围到核心、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实施教学,其基础平台是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为主。这是培养科学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的一条主要途径。从技能规律来看,高等职业教育
9、遵循由入门到熟练、由单一到综合、由新手到专家的技能发展过程实施教学,其基础平台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以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为主。这是培养技能型、高级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员)的一条主要途径。对于认知与技能规律的正确解读,使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遵循自身规律存在递升发展时空的教育,这是当下世界职业教育的共识与趋势。所以,当前在现代职教体系的实现路径上,应该鲜明地提出“职业本科”的概念。普通本科院校中,有相当数量高校确实应转型,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一些工程(技术)教育本科院校长期脱离工程实际,应强化的是教育教学与工程实践更紧密结合,及
10、接受更多有职教经历或职业经验的学生入学,这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并不是一回事儿。这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对“一冷一热”现象的剖析。针对转型“冷”与内生“热”的建议一是关于内生发展的建议。要按照职教规律,制定现有高职院校升级的内生发展政策。鉴于职教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性,并考虑国家经济战略发展,这一政策应有适当的倾斜性在发展指向上,欠发达地区(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优先,艰苦行业(煤炭、地质、石油、农业等)、高新技术院校或专业优先。在发展选择上,国家示范或骨干院校优先,省级、部委或行业示范院校优先。在发展进程上,专业优先,即在学校暂不“升级”情况下,先从符合前述优先原则的
11、地区、行业院校的专业入手,进行试点;在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即可“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二是关于转型发展的建议。要首先从观念转变入手,接着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育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并与国家、省级或部委、行业示范或骨干院校联办,逐步实现转型。其中,原本就是高职(如近年升格的民办高职、部分独立学院)的本科学校,应该成为转型的主力军。这或许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内生发展,是基于自身类型的发展,因其符合自身规律,在职业教育这块处女地上尽管境遇艰苦却不失原动力;而普通本科的转型发展,则是跨类型的变革,是从一块相对成熟的田野移植到另
12、一块相对贫瘠土地上的外生发展,尤其要防止“水土不服”。需要注意,只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通教育的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预备教育,由于不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必然是以升学为导向。但强调教育规律与职业规律融合的职业教育,其每一级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可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随时就业,并在个人发展需要时还可重回院校接受教育,所以现代职教体系必须是符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的教育制度。必须指出,建立基于职教分级制度的现代职教体系,不是建立第二个升学导向的教育制度,不是建立第二个无职业资格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制度,不是建立取代科学教育、工程(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工程(技术)教育的教育制度。它的着眼点,仍然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
13、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制度。(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专家)生源下降,给高校带来了变革的压力与机会(有删节)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912万,这是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创下最高记录以来,连续第5年下降。1999年,随着高校扩招,高考报名人数曾大幅度上升,2008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050万人。但从2009年起,报名人数开始快速下降,2009年全国只有4个省市考生人数上升,总体下降3.8%,为1020万人,2010年全国呈现全面下降,总体下降至957万人。5年减少138万人,持续的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背后,
14、是全国生源的大幅度下降,目前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已不足两亿生源大省河南,2013年约有考生75.8万人,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98.8万人相比,五年来萎缩了约23%,减少了23万考生。其中2011年下降10.2%,净减人数远远超过北京、上海高考总人数。上海是全国生源下降最早的地区之一。2007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就出现下降,截至今年,仍然在持续下降,已经减少了近50%,报名人数已经不足6万人。让我们欣慰的是,和以前相比,今年这一下降势头明显趋缓。2012年报名人数为915万人,2013年仅下降3万人。与最多63万的下降量相比,应该说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基本稳定,进入一个平台期。但和1050万人相比,
15、总人数已经下降了138万。从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地区报名人数仍然在持续下降,但个别考生大省已经止跌回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生源下降趋势有所缓和。山东在连续下降4年后,报名人数2013年首次出现增加,比2012年增长9000多人。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在校中小学生数量近3亿人,中小学校60多万所。但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中小学生数量每年以数百万减少。截至目前,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已经不足两亿人,学校数量也迅速从60多万所下降至32万所左右。除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生源的直接减少外,出国留学人数的大幅度飙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2年末,美国发布的开放报告显示,在美国际学生总体仅增长6%的
16、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却增长了23%,其中本科留学生增长31%。同时,中国留学生已经占到赴美国国际学生的25%以上。2000年前后,我国出国留学出现较快增长态势,尤其是最近几年,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2007年到2011年,连续4年增速超过20%。2007年出国人数还大约是14万人,2010年就实现了倍增,达到28万人。2012年则达到了39.97万人。一方面,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高考录取计划仍在增长,如果不做必要调整,有些省份录取率可能实现100%报考人数在下降,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一增一减,让各地高考录取比例飙升。2008年,全国计划录取比例还只有57%,2009年,就增长到61
17、%,2010年则升至69%,去年则高达75%。分数线降至150分可以上大学,但仍然无法招到学生,招生“计划录取比例”开始出现低于“实际录取比例”的逆转2012年,全国多数地区专科录取分数已经降至180分,北京等地则只有150分。即便是山东这类分数线高居前列的省市,录取分数也只有180分。不仅仅是专科,本科也已经面临无法完成计划的尴尬。北京2012年高考中,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299所院校实际录取12834人,比计划招生减少394人。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高考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一共征集33220个计划,其中文史类占三分之一,缺额11033人,理工类缺额22187人。山西、陕
18、西等教育并不发达地区同样出现了数万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从计划录取比例86%到实际完成76%,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和反思的数字。(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动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科技创造世界,技能改变生活。6月17日,我院在行政楼403举行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院领导邓志良、眭碧霞、费小平出席颁奖礼,相关职能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大赛指导老师老师代表、获奖学生及学生代表近200人参会。典礼在一段赛事回顾和指导教师感言及参赛获奖团队风采展示的视频短片中拉开帷幕。本次职业技能大赛共设有19个院级项目、49个分
19、院特色活动,全院共有7000多名学生参与到各项竞赛中来。在此次历时近两个月的比赛中,参赛选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竞争场面层出不穷,在校园中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技能比武高潮,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闭幕式上,邓志良书记、眭碧霞副院长、费小平副院长、分别致颁奖词并为本届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获奖学生代表颁奖。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是集中展现我院师生风貌、充分展示我院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成果的一个大舞台,也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及技能提高的有力抓手。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技能大赛的内容会更丰富,行业参与将更深入,社会关注度会更高。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子奥的斯电梯有
20、限公司首届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6月7日8日,杭州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首届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副院长俞宁、徐建俊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西子奥的斯服务战略、校企合作项目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经验分享、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我校等六家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参加本次会议。 西子奥的斯人力资源部区志聪部长就本次会议的宗旨做了说明,俞宁副院长介绍了我校与西子奥的斯合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徐建俊副院长作了学院情况介绍。代表们还参观了我校西子奥的斯学院
21、和部分实训室,大家对我校的校企合作给予了赞赏。座谈中,代表们就订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基地共建、毕业生持续跟踪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校企双方达成了广泛共识,表示在以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典型范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合作模式,力争共创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我院招生就业处、校企合作办、电气工程系与西子奥的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IVT校企联谊活动举行 26家企业HR代表参加凭借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一以贯之的校企合作亲商理念,学院顺利举行了2013年大型校园招聘会,用优质就业的实际行动轻松打破“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伪命题。为了进一步加强
22、沟通,扩大交流,增进校企之间的友谊,共同谋划未来发展,促进校企共赢,学院于6月14日举行了2013年IVT校企联谊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沟通、友谊、合作”,通过室内滑雪场的雪地拓展项目,促使企业HR代表和学院各系部的就业工作人员结队合作,挑战自我,在活动中沟通交流、放松身心。来自恒远数控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兰茹表示,作为第一次参加学院校园招聘会以及校企联谊活动,自己感到非常惊喜,相信学院就业工作之所以能够开展得如此出色,一定离不开这样一群充满活力的就业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希望今后能多多加强与学院在各方面的合作。本次校企活动邀请到了2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代表,其中包括我院董事单位AMD、V
23、DL、伟肯等知名企业,另外还有恒远数控、中粮等新的合作单位。我院党委书记林宁萍、院长助理王应海带领就业工作团队参加了本次活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地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我院召开2013年6月14日下午,“南京地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我院行政楼226会议室隆重召开。南京地区十多家高职院校的信息中心主任、专家及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院信息中心主任戴平主持,副院长李畅出席会议并讲话。此次会议,本着“务实高效、探索分享”的理念,围绕高职院校网络共享课程建设、校园无线网解决方案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针对高职院校网络共享课程建设问题,会议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一
24、春教授做了从魔课到微课在线开放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就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理论及应用成果进行了精辟的的比较和分析,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课程设计提出了许多创新理念。张一春教授的专题报告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成龙先生,在会上做了未来无线网络发展趋势及无线校园解决方案的讲座。惠普中国云计算业务部的工程师也给大家分享了高校数据中心云构架相关思路及方案。此次会议,李畅副院长代表学院领导全程参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特别是在张一春教授报告结束后,李院长还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技术部门的定位及高职课程重塑工作进行了精彩的即兴演
25、讲,受到了会议代表的好评。【相关行业发展动态】 光伏寒冬链式反应:2012光伏学院毕业生仅1人工作对口光伏院校学生:入学前就听闻“光伏业印制的是钞票”自国内光伏遭遇前所未来的惨境以来,光伏院校的现状就像不曾存在一样,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光伏院校众多的江西采访时,我们发现,“迷茫”开始成为了光伏专业一些学子的关键词。但在2011年底的光伏寒冬之前,对于这些学子来说,选择光伏专业无疑是通向光荣与梦想的最佳途径。入学之前,他们听到了“光伏企业印制的不是硅片,而是钞票”的传闻。朱法栋是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学生,在2009年报考时,在朋友的推荐,他选择了光伏学院。这位朋友对他说,光伏专业很不错,毕业后
26、拿七八千元的工资是何等的容易。同是2009级光伏班的胡笑天在报考之前,专门从网上查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分析了光伏行业的前景。他说,高收入是促使他最终报考光伏专业的一大原因。2005年,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将其第二个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落户在了胡笑天的家乡河南洛阳。洛阳尚德成立不到三年,产能就由30兆瓦扩大了120兆瓦。扩张神话给员工带来了富有。他说,当时尚德的工资和福利比公务员还要高,能上万呢。入学之后,2009年,学长们也不断给他们绘制了各种蓝图:“毕业了就能拿高工资,企业抢着要人”,“光伏行业的代号就是印钞机”这让他们坚信,即便是在就业率最高的材料专业面前,光伏专业的优越感更为略胜一筹。在南昌大
27、学光伏学院的一间宿舍,将于今年毕业的学生们说,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他们得知光伏学院在整个学校特殊的地位。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说,在这里就读,就意味着毕业后的高就业率和高收入。一切都来源于中国光伏产业以一种令人简直难以置信的方式在迅速膨胀。2006年,赛维正式投产,并演绎着“拥硅为王,达产成金”的神话。就在这期,江西省开始大举进军光伏产业。2010年,江西省28家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光伏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74.94%;主营业务收入416.23亿元,同比增长97.38%;利润总额53.99亿元,同比增长176.87%,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光伏产业的持续高涨,已使人才的供
28、应不能匹配。江西省一些高等院校的老师回忆,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期间,江西业界针对人才缺失的问题专门向江西省委省政府做了反映。人才短缺之严重,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曾被誉为“新能源首富”的赛维董事长彭小峰在鼓吹光伏产业的风光时曾抱怨说,光伏产业的发展被光伏人才培养“拉了后腿”。基于这些原因,2008年,江西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赣教字200824号,下称意见)。意见直言,“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光伏产业人才非常紧缺,这将成为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最大的制约瓶颈。”意见要求,江西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为江西“光伏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学科、
29、多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力争在2015年为全省光伏产业提供相应毕业生10万人。”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江西省教育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挂靠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组长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担任。意见下发之后,南昌大学、江西蓝天学院、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从2008年开始,南昌大学保持每年60个左右的光伏专业招生规模,目前的光伏本科在校生约240人。至2010年,南昌大学则以材料物理专业的名义招收了187个光伏本科生,并于2011年正式以光伏学院的名义招生。这一年,教育部新增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批准南昌大学、华北电力
30、大学等14所高校开办这些专业。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也从2008年开始招收光伏专科学生,并共开设了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等四个专科专业,以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约1050人。新余学院还曾办过“赛维班”。2008年,意见“订单式”培养一项要求,新余学院分别从2006级、2008级专科学生中选拔400人、1000人,组建“赛维班”。2008年,新余学院“赛维班”收了300余名学生。“赛维班”取消于2009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与高校签订办学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以新余学院为例,有很多光伏企业都与该学院有合作,真正签订了合作办学
31、协议的有8家,这些企业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生产状况确定招聘人数。学院每年还会安排学生到光伏企业实习,对口就业率也比较高,大部分都到了赛维、晶科、晶澳、韩华等光伏企业工作。但今年的实习安排就有些困难,有些学生只能转去蓝宝石、电子等其他行业。订单式培养是一把双刃剑。行业好的时候,订单式培养的专科生就业率高,薪酬待遇也不错,见习期能拿每月三四千的工资。行业不好的时候,就业率就直线下滑。对于意见所提出的“力争在2015年为全省光伏产业提供相应毕业生10万人”方案,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高校老师均表示,加快光伏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处于形势所需,而在具体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数量上还有待商榷。2012光伏学院毕业生仅
32、1人工作对口与国内光伏产业大潮一同退去的,并非只有光伏企业,甚至高潮时期创办的光伏学院也不例外。“2012届的学长学姐们只有一个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封写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南昌大学光伏学院一名大一新生这样写道。没有人知道,这封言语晦涩的信最终是否会收到效果,但这封信却在南昌大学光伏学院刮起了一阵旋风。彼时的2011年之前五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近70%,其中2010年同比增长高达124%,当年年底,欧美“双反”不期而至,中国光伏企业不仅利润下降,产能过剩,同时负债累累,裁员的消息不断充斥报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在江西南昌调查发现,国内光伏产业“大跃进”发展之后,时下受困于光伏寒冬的,除了光伏中游电池片、电池组件企业,这场“寒流”席卷到了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