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90KB ,
资源ID:117228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228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常州历史民俗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研究性学习小组常州历史民俗文化.docx

1、研究性学习小组常州历史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小组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课题:对常州民俗文化的探究与考察组长:何小月 刘嘉懿小组成员: 张江英 符倩婷 裴宇杰 符开年 余九平 萧旭飞指导老师: 陈春丽学校:东安实验学校年级:九年级(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民俗对于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性,以传统的文艺、古城、民居、中国结、唐装等中国民俗遗产、民间文艺为内涵的文化,越来越为国人和世界人民所重视。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尚有一些领导和群众对民俗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在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个性的民俗文物、民俗习尚,受到了冲击和破坏。若不抢救、保护,即将与

2、时消沉。中国优秀民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层,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文化的发展要关注“扶持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赋予现代意味,创新民俗文化类型,发挥其进步、健康和充满活力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课题。在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人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独特创造和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常州文化既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同

3、时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及本身所特有的精神血脉,有着属于自身的鲜明特色。常州文化在众多领域数峰并峙、文化命脉千年不衰的现象,已成为研究江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环节,常州民俗文化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价值是什么?常州有哪些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它们的发展情况分别是怎样的,有怎样的社会价值,经过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我们中学生又能够为保护这些民俗文化做些什么?承担什么责任?基于此而开展了“对常州民俗文化的探究与考察”的研究性学习。(2)、研究价值与意义:1.探寻常州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调查并研究常州的民俗文化的源起、演变和发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了解,也能让学生更好

4、的从历史价值来认识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索意识。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组员的实践和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搜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共进与创新精神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对常州民俗文化的重视,积极承担保护民俗文化的责任。(三) 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考察、采访法。(4)研究途径:通过上网,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教师、专家采访(5)研究活动过程:第一阶段(2016年1月):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第二阶段(2016年2月3月):课题

5、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成立课题组做好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第三阶段:(2016年(4月6月)课题实施阶段,1、查找文献资料2、实地调查 3、个人采访:对教师,有关学者进行走访,4、整理材料和报告。教师做好记录及时做好学生的协助工作,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第四阶段(2016年9月10月):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给出教师意见。(六) 研究内容第一小组:何小月 刘嘉懿 通过采访和文献查找研究常州民俗的概况,并对组员文章进行整合,写一份对常州历史遗迹保护的倡议书第二小组:张江英 于晶晶 对常州民俗舞蹈文化的研究,通过文献查找,个人采访,了解其历史变迁,发展情况第

6、三小组:裴余杰 符开年 对常州民俗曲艺文化研究,通过文献查找,个人采访,了解其历史变迁,发展情况第四小组:蒋嘉杰 符开年 对常州民俗工艺文化研究,通过文献查找,个人采访,了解其历史变迁,发展情况 一、常州民俗文化概况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时代的精神,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这种文化事项必须产生传袭于民间的,第二,必须具有世代传承的特点。中国民俗分为十类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游艺民俗。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着力要保护的

7、“非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它的秀丽风光,更多的是取决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绵延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人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独特创造和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常州文化既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及本身所特有的精神血脉,有着属于自身的鲜明特色。常州文化在众多领域数峰并峙、文化命脉千年不衰的现象,已成为研究江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环节,常州民俗文化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俗工艺文化,如常州的留青竹刻,常州梳篦、乱针绣,这是常州三宝;民俗饮食文化,如常州加蟹小笼包、常州大麻糕,常州虾饼等等;民俗节日文化,如“

8、送灶接灶”祈愿平安,乌饭节,腊八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还有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间文学等等。截止2010年,常州已有1230个“非遗”项目,其中,1个世界级、9个国家级、30个省级、57个市级;5位国家级、16位省级、90位市级“非遗”传承人。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颂、锡剧、常州梳篦、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金坛抬阁、金坛董永传说、金坛刻纸、常州小热昏,金坛直溪巨龙,溧阳蒋塘马灯舞,它们都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常州民俗舞蹈文化研究 我国舞蹈系列中数量最多,介入生活领域最广泛最深入,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联系最紧密的,当数民俗舞蹈这一支。民俗舞蹈范围很广

9、,大凡依附于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的舞蹈,如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等民俗活动中的舞蹈都包含在内。 直溪巨村舞龙生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元末明初,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 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引导巨村人兴起“龙会”,以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巨龙巨也”。巨村舞龙初时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长约15米至30米左右,由七八个人或近20个人舞动。此后数百年间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在

10、清末逐步改为以竹篾扎制,骨架外裹以龙鳞状的布皮和灯饰作为制作材料。龙身也逐步增长,现在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200多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1999年9月,巨龙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喜迎新世纪舞龙大赛”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张弛有度的鼓点节奏和高难度的动作造型,荣获单龙组的金奖。1999年12月,巨龙赴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获得了银奖和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提名,其后又应邀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澳门回归的庆典表演,获得庆典纪念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蒋塘义军首领

11、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时间。蒋塘马灯又称竹马灯会,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马祭祀,除了春节,农历十月初一是蒋塘马灯的重大庆典活动,人们亦会跳起竹马灯,以此缅怀英雄,表达良好的祝愿。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相应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傩面具,其余人等身着黄衣黄裳。头马为杨文广;二马是巴焦女将军;三马为俄皇万岁;四马交通大将军;五马观音大士;六马虞氏一品夫人;七马黄道士;八马魏化大将军;九马黑魁大将军;十马祠山大帝张渤。蒋塘马灯具有讴歌民族英雄的鲜明主题,在弘

12、扬英雄精神、传承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净化了村风民风,而且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促进本土文化建设等都具积极的促进意义和作用。近年来,蒋塘马灯活动日趋活跃,业已成为苏皖边界地区的春节一大民俗文化景观。在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和溧阳茶叶节等重大活动中,蒋塘马灯的精彩表演,受到了专家、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常州民俗曲艺文化研究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戏曲是“俗文学”的一种,与民俗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典戏曲作为以表演为核心的一种艺术样式,与大众娱乐、节庆、祭祀、

13、信仰等民俗活动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活动。常州著名的民俗曲艺文化有常州吟诵、锡剧、小热昏等。值得一提的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在常州,并非无锡。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锡剧生成早期叫“常州滩簧”,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由常州滩簧到常州文戏,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

14、场戏三个重大演变过程。1921年,常州滩簧改名为常州文戏。 1925年,常州文戏与无锡文戏合流,统一改称常锡文戏。1952年,常锡文戏改称常锡剧,1953年起称“锡剧”。小热昏是江苏的一种曲艺形式,曾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原是以流动说唱形式卖梨膏糖的行业艺人的统称。多用小锣和三巧板伴奏,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民间故事为主。形式活泼生动,语言诙谐风趣,誉为南方的相声。都城纪胜:“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常州小热昏是伴随着常州梨膏糖的生成历史应时而生的,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常州地方史料记载表明,常州小热昏兴盛时期,曾广受民众的青睐和欢迎,成为苏南,尤其是常州地

15、区广大百姓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当年常州小热昏艺人曾一度走出常州,足印遍及苏南、苏北及浙、皖等地。清末民初,江浙地区的卖梨膏糖行业分成了几大帮。摆起糖摊在固定地点熬制梨膏糖、唱卖的叫“文卖”;背着糖箱流动说唱卖糖的,叫“武卖”,而当时盛行于常州的便是“武卖”艺人。“武卖”艺人主要说唱本地新闻,内容大多为讽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艺人们为免遭迫害和麻烦,取名为“小热昏”。常州小热昏内容生动风趣,说白滑稽幽默,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小调,故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常州小热昏的演唱程序主要有:开场、卖口、唱曲、卖糖、唱篇。常州小热昏演唱曲调一般有两大部分,一是大量运用民间小调,配上唱词演唱,如青年

16、曲、梨膏糖调、杨柳青调、宣卷调等;二是运用常州滩簧、黄梅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曲的曲调,配词演唱。后来梨膏糖的市场逐渐萎缩,到八十年代以后小热昏艺术已难得一见,几近消失。主要原因有:1、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失衡。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业者寥寥无几。3、艺术形式传统单一,失去了消费群体。4、缺乏资金扶持,影响艺人的积极性。5、指导培训不够,创编表演能力受限。6、传承方式单一,语言受众有限。如今,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已经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遗产;而小热昏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四、常州民俗工艺文化研究 常州的民间工艺也是种类繁多,如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等等。

17、被称为常州三宝的是留青竹刻,常州梳篦、乱针绣。尤其是留青竹刻,在中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竹刻归于中国传统称谓的“竹木牙雕”类,竹子虽材质普通,却是中国文人的寄情之物,一种精神气节的象征。“宁可食不肉,不可居无竹”,以竹为原材雕刻的作品历来为名人雅士喜爱把玩。在竹刻历史上,最闻名的是明清时期,以朱鹤为代表的上海嘉定派和以濮仲谦为代表的南京金陵派,康熙年间,这两派作品曾是进贡御品。而近几十年,留青竹刻这一“曲高和寡”的小众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垂青,人们突然发现,竹刻界留青当道,留青竹刻已

18、进入“常州时代”。 在竹刻诸法中,有圆雕、透雕、浮雕、薄地阳文、陷地深刻、阴刻、留青诸法。常州人则专在“留青”一法上探异求新精耕细研,追求极致表现。据传,明中晚期常州府人张希黄就发明了时称“留青阳文刻法”,成为明清竹雕中别具一格的品种。留青竹刻,即留其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而得名“留青”。留青竹刻融铲、切、刻、磨等多道工序于一体,铁划银钩,精雕细镂,或集素雅花鸟于方寸,或收壮美河山于咫尺,以笔筒、臂搁、扇骨、匣盒居多,充满书卷气息与金石趣味,极受文人和高端收藏人士雅爱。 著名鉴赏家王世襄,在其生前编著的竹刻一书中,列举当代留青竹刻五杰,其中四位来自常州: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

19、白士风的一生创作了无数件精美作品。如:堪称我国竹刻史上的鸿篇巨作孙子兵法,全套共13篇6000多字,史无前例。1986年新加坡藏家以3万元从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买走这件作品,不到一年,台湾地区藏家又以60万台币(时值20万元人民币)收藏,在那个年代已是天价。新时期以来,常州有多件留青竹刻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友人,有近百件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徐素白留青竹刻笔筒“月季蝴蝶”、徐秉方的留青臂搁“黄雀在哪”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徐秉方、范遥青的作品在日本、美国展出时,引起轰动,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惊叹看到了“真正的东方美”。 竹刻过去多半是少数不擅农活的人养家糊

20、口的“旁门小技”。徐素白曾明确告诉儿子:学竹刻,没饭吃,安心种田。可见这门艺术曾经遭遇的衰败和落寞。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复兴,更由于常州竹刻人的多年寂寞坚守,留青竹刻迎来了 “黄金时代”。 但是留青竹刻的发展在如今世代仍然留下隐忧。留青竹刻的工艺特点,因竹子坚韧,费工费时,一件作品往往需一两月,甚至一年半载也正常,成品率低,一个竹刻家一年刻不了几件作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赚钱快,竹片未经严格加工,刻工粗陋简单的制品,甚至借助于电脑机器、价格仅一二百元的竹刻品大量充斥市场,也干扰了竹刻家创作精品;虽然市场火爆,但从事竹刻的人依然不多,目前常州从事留青竹刻的人还不到100人,留青

21、竹刻的可持续发展不无隐忧。但是有热爱留青竹刻的人士认为,真正的危机,还是竹刻家在经济利益面前,出现心境的浮躁和无措,缺乏创新的动力,刻不出表现今天这个时代精神和情感的好作品。 五、保护民俗文化倡议书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商业侵蚀、传统异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难题。传统民俗正在无意间从我们身边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只靠自然传承的方式已经无法实现优秀传统民俗的保护与发展,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传统民俗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来说,保护是传承的前提,保护是传承的保障。保护传统美德、传统歌舞、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优秀传统民俗是

22、传统民俗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发展的基础。其次,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来说,优秀传统民俗是精神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资源。我国56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各具特色,多彩多姿,弘扬、发扬民族文化,无论对于当代还是后人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都有重要意义。再次,保护民俗文化对经济文化产业的开发也有一定的意义。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项与时间赛跑、与市场接轨的长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学生,特此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 一、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团体参与。保护民俗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组织“民俗文化”普查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

23、高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性。各种社会团体则要扛起保护的大旗,通过完善民俗文化学科体系、开展民间艺术交流等活动,唤起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跃在民间的民俗文化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或团体,要予以尊重、善待,给予稳定的经济资助,鼓励他们发展民间艺术,培养、造就传统艺术的特色人才。 二、发挥市场作用,防止过度商业开发。针对民俗文化保护中资金短缺等问题,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仅能为民俗文化遗产提供资金基础和运营平台,还能促成传统的文化瑰

24、宝转化为时下的文化产品,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市场开发是一种有区分、有限度的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人文蕴涵、传统特质的挖掘和保护,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屈从市场需求,单纯地追求经济价值、规模效应。三、应时创新,重在保护。民俗文化必须贴近时代、应时创新,融入时代的文化元素,更好地契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当然,进行创新要与民俗文化的自然衍变趋势一脉相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最大限度地保持、还原、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特质,让传统文化奇葩重放异彩。 四、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保护民俗文化做起 ,改掉陋习,从小事做起,发现问题,行驶小主人监督权,多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

25、及存在的意义,向身边的人宣传民俗文化保护知识。(七)研究结论民俗文化被视为历史的传承,忠实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是先者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防止古文化在时间进程中流逝,保护民俗文化,就是更好的了解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变迁,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历史思古今,并积极为保护民俗文化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八)研究反思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也大

26、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实践能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常州的民俗文化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评价表评 价 内 容自我评价组内同学评价教师评价总评(取平均值)很好(5分)、好(4分)、中(3分)、差(2分)主题研究主题有研究价值、创造性能贴近实际生活。(5分)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了资料,资料内容丰富实用。(5分)开题报告陈

27、述清晰,研究计划比较具体,具有可行性。(5分)确立主题前与小组成员充分协商。积极参与态度认真。(5分)完成阶段收集相关资料,使用手段多样性。如报纸、杂志、电视等(5分)是否较多地、有效地了解了相关资料。(5分)小组合作性强、积极性高(5分)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的内容、方向进行过合理的修改。(5分)出勤率高(5分)与小组成员分工合理,承担了主要任务,合作愉快。(5分)能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反馈意见及时改善(5分)根据实情合理地修订研究计划(5分)主题成果交流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5分)班黑板报、学校橱窗展示(5分)有完整的研究总结报告。(5分)语言流畅、仪表端正。(5分)研究效果目标达成,效果较好(5分)思维状态被激活(5分)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因素得到发展,善于合作。(5分)总分评价等级 注: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合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