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26.43KB ,
资源ID:117136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136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物性分析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物性分析1.docx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物性分析1目 录1 区域地质背景 12 储集物性分析 32.1 储层孔隙度 32.2.1 孔隙度及其类型 32.2.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孔隙度 32.2 储层的渗透性 42.2.1 渗透性 42.2.2 渗透率及其分类 42.2.3 延长组储层渗透率 62.3 孔隙结构 62.3.1 孔隙和喉道 62.3.2 碎屑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 72.3.3 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结构特征 122.4 非均质性 132.4.1 非均质性概念及意义 132.4.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133 结 论 16参考文献 17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物性分析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

2、是中国主要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接受的第一套生储油岩系,也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本文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四方面的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储层物性,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或超低渗储层而且具有很强的宏观非均质性。关键词:延长组;储层物性;渗透率;孔隙度;非均质性1 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北以阴山、大青山及狼山为界,南至秦岭;西起贺兰山、六盘山,东到吕梁山,总面积0.32 106 km2。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西部,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由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

3、伊陕斜坡、天环坳陷、西缘冲断构造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图1-1)。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接受的第一套生储油岩系,也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根据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该组划分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图1-1 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图1-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图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长8长7为湖进阶段,湖盆逐渐扩大,水体逐渐加深,纵向上沉积物由粗变细,其中长7达到最大。长6长1为水退阶段,虽有反复,但总体上水体逐渐变浅,湖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长8期,湖盆已经形成,走向NW,但分割性明显,形成姬塬-吴旗-华池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两大汇水

4、区域。盆地东北部发育神木-乌审旗和安塞两个三角洲;盆地西南缘有环县、镇原-庆阳、正宁-合水三辫状河三角洲存在;盐池-定边三角洲不发育,而盆地东南缘黄陵浊积扇已经形成。长7期,盆地进一步扩展进入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分割性明显减弱,盆地东北部安边、志靖、安塞三个三角洲已成雏形,面积较小,盆地西南缘环县、镇原-庆阳、正宁-合水三个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属湖盆建设期,湖水大面积退缩,分割性加强,半深湖面积进一步缩小,仅出现在华池以东至正宁以北地区,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辫状河三角洲较长7期明显向前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盐池- 定边三角洲和黄陵浊积扇也呈发育趋势。长4+5期

5、,湖盆发生了一期短暂的湖进,湖水进一步扩大,分割性减弱,三角洲建设进程减缓。长3、长2期,湖盆进一步萎缩,汇水面积逐渐减小,分割性加强,湖盆开始呈现消亡趋势。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局部出现沼泽环境,沉积了一套砂、泥岩夹薄煤沉积,直至湖盆消亡。2 储集物性分析储集层的物性平常都用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示,但其好坏,还受到岩石孔隙结构与非均质性的影响。孔隙结构主要体现在孔隙喉道大小对渗透率的影响,非均质性主要体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不均一性。2.1 储层孔隙度221 孔隙度及其类型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它是控制油气储量及储能的重要

6、物理参数。在对储层进行研究、评价及预测的过程中,孔隙度是人们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由于它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故它是储层研究的最基本标量。通常依据孔隙的大小、连通状况以及对流体的有效性,孔隙度又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以及流动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被称为绝对孔隙度或总孔隙度。而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同一岩样的有效孔隙度小于其绝对孔隙度,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一般在5%30%之间,最常见的为10%25%。根据储层绝对孔隙度或有效孔隙度的大小,可以粗略地评价储层性能的好坏。

7、岩石中有些孔隙,由于喉道半径很小,在通常的开采压差下,液体仍然难以通过。另外,亲水的岩石孔壁表面常存在水膜,相应地缩小了孔隙通道。为此,从油田开发实践出发,提出流动孔隙度的概念。流动孔隙度是指在油田开发中,在一定的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2.2.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孔隙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集体可分为两大类,即西南部的扇三角洲一三角洲沉积体和东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扇三角洲一三角洲储集体:主要发育于长8-长6时期,分布在石沟释一环县一演武一庆阳一径川及渭北地区。上扇均已出露。中扇以粗砂岩及含砾粗砂岩为主,见于杨家咀子、环20井井下,储集物性较好。下扇则为伸

8、人湖盆的浊积砂岩,储油物性差。长7、长8油层组是储层发育的主要层段,岩性为粉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砂层厚度2030m,平均孔隙度5.6%12%,在砂层主体部位可达12%15%。受沉积环境的制约,该类砂岩成分成熟度低,长石、岩屑含量高,结构成熟度低,分选中等,以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胶结物以铁方解石、铁白云石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充填剩余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微孔隙及少量的微裂缝。东北三角洲砂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延安一甘泉、子洲一安塞、靖边一吴旗、盐池一定边地区。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集砂体以中一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单层厚度20m左右,物性相对较好,平

9、均孔隙度15.69%。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单层15-20m,储油物性不如分流河道砂体,但相对特低渗透储层来说仍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平均孔隙度12.8%。22 储层的渗透性2.2.1 渗透性储集岩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同孔隙性一样,它是储层研究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但影响油气的储能,而且能够控制产能。渗透性只表示岩石中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而与其中流体的实际含量无关。从绝对意义上讲,渗透性岩石与非渗透性岩石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所说的渗透性岩石与非渗透性岩石,是对在一定的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否通过岩石而言的。一般来说,砂岩

10、、砾岩、多孔的石灰岩、白云岩等储层为渗透性岩层;泥岩、石膏、硬石膏、泥灰岩等为非渗透性岩层,若裂缝发育,则可以变成渗透性岩层。2.2.2 渗透率及其分类渗透性的好坏常用渗透率来表示,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它不同于孔隙度,应为矢量,这就是说,渗透率在不同方向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通常可分为水平渗透率(Kh)和垂直渗透率(Kv)。(1)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大量试验表明,单相流体通过介质呈层状流动时,服从达西直线渗流定律,计算公式为:式中K岩样的绝对渗透率,m2;Q液体在 t 秒内通过岩样的体

11、积,cm3;p1岩样前端压力,atm;p2岩样后端压力,atm;F岩样的截面积,cm2;L岩样的长度,cm;液体的粘度,cP;t液体通过岩样的时间,s。渗透率的单位为达西(D),并规定,当粘度为 1cP 的 1cm3 流体,通过横截面为 1cm2的孔隙介质,在压力差为 1atm 时,1s 内流体流过的距离为 1cm 时,该孔隙介质的渗透率为 1D。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单位太大,常用毫达西(mD)表示,1D 等于 1000mD。在标准化计量中,渗透率单位为平方微米,即 m2。1m2=1.013D;110-3m2=1.013mD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气体来测定绝对渗透率,因此绝对渗透率也称空气渗透率。对

12、于气体来说,由于岩样中每一点的压力不同,则通过各点的气体流量也不同,故达西公式中的体积流量需用平均气体流量表示。因此,渗透率公式可写成:式中Q t秒内通过岩样中的平均气体体积流量,cm2;s 气体的粘度,cP。绝对渗透率是与流体性质无关而仅与岩石本身孔隙结构有关的物理参数。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绝对渗透率一般是用空气测定的空气渗透率。(2) 有效渗透率当有两种以上流体存在于岩石中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所测得的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也称相渗透率。它表示岩石在其他流体存在的条件下,传导某一种流体的能力,不但与岩石的孔隙结构有关,而且与流体的饱和度有关,通常用Ko、Kg、Kw来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3、(3) 相对渗透率各流体在岩石中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之比称为相对渗透率,它是衡量某一种流体通过岩石能力大小的直接指标。分别用符号Kro、Krg、Krw来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大量实践和室内实验证明,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的性质及其饱和度有关。随着该相饱和度的增加,其有效渗透率随之增加,直到岩石全部被该单相流体所饱和,这时,其有效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图 2-)。图 2-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据何更生,1994)2.2.3 延长组储层渗透率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和试验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渗透率为(0.0115.19)10-3m2,平均为0.40

14、210-3m2,在延长组中长2油层组的物性最好平均渗透率为(2.4415.19)10-3m2,其次为长6油层组平均渗透率为(0.354.3)10-3m2,长4+5和长72油层组的平均渗透率为(0.492.11)10-3m2,长71油层组的平均渗透率为(2.4415.19)10-3m2,长8油层组的平均渗透率为(2.4415.19)10-3m2。2.3 孔隙结构2.3.1 孔隙和喉道储集岩中的储集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立体孔隙网络系统(图-a、b),但这个复杂孔隙网络系统中的所有孔隙(广义)可按其在流体储存和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孔隙(狭义孔隙或储孔)和孔隙喉道两个基本单元。在该系统中,被骨架颗粒包

15、围着并对流体储存起较大作用的相对膨大部分,称为孔隙(狭义);另一些在扩大孔隙容积中所起作用不大,但在沟通孔隙形成通道中却起着关键作用的相对狭窄部分,则称为孔隙喉道,它仅仅是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或两个较大孔隙之间的收缩部分(图 -c)。有时将长度为宽度十倍以上的通道称为渠道。图 -储集岩孔隙网络系统a砂岩孔隙空间结构放大模型(据陈碧珏,1987);b储集岩立体孔隙网络系统(据邸世祥,1991);c岩石孔隙结构示意图(据陈作全,1987)流体在岩石中沿着这一自然复杂的立体孔隙网络系统流动时,必须经过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且都受流体流动的通道中最小的断面(喉道直径)所控制,即所有的孔隙都受喉

16、道所控制。由此可见,喉道的粗细特征必然严重地影响岩石的渗透性。对于同样大小的孔隙空间,由于孔隙空间的多少及宽窄不同,岩石渗透性可能差别很大。孔隙喉道的几何形状是控制油气生产潜能的关键,也就是说,液体流动条件取决于孔隙喉道的结构(包括孔喉半径的大小,截面形状)以及石油与岩石的接触面大小等。由于储集岩孔隙系统十分复杂,而常规物性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岩石的特征。除了常规物性与孔隙结构具有一致性外,在沉积特征变化较大的砂岩和各类碳酸盐岩中可以经常遇到其孔隙结构特征与常规物性呈现出不一致性。可见,在储层研究中,仅开展常规物性研究往往是不全面的,还必须特别重视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2.3.2 碎屑岩的孔隙和喉

17、道类型(1)孔隙类型关于碎屑岩孔隙类型的划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1)成因分类按储集空间的成因将孔隙分为原生、次生和混合成因三大类,这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类,如 V.Schmidt 等的分类。原生孔隙:指砂岩中现今保存下来的、由沉积作用造成的支撑孔隙,主要是由颗粒支撑的原生粒间孔隙,也包括粒间基质充填不满所遗留下来的孔隙,基质内部有杂基支撑的孔隙及原始岩屑粒内孔隙。此外,在成岩后生阶段因胶结作用而缩小了的孔隙,如因石英次生加大而缩小了的孔隙,也应属于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指在成岩后生阶段,受物理、化学等作用使岩石某些组分溶解淋滤、收缩或使裂隙和孔

18、洞重新开启而产生的孔隙(图 -)。其中包括溶蚀孔隙(包括颗粒、基质、胶结物、交代物溶孔)、破裂孔隙(由各种应力作用使岩石破裂而产生的裂隙,一些层理缝和矿物解理缝也属此类)、收缩孔隙(砂岩中某些矿物如海绿石、赤铁矿、粘土等发生脱水或重结晶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晶间孔隙(重结晶作用和胶结作用产生的晶体之间的孔隙)。图 - 次生孔隙类型及形成模式图(据罗明高,1998)a砂岩中溶蚀作用前的主要孔隙特征,包括粒间孔、收缩孔和裂缝;b砂岩中溶蚀作用后的主要孔隙特征,包括扩大的粒间孔、特大孔、粒内溶孔、收缩孔和裂缝混合孔隙:指不是单一成因,而是由几种成因混合构成的孔隙。例如原生粒间孔隙由于颗粒边缘被溶蚀而扩

19、大,这种扩大了的粒间孔隙既包含了原生粒间孔隙,又包含了溶蚀的孔隙空间,因此属于混合孔隙。应当指出,沉积物经过长期复杂的成岩后生变化阶段,相当一部分孔隙很可能经受了反复的胶结、溶蚀、再胶结、再溶蚀,或者不完全胶结、不完全溶解。有时很难将孔隙划为完整的原生孔隙或完整的次生孔隙,因此孔隙成因类型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2)按孔隙产状及溶蚀作用分类邸世祥(1991)按产状把孔隙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又按溶蚀作用分出了四种溶蚀类型。 粒间孔隙:指储集岩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以其中充填杂基及胶结物的多少,又分为完整粒间孔隙、剩余粒间孔隙、缝状粒间孔隙三小类(图24 a、b、c)。完整粒间孔隙是粒间孔隙中基本无填隙物

20、;剩余粒间孔隙是指粒间孔隙中有部分填隙物;缝状粒间孔隙是指粒间孔隙基本被填隙物充填,只剩余一些缝隙。粒间孔隙的共同特点是不论颗粒、填隙物或孔隙均看不到溶蚀迹象。 粒内孔隙:指碎屑颗粒内部不具溶蚀痕迹的孔隙,如喷发岩岩屑所具有的气孔。这类孔隙在碎屑岩中比较少见,大都是孤立或基本不连通的(图24 d),因而对油气的聚集往往作用不大。 填隙物内孔隙:指杂基和胶结物内存在的孔隙。这类孔隙特别是自生粘土矿物填隙物内的晶间孔隙分布比较普遍(图24 e)。一般都是小孔隙,但因杂基及自生矿物的成分、晶粒大小,孔隙仍有相对大小之分,如高岭石填隙物内晶间孔隙比一般伊利石和绿泥石填隙物内晶间孔隙要大一些,粗晶的比细

21、晶的高岭石填隙物内晶间孔隙也要大些。 裂缝孔隙:指切穿岩石,甚至切穿其中碎屑颗粒本身的缝隙。一般缝壁平直,无任何溶蚀迹象存在(图24f)。 溶蚀粒间孔隙:是粒间孔隙遭受溶蚀后所形成的孔隙。这类孔隙除处在碎屑颗粒之间外,从孔隙周边形态、相邻颗粒表面特征、孔隙中残留填隙物的产状和(或)孔隙分布状况等方面,程度不同地保留溶蚀痕迹(图24 g、h、i)。这类孔隙根据溶蚀部位及程度不同,进一步可分为部分溶蚀粒间孔隙、印模溶蚀粒间孔隙、港湾状溶蚀粒间孔隙、长条状溶蚀粒间孔隙、特大溶蚀粒间孔隙五种。部分溶蚀粒间孔隙是指粒间孔隙周围的颗粒或粒间孔隙内的填隙物,部分被溶蚀并保留有溶蚀痕迹或残留其团块者;印模溶蚀

22、粒间孔隙是指一些碎屑颗粒或(和)填隙物晶粒被溶去而残留的印模孔隙;港湾状溶蚀粒间孔隙是指碎屑颗粒或(和)填隙物被溶蚀成港湾状的粒间孔隙;长条状溶蚀粒间孔隙是指相邻粒间孔隙之间的喉道同时受到溶蚀,致使两个甚至多个粒间孔隙连成长条状孔隙者;特大溶蚀粒间孔隙是指岩石受到了强烈的溶蚀作用,致使一个甚至几个碎屑颗粒与其周围的填隙物都被溶掉而形成的超粒特大孔隙。显然,从部分溶蚀粒间孔隙至特大溶蚀粒间孔隙,溶蚀作用的强度是逐渐增大的。图 - 碎屑岩孔隙类型示意图(据邸世祥,1991) 溶蚀粒内孔隙:指碎屑颗粒内部所含可溶矿物被溶,或沿颗粒解理等易溶部位发生溶解而成的孔隙。其特点是孔隙不仅处在颗粒内部,而且数

23、量比较多,往往成蜂窝或串珠状(图24 j)。常见的是长石溶蚀粒内孔隙与岩屑溶蚀粒内孔隙。 溶蚀填隙物内孔隙:指填隙物受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因杂基及自生胶结物晶粒之间的孔隙很小,使流体在其中较难通过,溶蚀作用相对弱,从而比在填隙物内孔隙中发育差,一般只在可溶填隙物中才比较发育,如沿盐类、沸石等自生矿物晶粒间溶蚀所成的孔隙等(图24 k)。当溶蚀作用强烈发育,使填隙物大量溶解时,此类孔隙即可转变为溶蚀粒间孔隙。 溶蚀裂缝孔隙:是流体沿岩石裂缝渗流,使缝面两侧岩石发生溶蚀所致。由于裂缝一般都有流体渗流,而大都使孔壁发生溶蚀(图24 l),因此,此类孔隙比单纯的裂缝孔隙更为常见。前四种类型孔隙并不都

24、是原生孔隙,其中的自生粘土矿物填隙物内晶间孔隙和裂缝孔隙等主要还是次生的。后四种类型孔隙严格地说并不是完整的次生孔隙,只是原生与次生孔隙的组合,属混合孔隙。从对渗流作用的物理意义出发,可将上述八类孔隙划分为三大类,即粒间孔隙及溶蚀粒间孔隙大类;溶蚀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及粒内孔隙大类;溶蚀裂缝孔隙及裂缝孔隙大类。3)成因及孔隙几何形态分类美国学者皮特门把孔隙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粒间孔隙:指在碎屑颗粒、基质及胶结物之间的孔隙空间。它为碎屑岩中最大量及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其多少、大小及分布是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圆球度、颗粒排列及填集因素变化的结果。成岩后生作用使原来的粒间孔变少、

25、变小,但有时也可产生各种次生粒间孔,从而改善其储集性能。 微孔隙:指孔径小于 0.5m 的孔隙。这是按孔隙大小而不是按成因划分的,它包括基质内微孔隙、粘土矿物重结晶晶间隙、矿物解理缝、岩屑内粒间微孔以及晶体再生长晶间隙等。其中前两种最常见,它们几乎在所有碎屑岩储层中均有分布。微孔隙有时数量相当可观,因其为小孔径及高比面,从而能吸附大量束缚水。 溶蚀孔隙:指由碎屑颗粒、基质、自生矿物胶结物或交代矿物中的可溶组分(如碳酸盐、长石、硫酸盐等)被溶解形成的孔隙。由长石或交代了长石的碳酸盐溶解所形成的孔隙在砂岩中普遍存在。溶蚀孔隙可分为(粒间)溶孔、铸模(或印模)孔、颗粒内溶孔和胶结物内溶孔等类型。 裂

26、缝:指在碎屑岩成岩过程中因岩石组分的收缩作用或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缝。它们呈细微的片状,缝面弯曲或平直,一般宽度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虽然其孔隙空间通常只占岩石总体积的 1%,最多百分之几,但因它作为主要渗滤通道将提高储集岩的渗透能力,尤其是具显著微孔隙或孤立溶蚀孔隙的储集岩,具有初流速高,随后急剧下降的特征。上述四种孔隙类型中,粒间孔隙属原生成因,微孔隙属原生及次生混合成因,溶蚀孔隙及裂缝均属次生成因。4)按孔隙直径大小分类根据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储存和流动的作用的不同,可将孔隙分为三种类型。 超毛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大于 500m,裂缝宽度大于 250m 的孔隙。在自然条件下,流体

27、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岩石中一些大的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层孔隙大部分属于此种类型。 毛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2500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1250m之间的孔隙。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管压力的作用,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微裂缝和一般砂岩中的孔隙多属这种类型。 微毛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小于 0.2m,裂缝宽度小于 0.1m 的孔隙。因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流体在这种孔隙中不能流动;增加温度和压力,也只能引起流体呈分子或分子团状态扩散。粘土、致密页岩中的一些孔隙属

28、此类型。5)按孔隙对流体的渗流情况分类 有效孔隙:指储层中那些相互连通的超毛管孔隙和毛管孔隙,其中流体在地层压差下可流动。 无效孔隙:指储层中那些孤立的、互不连通的死孔隙及微毛管孔隙,其中流体在地层压差下不能流动。(2)喉道类型在储集岩复杂的立体孔隙系统中,控制其渗流能力的主要是喉道或主流喉道,以及主流喉道的形状、大小和与孔隙连通的喉道数目。碎屑岩骨架颗粒的表面结构和形状(圆度、球度)影响喉道壁的粗糙度。分选和磨圆差的颗粒常使喉道变得粗糙曲折,直接影响其内部流体的渗流状态。骨架颗粒的接触关系和胶结类型也影响喉道形状。在不同的接触类型和胶结类型中,常见有五种孔隙喉道类型(图 2-5)。图 - 碎

29、屑岩孔隙喉道的类型示意图(据罗蛰潭和王允诚,1986)a孔隙缩小型喉道;b缩颈型喉道;c片状喉道;d弯片状喉道;e管束状喉道1)孔隙缩小型喉道:多见于颗粒支撑、无或少胶结物的砂岩,孔隙、喉道难分,孔大喉粗,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分,几乎全为有效孔隙(图-)。以这类喉道为主的储层,一般不易造成喉道堵塞,反而常因胶结物少,较疏松,而易发生地层坍塌和出砂。2)缩颈型喉道:多见于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的砂岩,压实作用使颗粒紧密排列,仍留下较大孔隙,但喉道变窄,具有孔隙较大、喉道细的特点,因而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很低的渗透率(图 -b)。在钻井采油过程中易因措施不当而导致微粒堵塞喉道而伤害地层。3)片状喉道:多

30、见于接触式、线接触式胶结砂岩,由较强烈压实作用使颗粒呈紧密线接触,甚至由压溶作用使晶体再生长,造成孔隙变小,晶间隙成为晶间孔的喉道。片状喉道具有孔隙很小、喉道极细的特点(图 -c)。4)弯片状喉道:强烈压实作用使颗粒呈镶嵌式接触,不但孔隙很小、喉道极细,而且呈弯片状(图 -d)。该类喉道细小、弯曲、粗糙,易形成堵塞。5)管束状喉道:多见于杂基支撑、基底式及孔隙式胶结类型的砂岩。当杂基及胶结物含量较高时,其内众多微孔隙既是孔隙又是喉道,呈微毛管束交叉分布,使孔隙度中等至较低、渗透率极低(图 -e)。因为此类喉道细小,而弯曲交叉导致流体紊流,微粒迁移速度多变,在喉道交叉拐弯处常因微粒迁移速度降低而

31、沉积下来堵塞喉道。此外,若张裂缝发育,则形成板状通道。从整体看,也可以把它们视为一种大的汇总的喉道,这种大喉道控制着它联系的各种微裂缝和孔隙。2.3.3 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结构特征根据铸体薄片和图像,扫描电镜及压泵等测试分析,按孔径大小可把鄂尔多斯地区延长组砂岩划分为大孔(35m)、中孔(15-35m)及微小孔(15m)三类孔隙;据吼道均值大小可分为粗喉(7m)、中喉(1-7m)、细喉(0.1-1m)及微细喉(0.1m)四类喉道。由各类孔隙与不同喉道以某种方式的沟通和连接组合形成的孔隙结构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大孔中细喉型是区内孔渗性较好但不多见的一类孔隙结构类型。主要是分选性好较好,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砂岩,可见于长2油层组三角洲平原水上风流河道微相与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中(见图),孔隙类型一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占孔隙总量的60以上,其次为粒内溶孔等。喉道以细喉道为主,喉孔比为100-200,孔隙的连通性较好。图 延长组储集砂岩压泵曲线特征图(2)中孔隙微细喉型是区内孔渗性中等且较发育的一类孔隙结构,发育于分选中等较好并含有一定数量杂基的细粒砂岩和粗粉砂岩中,普遍见于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