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2.54KB ,
资源ID:117104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10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8项技术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8项技术讲解.docx

1、中医8项技术讲解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1、评估(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发病部位、伴随症状及局部皮肤情况。(2)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3)病室的温度、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2、准备(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内放药液、水温计、一次性中单、镊子、纱布、弯盘、大浴巾、支架、熏洗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3)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3、操作流程(1)

2、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核对熏洗部位,根据需要垫好一次性中单。(3)熏洗:将药液倒入熏洗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测量水温至所需温度(5070),先熏蒸患处,至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40左右),再用药液淋洗患处或浸泡患处,熏洗过程中注意水温不可过低,防止受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检查药液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应给予加热。(4)熏洗完毕,协助患者清洗并擦干皮肤。(5)妥善安置患者,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6)整理用物,进行终末处理。(7)洗手记录。4、评价(1)病

3、人和家属能理解操作的目的、积极配合。(2)关心病人,注意保暖,维护隐私。(3)病人感觉舒适,局部无烫伤,被服、床单元无潮湿。5、注意事项(1)颜面部熏洗者,操作后半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2)冬季注意保暖,尽量少暴露患者肢体,必要时适当加盖衣被。(3)熏蒸的药液温度不宜过热,一般以50-70为宜,防止烫伤。淋洗的药液温度一般为38-41左右。每次20-30分钟。(4)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所有用物需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5)患者不宜空腹洗浴,进餐前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灸 法 灸法是以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烧、灼、熏、熨,给人体以温热刺激

4、,达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1、评估(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发病部位、治疗部位皮肤的情况等。(2)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3)病室的温度、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2、准备(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内放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清洁纱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3)患者:了解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3、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3)施灸:点燃艾条一端

5、,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4)随时弹去艾灰,以病人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5)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6)施灸完毕,将艾条插入小口玻璃瓶中,彻底熄灭艾火。(7)清洁局部皮肤。(8)安置病人,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9)整理用物,终末处理。(10)洗手记录。4、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操作目的,积极配合。(2)关心病人,注意保暖,维护病人隐私。(3)病人安全,无灼痛或烧伤。(4)病人感觉温热、舒适,症状缓解。5、注意事项(1)施治体位应舒适自然而能持久,以体位平直便于施灸为宜。(2)施灸部位宜先上部、后下部,先

6、腰背部、后胸腹部,先头身、后四肢, 依次施灸。如遇特殊情况,亦可不必拘泥。(3)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4)使用艾炷大小、壮数多少或熏蒸时间长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和施灸部位而决定,艾炷灸一般为3-5壮或为5-7壮,艾条灸一般为10-15分钟。(5)施灸时,注意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6)若灸后出现皮肤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7)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灸后如感口渴,

7、应饮红糖水或温开水,不宜喝菊花茶等寒凉性质的饮料,否则会影响艾灸的效果。(8)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1、评估(1)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3)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 2、准备(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绷带、橡胶单、中单。(3)患者:了解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 3、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带至床旁,核对、解释。(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适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

8、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单、中单。(3)清洁局部皮肤,将配置药物用棉签均匀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沾取药物涂于患处,涂药厚薄均匀。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5)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签名。4、评价(1)操作过程患者有无不适。(2)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操作目的,积极配合。(3)关心病人,注意保暖,维护病人隐私。5、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要清洁皮肤。(2)涂药次数依据病情、药水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需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3)混悬液要先摇匀后再涂药。(4)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堵塞。(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用于

9、面部,婴儿忌用。(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敷药法 敷药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粉末加赋型剂调匀成糊状,敷贴于患处或穴位处,以达到舒经活络、去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排脓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1、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敷药的部位。(2)评估患者的病变部位的情况,确定敷药的范围。2、准备(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生理盐水棉球、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3)患者:了解目的,体位舒适,做好准备。3、操作流程(1

10、)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解释,核对。(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适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3)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4)根据敷药的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布,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的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5)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而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中。(6)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7)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签名。4、评价(1)操作过程中是否轻巧,患者有无不适。(2)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如何,敷药的效果(3)患者是否合作,是否获得并理解

11、有关用药知识。5、注意事项(1)敷药的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固定松紧适中。(2)对初起有脓头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3)乳痈敷药时,可在辅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及衣被。(4)敷料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湿度,如药物较干燥时需要用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5)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拔火罐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筋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

12、(1)核对医嘱,评估了解患者体质及拔管局部皮肤情况。(2)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了解患者病情及当前心理状态,对所患疾病的认识。2、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竹罐或陶罐),止血钳或卵圆钳,95%的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弯盘。3、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再次检查火罐边缘是否光滑,以防漏气和划伤患者皮肤。(4)点火 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壁中心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需拔部位。切忌将灌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5)灭火 将点燃的酒精棉球

13、放入小口瓶内熄灭。(6)留罐 拔罐后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皮下淤血时应起罐。(7)观察 留罐中要随时观察灌口的吸附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患者的全身情况。(8)起罐 一手握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灌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起罐后,用手掌轻按局部。(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记录并签名。4、评价(1)患者能理解拔火罐的目的,主动配合。(2)取穴准确,操作熟练(3)拔罐局部皮肤完整,无烫伤。5、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尽量避开骨骼凹凸不平处,毛发较多的部位,以及皮肤皱纹松弛、瘢痕等处,防止火罐脱落。(2)选择合适的体位,拔

14、罐过程中不能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3)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者,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以防感染。(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着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慎用拔罐法。(6)用闪火拔罐时,酒精棉球不要太湿,以不滴酒精为度,以防酒精滴下烫伤皮肤。(7)拔罐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不要强拉,以免损伤皮肤。刮痧法 刮痧法时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铜钱、瓷匙、硬币、有机玻璃扣或用水牛角特制刮痧板等物,在人体一定部

15、位的皮肤上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让脏腑秽浊之气经腠理通达于外,从而使周身气血迅速得到通畅,以达到治疗目的。1、评估(1)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患者体质、既往病史,刮痧部位皮肤情况,当前心理状态。(3)患者对此项操作技术信任度。2、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治疗碗、润滑剂(可用植物油或温开水)、纱布、棉签、弯盘。必要时准备浴巾和屏风。3、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说明操作中的反应,取得合作。(2)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为头部的眉心、太阳穴,颈项部的喉头左右两侧和项部,胸部沿肋间隙方向及胸骨中线,肩背部的两肩部、背部脊柱旁两侧,上臂肘内

16、侧和下肢委中穴上下,大腿内侧、足后跟肌腱处等。(3)根据刮痧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协助患者松开衣服,充分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取刮痧用具,用棉签蘸取润滑剂润滑刮痧板或刮痧部位,在需刮部位以45度斜角由内向外,从上至下,取单一方向刮试,不宜来回刮动,一般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用力要适中、均匀,当刮具干涩时,需要蘸润滑剂后再刮,直至皮下微现红色或紫色充血瘀点即是痧痕,此时应停止刮试。(6)如刮背部,应在脊柱两侧沿肋间隙呈弧形有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厘米。(7)刮痧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

17、色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8)刮痧结束,协助患者穿好衣裤,给患者饮温开水一杯,整理床单,安置患者舒适卧位,休息20-30分钟。4、评价(1)患者体位是否合理、刮痧操作的熟练程度。(2)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3)患者病情恢复情况。5、注意事项(1)刮痧用具边缘要光滑,以免划伤皮肤。(2)操作时宜取单一方向,用力均匀,轻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或神志不清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救治。(4)刮痧后注意避风,勿使患者复感风寒。(5)体位应舒适,如感觉疲劳,可随时更换体位。(6)刮痧后,禁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以免影

18、响脾胃运化,使邪气不能外泄。溻渍法 溻渍法又称烫洗法、浸渍法,是以药物煎汤后在患者乘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以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常具有温经通络、调畅血脉、止痒祛风、消散肿疡的作用。1、评估(1)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患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了解患者当前的精神状况及治疗信心。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弯盘、治疗碗、卵圆钳2把、敷布(用46层纱布制成)、药液、绷带、橡胶单、中单、水温计、凡士林、棉签。3、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医嘱并向患者作好介绍。(2)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溻渍部位,下垫橡胶弹、中单,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3)溻渍部

19、位用棉签涂凡士林,范围要大于溻渍部位。将弯盘放在中单上以接取滴落的药液。(4)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治疗碗内,测量药液温度,以3840摄氏度为宜,用卵圆钳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然后取出稍加拧挤至不滴水为度,抖开,并用手背试温后覆盖于患处,并轻压使之与皮损处密切接触,敷布大小宜与病损处相当。(5)溻渍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温度和湿度。为保持敷布的温度,每隔35分钟用卵圆钳夹取纱布浸湿温热药液淋在敷布上,每隔10分钟更换敷布一次,以保持温度。(6)溻渍时间每次约持续2040分钟,每日13次,溻渍结束后用卵圆钳取下棉垫、敷布,移走弯盘,擦干局部药液。取出橡胶单、中单。(7)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8)

20、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4、评价(1)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持久。(2)局部皮肤有无烫伤,着凉,感觉是否舒适,局部渗液有无减少。(3)床铺有无弄湿。5、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2)水温要适宜,以免烫伤和受凉,操作时不要外盖不透气的敷料如油纸,塑料膜等,以免阻止渗出性病变的水分蒸发而加重病情。(3)药液要新鲜,敷布一定要紧贴皮损,方可奏效。(4)有伤口部位在进行溻渍前应揭去敷料,溻渍完毕后按换药法重新包扎伤口。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是用代替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以达到刺激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

21、主要症状、病情及相关因素。(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有身孕。(3)耳廓局部情况,有无溃疡、瘢痕及糜烂。(4)耳穴的阳性反应,有无红晕,压痛点等。2、用物准备治疗盘,0.5%碘伏,棉签,镊子,探棒,弯盘,耳压板或王不留行籽,胶布,必要时备松节油。3、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适体位。(2)检查耳部皮肤有无破损和污垢,必要时擦净双耳。(3)定穴前交代患者说出定穴时的感觉。(4)耳穴的探查 在选用穴内寻找反应点,常用方法为按压法(探压法),就是用探棒)毫针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点或对肉眼观察到的阳性反应点探压,当压及敏感点时,患者会出现皱眉、呼痛、

22、躲闪等反应,压痛最明显的为耳穴埋籽治疗点,先应告诉患者仔细体会压痛的程度,找不到压痛点可按穴位进行治疗。(5)消毒皮肤 0.5%碘伏棉签消毒穴位皮肤2次。(6)埋籽 用镊子取王不留行籽胶布,按压于耳穴上,用拇、食二指指腹面相对揉压王不留行籽,以患者有疼痛或胀痛感、能忍受为度。(7)安置患者,交代患者埋籽期间,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治疗。(8)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4、评价(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熟练程度,皮肤局部是否严格消毒。(2)患者是否有“得气”感,症状是否缓解。(3)患者是否能演示留籽按压的方法。5、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局部红肿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药,防止软骨炎。(2)按压时不可压力过大,以免刺伤皮肤引起感染,个别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应改用其他耳针方法治疗。(3)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可过长,并应保证每次治疗之前,耳廓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夏季可留置埋籽1-3天,冬季留置7-10天,在留置埋籽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等情况。(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按压埋籽至耳廓充血发红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