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3KB ,
资源ID:117076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076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大纲旅游资源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大纲旅游资源学.docx

1、周大纲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旅游资源学2.英文名称:Tourism resource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4.学 分: 3 学 时:515.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6.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旅游地理学7.考核形式:考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吸引因素、开发功能等,并熟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

2、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资源学理论。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准确掌握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分类方法等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培养学生鉴别各类旅游资源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审美和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一学期,计51学时。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表所示:章次课程内容学时数课内讲授实践(实训)第一章绪论88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1717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1212第四章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

3、价66第五章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44第六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44合 计5151三、参考教材与书目参考教材吴宜进主编:旅游资源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甘枝茂、马耀峰编著: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2.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徐学书主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丁季华编著:旅游资源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7.肖星等: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国旅游出版社,20

4、00。8.吴国清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9. 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开发司: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2。10.王会昌、王云海:中国旅游资源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1.潘宝明、朱安平:中国旅游资源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2.甄尽忠:中国旅游资源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13.俞学才:旅游资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4.陈福义,范保宁主编:中国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5.王玉成:旅游资源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6.骆高远等:旅游资源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7.黄

5、远水主编:旅游资源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8.钱今昔主编:中国旅游景观欣赏,黄山书社,1993年。19.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0.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21.黄养山、王建萍:旅游规划,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3.邓爱民、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5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3。26.谢凝高:中国名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27.周沙尘:

6、中国的流泉飞瀑,青年出版社,1987。28.葛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9.流方:旅游与宗教,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30.林正秋: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1.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社。四、教学内容安排总论篇第一章 绪论(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的原则、依据,熟悉旅游资源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和中国的世界遗产,熟知旅游资源的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以此为指导,进行具体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了解旅游活动

7、与休闲活动、游憩活动的关系,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相近概念的区别,掌握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正确认识旅游资源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对旅游资源学建立起比较综合的、基础的知识,为学习本门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教学重点】国内使用的旅游资源概念的基本内涵,欧美国家使用的“Tourist(Visitor) Attractions”的基本内涵,旅游资源的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旅游资源在空间形态、时间、文化和经济层面上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实践的指导意义,旅游资源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教学难点】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

8、游憩活动的关系,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相近概念的区别,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国内外不同观点,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与相关概念(一) 旅游活动及其分类1旅游的起源和发展2旅游活动的三要素3分类4旅游者(二)相关概念1. 休闲(Freetime Leisure)及其与旅游的关系2. 游憩或娱乐活动(Recreation)3. 休闲游憩旅游(简称LRT)二、旅游资源以及相近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旅游资源含义的历史演变2.旅游资源概念的现代定义(1

9、)旅游资源常见的几种定义(2)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3)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4)国内外其他观点广义和狭义的旅游资源;从需求的角度和从供给的角度看;国际(特别是欧美地区)旅游学术界对“Tourism Resources”的定义(5)景观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资源的区别和联系(6)非传统旅游资源及其分类(二)与旅游资源相近的概念1.Tourist(Visitor) Attractions通常译为(旅游)吸引物;还可译作旅游景区;也可看作为旅游地;2. 旅游目的地(Destination)3. 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景区、景点与旅游区(2)吸引物,旅游地及旅游目的地4. 旅游产品(1)从产品需求

10、和供给的角度看(2)从产品表现形式的角度(3)科学定义(4)要素构成与产品分类(5)与旅游地、旅游线路的联系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一) 分类概述1.分类的目的、意义和原则根据资源存在的同质性、差异性和一定需要进行集合归类的一个科学区分过程,因此,旅游资源分类必须坚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的原则。2.分类依据(常见的分类依据:属性、成因、功能、形成年代、管理级别等)3.分类的方法(二)分类方案1依据旅游资源的属性(或性状)进行分类(1)分类方案(2)国标中的分类体系的基本特点、存在不足及问题2依据旅游资源的主要功能可划分为九种3依据其管理级别和价值大小分类(1

11、)分类方案: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2)中国的世界遗产4依据旅游动机可划分为五种5部分其他分类方案(1)依据旅游资源特性和游客体验性质的综合角度分类(2)依据存在方式(物质型与非物质型)、形成年代(如古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材质或结构等等分类四、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或特性)及其指导意义(一)功能上的特性(即本质特征)(二)空间、形态层面上的特性1.广泛多样性(即地域分布广泛和存在形态多样)2.区域差异性(包括民族特性)与区域独特性(包括民族特色)。3.(一般)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复制性。4.(群体)组合性或整体性(三)时间层面上的特性1.节律性(包括季节性和时限性)。2.时代变异性(四

12、)文化层面上的特性(从开发利用角度)1.审美特性,具有审美价值(核心是美学观赏性)。2.文化属性。3.精神的愉悦性(五)经济层面上的特性1.价值的不确定性(包括不稳定性)。2.开发利用的多样性与增值性3.(一般)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第二节 旅游资源学的学科研究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性质(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 研究对象作为现代旅游活动客体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其调查评价、规划开发与合理保护问题2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相关学科主要有:旅游学、资源学、地学、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其次有: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美学、考古学、社会学、生物学等(2)理论(或基础)性;(3)实践(或应用)

13、性(二)研究内容与任务1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2)研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3)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4)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2研究任务(1)通过研究来认识旅游资源的形成、特性、分类及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2)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二、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概况(二) 研究方法1哲学思想及相应的研究方法论(1)经验主义哲学方法论,对应过去主要侧重于以区域描述为主(2)

14、实证主义方法论,对应近些年侧重于作出解释和给出规律2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与工具(1)实地调查法(2)地理图表法(3)历史资料法(4)遥感的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等【参考书目及文献】1.吴宜进主编:旅游资源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徐学书主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分论篇第二章 自然旅游资源(17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地质地貌类旅

15、游资源的成因、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及基本类型等内容。理解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了解地质作用种类与地貌成因;使学生明确水体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旅游景观中起着重要的构景作用,在了解其构景要素的基础上,掌握风景河段、漂流河段的特点及选择,了解湖泊,瀑布的类型与开发条件,了解我国泉的分布及潮汐的情况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生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具有美学的特征,形成了赏花旅游、观鸟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掌握观赏生物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和旅游功能,观赏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旅游开发;使学生理解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含义,了解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16、,掌握气候、气象及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云雾、雾凇、冰雪、烟雨、蜃景、宝光景等现象及其成因。【教学重点】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旅游功能2.观赏型山岳旅游资源的特征3.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4.风景水体旅游资源的构景要素及旅游功能5.江河风景河段、溪涧风景6.风景湖泊、瀑布的成因及开发7.风景泉、风景海域的吸引功能8.观赏生物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和旅游功能9.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旅游开发及保护10.我国宜人气候的类型与分布;我国冰雪景观和天象奇观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教学难点】1.地质作用的类型与成因2.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旅游功能3.水体构景的主要因素及旅游功能4.生物旅游资源的

17、构景因素和旅游功能5.宜人气候的类型6.不同气候类型与旅游的关系【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讲解、图示、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述(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生成1地貌及其类型(1)定义(2)五种基本地貌形态(3)特殊地貌形态(4)按空间尺度划分2地貌的成因(影响地貌形成和演化的因素)(1)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表现;(2)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分类;(3)地表组成物质(岩石性质);(4)人类活动;(5)时间因素(二)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扩大至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1. 具有审美特征,可开展观光游览型旅游活动2

18、. 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特征和科学文化特征,可以开展求知、科考探险等文化型旅游活动3. 可作为空间载体,开展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等参与型旅游活动二、地质地貌景观的种类、特征及典型景观1. 综合自然旅游地(1)典型代表:山地(岳)景观及其分类(2)名山及其分类2. 峡谷3海岸地貌及岛屿景观三、国家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1. 国家地质公园及其举例2. 地质遗迹(1)定义(2)种类3. 山西省的名山景观与国家地质公园(1) 名山景观(2) 国家地质公园第二节 水体旅游资源一、概述(一)水体及有关的几个概念1.水体(1)水的三种状态及其液态水的重要性(2)水体及其分布;(3)水圈2.水资源与

19、水环境(1)水资源(广义和狭义)(2)水环境(3)水域;3.水体景观(包括水域风光)和水体环境旅游资源(二)水体与旅游的关系(三)水体旅游资源的构景要素(或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1具有审美特征,可开展观赏、游乐休闲类旅游活动2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科学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可以开展求知科考类旅游活动3作为水上交通和水上、水下众多体育、娱乐活动的载体,可以开展多种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4有些水体因其水温或化学作用,具有医疗保健功能5有的泉水因水质或味觉,具有品茗或酿造功能二、水体景观的种类、特征及典型景观(一)河川景观1. 风景河段2. 漂流河段(二)湖泊景观 1. 吸引因素2. 按湖盆的主要成因

20、分类及举例(三)瀑布景观 1. 按成因等分类2. 吸引因素(四)泉景1.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类2. 按其化学成分(或总矿化度)分类3按水温分类4. 按泉水出露的奇异特征分类,如间歇泉等三、山西省的水体旅游资源概述第三节 动植物旅游资源一、概述(一)动植物及相关概念 1. 植物及其分类 2动物及其分类 3.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4. 动植物景观(1)森林、草原等景观(2)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3)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5. 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二)动植物与旅游的关系(三)动植物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1具有审美价值,以其形态、色彩、嗅味、声音、动态、生命过程、寓意(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美学

21、特征和珍稀、奇特等特征,可以开展观光游赏型旅游活动2蕴藏有科学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可以开展求知、科考等文化型旅游活动3一些动植物是人们开展垂钓、狩猎、采集旅游的重要条件,具有娱乐、健身、食用等功能二、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典型景观1. 林木景观(1)中国的主要森林景观(2)世界的主要森林景观2. 草地与草原3. 花卉地三、动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典型景观1. 根据审美角度,可分为(1)珍稀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观赏动物2. 根据动物类别与其相联系的野生栖息地,可分为(1)水生动物栖息地(2)陆地动物栖息地(3)鸟类栖息地(4)蝶类栖息地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

22、胜区1. 森林公园2. 自然保护区(1)定义与类型(2)功能区划分与功能3. 风景名胜区及其分类4. 山西省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第四节 气象、气候及天象旅游资源一、概述(一)有关概念 气象;天气;气候;天象(二)气象气候及天象与旅游的关系1. 气象气候及天象本身提供了一类旅游资源,具有造景的直接功能,又具有育景的间接作用,影响到风景区旅游功能的发挥和旅游观赏效果2. 气候气象各组成要素是影响旅游地开发建设和许多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影响游客目的地选择、出行及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二、气象景观的类型1. 大气水分与降水雾凇与雨凇;雾景;云景;雨景;冰雪景等2. 大气光

23、现象虹和霓;极光;蜃景;旭日夕阳及霞景;月光景观等3. 部分物候景观霜;雷声;结冰等三、气候旅游资源的种类1. 休养型康乐气候,即宜人气候(1)避寒型:三亚 (2)避暑型:承德 (3) 阳光充足型:西班牙、地中海(4)四季如春型:昆明2. 活动型康乐气候,即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四、天象型旅游资源的种类1. 太空景观旅游资源2. 天文观测地,即日月星辰观测地3. 陨石旅游资源五、山西省的气候特点及避暑胜地1气候特征2避暑胜地【参考书目及文献】1.吴宜进主编:旅游资源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高

24、等教育出版社,1997。4.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5.丁季华编著:旅游资源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6.甘枝茂、马耀峰编著: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7.谢凝高:中国名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8.周沙尘:中国的流泉飞瀑,青年出版社,1987。第三章 人文旅游资源(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意义、分类, 掌握遗址、遗迹与遗物类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古建筑类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城镇类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使学生掌握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定义、类型及其与旅游

25、的关系,了解世界主要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及其各自的建筑、文化艺术、宗教活动等;应使学生正确认识文化艺术与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熟悉旅游文化艺术形式,掌握其旅游意义及开发形式。使学生了解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景观要素、类型及其特征和旅游价值,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色、方法和旅游审美特征,了解西方园林的类型、特征及东西方园林的差异;使学生掌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了解民俗旅游的影响、开发保护和我国民俗旅游文化分区。要求学生熟悉现代人文类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旅游资源几种重要的类型及其定义,掌握现代人文类旅游资源与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了解各类现代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

26、开发状况。【教学重点】1.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旅游功能和分类2.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及遗物的定义和种类3.古建筑类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4.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特点、分类及旅游功能5.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类型,中国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6.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意义及旅游文学艺术形式7.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旅游价值及类型,中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8.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产名品包括各大菜系、美味小吃、特产名品9.现代旅游城市的概念及城市旅游吸引体系10.现代建筑与工程景观的主要特征和旅游价值;中国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与工程景

27、观【教学难点】1.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的形成、范畴、旅游意义2.宗教雕塑、壁画、石窟及摩崖造像等文化艺术旅游资源3.各种与旅游景点相关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体现4.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代表工艺以及婚丧习俗、节庆活动5.中国及世界的有关古城及古村古镇,根据其特色进行分类6.各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讲授、图示、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一、概述1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古迹指过去人类活动的遗存,即物质文化遗产,属有形的物质型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物质文化遗产属文物范畴,是文物学研究的对象2广义的

28、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于地下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即通常说的的文物古迹)、可移动文物(主要指古代器物)和历史古城、古镇、古村落等3.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类型(1)古建筑(2)石窟寺及石刻(3)古墓葬(4)古遺址(5)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二、遗址、遗迹与遗物类旅游资源(一)古人类(或史前)文化遗址及遗物1.古人类活动遗址。2.原始聚落遗址。3.早期古城遗址等(二)历史文化(或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及遗物1. 古城池遗址、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古交通遗迹、历史事件发生地、名人遗迹、古建筑遗址、废弃生产地等2近现代重要史迹(其中包含红色旅游资源)革命遗迹、革命地址、革命旧址、重要

29、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名人活动故居、革命墓葬、陵园、纪念碑塔等3. 遗物类旅游资源(三)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旅游意义1保护级别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2旅游意义(1)因其具有艺术价值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具有旅游观赏功能(2)因其具有历史(或史料)价值、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唯物主义、科学普及教育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古建筑类旅游资源1. 古建筑的概念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按功能可分为:宫殿建筑、坛庙建筑或祭祀性建筑、官府建筑(衙署、府第)、防御建筑(城墙、长城)、交通及水利建筑(古桥梁、古代水利工程)、陵墓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教育建筑(如书院)、生产商业性建筑、社交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等3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艺术上体现的人文精神(2)框架式结构(3)庭院式布局4外国古建筑的特征(1)建筑艺术上体现的人文精神(2)围柱式结构(3)布局的独立性四、古城镇旅游资源1古城、古镇与古村落2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和类型(1)定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