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25KB ,
资源ID:117004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7004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设两型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设两型社会.docx

1、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两型社会概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

2、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两型社会含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

3、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

4、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两型社会的主要特征结合我国的国情,两型社会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两型社会是一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建立以生活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当前,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并将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5、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三、环境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好。两型社会是一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社会,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追求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表明,两型社会应该是一个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的社会。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

6、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努力方向如何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如何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既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及时面对、寻求突破性破解的重大问题,也是湖北、湖南两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需要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湖北湖南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优先试验区,湖南湖北毗连一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

7、济发展方式相同点众多,互补性强大,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系列的国家改革政策的制定更加确立了湖南湖北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及承载能力,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远景开发、规划期内可建设和已建成五类区域进行有序开发,按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管理。强调集约如长株潭摒弃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友好型、集约化发展的新理念,将核心区规划为以长沙为主,株洲、湘潭为副,相关地区保留大片绿地的“一主两副环绿心”结构,构成组团特色鲜明、内在联系紧密的大都市区。追求和谐

8、按照城乡统筹、人地协调的和谐理念,突出了城市生态和城市环保,提出了一套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武汉、株洲等均属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工作比一般城市更难,也因此更具试验价值。具体内容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

9、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

10、待充分释放。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让长株潭改革发展

11、的成果惠及全三市人民甚至全省人民,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目前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给地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意义 本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党中央从人类文明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难看出,资源环境问题既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理念提出的起

12、因,又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把握中央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精神实质,提高对“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13、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

14、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

15、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建设“两型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1、水、土资源压力越来越大。2、森林、草地资源也处于加剧退化的状态。3、矿产资源供给潜力不容乐观。4、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日益明显。二、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还没有完全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着力培育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或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但粗放型增长的特征还没有完全改变。

16、以资源利用率为例,我国资源产出效率较低,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相近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写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国,该报告通过节约指数(或称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的计算发现,中国五类主要资源(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的节约指数为1.896(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它意味着中国五类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17、约90%,位列世界5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3. 7% )的第54位。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是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三、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1、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2、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3、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还有待加强。四、公众节约意识还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强,住宅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等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但在这些消费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浪费也比较明显。譬如,在餐饮业方面,中国餐

18、桌浪费据估计一般都超过用餐额的10%,而且浪费程度与用餐的豪华程度或档次正相关。据媒体报道, 2004年,重庆市的餐桌浪费达13亿元,陕西省仅2005年上半年的餐桌浪费就超过10亿元,武汉市每日倒掉的剩饭菜就达500吨。另外,水电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明显。由于水价不合理,水费偏低且没有包含水价值,造成用水浪费严重,重复使用率低,如公共设施中自来水的跑冒滴漏和用饮用水喷灌园林花木等,这些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对这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不予重视和纠正,建设“两型”社会,就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怎样建设两型社会一、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

19、道路,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1、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历史性转变。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要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历史性转变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困扰本区域环境保护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历史性转变的体制机制。 2、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融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20、,与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等重大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环境问题,切实建立本区域的宏观环境战略体系。 3、正确处理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领域,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 4、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从根本上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自然规律,给予江河湖泊和重要的生态系统人文关怀,

21、让其休养生息。同时,要实施高效的环境治理,科学地修复和改善自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必须全面分析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保护先进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6、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提升水平

22、(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要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二)深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1、要积极探讨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

23、。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研究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渗透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让江河湖泊焕发生机和活力。 2、要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3、研究统筹推进区域与城乡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的政策,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的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三)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历史

24、机遇,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倒逼机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要有全球视野和未来的战略眼光,要紧紧把握住国际绿色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抢占先机,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出能长期管用并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政策研究 一 节能政策 长株潭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伴随能源消耗的快速上升,对能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建

25、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将节能放在首位,协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一)能源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生产性与生活性能源需求大幅增长,能源紧缺的矛盾日见凸显。据预测,到2020年,长株潭地区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将由2000年的117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470万吨标准煤,人均消费量将由0.96吨标准煤提高到2.52吨标准煤。在主要能源品种中,煤炭由874万吨增加到3100万吨;供电量由123.7亿千瓦时增加到615亿千瓦时;石油制品由102.6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天然气供气量达到9.2亿立方米。1、区域能源总量不足 长株潭地区是缺能地区,90%以上的能源需从外地调入。全省天然气、石油资源匮乏

26、,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为30.45亿吨(折合标准煤18亿吨),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2%,人均储量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5,煤矿年开采能力已接近资源量的承载极限。2、产业结构刚性明显 在节能降耗方面,由于长株潭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在湖南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依赖这种产业结构带动发展,形成明显的产业结构刚性化态势。尽管现在提高并强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但在总体上来说,结构轻型化与服务化调整难度大,这种结构具有能源消耗大的普遍特点,即使技术进步,节能降耗工作的困难也相当大。3、能源结构难以优化 原煤消耗在长株潭能源体系中占的比重过大,受资源条件限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

27、构难以根本改变。新能源的开发与创新,也难以在近期内突飞猛进。尽管按照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计划,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但新增发电电源中,90%以上仍为燃煤电厂。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株潭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格局难以改变。因此,长株潭地区节能降耗的工作难以从能源内部结构上打开更大空间,节煤技术仍然十分重要。 (二)节能意义1、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增长不仅要考虑产出,也要考虑投入,应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出。节能是长株潭地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

28、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2、节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3、节能是打造新型城市群的重要条件4、节能是实现“十一五”能耗下降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三)政策措施1、加强规划指导、完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1)加强和统一规划指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3)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 2、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1)设立专项资金。 (2)改革政府采购体制。(3)调整税收政策。 (4)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3、深化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 三市各部门应配合省物价局、省发改委、省经委等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强化

29、成本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二是要加大实施峰谷分时、丰枯和季节性电价力度,扩大实行范围,对高耗能的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抑制其盲目扩张。三是要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生产、流通环节征收资源费和价格调节基金,建立能够充分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四是要加强价格调节与导向功能,对淘汰、限制类项目和高耗能企业,实施差别价格制度,对超过国家、地方能耗标准的产品实施梯级价格制度。4、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l)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在生产、消费中的应用。 (2)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3)培育节能服务体系。 5、加大节能监督管理,推进重点

30、行业、重点企业节能(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2)推动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 (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4)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5)加强节能监督检查。二 节水政策 长株潭由湘江联成一个整体。一体化进程中,水的问题更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与功能。水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与特点。因此,水资源的节约与共同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直观的成效。(一)水资源现状 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27毫米,年水资源总量为1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人均年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缺水线(10003000立方米)的上限。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全省各地人平、亩平水资源

31、占有量悬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一全省最低的地区如邵东县人平不到1000立方米,最高的地区如城步县人平达到9900立方米。3、工程调控水资源能力不强4、水的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5、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越来越严重(二)节约水资源意义1、节约水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节约水资源是构建长株潭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3、节约水资源是实现湖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三)保障节水的政策措施1、完善节约水资源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2、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3、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舆论督导,促使工业、城镇生活的节约用水4、污水处理场引入多方投资5、加大财税扶持力

32、度(1)政府采购。在进行市政工程、政府办公等方面原材料、办公用品的采购时,严格限制高水耗及水资源污染严重、节水效果不达标的企业的产品,加大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以市场的力量促使企业节水,限制水消耗大的产品生产与消费。(2)财政补贴。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促进水资源节约及废污水治理的企业,进行补贴。对于积极研究发现节水技术的个人进行奖励。(3)税收政策。水资源节约是一项系统工程,节水的环节涉及的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对于生产节水设备的企业,利用废水生产的产品,均依据相关税收优惠标准,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税收优惠。6、加大公共投资(1)水土流失治理。(2)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7、推动科技节水8、建立完善统计监测体系三 节地政策(一)土地利用现状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湘中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