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12KB ,
资源ID:116948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94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1、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04月0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北京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通知建标2000302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30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5-2000,自2001年04月0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

2、96)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12月28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3、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的要求,修改了有关符号和术语;2、与1996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配套,并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3、在全国六个大区进行了大量的水泥和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基础上,与实施的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修改了混凝土强度公式中的回归系数a(A)和b(B);4、增加了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的调整和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条件的规定;5、增加了采用快测强度或早龄期强度推定28d强度等规定。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归

4、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邮编100013)。本规程参加单位是: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公司、沈阳北方建设集团、上海徐汇区建工质量监督站、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筑技术研究设计院、北京住总构件厂、深圳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是:韩素芳、许鹤力、艾永祥、路来军、张秀芳、徐欣、丁整伟、陈尧亮、佘振阳、魏荣华、韩秉刚、朱艾路、杨晓梅、

5、陈社生、李玮、刘树财、白显明。1总则1.0.1为统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0.3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1.0.4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合2.1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

6、混凝土。2.1.3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2.1.4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2.1.6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2.1.7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2.1.8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2.1.9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2.1.10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2.2符合fcu,

7、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mwa掺外加剂时每立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kg)mc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kg)mg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用量(kg)ms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细骨料用量(kg)mwo-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用水量(kg)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8、)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外加剂的减水率(%)s-砂率(%)c-水泥密度(kg/m3)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w-水的密度(kg/m3)-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c,c-混凝土表观观密度计算值(kg/m3)-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3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3.0.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ofcu,k+1.645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3.0.2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

9、著差异时;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3.0.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 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 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 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 Mpa;3、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4.0.1每

10、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2)、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0.1-1、4.0.1-2选取。表4.0.1-1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4.0.1-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

11、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 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 kg。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以本规

12、程表4.0.1-2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wa=mwo(1-)式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wo-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外加剂的减水率(%)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4.0.2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粗径及水灰比按表4.0.2选取。表4.0.2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

13、(mm)10204016204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注: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本表中的砂率系指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3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

14、应经试验确定。4.0.3外加剂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4.0.4长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0.4中的规定。4.0.5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引气剂的掺入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并经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4.0.5的规定;混凝土的含气量亦不宜超过7%。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作坚固性

15、试验。表4.0.5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粗骨料最大粒径(mm)最小含气量(%)404.5255.0205.5注;含气量的百分比为体积比。表4.0.4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环境条件结构物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部件不作规定0.650.60200260300潮湿环境无冻害高湿度的室内部件室外部件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的部件0.700.600.60225280300有冻害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且经受冻害的部件高湿度且经受冻害的室内部件0.550

16、.550.55250280300有冻害和除冰剂的潮湿环境经受冻害和除冻剂作用的室内和室外部件0.500.500.50300300300注:1、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圾限制。5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5.0.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5.0.2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cu,o并

17、求出相应的水灰比;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5.0.3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W/C=a*fce/(fcu,o+a*b*fce) 5.0.3-1式中 a*b-回归系数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5.0.3-1)中的fce值可按下列确定: fce=c*fce,g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fce值也可根据3d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强

18、度关系式推定得出。5.0.4回归系数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回归系数a和b应根据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2、当不具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表5.0.4采用。表5.0.4 回归系数a、b选用表系数 石子品种碎石卵石a0.460.48b0.070.335.0.5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可按本规程第4.0.1条的规定确定。5.0.6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o)可按下式计算: mco=mwo/(w/c)5.0.7混凝土的砂率可按本规程第4.0.2条的规定选取。5.0.8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是规定:1、当采用重量法

19、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co+mgo+mso+mwo=mcp=mso/(mgo+mso)*100%式中: mc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w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砂率(%)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 kg。2、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o/c+ mgo/g+ mso/s+mwo/w+0.01=1 =mso/(mgo+mso)*100%c-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 kg/m3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 /m

20、3)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 /m3)w-水的密度(kg/m3)-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为1。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g、s)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6、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6.1试配6.1.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6.1.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表6.1.2 混

21、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骨料最大料径(mm)拌合物数量(L)31.5及以下1540256.1.3、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6.1.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6.1.3条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

22、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6.1.5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性能。6.1.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6.2配合比的

23、调整与确定6.2.1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1、用水量(m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2、水泥用量(mc)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6.2.2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1、应根据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c,c:c,

24、c=mc+mg+ms+mw2、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c,t/c,c式中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理均乘以校正系数,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6.2.3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

25、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7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1抗渗混凝土7.1.1抗渗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7.1.2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2、砂率宜为35

26、%45%3、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表7.1.2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C20C30混凝土C30以上混凝土P60.600.55P8P120.550.50P12以上0.500.457.1.3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7.1.4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tP/10+0.2 (7.1.4)式中: 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27、值3、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7.1.3条的规定。7.2抗冻混凝土7.2.1抗冻混凝土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水泥,不宜使用火山质硅酸盐水泥;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5、抗冻混凝土宜采用减水剂,对抗冻等级F100及以

28、上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掺用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0.5条的规定。7.2.2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尚应符合表7.2.2的规定。、7.2.3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表7.2.2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抗冻等级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时F500.550.60F100-0.55F150及以上-0.507.3高强混凝土7.3.1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29、31.5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粗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3、细骨料的细度模楼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4、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5、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7.3.2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按本规程第5章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试验资料选取;2、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