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驿路梨花为例讲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教学名称 以驿路梨花为例讲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班级 初二作者及工作单位 主要领域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背景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带着这种期望心理,带着这种求知欲望,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
2、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由浅入深,自然过渡,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总结出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能背诵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能分析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活动铺垫激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竞赛情感价值目标: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浑身充满正能量人生就会产生奇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背诵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分析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预习驿路梨花2、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驿路梨花,一个故事,一路梨花,一路故事,下面为大家讲一个故事:七颗钻石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倒在草地上。 她醒来时,罐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的她想喝个够,但想到生病的妈妈,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回跑,匆忙中,她被脚下的一条小狗绊倒了。奇怪的是,水罐好好的,水一点也没洒,看到可怜的小狗,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让小狗舔净了。这时,水罐变成了银的。回
4、到家,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快死了,还是你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瞬间,银罐变成了金罐。正当小姑娘忍不住想喝时,从门外走进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也没想,把水罐给了过路人。这时,奇迹出现了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越飞越高,最后飞到天上,成了现在的大熊星座。二、过渡熏陶完成情感价值目标:当每一次爱心传递的时候,就会出现奇迹。当每一次勤奋努力的时候,也会出现奇迹。当每一次认真听讲的时候,仍会出现奇迹。三、招保姆活动活动铺垫激趣。找三个同学扮演有钱人家招保姆:事情少年,招8个保姆:时间、地点、背景、气氛、伏笔、铺垫、悬念、线索人物帅哥,招7个保姆:心情、感情、性格、身份、地位、环境、命
5、运主题公主,招2个保姆:揭示、深化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同学们记住景物描写作用的关键词。四、出示目标五、通过活动评价讲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记事、主旨是主要的,景物描写是次要的,是为人、事、中心服务的,它们就要像是主人与保姆的关系,是主干与叶子的关系,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记叙文(包括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人:事件 人物 主旨 服务 服务 服务 保姆:景物 (一)为事情服务:1、用景物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2、用景物交待事情发生的地点。3、用景物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4、用景物渲染事情发生的气氛。5、用景物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6、用景物埋伏笔。7、
6、用景物制造悬念。8、用景物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景物反复出现多次)。(8作用) (二)为人物服务:1、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2、用景物烘托人物形象。3、用景物抒发人物的感情(借景抒情)。4、用景物揭示人物心境(心情)。5、用景物展示人物性格。6、用景物交代人物身份地位。7、用景物交待人物生活环境。8、用景物暗示人物的命运。(8作用)(三)为主题服务: 1、用景物揭示主题; 2、用景物深化主旨。(2作用)六、背诵景物描写的作用。1、背诵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为事件服务: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渲染事情发生的气氛;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或制造悬念
7、;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景物反复出现多次)。(8作用)(2)为人物服务:烘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人物的感情(借景抒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暗示人物的命运。(7作用)(3)为主题服务:揭示主题;深化主旨。(2作用)关键词:1、为事情服务:时间、地点、背景、气氛、伏笔、铺垫、悬念、线索2、为人物服务:心情、感情、性格、身份、地位、环境、命运3、为主题服务:揭示、深化七、合作探究1、开头景物描写可能起什么作用?2、结尾的景物描写可能起什么作用?3、做景物描写作用的题的答题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八、例子讲解。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
8、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作用是反映出人物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2、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九、合作探究3、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4、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
9、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十、男女生比赛。5、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6、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以花映
10、人,以花喻人,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十一、布置作业军人之家(巴利斯) 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 3 分) 十二、课堂寄语同学们:只要你足够坚持,奇迹会产生;只要你足够坚强,奇迹会产生;只要你足够创新,奇迹会产生;只要你足够善良,奇迹会产生;只要你作文足会用景,奇迹会产生;、愿同学们: 生命坚强如松柏! 心灵纯洁如梨花! 生活天天有奇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材这种材料教会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感想颇多。
11、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演示、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等方式、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时代呼唤真正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与发展。而只有深入地研究课标,才能灵活使用教材,这正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也就是说只要从教者人人心中都有“课程标准”这颗定盘星,教育的战斗机上才会有“活用教材”的螺旋桨,素质教育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是: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在教学实际中教材是教师用来
12、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应该说,教教材是在教书,用教材是在教人。“教”是“用”的基础,“用”是“教”的超越,一种新的教学追求,不会“教教材”,谈不上“用教材教”。 教材浓缩了许多编写专家的精华思想,内容大都是经典案例,而一线的教师根本不可能自己编写出能经得起推敲的同样经典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师应该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要认认真地教教材。在“用教材教”大行其道之时,再次提出“教教材”的不同观点,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争鸣。冷静思考之下
13、,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教材”的观点,实际上也承认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也并不反对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传统做法是“教教材”,课改理念主张“用教材教”。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基本原则。应该说,教教材是在教书,用教材是在教人。“教”是“用”的基础,“用”是“教”的超越,一种新的教学追求,不会“教教材”,谈不上“用教材教”。上述理论在这节课上体现得远远不够,学生活动偏少,特别是景物的作用,有塞给学生的嫌疑,如果再上,就会精心找出学生学过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总结总结归纳出景物的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