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47.26KB ,
资源ID:116906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90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防基坑坍塌专项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防基坑坍塌专项方案.docx

1、防基坑坍塌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介绍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中南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基坑支护、土石方和桩基础工程2工程地点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白石路和科苑南路交汇处3建设单位深圳市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4监理单位深圳市大众工程管理5设计单位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京冶工程技术6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1.2 地块概述中南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项目在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白石路和科苑南路交汇处,建设用地面积3110.6,总建筑面积40937.56,地上24层,地下3层。项目地下室底板顶标高-7.31,底板厚度0.6m,垫层厚度0.1m,基坑坑底绝对标高为-8.01m,考虑四面地面标高,基坑开挖深度约

2、13.0m,基坑周长约213m,面积约3000。二、支护概况本基坑周长213m,基坑面积约3000,开挖深度约13m。现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本工程基坑支护采取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基坑支护采取支护桩、微型桩、单管旋喷桩、土钉、腰梁、锚索、内支撑结合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平面图见图2-1图2-5。图2-1 基坑支护平面图图2-2支护桩、旋喷桩、内支撑结合支护剖面图图2-3支护桩、旋喷桩、锚索结合支护剖面图图2-4搅拌桩、放坡、土钉结合支护剖面图(教授评审意见提出第二个阶梯向上调整,设置在填土层)图2-5微型桩、搅拌桩、土钉结合支护剖面图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海

3、冲积平原,后经人工堆填整平,现实状况地面平坦。钻孔孔口地面标高介于4.734.94m,高差0.21m。3.2 地层岩性依据现场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内分布地层关键有些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相互沉积层(Q4mc)、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现分述以下: (1)人工填土层(Qml)1)素填土-1:褐黄、灰黄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以粘性土为主,夹有少许砂砾、碎石,堆填年限约58年,已基础完成自重固结,均匀性通常。该层在全部钻孔全部有揭露,层厚1.807.6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锤击数59击,平均6.9击。2)填石-2: 浅肉红、黄褐

4、色,稍湿,稍密状态,以碎石、块石为主,含量约占4070%,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25cm之间,大者达35cm以上,间隙由黏性土、砂砾充填,堆填年限约58年,均匀性通常。该层在6、912、1416、19号钻孔揭露,层厚1.403.00m,层顶埋深0.001.80m,层顶标高3.134.89m。(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相互沉积层(Q4mc)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湿,流塑状态,稍有腥臭味,含有机质,见贝壳残片。该层在除67、9、11、14、18号孔外其它钻孔全部有揭露,层厚0.503.70m,层顶埋深2.807.60m,层顶标高-2.672.06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次,锤击数13击,平均2.0

5、击。2)含有机质细砂:灰、灰黑色,饱和,松散状态,有机质含量约1.474.67%,不均匀含有淤泥,稍有腥臭味,磨圆度中等,分选性差。该层在除1、4、10、17号孔外其它钻孔全部有揭露,层厚0.804.20m,层顶埋深4.808.10m,层顶标高-3.170.13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次,实测锤击数25击,平均3.7击,修正后锤击数24击,平均3.1击。(3)第四系残积层(Qel)砂质粘性土:褐红、褐黄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除石英角砾外,其它矿物均已风化成粘性土,呈可塑硬塑状态。该层在全部钻孔全部有揭露,层厚17.4025.90m,层顶埋深7.009.80m,层顶标高-4.96-2.13

6、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4次,锤击数929击,平均16.5击。(4)燕山期粗粒花岗岩()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关键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具粗粒花岗结构,块状结构,据现场钻探揭露,按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带,分述以下:全风化粗粒花岗岩():褐黄色,岩石强烈风化解体,原岩结构已基础破坏,但尚可识别,具微弱残余结构强度,除石英外其它矿物多已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干钻可钻进。岩体基础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在全部钻孔全部有揭露,层厚4.408.20m,层顶埋深25.8033.30m,层顶标高-28.37-20.91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锤击数3240击,平均3

7、6.3击。3.3 地下水场地含水层关键为填石层-2,其含水性及透水性强,赋存于其中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含有机质细砂含水性及透水性亦较强,赋存于其中地下水为孔隙水;强风化粗粒花岗岩、中风化粗粒花岗岩中含基岩裂隙水,为弱透水层;素填土-1、淤泥质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均为弱含水、弱透水层。场地地下水关键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整体自北向南排泄;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埋深2.805.40m,标高-0.532.13m,场地地下水位年改变幅度约为23m。四、基坑防坍塌技术方法4.1 旋挖桩支护施工质量控制(1)护筒采取钢护筒,埋设深度不宜小于1.5m,并埋设牢靠。(2)施工

8、许可偏差:桩径许可偏差50mm,垂直度许可偏差1%。(3)桩位许可偏差:50mm。(4)钢筋笼主筋间距许可偏差10mm,钢筋笼直径许可偏差10mm,箍筋为20mm,钢筋笼长度许可误差100mm,孔底沉渣小于50mm。(5)采取有效技术方法,以防拔动孔壁造成塌孔、扩孔,向孔内泵送性能良好泥浆等。(6)成孔质量检验包含:孔底标高、桩位偏差、桩孔垂直度、孔径及桩端扩底部分尺寸、泥浆比重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7)导管接头宜选择螺纹套扣连接,使用前应进行水压试验检测接头密封性能,安装就位须注意距离孔底高度控制,通常为300500mm。(8)灌注水下砼前必需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测,另外依据导管管径和导管

9、上端漏斗漏口形式采取适宜隔水栓。(9)水下砼封底初灌量须经计算确定,满足导管埋入砼内长度1.5m。砼浇筑过程中,应有专员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方便计算导管埋入深度并确定拔管长度,浇筑过程中导管必需在混凝土中埋深6米以上。(10)水下灌注砼实际桩顶标高宜高出桩顶设计标高500mm。4.2 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质量控制(1)高压喷射灌浆属于隐蔽性工程施工,只有选择适宜工艺参数,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确保止水帷幕可靠性,所以依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和施工图纸,拟采取以下表所表示工艺参数进行施工:高压旋喷桩工艺参数表控制参数数值桩径500mm桩距偏差50mm钻杆垂直度0.5%水泥用量250Kg/m旋喷提升速度152

10、0cm/min水泥浆液压力22MPa水泥浆液流量80120L/min水灰比1.0旋转速度1520rpm(2)钻机就位和设计位置偏差要求小于50mm,垂直度偏差度小于0.5%。(3)钻孔口径:开孔口径小于喷射管外径10cm,终孔口径应大于喷射管外径2cm。(4)终孔深度大于于设计深度。(5)施工用高压浆压力偏差不超出1MPa。(6)旋摆次数(旋喷速度r/min)许可偏差不超出设计值0.5r/min。(7)高压旋喷应全孔连续进行,若中途拆卸喷射管,则应进行复喷,搭接长度大于100mm。供浆正常情况下,孔口回浆密度变小、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加大进浆密度。(8)终喷提出喷射管后,应立即向孔内充填灌

11、浆,直到饱满。做法以下:将输浆管插入孔内浆面以下2m,输入注浆时用浆液进行充填灌浆;充填灌浆需数次反复进行,直到孔口浆面不再下沉为止。4.3 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1)水泥质量:采取425R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必需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汇报单,现场应架空垫高,并有防潮方法。(2)灰量控制:不得超出要求值5%。 (3)桩径:必需采取对应规格钻头,因磨损达不到要求时应予更换,一旦发觉桩径小于设计要求须按相同置换率在桩边补桩。(4)为确保压浆时不发生断浆现象,严格控制喷浆和搅拌速度,机头提升速度不超出5m/min,控制反复下沉和提升速度。(5)搅拌桩施工完并达成龄期后,人工凿除桩顶50cm浮浆段才进行

12、下道工序施工;桩体施工完成28天而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加其它施工和进行下到工序施工。(6)由专员负责水泥搅拌桩施工,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全部施工机械均应编号,应将现场技术员、钻机长、现场责任人、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制成标牌挂于钻机显著处,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7)水泥搅拌桩开钻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没有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8)为确保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经过控制吊锤和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9)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升时一律采取低级操作,复

13、搅时可提升一个档位。每根桩正常成桩时间应大于40分钟,喷浆压力大于0.4MPa。(10)为确保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11)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止喷浆。如因故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严禁在还未喷浆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储浆应大于一根桩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施工。(12)施工中发觉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喷浆量大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

14、,喷浆中止时应立即统计中止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方法,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纪录内。补喷重合段应大于100cm,超出12小时应采取补桩方法。(13)现场施工人员应认真填写施工原始统计,统计内容应包含: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喷浆深度、停浆标高;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钻机转速;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浆液流量;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复搅深度。4.4 微型桩施工质量控制(1)钻孔前先向孔内倾倒一定数量粘性黄土和水,缓慢开动钻机低速钻进,使之形成合格泥浆。待泥浆形成循环后方可进行正常钻进。(2)清孔:终孔后应立即快速进行换浆清孔,清孔后泥浆各项指标和桩底沉淀厚度必需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

15、图纸要求。即:泥浆比重1.031.1,含沙率小于2%,粘度1720s,胶体率98%,桩底沉渣厚度小于5cm。(3)成孔验收后依据设计图纸在孔内安装22#工字钢,工字钢外留进入冠梁长度大于200mm。(4)一次灌浆:注浆泵需安装压力表,一次注浆压力为0.30.5MPa,水泥砂浆水灰比控制在0.5,在拔管时管底控制在泥浆面一米以下保持压力注浆以确保泥浆从下往上灌注,从而确保整条微型桩水泥浆饱满性。(5)二次加压灌浆:因一次常压注浆难以达成充盈系数要求,另外水泥浆收缩等原因需进行二次注浆来确保微型桩成桩质量。二次灌浆在水泥浆初凝以后进行,二次注浆间隔时间大于2.5-4小时之间,二次劈裂灌浆压力为2-

16、4MPa,确保填满桩孔内空隙及收缩部分即孔口有浓水泥浆反出为止。4.5 预应力锚索、土钉及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造锚孔关键要求是确保孔深、孔径和孔倾角。确保钻孔孔径;下倾角偏差小于1;超钻50cm,以免沉渣影响有效孔深。达成深度后采取泥浆清洗孔壁,带出沉渣。碰到地下障碍物时候采取潜孔钻清除障碍,假如碰到旁边建筑物桩基础,可合适调整水平距离和角度。 (2)预应力锚索采取两次注浆 1)第一次注浆:锚索孔钻至设计深度超出50cm后,停钻清孔,等孔口流出来泥浆变稀而且没有砂带出来时候,开始注M30水泥浆。采取孔底返浆,其注浆压力约为0.8MPa,水泥浆必需饱满密实;待孔口流出浓厚水泥浆是停止第一

17、次注浆。 2)第二次注浆为高压注浆,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即采取M30纯水泥浆对锚固段进行高压注浆,注浆压力2.5MPa。(3)张拉:待锚固体达成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张拉锚索。通常采取数次多级张拉工艺,首先取0。10.2倍轴向拉力标准值进行预张拉,将各束钢绞线拉直,待腰梁养护期超出14天后才进行张拉,每级张拉稳定5-10min以上。(4)土钉施工:先用钻机等机械设备在土体中钻孔,钻孔是一个关键工作,要按设计角度施工,至设计孔深后对孔内虚土进行清渣,以确保抗拔力。(5)挂网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一次喷射厚度宜为30mm。喷射流应垂直喷射面,射距宜在0.81.5m范围之内。作业开

18、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在关机。向喷射机供料时要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存料。喷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完成后立即养护。4.6钢筋混凝土冠梁、围檩、腰梁、内支撑质量控制(1)桩顶连接部位清理、凿除桩顶由人工配合小型机具(空压机、风镐)进行桩顶浮浆及超灌混凝土凿除,凿至冠梁设计底高程。并将桩顶凿除混凝土块清理洁净,调直桩顶锚固冠梁钢筋,并确保钢筋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清除混凝土浮渣,并用高压水冲洗混凝土接茬面。(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桩内钢筋伸入冠梁等主筋锚固长度均为500mm。(3)搭接处中心及两端须分别用钢丝扎牢,

19、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焊接接头搭接面积不超出50,钢筋单面焊接接头长度不少于10d;在绑扎钢筋接头时,一定要把接头先行绑好,然后再和其它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次序为先绑扎下排主筋,再绑扎上排主筋,最终绑扎箍筋。(4)混凝土振捣采取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振捣棒等应事先检验,确保完好符合要求,模板内垃圾和杂物要清理洁净。(5)混凝土振捣棒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砼振捣应分点振捣,宜先振捣料口处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进行全方面振捣。振捣间距约为50cm,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大量汽泡产生为止,严防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跑模现象。(6)因为在在冠梁上部钢筋较多,且有锚索钢垫板和护管,所以振捣棒在振

20、捣时要尤其注意,不要碰到预埋锚索部件破坏位置,确保振捣密实。(7)冠梁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根据要求淋水养护,终凝后拆除侧模。底模拆除须等混凝土达成100%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需按程序进行,严禁用大锤敲击,预防混凝土面出现裂纹。4.7土方开挖质量控制(1)土方开挖在支护结构未达成强度前严禁开挖。(2)基坑开挖时必需分层、分段挖土,每层挖土厚度按支护排距控制,每段长度不超出20m。(3)在监测单位指导下,依据各个阶段监测数据,立即采取多种有效方法,确保挖土施工安全和基坑安全。要立即向监测单位了解围护体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改变及周围环境影响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4)每层开挖底

21、面在各层支护结构下300mm,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后须立即支护,不许长时间暴露。在支护未达成正常使用要求前,不得开挖下层土方。另外和迅雷基坑交接处预留土台开挖至设计高度前需进行测量确保不超挖。(5)基坑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支护桩、旋喷桩、腰梁、砼护面等),开挖到位严禁超挖。(6)基坑开挖前必需严格确保支护结构各构件养护时间,确保其达成规范和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开挖后桩间土需立即喷锚,做到随开挖随喷锚。(7)当存在超出基坑底以下超深开挖时,一定要先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必需时提出专门支护方案。(8)下雨时施工,要注意基坑排水处理,排水沟、集水坑一定要充足利用。五、基坑监

22、测巡查方法5.1监测点部署监测点部署见图9-1-1。图9-1-1监测平面部署图5.2监测内容5.2.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测点部署:沿坡顶或支护桩顶均匀布设位移监测点,基坑周围中部、阳角处应布设监测点,监测点间距约20米,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部署见图9-1-1监测平面部署图。将监测点埋设于桩顶冠梁上,用冲击钻钻孔,将钢筋浇筑埋于冠梁中,并在钢筋上刻十字丝。监测仪器:全站仪(GTS-311),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为(2+2ppmD)mm;观察方法:利用全站仪采取小角度法,沿着基坑每一周围建立一条轴线(即一个固定方向),经过测量固定方向和测站至位移点方向小角度改变,并测得测站至位移点距

23、离,从而计算出观察点位移量。5.2.2坡顶垂直位移监测测点部署:点位借用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每次观察时将监测点顶端部作为高程测点。监测仪器: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监测方法:沉降观察采取二级水准测量等级观察,待点位稳固后,依据边坡开始施工后进行第一次观察,首次观察联测全部工作点,采取往返观察,形成水准闭合环线。5.3.3周围环境及道路沉降观察测点部署:道路沉降点布设在白石路上,在基坑开挖前,在便于观察位置利用冲击钻打孔,设置沉降观察点,埋件坚固,埋件高度大约在自然地面以上0.2m0.5m,正上方2.2米范围内不应有突出物,以利于放标尺;埋设沉降观察专用标志,并用混凝土将沉降标志加固,标志由测量

24、单位提供,采取隐蔽螺旋式结构。监测仪器: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监测方法:沉降观察采取二级水准测量等级观察,待点位稳固后,依据边坡开始施工后进行第一次观察,首次观察联测全部工作点,采取往返观察,形成水准闭合环线。5.3.4裂缝监测在基坑周围应选择有代表性裂缝进行部署,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觉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增设监测点。每一条裂缝测点最少设2组,在裂缝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宜布设监测点。5.3巡视检验作为仪器监测补充,本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将作巡视检验。5.3.1巡视检验内容5.3.1.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冠梁、围檩有没有裂缝出现;止水帷幕有没有开裂、渗漏;围护墙后土体有没有裂

25、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没有涌土、流砂、管涌。5.3.1.2施工工况(1)基坑开挖分层高度、开挖分段长度是否和设计工况一致,有没有超深、超长开挖,尤其注意和迅雷基坑交接处预留土台不能超挖。(2)基坑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控制及排放情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转。(3)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5.3.1.3周围环境(1)时刻关注邻近基坑及地铁九号线施工工况,施工前注意加油站管线、油罐位置,提前观察是否有脱空情况,并拍照取证。(2)基坑周围道路及地表、预留土台、地下设施、有没有裂缝出现。5.3.1.4监测设施(1)基准点、测点有没有破坏现场。(2)有没有影响观察工作障碍物。(3)监测

26、元件保护情况。5.3.2巡视检验方法和统计5.3.2.1关键依靠目测,可辅以锤、钎、量尺等工器和摄像机进行。每次巡视检验应对自然环境、基坑工程检验情况进行具体统计。如发觉异常,应立即通知施工和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5.3.2.2建立起基坑巡视检验制度,天天安排专员检验而且统计应立即整理,并和当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方便正确地评价基坑工作状态。5.4监测项目报警值本基坑安全等级:东侧及北侧为一级,西侧及南侧为三级。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全部应依据保护对象实际情况,事先确定对应报警值,以判定是否超出许可范围,判定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调整施工步序和优化原设计方案。变形观察技术要求及控制指标见

27、下表。序号项目报警值许可值1桩顶水平位移20mm(一级)28mm(二级)25mm(一级)35mm(二级)2桩顶竖向位移20mm25mm3深层水平位移30mm/0.4%35mm/0.5%4立柱沉降8mm/25mm10mm/30mm5基坑周围地表沉降30mm35mm6支撑梁、腰梁轴力0.6倍承载能力设计值承载能力设计值7锚索应力轴向拉力标准值1.2倍标准值8地下水位4m(500mm/d)5m9周围管线沉降15mm20mm10周围建筑物沉降0.8倍许可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1周围道路沉降20mm25mm5.5监测频率监测周期从土方开挖时开始到0.00施工完成并回填后结束。变形观察点应在布点开始

28、后测得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变形观察应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深度5m以内2天一次,5m坑底桩基础施工完成前1天一次,桩基础施工结束后7天一次。碰到大暴雨或监测数据异常和有加速趋势时应合适加密监测次数,并速报相关单位。另外应安排专员对基坑周围巡查及目测等辅助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方面掌握和监控。5.6变形观察资料变形观察资料应包含:观察基准点和观察点位置、编号、观察日期、此次观察值和累计观察值;观察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观察结束后应将上述资料汇总并附必需文字总结。因为本工程基坑对变形要求比较严格,故我方基坑监测将采取委托第三方监测方法进行统计。5.7应急方法(1)当监测项目

29、达成报警值时,应采取以下方法1)实施紧急应变方法,可能包含暂停在受影响区域施工或降低地面变形方法。2)准备一份具体汇报回顾讨论施工方法及分析建筑物变形、地面反应和建筑物加固方案。3)暂停施工项目,直至证实继续施工对其它建筑物和基坑内人员安全没有影响(2)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和甲方、设计和监理联络坡顶、底面或周围构筑物等出现裂缝;坡顶位移较大且位移不稳定、不收敛、超出设计预警值和许可值等对应要求;连续二天变形速率超出4mm/d;应力连续三天递增5。六、基坑防坍塌应急预案6.1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织网络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划实施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6.2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职能和

30、职责(1)事故现场指挥职能和职责1)全部事故现场操作指挥和协调;2)现场事故评定;3)确保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实施;4)控制紧急情况;5)现场应急反应行动指挥,和在应急指挥中心操作。6)作好应抢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移交和应抢救援处理帮助工作;7)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络工作。(2)伤员营救组职能和职责:1)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2)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3)物资抢救组职能和职责:1)抢运能够转移场区内物资;2)转移可能引发新危险源物品到安全地带。(4)消防灭火组职能和职责:1)开启场区内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早期消防灭火自救工作;2)帮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辅助工作。(5)保卫疏导组职能和职责:1)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抢救援通道通畅工作;2)疏散场区外居民撤出危险地带。(6)抢险物资供给组职能和职责:1)快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2)提供和检验抢险人员装备和安全配置;3)立即提供后续抢险物资。(7)后勤供给组职能和职责:1)快速组织后勤必需供给物品;2)立即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8)现场临时医疗组职能和职责:1)对受伤人员作简易抢救和包扎工作;2)立即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6.3应急反应行动资源配置(1)项目部应急反应组织机构1)事故现场指挥由项目经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