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80KB ,
资源ID:116894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894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间.docx

1、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间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间 摘 要: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它的供给一直存在着政府与市场两种供给形式的纷争。本文将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为什么政府乐于而且有必要提供教育,并探讨混合供给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政府的弊端 外部性混合供给模式 一、引言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它试图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政治问题。其中心前提是对现实生活的动机的经纪人假定,核心思想是相信市场约束比制度约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自产生以来它就成为了批判政府与支持市场化的强大理论工具,掀起了一场席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浪潮,教

2、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以放权、择校、收费、自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民营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而又备受争议的现象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也出现了教育应不应该民营化的争论。 在探讨教育应不应该民营化之前,首先要明确它能不能民营化,也就是说它到底是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还是可以由市场有效提供的“商品”。对于前一个问题已经达成了教育并不是纯公共物品的共识。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教育既不是像国防那样的纯公共物品,也不是像小镇的排水系统那样的地方性公共物品,甚至不同于社区公园那种不纯的或拥挤的公共物品。从技术上说它完全可以做到排他,不存在任何的搭便车问题。对于

3、第二个问题教育是应该由市场提供还是由政府提供目前还处在争论之中。 二、政府提供教育的弊端 支持教育市场化的人认为教育由政府供给的话,会产生诸多弊端。对政府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失败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政府失败论,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政策制定和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家和官员们,而他们也是自立的经济人,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他们很可能无法真正代表民众,他们甚至不能很好的实现他们自己的初衷。就拿教育领域来说,目前大张旗鼓的“新课改”,被指为是换汤不换药,完全达不到政府所预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而江苏省多次变更的高考制度也是怨声载道。 另外人们往往认为公共企业存在,忽视顾客

4、要求、生产性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一点在教育供给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学校往往根据政府指令办事,而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则很少征询受教育者的意见。而且为了应试受教育者接受了许多设计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的教育,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本。 (二)公平与效率 教育由于其层级性这一特点分为从初级教育到高级教育等不同的类型,越往高走所需花费越大,而往往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受教育者更有可能取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又由于我国地方财政在教育供给上占大头,这必然导致教育供给的地区差异:越发达的地区教育支出越大。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越发达的地区、越富有的人越有机会接受越昂贵的教育。但是即便是由市场来提供教育,也还是会对

5、富人比较有利,既然这样为什么由政府提供就显得更不公平呢?这是因为从市场分配转为行政分配造成这样一个假定,即物品的分配应该是公正的。所以仅管人们必然会对不公平的教育供给感到不满,但政府供给教育会加深这种不满。 政府提供的教育没有破产的风险,也没有充分的竞争,学校往往照章办事,对市场的灵敏性差。很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极为不合理,甚至完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另外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也被认为是标准过于单一,不能全面的考核个人素质;而且以高考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必然是应试的,是不符合教育的规律的。这样的教育很难为市场有效提供人才。 没有效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供给不足或过多。阿罗不可能定律证明人们很难做出一个充分

6、反应其偏好的集体选择。这就导致了教育供给的多少并不可能由社会的真正偏好来决定。保罗?萨缪尔森也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使用者无需个别的支付费用,这导致对这些物品的实际需求与有效需求是令人尴尬的不相关的。这样就可能造成教育供给的不足或过多。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甚至各地区内部都存在着教育供给的严重不均。一些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资源之充足简直达到一种浪费的地步,而另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拖欠教师的工资。 没有效率还体现在可能会滋生诸如寻租与腐败这样无效率的行为。如果社会的非生产性收益可以从政府得到,许多人将会试图得到它,而与寻租相伴随的必然是腐败。教育腐败集中体现在大大小小的名目繁多的教学评估

7、之上。一个学校一旦被评为什么,其带来的无形效应是巨大的。因此各校都乐于为自己“贴金”,而掌握评判权的政府无疑是它们争相“取悦”的对象。当然政府对于教育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只重形式的监管只会造成一种美好的假象,不利于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乐于提供教育的政府与政府提供教育的必要 既然由政府提供教育会有这么多的弊端,为什么教育还是普遍的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来由政府提供呢?首先自然是政府自身乐于这也做。 (一)理性的政府 尼斯凯南认为,政府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预算,而官僚的最终目的是个人效用,因此要求政府预算最大化。教育作为一个已经有成套官僚体系的公共部门,早已形成了它的一个内部的利益群体。作为事业单位

8、的教师或是相关政府的公务员,都是有稳定工作和较高的福利保障的。而且由于是由政府而不是由学生的家长直接付费,他们将得到更牢靠的职业、更稳定的薪金收入以及对教育的更大控制权。因此为了既得利益,政府不可能裁汰整个公共部门,更何况教育还有很大的正外部性,有着充分的理由来由政府提供。 另外政治家们不仅能通过减少税收来换得选票,而且可以通过隐瞒税收、过度供给公共物品和其他手段达到同样的目的。教育作为广大民众能够深切体会到的一种由政府提供的物品,它的好坏可以说是民众评价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充足,地方政府很乐于做这种风险低、形象好的投资。另外政府大力改善欠发达地区教育状况也

9、是一种民心工程。 (二)政府提供教育的必要 前面提到政府乐于提供教育,但是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支出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沉重包袱,政府之所以仍然提供教育主要是基于教育的特点和市场的不足。也就是说政府有提供教育的必要。 教育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教育是限制人自利性、灌输社会道德的有效途径;教育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由于教育的这些正外部性,使许多政府将提供教育视为自己的职能。同时教育也是分层级的。政府提供教育虽然会在高等教育的机会问题上,存在富人与穷人以及地方间的不平等问题。但是在基础教育上如果没有财政的支持而完全由市场提供的话,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则会陷

10、入一片空白的境地。而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极高的,它有利于改变该地区贫困落后的现状,也有利于体现机会平等的社会价值。因此政府的支持是基础教育全面普及的有效保障,也是保障社会流动机制必要。 市场的不足首先体现在它无法对教育进行合理的定价上。首先是信息成本,很难确切的计算教育产生的正外部性的多寡;其次是排他性,很难要求受惠于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市场来为教育买单;最后是非竞争性行为,我们无法描述到底是谁从中获益,又获益多少。这种估价困境在基础教育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地区,市场很难主动供给。另外有钱的学生带来的外部性较低,因此政府发给每位学生相同的补贴是低效的。简单的

11、定价规则将那些带来较高社会收益的学生排除在教育之外,而将那些社会收益较低的学生吸纳进来。其次实际上现代市场与政府一样也是层级组织的,也就是说政府可能有的一切弊端,市场也可能拥有,而且市场往往还会忽视平等、公平等社会价值。总之市场是用货币投票的社会选择方式,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表明市场不能做出合理的社会选择,即无法为社会提供充足的教育。 四、教育的混合供给模式 但是不得不承认市场还是有它的一定优点的。市场是消费者导向的,对市场需求有较强的灵敏度,会尽量做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一点特别适合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另外存在一定数量的市场供给也有利于促进竞争。“实际上规模、产业性质和是否存在竞争等其他一些条件,

12、往往比所有制对绩效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很可能是因为存在缺乏竞争的垄断。 其实市场与政府供给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在这里我们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来比较“市场”和“制度”的作用,而是从具体产业和政府具体功能的特定条件等细微之处来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考虑到教育事业的多层级、多样性和正外部性,我们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供给形式而是考虑如何提高各种供给形式的质量。 鉴于两种供给形式各有长短,可以考虑一种混合模式。这种混合模式一定要结合市场、政府、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本国的切实国情来整体的设计。比如美日等发达国家,它们目前在各个层级的教育上基本上都做到了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供给。但是两者也不是完全割裂

13、开来的,而是两者形成一个互补和竞争的体系,在这体系中除了市场与政府外还存在着第三个部分公民社会。例如美国的私立院校就有大量由社会提供的奖学金,帮助那些不富裕的学生完成学业。因此教育的混合供给要求市场、政府、社会三方的充分发展。基于这一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对于民营化还是应该持审慎的态度。我国的人治传统和人情文化使我国政府很难坚持法治,而缺乏法治的环境又使市场经济很难充分发展,加之我国的公民社会基本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三方面的条件都不适宜教育民营化。另外我国存在一种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人们往往认为不是“官办”的,就不是正统的,因此民营教育在我国目前很可能没什么市场。就以职业教育为例,往往挂

14、靠在某部委的学校生源较好,而完全独立办学的则难以为继。 五、结语 我们要把握好市场和政府的利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教育改革。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政府和市场提供教育的利弊,其目的不再于证明那种供给形式更优越,而在于通过分析利弊而对两种供给形式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能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休?史卓顿,莱昂内尔?奥差德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2000 2文东茅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营化的超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安德烈?施莱弗, 罗伯特?维什尼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