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班第16讲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二课件讲义讲义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班第16讲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二)课件讲义讲义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班第16讲: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二) 课件讲义(多智职业教育在线) 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班 第16讲: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二) 讲义 考点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记忆) 狭义上,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或外汇的收入和支出。 广义上,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以一定货币计值的价值量总
2、和。 国际收支由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构成。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掌握)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括的账户是: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二、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 (一)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含义(了解) 国际收支均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均衡。国际收支不均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不均衡。其中,如果自主性交易的收人大于支出,则是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小于支出,则是国际收支逆差。 (二)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掌握)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国际收支不均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差额的性质,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顺
3、差与逆差。 根据产生的原因,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收入性不均衡、货币性不均衡、周期性不均衡与结构性不均衡。 根据不同账户的状况,国际支不均衡分为经常账户不均衡、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均衡与综合性不均衡。 【历年真题】(2009年)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因为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的通货膨胀率而出现不均衡,则称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是( )。 A收入性不均衡 B货币性不均衡 C周期性不均衡 D结构性不均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性不均衡的概念。货币性不均衡是由一国的货币供求失衡引起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通货膨胀率,进而刺激进口、限制出口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均衡。 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了解) (一)
4、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物价的要求。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汇率的要求。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保有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 (二)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政策措施 1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既调节经常项目收支,又调节资本项目收支。 (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2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微观政策措施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加强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就放宽乃至取消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三)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 理解 1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5、的不同组合 2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政策措施 四、国际收支理论(掌握)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说、吸收说、货币说和政策搭配说。 (一)弹性说 (二)吸收说 (三)货币说 【历年真题】(2010年)本币贬值以后,以外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下降,以本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上涨,从而( )。 A刺激出口和进口,减少经常项目逆差 B限制出口和进口,增加经常项目逆差 C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减少经常项目逆差 D限制出口,刺激进口,增加经常项目顺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本币贬值的影响。 (四)政策搭配说 政策搭配说是说明在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背景下,在外部不均衡调节中进行政策搭配的
6、国际收支学说。 五、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及其调节(掌握) 逐步放宽和取消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制。逐步放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降低对出口的激励范围和力度,改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外贸出口结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限制高耗能、重污染、附加值低的直接投资流人。对国外投机性的热钱流入采取密切监控的高压政策。 【历年真题】(2009年)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外汇供不应求,则该国本币兑外汇的汇率的变动将表现为()。 A外汇汇率下跌 B外汇汇率上涨 C本币汇率上涨 D本币法定升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历年真题】(
7、2010年)一国之所以要对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调节,是因为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 )。 A外汇汇率下跌 B通货紧缩 C本币汇率上升 D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 考点三: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货币资产。 国际储备具有四个本质特征:国际储备是官方储备国际储备是货币资产,不包括实物资产国际储备是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资产国际储备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 二、国际储备的功能 国际储备的主要功能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
8、币汇率。维持国际资信和投资环境。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了解) (一)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总量适度,既不能少也不能多。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结构最优,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找到最佳均衡点。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是: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历年真题】(2009年)在国际储备管理中,力求降低软币的比重,提高硬币的比重,是着眼于( )。 A国际储备总量的适度 B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C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比D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外汇储备
9、货币结构的优化。 (三)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记忆) 外汇储备管理有两种模式,即传统的外汇储备管理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我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四部分组成。 我国的国际储备的鲜明特征是总量增长迅速,结构变化显著。在实践中,我国已经采取了对国际储备进行积极管理的措施。因此,我国采取了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措施,这对遏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年真题】(2010年)在科学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国际储备量要与( )。 A经济规模成反比 B外债规模成正比 C短期国际融资能力成正比 D对外开放度成反比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应依据的因素。 考点四: 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英国于l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早采用该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了解)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铸币平价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在1929-1933年大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告崩溃。 (四)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了解)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是:可以通过自发的力量调节经济,无需
11、政府干预。每个参与国都需要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因此比较公平。汇率始终维持在黄金输送点附近,避免了由汇率剧烈波动所引致的风险。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记忆)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掌握)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的是为了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2)人为规定金平价,即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此外,还人为规定实行可调整的有明确汇率波动幅度限制的固定汇率制度。 (3)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是对国际资金流动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三)布雷顿森
12、林体系的崩溃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了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是:与国际金本位制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美元等同于黄金。游戏规则不对称,美国以外的国家需要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义务。在该体系下,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新兴机构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历年真题】(2009年)美元等同于黄金,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是( )的特征。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际金本位制 C牙买加体系 D国际金块一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人为规定金平价。 【历年真题】(2010年)从第
1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初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一重要特征是( )。 A实行浮动汇率制 B黄金非货币化 C汇率制度安排多元化 D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人为规定实行可调整的有明确汇率波动幅度限制的固定汇率制度。 三、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二)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了解) “牙买加协议”规定: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且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三)牙买加体系的发展 牙买加体系美元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其他主要货币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四)牙买加体系的特征 牙
14、买加体系的特征是:国际储备多样化汇率制度安排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通过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四、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二)欧元的启动(了解) 考点五: 离岸金融市场 一、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含义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问,从事离岸货币(也称境外货币)借贷的市场。 (二)离岸金融中心 从离岸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业务的关系来看,离岸金融中心有三种类型:(记忆) 1伦敦型中心 2纽约型中心 3避税港型中心 【历年真题】(2009年)在管理上,对境外货币和境内货币严格分账,是( )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 A伦敦型 B纽约型 C避税港型 D巴
15、哈马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纽约型中心的特点。纽约型中心的特点是:欧洲货币业务包括市场所在国货币的非居民之间的交易;管理上对境外货币和境内货币严格分账。 二、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是专门从事境外货币存放借贷的市场。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了解) 1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客体是欧洲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主要是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 3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中介是欧洲银行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了解) 1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2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 3欧洲债券市场 【历年真题】(2010年)如果中国政府在英国伦敦发行
16、一笔美元债券,则该笔债券发行属于( )的范畴。 A外国债券市场 B英国猛犬债券市场 C美国扬基债券市场 D欧洲债券市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欧洲债券概念的理解。欧洲债券是指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考点六: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一)外汇管理的含义 外汇管理是指外汇管理机构运用一定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外汇进行管理。 外汇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二)外汇管理的目的与弊端 一般来说,各国进行外汇管理的目的包括: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汇率风险;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投机性资本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17、增加外汇储备;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的发展;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金融安全。 外汇管理是也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扭曲汇率,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导致寻租和腐败行为;导致非法地下经济蔓延;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正因为外汇管理存在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要求各国取消外汇管理,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也在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理。 二、货币可兑换 (一)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与类型 货币可兑换是相对于外汇管制而言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来持有。 依据可兑换程度划分,货币可兑换分为完全可
18、兑换和部分可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历年真题】(2010年)一国要实现本国货币资本项目项下可兑换需要的条件是( )。 A稳定的国际环境 B健全的经济体系 C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D稳健的金融体系 E弹性的汇率制度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要实现本国货币资本项目项下可兑换需要的条件。一国要实现本国货币资本项目项下可兑换需要的条件:(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稳健的金融体系;(3)弹性的汇率制度。 【历年真题】(2008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规定,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主要是指( )。 A货币对内可兑换 8资本项目可兑换 C经常项目
19、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答案】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三、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外汇资源短缺,一直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 (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经常项目管理 (三)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资本项目管理 四、外债管理概述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 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 外债管理是指政府对外债及其运行加以控制和监督。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 外债总量管理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 2外债结构管理 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 五、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一)我国的外债情况 (二)我国的外债管理制度 【历年真题】 (2008年)在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中,偿债率等于()。 【答案】C 【解析】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