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54KB ,
资源ID:116786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786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镇政协1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镇政协12.docx

1、镇政协12镇政协200711号政协镇原县委员会关于镇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的调查报告市政协:为了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一步推进全县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申报工作,我们按照市政协的安排,由县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宣传委员会牵头,邀请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配合,本着“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原则,组织人员重点对太平、临泾、孟坝、上肖、平泉、三岔等能代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乡镇,采取实地查看、实物参照、采访记录、集体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文化源长,历朝历代在此地封置设署,是华夏农

2、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古代戎、羌、匈奴、鲜卑、女真等少数民族先民聚集繁衍地之一。境内文物遗址遍布,秦昭版等文物全国稀有;历史名人层出不穷,潜夫论蜚声中外;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类的民俗文化更是独领风骚,享誉全国。近年来,镇原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镇原县秦剧团编排的大型现代陇剧绿叶红花,荣获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剧目金奖,镇原民歌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盛典栏目周期性播出,引起强烈反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群星闪烁,璀灿耀目。(一)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种类1、口头传统类。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主要有镇原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意谚语,社

3、火春官词、寿、葬事屏文、社火演唱词等。2、传统表演艺术类。主要有皮影戏、伞灯、剪纸舞、花棍舞、巫舞、跑旗、铜管唢呐演奏等。以踩高跷为例,临泾和屯字的社火踩高跷的表演队伍有200300人,高度在1.2米至2米之间,内容包括跷舞、高跷戏、高跷阵等。3、民俗活动礼仪及节庆类。主要有镇原醮会、镇原傩面表演两种有独特文化艺术特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社火包括镇原丧葬礼仪寿庆及婚嫁礼仪等。4、有关自然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类。如窑洞民居文化,是镇原人民千百年来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空间。据考古发掘证明,镇原以窑洞为主要居住方式距今约有30005000年的历史(常山下层文化遗址,后龙牙遗址),镇原窑洞民居文化是

4、黄土高原各种居住文化的基础。5、传统手工技能类。主要有布鞋制作技艺、擀毡技艺、花灯制作技艺、高粱杆灯笼制作技艺、麦杆耍活制作技艺、民族器乐制作技艺、草编技艺、瓦罐制作技艺、石磨制作和粮料加工技艺,红、白庆典纸扎技艺、传统筵席制作技艺、祭品制作技艺、杏子加工技艺、糖油饼技艺,木刻、泥塑、皮影制作技艺,纺线车、老牛车、织布机和玻璃画、壁画等制作技艺。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类。主要有民间艺术类的剪纸、香包刺绣和镇原民间书画,民间音乐类有镇原民歌、铜管唢呐演奏、阴阳唱经曲调等。(二)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1、剪纸。镇原剪纸是甘肃剪纸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劳动、节日风

5、俗、民间礼仪等社会民俗活动中的主要艺术语言。按其艺术风格分为前塬和后山两大派系。前塬如平泉、屯字、临泾、太平四个塬区,剪纸风格典雅秀丽、细腻逼真、时代感强。后山如三岔、马渠、武沟等山区,剪纸风格粗犷单纯,天真幽默,大胆自由。2、传统筵席。它的制作和就席礼仪都有相对固有的定式,其体式规格都很讲究。八仙桌,一席八人,上设一对太师椅,其余方桌可通融,上悬幛匾或名人中堂、字画,寓意“四全四喜”。现代席也有改为十人一桌,寓取“十全十美”之意。席的种类有:“八跨五”、“九魁”、“十全”、“十漏一”、“十二楼”、“十三花”等。镇原传统筵席具有体现民间饮食文化的美学研究价值,还具有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价值。

6、3、丧葬礼仪。镇原丧葬礼仪是镇原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丧葬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考古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主要活动在南三镇(中原、平泉、新城),北三镇(太平、孟坝、三岔)及屯字、中原。凡老丧,葬仪复杂,礼节繁冗,以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过小殓、择期、出门告、大殓、变服等礼仪程序,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相对固定的乐种、歌种、舞式。在祭文、鸿题点主、祀后土、家祀行礼、祭品制作、乐曲传承、经文、面塑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民间艺人约550人,代表性传承人65人左右。它在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可替

7、代的重要价值,是陇东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有很高的考古和礼仪研究价值和教化功能。4、民间故事。镇原民间故事作品多、内容丰富,且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借鉴价值。它分布于镇原全境,讲述者达3000余人。1986年至1988年县文化馆进行了搜集、整理,共整理出860多个故事,占全市搜集故事量的80%。但挖掘到的故事,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优秀的故事还在那些老故事家的脑子里。5、民歌。在镇原县原生态民歌里,多以爱情为主,显著的特征是文学欣赏性和音乐欣赏性的高度巧妙结合,是镇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按艺术风格可以划分为后山和前塬两派。后山如三岔、马渠、殷家城、方山、庙渠、开边、武沟等山川地区民歌曲

8、调古老,余味悠长,耐人寻味。前塬民歌曲调简洁明快,流畅自然。6、极其罕见的仙鹤舞。我们共采访了5名能跳仙鹤舞的老艺人,根据调查我们发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仙鹤舞流传于镇原的民间社火表演中,主要出现在上肖乡、屯字镇、临泾乡、太平镇、平泉镇等前塬地区。后山地区已不多见。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表演技艺高超,动作优美,欣赏性强,有一定的杂技性质。主要内容是表述一群仙鹤来到风景秀丽的屯字、上肖三池畔(太阳池、白马池、翟池),或悠游嬉戏,或引颈长歌,或飞舞媲美,或跳跃相啄,观之令人留恋忘返,如入其境,仙鹤用高跷腿为支点进行表演展示,动作灵活多变,是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遗存。7、高粱杆灯笼和麦杆灯笼制作技艺。在1

9、982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一对用高粱杆和麦杆制做成的楼阁飞禽走兽耍活吸引了大量的中外贵宾的目光,它造型典雅美观,结构复杂合理,没有用任何辅助的铁丝和其它粘合工具,这就是来自镇原平泉镇农民马富奎和孟坝妇女杨玉莲的高粱杆灯笼。在世博会为数不多的奖项中,镇原高粱杆和麦杆灯笼得到银奖,受到各界专家的一致称赞。1986年我县两位艺人专程到省上为日本民间艺术参观考察团表演制作技艺,它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外国专家的肯定。8、春官表演唱。镇原春官表演唱其显著艺术特征是抒情性强,即兴性强。由于镇原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内在的文化潜质都很高,儒学影响深远,这都充分体现在口头表演形式上。相对而言,镇原前塬民间社火的春官表演

10、唱丰富多彩,出口成章,嗓音宏亮,流畅自如。杰出的春官表演唱传承人有太平镇的李永明,临泾的张元印,上肖的马氏父子等30余人,1997年上肖社火赴庆阳市参加汇演比赛,春官马孝仁父子4人沿街说唱,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引起极大轰动,当场“赏钱”、“赏物”者不计其数。9、伞灯舞。镇原的伞灯舞是流传于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鲜见的表演形式,包括伞灯制作和表演内容。伞灯是古代军队及民俗活动夜间的照明工具,具有照明防风、防雨的功能,尤其是制作选料严格、工艺复杂,是镇原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其舞式内容丰富,舞姿优美壮观,是我国古代军队文化和民俗表演文化的重要遗存,主要流传于

11、平泉、屯字、临泾等前塬地区,代表性传承人有马志孝、慕林子等30余人。(三)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进展情况根据国家文化部和省文物厅的安排意见,在2005年10月,我县开始申报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按照市文化出版局的安排,确定把临泾乡剪纸作为申报项目,聘请专家进行调研,撰写申报论文,拍摄DVD专题片,完成后上报市上审查通过,后上报到省上。2006年我县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2007年3月至6月间,国家和省、市下发了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通知,县上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县政府确定公布了第一批镇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0

12、类46项。同时,文化局组织文化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镇原县丧葬礼仪、镇原县筵席、镇原剪纸、镇原民歌、镇原社火、镇原民间故事6个申报项目,派专人到省文化厅参加专题培训,同时制作完成了镇原剪纸、镇原丧葬礼仪和镇原传统筵席的申报DVD专题片,审查通过后把镇原剪纸呈报省非物文化遗产办公室,目前已报文化部。下一批向上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镇原民歌、镇原民间故事和镇原社火(包括社火表演中的春官表演唱、伞灯舞、花棍舞、高跷舞等)。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没搞上去,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的甚少;由于缺乏了解,就形成群众保护意识不强,有的种类不但不积极保护,反而

13、人为的去破坏。加上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生活的新潮冲击,人们的目光盯着“票子”,精神享受追求新的文化层次,对老先人留下的民俗文化认为“土”,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样造成了民间艺人被轻视,手艺无人继承,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损坏、遗失、灭绝。(二)政策措施不完善。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上还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没出台,就缺乏约束力,该健全的队伍没健全,该开展的工作没有开展,该抢救的种类没有抢救,该保护的范围没实施保护;开展工作只是口头喊的多,实际开展的少,形成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三)经费不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需要人力特别是财力的保证。目

14、前上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经费不足。该开展的工作开展不了,该落实的项目落实不下来,文字上做得多,真抓实干的少。如普查工作,濒临灭亡种类的抢救,优秀民间艺人的扶持,精粹作品的整理出版,代表作品的挖掘整理,精品的陈列和作为品牌打造等等,许多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四)基础设施落后。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直接部门文化单位(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基础设备落后,一是缺房子,二是缺人才,三是缺乏现代化管理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电脑、陈列室、车辆)镇原县文化馆至今没有作品陈列展览室。(五)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文化单位的专业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原来的老专家有的去世,有的退休,有的调离,新的专业人才没有调进来

15、。由于编制原因,许多专业人才拒于门外,干着所学非所用的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使保护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起来,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东西无人会搞,无人去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使广大老百姓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激发传承的积极性,增强抢救的主观能动性。(二)制订出台保护政策。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关于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

16、示,市、县都要制订出台保护条例,使这一项工作纳入正规化管理,做到有序可行,循章必严。(三)全力抢救濒危遗产,保护重点遗产。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种类已经出现断档、灭绝的现象,主要是一些老艺人年龄大,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失传,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作品被人们遗忘、自然消失。因此要确定目标,派遣人中,拨付经费,重点实施保护。(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员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社会动员。要认真开展一次社会普查工作,摸清底子,分清类别,按照珍贵、濒危且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项目进行论证和筛选,制定保护措施。(五)加强对目前已形成资料的文化遗产进行

17、整理出版。如我县的镇原民歌、镇原民谣、镇原民间故事,80年代动用人力财力进行了大面积的搜集整理,已基本编辑成册。书稿至今落入个别人手中,文化部门应将其收回,予以出版。(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对有专长的文化专业人才,如文物、民俗、绘画、音乐等人才,要批增编制,打破行业垄断,调到文化部门开展工作。(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变现有的不适应状况。如镇原县最近对文化单位进行整体搬迁新建,计划投资600万元,文化部门自筹200万元,县上拿出200万元,尚缺200万元,请市上考虑予以解决。(八)加大经费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说到底还是经费投入的问题,没有经费保证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无法保证。因此,市、县要将这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认定的急需抢救保护项目、重点项目、有国内外影响的品牌项目,要倾斜资金,予以支持,保证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政协镇原县委员会2007年8月1日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查报告抄送:县委、人大、政府宣传部、文化局政协各专委会政协镇原县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8月1日印发共印20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