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89KB ,
资源ID:116708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70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浅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浅析.docx

1、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浅析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浅析陈龑数学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08级3班 指导老师:赵勇摘要:本文主要从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某些亮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首先对传统教法进行分析、其次提出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再次根据问题说明现代教师应有的观念以及在教法上应做的改变最后说明改革对中学数学的意义,让大家明白改革的重要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课程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ChenYan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Grade 2008

2、Instructor:ZHAO Yong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at certain points and some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analysis, then put forward the refor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again according to problems teachers idea and m

3、odern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changed in the last show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significance, let everybod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and necessity of reform.Key words: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of middle school;Competence education;The new curriculum引言:原来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重,不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

4、的教都是围绕考试这个中心而不改变,与考试无关的知识只是粗略学习甚至是忽略。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努力的使学生全面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由小学、初中提升到高中阶段。课改的推行,学法与教法的创新,现状虽有改善但却不容乐观。在改革后学生也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很多的遗留的数学教育问题依旧存在,并且在新形势下也新增了不少棘手的问题。 一、继承批判、辨证看待过去的教学传统在充分肯定传统教学长处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其中,有的是在过去就已暴露出来而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更多地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显露出来的诸多弊端。1、重传承文明甚于重创新

5、精神。其主要表现是教学方式单一。文献1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若只会接受前人遗留下来的成果,没有自己的创造,怎么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呢?2、重结果甚于重过程。其实,所有后续知识都是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知识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因此,知识过程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3、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所有的习题都有标准答案。其实,所有现象都可能有多种答案和多种解决方法,因此,在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中,开放性思维的意

6、义越显重要。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应抱着“扬弃”的观点辨证对待传统教学,不盲目继承,更不要完全否定,正视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改正,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走一条自己的路。二、改革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客观方面(1) 教材材内容体系太过庞大,散乱,复杂。(2)知识点不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并且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不了兴趣。(3)知识的掌握仍然采取的是题海战术。(4)多年下来,教材的难点地方已经成为了死角,不求创新。(5)教师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师一味的教,学生是单方面的接受。(6)尽管国家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但落实下来还是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

7、”。(7)尽管一再强调丰富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比如教育部曾经发起的每天锻炼2小时,全面减少学生负担等等,这些又有多少落在了实处呢。只要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还在,任何细枝末节的措施都是徒劳的。2、主观方面 (1)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如为了升学,应试最重要;其次是操作问题,国家虽然制订了新课标,落实到基层就变成“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一时不被看好,不被社会认可;再次是认知问题,以为应试教育不讲“素质”,素质教育不重“知识”。我以为: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正确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旧课程或新旧教法的

8、关系是继承和发展。(2)文献2眼下,新课改到了学校往往进入误区:一是“有名无实”,大做表面文章;二是追求“规范化”,误把教学原则当方法;三是误以为新旧教法相互排斥,教学“老手”似乎变成“新手”。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法,假如硬要把教法区分新旧的话,那么,旧教法的特征是:关注知识积累,重结果胜于过程;新教法的特征是:关注学法与兴趣,重过程胜于结果。其实,过程与结果都重要,新教法应有鲜明的时代性。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法有可依”,先依学生学法,才是以人为本;再依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是基本的原则,“老手”应当自信是“能手”。(3)接受式”学法与“填鸭式”教法是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教改的重中

9、之重,在于学生学法的转变,而且应当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正确引导。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引导学法,才能切实做到教学相长。三 教师应有的观念以及教法上的应做的改变(1)教师应有的观念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于教育观念上的萌动与突破。 1正确认识教育。教育大约有这么三个层次:第一、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让他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有理性的人;第三、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让他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人。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

10、给学生提供自主、自由、自觉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没有学生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任何传授都是无意义的。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的听和接受,必须主动去探索,尝试错误,寻求解题思路;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也要改变,除了给予时间思考以外,还要鼓励其发表想法,并容忍因个别差异而造成的优劣想法。3正确认识数学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首先,数学教学必须固着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已有的认识结构。其次,合作学习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要增加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

11、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认识。最后,由于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有内部的心理活动,也有外部与内部的交互活动。标准提倡“个人体验”、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教师的角色应是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智力参与中得到对知识本质的体验。(二)教师在教法上应做的改变 1亲和力问题 呈现方式: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数学的内在吸引力:在体现知识归纳概括过程中的数学思想、解决各种问题中数学的力量、数学探究和论证方法的优美

12、和精彩之处、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2加强“问题性”问题引导学习通过恰当的、对学生的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最好是建立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上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好问题的标准:反映当前教学内容的本质;学生经过适度努力能够解决。 3提高思想性加强过程与联系,以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逻辑关系组织教学内容,保持思想方法的前后一致性;以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数及其运算、函数、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为贯穿教学过程的“灵魂”。4加强结构性

13、结构良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1)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联系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 (3)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结构性”的几个具体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削支强干,重点突出,集中精力于核心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 (3)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展开和深化,精心组织相关的数学成分,使相应的核心概念或重要思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关的数学术语、定义

14、、符号、概念、技能等因素都得到仔细的展开;课与课之间建立精当的序列关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5.有效教学、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1)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做学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问题。要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要提一个好的问题却很困难。好的问题不仅取决于数学上的考虑,而且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其中,不知不觉在做学问。首先,问题应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有关系,使其看起来丰富有意味或有实用价值。文献3波利亚讲过:学习

15、数学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最佳奖赏应该是聚精会神的脑力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做学问。 其次,问题的情境具有开放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积极发掘问题的内涵,诱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但更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并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产生问题的背景而不是问题本身,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问题的情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难,学生没法入手;太容易,学生学不到新东西,没有兴

16、趣。例如:从已知三条边求作一个三角形这样一个常规作图题出发,用直尺、圆规、剪刀和白纸,让学生类比地动手制作一个规定六条棱长的四面体。本题对学生的挑战在于立体图形的知识还没有学过,但他们有生活经验,隐约觉得自己能够做出来。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技能、领会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了数学活动的体验。 (2)围绕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再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才可能是有效的知识。教师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

17、动,进行各种观点之间真诚的交锋,使学生在经验中、活动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当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时,他必须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必须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逻辑整理,必须把握问题的本质。当他们通过交流、书写、讲述和倾听等形式交流时,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使模糊的认识得到澄清,使凌乱的知识得到整理和组织,分享别人的学习成果,“再创造”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根据各种意见作出评价,或者让学生自己评价时,经常会受到学生的启发,得到意外的收获,真正体现了“数学的

18、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合作交流就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丰富多彩,从而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现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 探究能真正把学生至于主体地位。学生在问题情境上,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究,从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自我发展。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策略、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

19、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学生从中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有利于孩子成为21世纪的全才。有利于尊重个体价值,因材施教。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增强学生的体验,展开方法策略探究生成丰富而且生动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得到了真正体验。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我可举一例供读者探讨。问题范例:甲、乙两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

20、才能获得更大优惠?学情分析:这是七年级教科书提出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从何入手考虑?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解决?重点在“不等式”,难点也在于能否想到“不等式”,使用“不等式”。学法探讨: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应从简单问题开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简单问题可由自己假设。如:购买40元、80元、140元、160元等商品,一一例举,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即可得出结果,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规律:当购买商品额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甲店享受的优惠大于乙店。一定程度是多少数值呢?就能联想到未知数的假设和“不等式”的应用。教法设计:情境导入。商店购物打折优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身边的事入手,抓住已有的感观

21、材料。提问技巧。提问是问题导入常用的方法。对于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不应直接提出,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出一系列提问,如本范例提问设计:1若购买4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两店均无优惠,无需计算,学生均能回答,气氛活跃。2若购买8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甲无、乙有,均能回答,气氛活跃。3若购买14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不能直观比较,学生开始思考、计算,学生比较结果后回答。4若购买160元商品,甲、乙两店哪个更优惠?先由学生计算比较,后由老师小结规范算式。5所购商品额超过某数值时,甲店比乙店有更大优惠,怎样求该数值?设累计购物(100)元,在甲店购

22、物比乙店花费小。甲店购物花费:(-100)0.9+(元)乙店购物花费:(-50)0.95+(元)列不等式:甲店花费乙店花费(-100)0.9+(-50)0.95+解得:150(元)这就是说,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师长的引导,同伴的带动和环境的影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大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影响和同伴带动的作用会逐渐增大。数学课改的深入离不开班风、学风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学生的探求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同伴的带动。人人都喜爱良性互动、生动活泼的新课堂。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意义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变革。

23、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课程改革因此被提高到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能力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二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24、的最主要的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甚至放在首要位置。历史事实证明,没有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不彻底的没有深度因而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如果说,“普九”使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数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前提条件,那么可以说,“课改”将使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本次课程改革旨在解决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知识技能取向的课程目标;繁、难、偏、旧且

25、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内容;具有严重“分科主义”倾向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程实施;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等等。通过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具体的实施者。文献4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乃至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当前,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但是,课程改革不能“等待”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若等待,岂不坐失良机?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际上是一种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课程改革既依托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为教师的专

26、业化成长提供舞台,甚至可以说,课程改革是一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好的“师范大学”,没有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难于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 课程改革意义重大,但我们不能指望一次课程改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课程改革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社会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意味着课程改革不可能孤立进行,很多问题也不是单靠课程改革自身就能解决的,也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耐心等到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到一定阶段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努力,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这场改革,为其贡献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 参考文献:1章建跃.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问题与思考C.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2008-

27、4-9.2戴黎军.数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年第四期.3张定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1-20.4徐元根.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J.安徽皎月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20卷第3期.致谢本论文是在赵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赵老师在教学、科研等繁忙的工作中,对我的学习、研究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严格而认真的指导。尤其从本文的选题、提纲的撰写、内容的策划、初稿的修改直到最后的完稿,赵老师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导师元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得印象,不仅使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更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楷模。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最后,衷心地向所有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的良师益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