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386.57KB ,
资源ID:116528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528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植物病理学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植物病理学整理.docx

1、最新植物病理学整理第一章 绪论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降低产量(2) 降低品质(3)患病植物产品造成人畜中毒 (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5)园林植物的观赏性(6)破坏环境(7)影响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运输和贮藏。(8)病害防治造成经济、生态损失。第二节 植物病害概念和类型一、植物病害的概念由于植物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二、植物病害的特点(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的。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与异常。(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

2、不同。其区别在于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三、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1 )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2)不良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3)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理病害。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菌。 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四、 植物病害的类型(1

3、)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3)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传病害等。 (4)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5)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6)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7)根据病害流行特点分: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 (8)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

4、病害。五、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 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状:是指在病部所看到的状态。病征:是指在病部上出现的病原物个体。 2 病状的类型1)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2)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3)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4)萎蔫(wilt):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5畸形(malformation):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5、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3 病征的类型(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3)锈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白锈病和锈病。(4)颗粒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真菌的菌核(丝核菌和核盘菌)、线虫的孢囊。(5)菌索:植物根部表面产生的紫色或深色的索状物,即真菌的菌索。(6)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寄生性 是指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体上,

6、从活的生物上获取它的营养物质,这种现象叫寄生现象。前者叫寄生物,后者叫寄主。 寄生物分为两大类:1.专性寄生物 只能从活的细胞寄主中获取营养,寄生能力强 2.非专性寄生物 除了能寄生生活的细胞之外,还可以在死的寄主细胞中生活,或在死的有机质上生活,这种生物叫非专性寄生物。二、致病性 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对寄主具有致病性的寄生物叫病原物。 一般来说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有些寄生物并不是病原物,如根瘤菌。 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活细胞破坏不大,致病性弱。非专性寄生物,先行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再获取营养,致病力强。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生性是种,属的特性,是可遗传的。第二章 植物

7、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的概念1 什么叫真菌: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2 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真正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3)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素。(4)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5)真菌大多腐生,少数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活植物上。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一) 对人有益的方面 (1) 可供食用。 蘑菇,木耳,口蘑,银耳,猴头。 (2)

8、医药。灵芝,马勃,冬虫夏草。 (3)工业发酵。许多真菌还可用于生产抗菌素(Flaming青霉素,土霉 素) 、有机酸、酶制剂等。 (4)用于食品发酵。制洒业,食品业,如面包酱油和食醋等。 (5)还有些真菌寄生于昆虫或对其他病原物,有颉抗作用,可作为生防 菌开发利用。有些真菌可以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菌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 育。如a 生物农药:山东鲁保一号(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 b 白僵菌:防治昆虫玉米螟。 c 防治线虫的天敌真菌。 d 赤霉素:920真菌的代谢产物。 (6)在生态系统中,真菌参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使其还原为某些生物利用的 营养物质,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二)对人类有害的

9、真菌 (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可寄生于人和动物体上,引起人、畜病 皮肤病。 (3)真菌的毒素可以引起人、畜中毒。黄曲霉素可致癌,甘薯黑斑病菌,饲料发霉或混有麦角菌也引起家畜中毒。 (4)使食物或其他农产品腐败变质,如:木材 腐朽、皮毛发霉等。三、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真菌分类一)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先后有学者提出两界、三界、四界、五界、八界的分类系统。(二)真菌的分类系统1 传统的分类系统 三纲一类系统2 新的分类系统 五个亚门系统 (三)真菌分类单元真菌的学分类单元 英文 拉丁固定词尾 界 Kingdom 无 门 Phylum (-mycota) 亚门 Sub- (-mycotina)

10、 纲 Class (-mycetes) 亚纲 Subclass (-mycetidea) 目 Order (-ales) 科 Family (-aceae) 属 Genas 无 种 Species 无种:种是真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许多亲缘关 系相近的种归在一起组成属。专化型(forma specialis,缩写为fsp) :病原物种内形态相似,但对不同属寄主植物致病性不同的类群。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race):专化型内形态相似,但对同一种寄主植物不同品种表现不同致病性的群体称为生理小种。生物型:则是由遗传性一致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四)真菌的命名拉丁双名制命名法举例:Blume

11、ria graminis f.sp.tritici四、真菌的一般性状(一)真菌的营养体1 营养体概念: 真菌营养生长的结构叫营养体。 2 营养体的类型 (1)菌丝体 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等真菌 的菌丝。 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高等真菌 的菌丝 。(2 原生质团:有些真菌的营养体是一团多核,无细胞壁的物质,成为原生质 团。如粘菌。(3)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壶菌。(4) 假根和根状菌丝:有些弧菌的单细胞营养体具有假根或根状菌丝。(5)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呈链状,与菌丝相似称假菌丝。 3. 菌丝细胞的结构

12、 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而卵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为纤维素4 菌丝的变态1) 吸器(Haustorium): 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高效吸收营养的小突起,叫吸器。有球状、指状、掌状和丝状等类型。(2) 附着胞(appressorium):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3)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黑根霉和一些壶菌等。(4)菌环和菌网5菌丝的组织体1)菌丝组织 菌组织:高等真

13、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 菌组织的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和特殊结构。 疏丝组织 拟薄壁组织(2) 菌丝组织体 菌核 子座 菌索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内部为疏丝组织,外部为拟薄壁组织。作用是储存养分,渡过不良环境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叫子座。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子座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渡形态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似植物根。作用是为寄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渡过不良环境,还可以发展侵入树木寄主。 6 真菌的摄食方式 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吸收,靠渗透作用(高渗透压)。 吸收时要分泌

14、各种酶类,其种类的不同决定其寄主范围,淀粉酶,纤维素酶等。(二)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有两种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分别产生不同类型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繁殖体:产生孢子体的结构或孢子都叫繁殖体。 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均叫子实体,如分生孢子梗1.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叫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有以下类型: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孢囊孢子:结合菌的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厚垣孢子:各类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2有性生殖

15、(1) 概念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核配 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2 ) 有性繁殖的过程A 质配:两个性细胞原生质交配(结合),称质配。质配时期的细胞核尚未结合,因此一个性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染色体为N+N个,双核阶段。 B 核配:质配生两个细胞核再结合成一个细胞核,称核配。此时细胞染色体为2N个,称二倍体阶段。 C 减数分裂:结合的核发生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具有单倍体的细胞核,染色体的数目为N个,此阶段为单倍体阶段 。( 3)有性孢子的类型1)休眠孢子囊(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分类依据:营养体形态和有性孢子类型亚门营养体无性繁

16、殖有性生殖鞭毛菌无隔菌丝体游动孢子休眠孢子或卵孢子接合菌无隔菌丝体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有隔菌丝体担孢子半知菌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无或十分罕见五、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 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真菌的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六、真菌的主要类别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 鞭毛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的特点:(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有1100种以上,特征是无性产生具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通常称作鞭毛菌。(2)鞭毛菌营养体从原质团到无隔菌丝体,属低等真菌。(3)无 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形态多样,均可释放游动

17、孢子。(4)鞭毛菌有性产生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5)鞭毛菌大多具有水生习性,因此只有在高湿、多雨、低洼积水和通风透光不好的条件下,侵染植物导致病害。(6)鞭毛菌一般以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引起初次侵染,借雨水和 气流传播。在条件造宜时,潜育期短,可多次重复侵染接合菌亚门1 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1)营养体:无隔菌丝,有的具假根,匍匐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2)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3)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表面粗糙,壁厚,可抵御不良环境,萌发产生芽菅 子囊菌亚门1 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1)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如酵母菌。但大多数有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营养体

18、可以形成厚垣孢子,很多可以形成菌组织,如菌核和子座。(2)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3)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产生在子囊内。一 个典型的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5)子囊果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实体 称子囊果。 (6)子囊果的类型: 闭囊壳 :子囊果的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 子囊壳 :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 子囊盘 :子囊果呈盘状。 子囊座 :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真正的子囊果壁,这 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坐 担子菌亚门(1)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亚门,现已知900属,16000多种,有腐生和寄

19、生。(2)菌丝有两种类型: A 初生菌丝体: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体。初生菌丝体阶段较短,很快通过体细 胞融合的方式进行质配而形成双核菌丝体。 B 次生菌丝体:两根初生菌丝发生细胞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体。在担子菌中很发达, 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菌丝。(3)无性繁殖:大多数担子菌不进行无繁殖。(4)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由营养菌丝顶端直接形成担子,其上再产生4个单倍体的担孢子。多数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担子果上。担子果形状多种多样,有伞状、贝壳状、马蹄状等,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2 担子菌的分类锈菌目(1) 锈菌是活体营养生物,是专性寄生菌。(2) 多型现象

20、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如禾柄锈菌。为了便于叙述,锈菌的不同孢子常用代号表示,0、 。 0性孢子 锈孢子 夏孢子 冬孢子 担孢子长生活史锈菌:通常能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双核孢子的锈菌。短生活史锈菌:只能产生一种双核孢子的锈菌。(3) 锈菌生活史中的转主寄生现象单主寄生;有些锈菌两种菌丝体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寄生就可完成其生活史。转主寄生:有的锈菌需在两种无亲缘关系的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这种现象称为转主寄生。胶锈菌属 (Gymosporangium) 苹果、梨锈病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侵染苹果、梨的嫩叶、嫩梢和幼果 叶正面产生性子器

21、背面产生锈子腔 锈孢子侵染桧柏 桧柏真叶或嫩枝上产生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遇水膨胀形成冬孢子角黑粉菌目(1)特征是形成成堆黑色粉状的冬孢子(习惯称作厚垣孢子)。(2)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和担孢子,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3)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的。(4)无性繁殖不发达,往往以担孢子进行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5)黑粉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很简单,没有特殊分化的性器官,一般是以两个担孢子或两个先菌丝细胞进行质配而进入双核阶段,直至冬孢子萌发才进行核配。冬孢子最初为双核,以后核配成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减数分裂是在先菌丝中进行,形成的

22、担孢子为单核。半知菌亚门1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1)半知菌都是死体营养生物。(2)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酵母类)。(3)半知菌只有无性生殖,没有或未发现有性阶段。(4) 是从营养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 半知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有:单胞、双胞、多胞、砖隔状、线状、螺旋状、和星状。无色或有色,顶生、侧生、串生等。 按分生孢子梗着生的形式,其无性繁殖的子实体分为:分生孢子梗、孢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霉层、粉层或颗粒等病征,或稍加保

23、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性状(一)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原核生物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二)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螺旋状细菌较大。 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少数为球状。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具有鞭毛,以便在水中游动和传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极生鞭毛”,着生在菌体四周的称作“周生鞭毛”。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多少是分类的重要依据。细菌的芽孢 一些芽孢杆菌

24、在菌体内可以形成一种称作芽孢的内生孢子。 芽孢并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因为一个菌体只形成一个芽孢,芽孢萌发也只形成一个细菌。 芽孢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在4853之间,有些耐高温细菌的致死温度,最高也不超过70,而要杀死细菌的芽孢,一般要用120左右的高压蒸气处理l020分钟。革兰氏染色反应 细菌个体很小,形态简单,为要观察和鉴别必需经过染 色。在细菌染色的方法中,以革兰氏染色法最为重要。 染色后有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在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中,除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外,其余均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 对抗菌素的反应也不同,青霉素对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

25、菌作用较大,但对阴性细菌作用则较小。而链霉素对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杀灭作用,因为植物病原细菌大多属阴性细菌,因此农用链霉素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方面广泛应用。(三)生理特性(1)培养性状:菌落有白色、黄色、灰色,没有鲜颜的。在液体培养基上可以形成菌膜。 (2)氧气的利用:不同的细菌对氧气的要求不同。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好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兼氧性细菌。植物病原细菌多为好氧性类型,少数为兼性氧性的。 (3)对温、湿度的要求:一般细菌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630左右。从总的情况看,植物病原细菌抗低温的能力很强,而对高温则比较敏感, 在3340时停止生长,在50时10分钟,即可杀死各种植物病原细菌,

26、而要杀死细菌的芽孢则需要120左右的高压蒸汽1020分钟。因此高压灭菌的指标是12030分钟。少数在高温或低温下生长较好,如茄青枯菌的生长适温为35,马铃暮环腐病菌的生长适温为20-23。 植物病原细菌对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它们的生长、繁殖、传播、侵染,都要求有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否则病害不易发生。 (4) 对光线的反应:植物病原细菌对散射光的抵抗能力很强,但对直射光,特别是紫外光很敏感。(四)细菌的繁殖、遗传和变异(1)细菌没有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分化,而以裂殖方式进繁殖。细菌的繁殖速度与外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养分充足,条件适宜,每20分钟即可分裂一次,如大肠杆菌。(2)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

27、质内的DNA,主要在核区内,但在细胞中还有单独的遗传物质,如质粒(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它编码控制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一基因组。(3)它们的各种性状经常发生变异,如病原细菌对寄主致病能力的增强和减弱等二、细菌的主要类群 根据目前公认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由于原核生物形态简单、差异较小,内部的分类系统还不完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柏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分类系统。把细菌和菌原体统归于原核生物界,分4个门, 7个纲,35个组群即: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三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植物病

28、原细菌都是死体营养生物,它们侵入寄主后,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杀死,然后从死亡的组织和细胞中吸取营养。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分以下三种情况: 1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病菌先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蔓延,当寄主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后再进入细胞内。引起叶斑(叶枯)和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引起的叶斑往往呈水浸状、欧氏杆菌属。 2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入展的,病菌通过薄壁细胞组织或水孔进入维管束后,主要在维管束组织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蔓延。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如马铃薯环腐病。 3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四

29、、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一) 寄生性与致病性1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培养细菌的常用培养基是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2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强弱有所不同。寄生性强的可以侵染作物的绿色部分,如叶片;寄生性弱的只能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或抗性较弱部位,如果实。3一种病菌可以在多种植物体内存活,具有寄生性,但并不一定都能引起病害,即无致病性。例如荧光假单胞菌的寄生性 较强。可以在多种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但致病性较弱,只能在很少的场合显示病变。4植物病原细菌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有的病菌寄主范围较窄,只能为害同一属或同一种植物,如棉花角斑黄单胞菌只为害棉属植物。寄主范围广的可以为

30、害多种植物,如甘蓝黑年腐病黄单胞菌可以为害十字花科的多种植物。二) 植物病原细菌的初侵染来源1. 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包括块根、块茎、鳞茎)。带菌种苗是最重要的初侵入来源,带菌种苗调运可远距离传播。2. 病残体: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病株残余组织中长期存活,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3. 土壤:主要存活与土壤中的作物残余组织。4. 杂草和其他作物:相同寄主范围的作物。5. 昆虫介体:昆虫介体可以传染多种病害。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可以在玉米叶甲体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植物病原细菌侵入途径植物病原细菌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1. 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2. 各种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 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3. 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4. 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则从伤口和自然孔口都能侵入。5. 引致叶斑病的细菌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如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6. 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的细菌则多半是从伤口侵入,如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