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38.56KB ,
资源ID:11651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51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docx

1、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 茶陵三中2017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评估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与这一描述相符合的器具是( ) 3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

2、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4屯田制是中国古代由国家利用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曹魏时期的民屯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这种民屯的经营模式是( )A宗族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

3、松驰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8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10“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

4、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12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1841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贸政策的调整 B黑人奴隶的反抗C人道主义觉 醒 D

5、工业革命的开展14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

6、略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17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豪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调敝、经济箫条的状况。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D商品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8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写道:“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

7、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由此可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主要是为了( )A伸张民权 B抵抗侵略 C振兴工业 D挽回利权22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2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

8、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25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形成了合理

9、的工农业比例26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这( )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 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 D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27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

10、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A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C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28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 “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29“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

11、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颁布工业复兴法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助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1980年起近20年时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援助资金,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 B世界经济中南北问题突出C经济全球化的进

12、程放缓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31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33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

13、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A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B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C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D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34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 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35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

14、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学者主张(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36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同时决定1961年至1962年,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这些政策的实施

15、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D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37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由于担心中国的做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苏共二十一大间接地对中共提出批评。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苏联不希望斯大林模式弊端再次在中国上演C苏联担心中国名为“超英赶美”实为赶超苏联 D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大刺激了苏联3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

16、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39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B中央政府

17、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40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C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D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41.(13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

18、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_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_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

20、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5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42(14分)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下图信息

21、(4分)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2)依据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2、。(4分)43.(13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摘自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

23、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材料一中,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 洲,最终大部分流向 洲。(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3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24、【解析】根据材料“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龙骨叶板作链条”“车身斜置在水边一部分浸入水中”“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等信息,结合所学,为三国曹魏马钧发明的翻车,A为水排,故A项错误;B为耧车,故B项错误;C为翻车,故C项正确;D为筒车,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材料中西汉外戚王莽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禁止土地买卖,但是结果却失败了,引发土地兼并问题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王莽的做法不能适应当时的时代发展需要,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并不是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的问题,故A项错误;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限制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

25、不断发展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井田制在西周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逐渐确立,不是对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表述,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材料中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了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西周末期井田制瓦解到商鞅变法,反映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屯田制下的土地耕作者是农民和士兵,他们未必是宗族集体生产,故A项错误;每50人为1屯,这种小规模经营显然与大规模的田庄经营相去深远,故B项错误;个体农户耕作模式之下的经营模式是一家一

26、户的小农经营,而非材料中的“屯”式经营法,故C项错误;屯田制的实质就是封建国家将国有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和士兵,受田者必须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属于典型的官府募民耕作模式,故D项正确。5【答案】D 【解析】“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故A项错误;气候因素不可能成为社会大分裂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这同样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故C项错误;由于材料图表中的东汉南北朝寒冷期和两宋寒冷期恰好属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不难推断北方的严寒对于推动北民南迁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故D项正确。6【

27、答案】A 【解析】根据“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等可知江南市镇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途贩运贸情况,故B项错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自战国以来,小农经济始终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这并不能解释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因为这些土地所有权出现分散化趋势的地区多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除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而这些土地买卖无疑是这些群体获得土地所有权的主要途径,故B项正确;有关重农抑商的相关信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

28、体现,故C项错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现象从来没有被有效抑制过,故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中国与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突出了社会史观下人们生活更加丰富,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提到了通过丝绸之路各地之间加强了联系,但强调的重点并不在于各地联系的加强,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各种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体现出商人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战国时期私商独立于官商之外,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宋代商业突破政府坊

29、市制度的限制,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突破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从官方取得经营特权,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故D项正确。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0、11【答案】B 【解析】商业革命是指商品种类变多,贸易范围变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这与王室出售土地无关,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势力衰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开始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镰,故B项正确;长期战争使王室土地收入锐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镰”该现象表明封建势力的衰落,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外贸政策的调整与废除奴隶贸易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黑人奴隶的反抗从黑奴贸易开始就有,因此不是废除黑奴贸易

31、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道主义的原因是废除黑奴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废除黑奴贸易符合英国的利益,故D项正确。13【答案】B 【解析】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厂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私人垄断组织,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材料体现,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增长最为迅猛的汽船等新兴产业是人均产出增加最为关键的因素,故B项正确;“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这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描述,这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C项错误;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彼此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例,这些材料中都没有相关体现,故D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故B项正确;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