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25页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第一节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震 (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地震灾害尤其严重。伴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超过以往任一世纪,达历史最高水平。据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报告,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经济损失难以计数。一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的地震屡屡发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的阪神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地震损失的最高记录。中国受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地震灾
2、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米s7级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1/10;8级以上地震9次;全球米s8.5级的特大地震5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和1950年西藏察隅墨脱8.6级地震。由于中国大部分地震震源浅,房屋和工程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震灾十分严重。本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达61万多人,约占世界地震死亡总人数36%,居世界首位。以下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15.5万人)、意大利(14.5万人)、伊朗(14万人)、土耳其(近10万人)。一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毁灭性地震,本世纪共发生3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
3、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另一次发生在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死亡14.3万人)。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人类地震灾害史上屈指可数,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公元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是中国和世界近代最大的地震,共造成23.4万人死亡。震灾最重地区在海原、固原和靖远、隆德、静宁、通谓地区,震动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据农商公报1921年第七卷第86期等史料,死亡超过一万人的县有:海原县(死37030人)、固原县(死40176人)、靖远县(死31933人)、隆德县(死28370人)、通
4、渭县(死18108人)、会宁县(死13962人)、静宁县(死12447人)。地震之后,因救济迟缓,压埋或饥寒而死者亦不计其数。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的城镇村庄不在少数:海原县倒塌房屋26912间,窑洞26698间;镇原县倒塌窑房11840间;隆德损失窑房59046间;甘谷倒塌房屋2万余间;通渭倒毁房屋110909间;清水损失房屋23076间;秦安损失房屋69764间。几十里不见人烟处亦不鲜闻,崩塌滑坡极多,所经过处几乎无物不摧,罅裂遍地,水泉倒流,山改川移地变,旧貌难识。黄河西岸发生地震水灾,静宁县发生地震火灾。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7539人重伤,截
5、瘫3817人,541063人轻伤。唐山市成为片废墟,市区死亡14.9万人,全家震亡绝户7218户,4204名16岁以下儿童失去双亲成为孤儿,2063名老人成为孤老。毁坏房屋629万间,损坏房屋139万间,工业、公用建筑受损149万间。3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40座小型水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铁路、公路、桥梁严重破坏。死亡牲畜48万头。农田受损12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6亿元。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灾害性地震1000多次。1949年1997年中国大陆发生5级和5级以上地震1210次,造成人员死亡和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灾害性地震约710次、共造成278501人死亡
6、,约85万人受伤,1100万间民房、800多座水库、5500多座桥梁、170万间工业房屋遭受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460亿元人民币(1990年不变价)。其中死亡1万表21 1949年1997年中国大陆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灾害序 号时 间地 点震级(米s)震中烈度死亡人数12345671950.08.151966.03.221970.01.051973.02.061974.05.111975.02.041976.07.28西藏察隅墨脱河北邢台(宁晋)云南通海四川炉霍(雅德)云南昭通(大关北)辽宁海城河北唐山8.67.27.77.67.17.37.833008064156212199154113282
7、42000合 计274053注:据国家地震局;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表22 19491997年中国大陆损失亿元以上的地震灾害序号时 间地 点震级(米s)经济损失(万元,当年价)换算经济损失(1990年不变价)物价系数*换算损失(万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1966.03.221969.07.181969.07.261970.01.051974.05.111975.02.041976.05.291976.07.281979.07.091983.11.071985.03.291985.08.231986.08.161988.11.
8、061989.04.161989.09.221989.10.191989.11.201990.02.101990.04.261990.10.201992.11.261993.09.161995.10.241996.02.031996.03.191996.05.031997.1月10月河北邢台(宁晋)山东渤海广东阳江云南通海云南昭通(大关北)辽宁海城云南龙陵河北唐山江苏溧阳山东菏泽四川自贡新疆乌恰(东南)黑龙江德都(龙镇)云南澜沧-耿马四川巴塘四川小金(北)山西大同-阳高四川重庆(江北)江苏常熟-太仓青海共和-兴海甘肃景泰-古浪福建龙岩-连城台湾海峡云南武定云南丽江新疆伽师阿图什内蒙古包头新疆伽
9、师7.26.46.47.77.17.37.47.86.05.95.07.45.47.66.76.66.15.45.16.96.25.07.36.57.06.96.44.4-6.6(群发性地震)1000005000474130000900081000140001327500247283040010000102131590227500041042298603653215000134002742715000102001800078000250000387001500001078002.1032.1412.1412.1462.1432.1392.1332.1332.0361.8141.6211.621
10、1.5301.2031.0211.0211.0211.0211.0001.0001.0000.9220.8160.5860.5530.5530.5530.5492103001073010714643801928717325929862283155850346551461621016555243303308254190430487372991531513400274271500094041468845708138250214018295059160注:据国家地震局资料;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物价系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人以上的地震灾害2次,死亡1000人10000人的地震灾害5次,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11、以上(1990年不变价核算)的地震灾害28次(见表21、表22)。该时期中国不仅创造了一次地震死亡人数的最高记录,而且灾害性地震次数、死亡人口总数、房屋和工程设施破坏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充分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二)地震灾害几乎通及全国,但不同地区地震活动及灾害程度不同我国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分区性和分带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台湾、青藏高原和西北的新疆等地区,华北和东南沿海也有强震发生,但数量少于西部,华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属少震和中等地震区,仅个别地区发生过7级左右地震。1949年1996年期间,我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9次,其中西部发生25次;6级6.9级地震
12、167次,其中西部发生154次;5级5.9级地震973次,其中西部871次(见图21)。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基本上是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有一定的方向性;其优势方向在中国东部为北北东向,西部为北西向,中部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大约以东经105和北纬35这两条南北与东西带为界,可将中国分为4个象限,各自地震活动强弱不一:西南、西北地区地震最多,其次为华北地区,东南和东北地震最少(台湾除外)。一些地区地震密集,形成地震带。我国西部主要地震带有近东西向的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北西向的阿尔泰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红河地震带等。中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
13、带为走向北北东的台湾地震带,向西依次还有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等(见图22)。由于我国地震活动广泛、频繁而又强烈,所以使大部分地区遭受地震威胁。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第三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全国地震基本烈度达到度和度以上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9.0%,度和度以上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2 5%,度和 度以上烈度地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8.1%和1.0%;位于度和度以上地区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占70%。在广阔的高烈度区内生活的人口接近9亿。从地区分布看,以华北、东南沿海和甘肃、新
14、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以及台湾的一些地区最高,黑龙江、内蒙古以及华中、华南地区烈度较低(见图23)。(三)地震灾害的时间分布不均,具有复杂的同期性,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大量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不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分期性。中国东部区域有2000年历史地震记载;特别是自1450年以来西部区域由于仅有100年左右的记录,所以地震期较难划分。东部以华北为代表,近500年来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地震活跃期,首期为1480年1730年,其中包括10个地震活跃幕;平静85年后,1815年现在是又一个地震活跃期,已发生了多个地震活跃幕,其中以邢台、唐山等地震频发的1966年1978年最强烈,
15、可能为该期的高潮幕,其后又出现地震活动较弱的2个地震活跃幕。从更长时间尺度看,20世纪均属于最新的地震活跃期,其间出现较短尺度的强弱交替,活跃幕除1966年1978年外,还有1902年1912年、1920年1934年、1945年1957年、1988年以后等活跃幕(见图24)。伴随地震活动的同期性变化,地震灾害轻重交替,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本世纪前期,以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最严重,新中国建立以后的20世纪后半期,以60年代到70年代最严重(见图25)。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规律,自1815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迄今不到200年的历程,较上一地震活跃期相比,可能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才可能转入平静期,在此期间随时
16、有发生7级以上强图21 中国大陆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烈破坏地震的可能,同此,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图22 中国地震区及地震带分布图(据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地震灾害预测研究组,1990)地震区:西部区;东部区地震带:1.郯城庐江地震带;2.燕山地震带;3.山西地震带;4.渭河平原地震带; 5.银川地震带;6.六盘山地震带;7.滇东地震带;8.西藏察隅地震带; 9.西藏中部地震带;10.东南沿海地震带;11.河北平原地震带;12.河西走 廊地震带;13.天水兰州地震带;14.武都马边地震带;15.康定甘孜 地震带;16.安宁河谷地震
17、带;17.腾冲澜沧地震带;18.台湾西部地震带; 19.台湾东部地震带;20.滇西地震带;21.塔里木南缘地震带;22.南天山地震带;23.北天山地震带;24.阿尔泰地震带;25.喜马拉雅山地震带;26.穆棱延吉地震带图2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据国家地震局)图24 华北地区20世纪地震活动时序分布图图25 1949年1997年中国大陆历年地震破坏损失图(据国家地震局资料,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二、火山在地质时期,中国区域曾发生过广泛而又强烈的火山活动,但近代火山活动已经十分微弱。据现有资料统计,发生在历史时期并有较可靠记载的火山活动有11次(见表23),其中1949年以来有两次,均发生在荒无
18、人烟的青藏高原地区1951年5月27日昆仑山的卡尔达西火山活动和1973年7月16日可可西里火山活动。中国大陆有新生代火山1000余座,组成大约120个火山群式火山区(带)。其中活动性较强的火山群主要有:长白山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同火山群、滇西腾冲火山群、台湾火山活动区、西昆仑可可西里火山带等。历史上中国火山灾害轻微,预测今后中国发生严重火山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大陆火山活动并没有完全停息,一些地区仍存在火山活动的“余波”,今后仍有发生小规模火山活动的可能,加强火山监测、预报和火山灾害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简称崩滑流灾害)中国是崩滑流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卫星照
19、片资料,全国有可疑灾害点100万处以上,经调查证实的大型、特大型灾害7800多处。1949年1998年的50年间,共发生破坏较大的灾害5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有1000多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市、自治区)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斜贯中国中部的辽、京、冀、晋、陕、甘、鄂、川、滇、贵地区,是灾害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其中川滇山地、鄂西山地、秦岭、黄土高原、燕山山地、辽东山地最严重。该带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除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和青藏高原活动主要的部分地区灾害活动比较强烈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灾害不发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灾害分布在东南丘陵和
20、台湾山地,除局部地区灾害严重外,灾害一般不强(见图26)。表23 中国近期喷发的火山编号火山群名称喷发的火山喷发年代资料来源1五大连池火山群火烧山、老黑山1721年、1719年黑龙江外记、宁古塔记略2察哈颜火山群察哈颜峰1820年、1796年黑龙江外记、龙沙记略3长白山火山群白头山1702年4月、1668年4月、1597年5月27日长春地质学院火山研究队:吉林省新生代火山、火山岩研究,1987年4卡尔达西火山群卡尔达西1951年5月27日李炳元、杨逸畴:青藏高原火山地貌的初步观察,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4年5可可西里火山群可可西里山1973年7月16日
21、科学报第836期6伊宁火山群伊梨600年魏书灵征志7海南岛火山群澄迈、临高1933年、1883年临高县志、广州越华报,1933年6月8龟山岛火山群龟山岛1795年噶玛兰志卷八9彭佳屿火山群彭佳屿1916年4月18日、1972年张虎男:火山,地震出版社,1986年10兰屿火山群兰屿(?)1855年张虎男:火山,地震出版社,1986年11腾冲火山群打莺山1609年徐霞客游记、永昌府志、云南地震考注:据吕宗文,1990图26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崩滑流灾害是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主要破坏作用有下列5个方面。第一,造成人员伤亡。1949年1999年崩滑流灾害至少造成22000人死亡。在城镇、
22、矿区等人口聚集地区暴发的崩滑流活动常造成一次死亡数百人的灾害事件。如1980年6月3日凌晨,湖北远安县盐池磷矿崩塌,284人丧生;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洒勒山发生大型滑坡,三个村庄被摧毁,死亡237人,重伤27人;1988年7月10日,四川华蓥市溪口镇青龙咀山发生滑坡后,因暴雨进一步形成泥石流,沿途村庄、工厂被掩埋,221人遇难。第二,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全国受崩滑流严重侵扰的城市有59座,县城以下的城镇400多个。如重庆市共有体积大于500立方米的滑坡233处,崩塌199处,解放以来多次发生活动,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急需治理的崩塌、滑坡340多处,时刻威胁着城市的安全。一些城镇
23、如四川省松潘县、南坪县,云南省兰坪县,新疆库车县等因崩滑流灾害严重,不得不搬迁重建。全国有100多个大型企业,遭受崩滑流危害,一些企业被迫搬迁或停产废弃。如第二汽车制造厂厂区内,共有崩塌、滑坡270处,总体积达750104 立方米,十几年来,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多数矿山不同程度地遭受崩滑流灾害的破坏或威胁,其中危害严重的大型矿山有55个,如抚顺西露天矿、四川攀钢兰尖铁矿、华蓥山煤矿、甘肃白银露天矿等灾害尤其严重。第三,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全国铁路沿线分布有大型泥石流沟1386条,危险性较大的大中型滑坡1000多处,崩塌近万处。22条铁路干线,几千千米长的线路受到比较严
24、重的危害或威胁。1949年1998年因崩滑流灾害造成的较大行车事故200多起,33个火车站被淤埋41次,毁坏大型桥梁30多座,隧道6条,平均每年中断行车1100小时,用于修复整治的工程费约1.5亿元。受害最严重的线路主要有宝成线、陇海线宝天段、成昆线、川黔线、湘黔线、东川线、鹰厦线等。几乎所有的山区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崩滑流灾害的破坏。如川藏公路沿线分布有泥石流沟1036条,滑坡419处,崩塌1525处,受害路段总长3176千米。川滇、川陕、甘川、昆洛、成兰、滇黔等公路崩滑流灾害也十分严重。大江大河两岸是崩滑流灾害的多发区,因此对内河航运造成严重威胁。如在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宜宾之间的690千米河
25、段,发育有滑坡、崩塌和危岩体283处,总体积约15108 立方米以上。几十年来,长江中上游两岸多次发生特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活动,给长江航运造成严重危害。如1985年6月12日发生的新滩滑坡,堵江停航12天。金沙江下游的攀枝花至宜宾段,分布有崩滑流935处,平均密度1.2处/千米,总体积35108 立方米以上。第四,破坏水利、水电工程解放以来有数百座水库和水电站遭受崩滑流灾害破坏。仅云南一省遭破坏的水库就有50余座,水电站有360余座。如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蓄水后库岸不断崩塌,到1984年总崩塌量达1250104 立方米以上,影响了库容。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特别发育,三斗坪江津
26、的库岸地带内有5000立方米以上的崩塌(危岩)、滑坡392处,库区内有泥石流沟271条,给工程建设、移民和以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第五,影响资源开发,阻碍山区经济发展为了使山区摆脱贫困面貌,需大力开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然而在崩滑流活动区,这些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如四川省攀西地区,是我国规划中的重要矿产基地,但在该地区大约6.6104 平方千米范围内,发育有体积50104 立方米以上的滑坡或滑坡群200余个,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严重困难。四、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一)岩溶塌陷我国岩溶塌陷灾害十分严重。据初步调查,全国有岩溶塌陷3000处,塌陷坑约33200个,塌陷总面积330
27、平方千米。中国岩溶塌陷广泛发育在24个省(市、自治区),以广西、湖南、贵州、广东、河北、江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最严重。从地理分布看,主要分布在长白山燕山吕梁山四川盆地哀牢山以东区域。该区域内可划分为两大岩溶塌陷分布区: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北方岩溶塌陷分布区和以南的南方岩溶塌陷分布区。北方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伏牛山山麓及一些山间盆地。南方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川东山地、云贵高原和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南岭、粤北山地(见图27)。岩溶塌陷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房屋、铁路、水坝、电站等工程设施和城市、矿山、企业环境。全国发生岩溶塌陷灾害的城市近7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44个,主要有唐山、武汉、昆明、
28、黄石、九江、水城、杭州、柳州等。受岩溶塌陷严重危害的大中型矿山有60多个,主要有湖南恩口煤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湖北铜录山铜矿、广西泗顶山铅锌矿、广东凡口铅锌矿、山东莱芜铁矿等。全国铁路沿线近年发生岩溶塌陷375处,其中危害严重的有55处,受害线路60多段,主要分布在贵昆线、湘桂线以及京广线、京九线、沈大线、胶济线的部分线段。有30多个车站受到危害,主要有黄石、大冶、水城、泰安、瓦房店、柳州、玉林等。近几十年来,因岩溶塌陷颠覆列车3次,中断行车2000多小时。(二)地面沉降据专门勘查和区域地形变测量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大约有70个。它们是佳木斯、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抚顺、
29、锦州、通辽、营口、盘山、包头、呼和浩特、赤峰、北京、天津、沧州、保定、邯郸、廊坊、衡水、张家口、任丘、德州、滨州、济宁、荷泽、东营、潍坊、太原、大同、运城、侯马、临汾、西安、咸阳、银川、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商丘、阜阳、淮北、寿县、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阴、盐城、南通、徐州、上海、杭州、温州、宁波、嘉兴、武汉、福州、龙岩、广州、湛江、海口、台北、台中、台南、宜兰、嘉义、屏东。累计沉降量达2米以上的有上海、天津、台北、宜兰、嘉义等5个城市,1米2米的有西安、太原、沧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0.5米1.0米的有北京、保定、嘉兴、常州、衡水、阜阳等6个城市,小于0.5米或沉降量不详的有
30、54个城市(表24)。从区域分布看,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则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带)。主要有下列6个区(带)。(1)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沉降区。(2)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沉降区。属我国沉降范围最广,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地面沉降与区域地下水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步发展。中心区主要在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市区及外围的宁河、安次、南堡、塘沽、静海、大港、黄骅、沧州一带;其次是冀中平原的衡水、冀县、枣强及外围地区;再次是鲁北平原的德州滨州东营滩坊地区。(3)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潍坊地区。(4)长江三角洲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