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42KB ,
资源ID:116276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27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组单元整体教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组单元整体教学.docx

1、第八组单元整体教学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诵七律长征,通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感受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方法,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品读开国大典,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 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4. 略读毛主席在花山,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

2、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一、课前诵读“日积月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思是: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 虽俏丽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二、出示“单元导读”(分析什么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请同学把课文翻开,翻到第八单元,读图,读单元学习提示。三、课

3、例展示四、学习“词语盘点”:能正确认读、理解重点词意、对其中的难写字、易错字指导书写。五、检查课文朗读第二课时:单元主体教学工程之一:品读七律长征一、解题。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

4、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看录像,听录音,划节奏,练习朗读1看录像,听录音,划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

5、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指名读。齐读。三、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

6、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7、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四、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

8、感情。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找出诗句。体会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3.交流。4齐读全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看录像。7.最后两句。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练习背诵。六、扩展阅读。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推荐毛泽东的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

9、座山,毛泽东写的。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1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第三课时:单元主体教学工程之一:品读开国大典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2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语段一:下午三点整,会场上

10、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语段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语段三:毛

11、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重点研读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14自然段),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14自然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12、(3)随机学习重点句。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板块二:阅兵式。(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播放视

13、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板块三:群众游行。(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感情朗读,感受情感。四、课堂小结,回顾全文。五、迁移运用,学写场面。六、板书设计开国大典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第四课时:单元主体教学工程之三: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教学引入,初悟课题意思

14、在长征中,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的胸怀,另我们敬佩不已,无限敬仰。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的情感。请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齐读,谁懂这句话的意思?青山到处可以埋葬英雄。为什么一定马皮包回家乡?这是清代的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再读这句诗。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二)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我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读音是否正确,用()标出每封电报

15、的内容。“踌躇”、“黯然”、“勋鉴”等词语的读音、意思,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三)学习课文,体会主席情怀。1.请看第一封电报。出示:主席勋鉴: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一位同学朗读。(板书:闻噩耗)听闻噩耗以后,主席万分悲痛。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你们了解岸

16、英吗?找到书上句子: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主席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场上锻炼后回来有一番作为呀,可是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请大家体会毛主席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2

17、.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出示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学生朗读)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默读第七自然段,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话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

18、眷恋”。(抓住“强忍”体会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但是,他还要安慰自己,人家的父母也悲痛,没有见到儿子的遗体,我要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了不起的人啊。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鲜人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四十多万志愿军死伤战场上。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年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但艰难抉择后的批示是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3.我请一生读读第十

19、自然段。如果,我把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内容去掉是否可以。不可以,虽然,毛主席下了决心尊重儿子的意愿,但是内心还是很疼的,写不下去的。(四)发挥想象,表达主席情怀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啊!一直想了一个晚上才写下了电文,是伟人,也是常人,这就是毛泽东,常人的情怀,伟人的胸怀。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描,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出示: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

20、楠楠着。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而最后作出伟大的抉择呢?请我们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小段他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学生写话。)我们走进了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一个晚上,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度过一个晚上的。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五)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闻噩耗悲痛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伟人胸怀写批示忍痛二、毛主席在花山(一)揭示课题读题,介绍:本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

21、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二)初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请碾米、劝沏茶、帮推碾)(三)理解课文1.自读,思考:(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2)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

22、这里来碾米。(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4)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四)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课文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自己屋外的碾台上碾米,毛主席要警卫员将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沏给乡亲们喝这两件事情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

23、们碾米这一件事和对毛主席为什么住进了“花山”这个村子,他住的农舍是怎样的情形,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些内容,有的不写,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写得比较简略。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两部分的内容能够鲜明、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点去写,写得较为详细;而后面两个方面的内容,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或很远,所以简略去写,或者一笔带过。第五课时:单元收尾工程 1、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3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4.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5.阅读成语故事。6.听写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