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9.31KB ,
资源ID:116275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275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docx

1、北京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卷(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焦躁 陨身不恤 灼(zhu)热 靡(m)靡之音B. 寥落 伶牙利齿 揖(y)让 插科打诨(hn)C. 优柔 秘而不宣 胡诌(zhu) 满载(zi)而归D. 账目 容光涣发 拮据(j) 长歌当(dng)哭【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

2、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A项,陨身不恤殒身不恤,靡(m)靡之音靡靡(m m)之音;B项,伶牙利齿伶牙俐齿,插科打诨(hn)插科打诨(hn);D项,容光涣发容光焕发,拮据(j)拮据(j)。故选C。2.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不少历史学家都看出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不足尽管他满腹经纶,足智多谋,但在用兵上常因性格谨慎而趋于保守。B. 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米珠薪桂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谋到新出路,生活将会愈发艰难。C. 每逢农历二五八日,四乡农人、工匠、贩夫、学子各色人等赶来此处,或售土产,或购洋货,鳞次栉比,你吆我喊,一派兴隆景象。D. 他本以为这次回乡会有一番热闹景象

3、,可谁料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再没有往昔高朋满座、笑语喧哗的光景了。【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对象使用错误,不能修饰“四乡农人、工匠、贩夫、学子各色人等”,句中用摩肩接踵更为合适。A项,满腹经纶:意思是形容人有才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使用正确;B项,米珠薪桂: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高得出奇,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使用正确。D项,门可罗雀:原

4、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使用正确。故选C。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屈原涅而不缁,始终保持自己的清白,始终不向黑暗势力妥协投降,以自己对理想的坚守和执著,赢得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景仰。B. 有专家指出,跟脾气倔强又情感脆弱的青春期孩子沟通,应该绵里藏针,既要以慈爱之心循循善诱,又要恪守底线、严格要求。C.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切中肯綮,体现着阅读者独特的眼光和情怀。D.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我国在载人潜水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伟大创造,由其带动的其它发明更是罄竹难书,数

5、不胜数。【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D项,罄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本句褒贬误用,不能修饰“发明”;A项,涅而不缁:染也不变黑。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比喻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使用正确;B项,绵里藏针是: 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使用正确。C项,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使用正确。故选D。【点睛】(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

6、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志愿者们为这次活动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虽然只尽了绵薄之力,但我们也应该向他们表达感谢。B. 不同的书应该有

7、不同的阅读策略,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还有少数书则当细嚼慢咽。C.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的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D. 中国传统工艺多由师父手把手地面授机宜,徒弟需要富有灵气、勤奋好学,技艺才可日臻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项,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用于自谦,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本句谦辞敬辞误用,不能用于指别人;B项,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8、指不深入钻研。使用正确;C项,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使用正确。D项,面授机宜:意思是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使用正确。故选A。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作品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之评。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白马篇。C. 陈情表叙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情感,表达暂缓赴任的请求。世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D. 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

9、亭集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熟知的文学常识内容进行排除。平时要多积累,尤其是课本下面的注释。B项,白马篇是曹植的作品。故选B。二、课内文言文(每题3分,共15分)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绝云气,负青天 (绝:直上穿过)B.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C.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D. 信可乐也 (信:相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10、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D项,“信”,是“确实”的意思。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齐彭殇为妄作 (齐:整齐)门衰祚薄 (祚:福分)寻蒙国恩 (寻:不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依乎天理 (天理:天然生理结构)众人匹之 (匹:比)抢榆枋而止 (抢:争夺)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列坐其次 (次:旁边)夫人之相与 (与:赞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

11、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齐”是“与一样”:“抢”是触碰:“与”是“交往”。故选B。8.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顺流而东行 我腾跃而上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C. 彼且恶乎待哉 且臣少事伪朝D.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A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反问语气词“呢”介词,替,给;C项,副词,将要连词,况且;D项,介词,凭借

12、连词,的原因。故选A。9.下列各句的句式,全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南冥者,天池也 而莫之夭阏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急于星火以为莫己若者 彼且奚适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熟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然后根据句式特点进行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可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本题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故选C。【点睛】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

13、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10.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善刀而藏 B. 三餐而反C. 虽趣舍万殊 D. 曾不知老之将至【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4、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A项,“善”通“缮”;“B项,反”通“返”;C项,“趣”通“取”。故选D。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1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短歌行)_,口如含朱丹。_,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白马饰金羁,_。借问谁家子,_。(白马篇)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海水梦悠悠,_。_,吹梦到西洲。(西洲曲)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臣无祖母,_;祖母无臣,_。祖孙二人,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兰亭集序)虽

15、趣舍万殊,_,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_,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答案】 (1). 天下归心 (2). 指如削葱根 (3). 纤纤作细步 (4). 连翩西北驰 (5). 幽并游侠儿 (6). 少无适俗韵 (7). 性本爱丘山 (8). 君愁我亦愁 (9). 南风知我意 (10). 怒而飞 (11). 其翼若垂天之云 (12). 水击三千里 (1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4). 无以至今日 (15). 无以终余年 (16). 更相为命 (17). 一觞一咏 (18). 亦足以畅叙幽情 (19). 静躁不同 (20). 快然自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16、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削”“纤纤”“翩”“垂”“抟”“至”“觞”“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50分)四、课外文言文(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齧缺

17、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王倪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民)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齐物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

18、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末有天下一篇,历评“天下之治方术者”,自述其文与意云: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取材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有删改)【注】庸讵:怎么。偏死:指患“半身不遂”之病。带:蛇。呴(x):张口呼气。曼衍:散漫流行,不拘常规。重言:为人所重之言。敖倪:轻蔑,轻慢。连犿(fn):宛转,随和。諔(ch)诡:奇异。12.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通假”现象的判

19、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恶乎知之 知:通“智”,智慧B. 尝试问乎女 女:通“汝”,你C. 鸱鸦耆鼠 耆:通“嗜”,嗜好D. 吾恶能知其辩 辩:通“辨”,分辨、区别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 猿猴然乎哉 / 樊然淆乱B.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 / 仁义之端C. 七日而浑沌死 / 而连犿无伤也D. 齧缺问乎王倪曰 / 鳅然乎哉14. 对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晚周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B. 三者孰知正处民、鳅、猿猴这三者,谁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呢C.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

20、而融入大道之中D.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15. “浑沌之死”有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5字。【答案】12. A 13. B 14. B 15. 示例: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好心也会办坏事;顺应自然才是做事的最好选择;不折腾是治理国家的最好选择;天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意思对即可)。【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A项,“吾恶乎知之”意思是:我怎么知道呢!所以“知”是“知道

21、”之意,非通假字。故选A。【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本题A项, 然:这样,代词的样子,形容词词尾;B项, 两个“之”用法一样,“之”:助词,的;C项,而:而后,顺承连词却,转折连词;D项, 乎:相当“于”,向疑问语气词。故选B。【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对于这类翻译的题目,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22、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B项,“孰知正处”翻译错误,正确的意思是:谁的生活习惯才是最符合标准的昵(或:哪里才是真正舒适的地方呢)。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浑沌之死”的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能力。然后到文中找到具体的答题区间进行筛选,最后组织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三段中,原文说“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意思是“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

23、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由此可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好心也会办坏事;顺应自然才是做事的最好选择;不折腾是治理国家的最好选择;天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等。【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答题技巧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

24、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参考译文:庄子名叫庄周,宋国蒙地人,大概在孟子稍后出世,曾经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数是寓言,其中的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但是他的文章汪洋开合,姿态万千,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庄子现存作品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然而外篇杂篇怀疑是后增增加上的。在这里简略地抄下几段内篇的文字

25、,来看看庄子的大概情况。齧缺向王倪问:“你知道万物相互间有共同的标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明白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接着又问:“那么万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并不是知呢?我且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谁的生活习惯才是最符合标准的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

26、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在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泉水干涸,鱼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而融入大道之中。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庄子最后一篇叫天下,逐一评论了“天下之治方术者”

27、,庄子自己评述自己的文章与旨意说:庄子认为天下浑浊不堪,不能对这个世界说庄重的话语,用卮言来推衍行文,引用重言使人觉得真实,运用寓言来推广道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拘泥是非,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特,却婉转叙说无伤道理。他的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却奇异可观。五、古诗词鉴赏(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下列小题。咏史西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世胄:世家子弟。“金张”、“七叶”二句:意谓金氏、张氏凭借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28、。冯公:冯唐,汉文帝时人。16. 请还原诗歌前四句的景象。17. 结合诗歌后八句简要分析,“松”与“苗”这两个意象在表达思想情感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6. (1)高大繁茂的松树生长在山涧谷底,细叶低垂的小草在山顶招摇。(2)小草的叶片只有寸许长,却高高在上,遮盖住了山谷下高耸百尺的松树。 17. (1)作者用松树来比喻那些真正有品格有贤能的高士,用小草来比喻没有多少才能见识的庸人。(2)但那些庸才因为有祖上的荫庇轻易的获得任用,而高士却因为出身低贱得不到赏识。(3)作者以此二者相互对比(4)由此表达了对唯取门户不辨真才的时代弊病的无奈与愤慨。【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

29、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本题题干要求还原诗歌前四句的景象,是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开头四句,从自然物象写起,以松、苗所处地势的不同来暗喻门阀士族制度的不合理现象。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

30、,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后八句中“松”与“苗”这两个意象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点睛】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