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95.66KB ,
资源ID:116033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60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docx

1、高考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年 级高三学 科化学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物质的分类编稿老师刘学超一校张琦锋二校林卉审核张美玲一、考纲要求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了解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2.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二、考题规律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在高考命题中,常常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或重大科技成果为背景,来考查概念的类比和辨析,其中混合

2、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三组概念是物质分类中的常考对象。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会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特殊事件、重大科技成果等为背景,以高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的知识融合于试题中。与本专题内容相关的题目约占46分。三、考向预测物质分类中所涉及的物质变化、氧化物的判断及其他分类标准都属于中学化学的理论知识,在高考中常常出现;胶体的知识和运用作为一个较独立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预计明年高考这部分内容还会继续出现。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

3、子的统称。注意: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2. 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3.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自身都能组成物质,即单质;绝大多数元素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思考: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简单分类2. 纯净物和混合物3. 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a.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来说,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A、A族元素的氧化物)属于此类氧化物。b.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来说,

4、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属于此类氧化物。c. 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等。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会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态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2. 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

5、、碱性,稳定性。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如: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四、关于溶液的计算1.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关系式:S(溶解度)= 注意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溶解平衡状态(饱和状态),单位是克(g)2. 溶质质量分数(a%)溶质质量分数=五、胶体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2. 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3. 性质

6、:(1)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3)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搅拌、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聚焦热点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例1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

7、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分析:物质的分类与组成,重点考查纯净物与混合物、酸碱及胶体的概念。从物质分类的标准和相关概念的本质入手。明确各物质的组成和各项中分类标准的含义,然后从概念的实质出发,解决相关问题。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中纯碱为盐。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立意较好,重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涉及面较广,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应用价值。例2 (福州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

8、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氧化物的相关概念。明确氧化物的分类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强碱反应,A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CO不跟酸反应,也不和碱反应,D项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较全面系统地考查了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所设问题有很强的迷惑性,学生答错几率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例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

9、.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也相同C.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大气污染物和氯水的性质。此题在解决时不仅需要熟悉金属氧化物、氯水的性质,更需要准确把握它们的特性。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与反应生成, 与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故B错;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故C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答案:A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考

10、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聚焦热点2:物质的变化例1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A. 苯和四氯化碳 B. 酒精和汽油C. 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 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物质的性质。要求考生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颜色、状态、溶解度以及气味等。所以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所给物质的不同点。A中苯和四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形式新颖,涉及物质较多,通过两两比较能使学生加深对重要物质知识的掌

11、握。例2 和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B. 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间的相互转化D. 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均含有0.1个氧原子分析:本题对同分异构体、化学变化,核外电子排布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基本化学概念进行了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概念的本质及它们的使用条件等。A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中两种原子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里中子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

12、1,故D正确。答案:D点评:此题涉及考点较多,综合性强。迷惑性较大,学生易出错。例3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 用明矾净化水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 烧菜用过的铁锅,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分析:此题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来考查化学变化的概念,涉及的反应有水解、酯化反应和原电池的知识。分析时要理清各项变化的原理,抓住各项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一特征来解决问题。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

13、3+3H+,产生了Al(OH)3 胶体,从而可净化水;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过程。答案:A点评:此题设计贴近生活,趣味性浓,所考查的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聚焦热点3:关于溶液的计算例1 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温度未

14、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分析:此题以氢氧化钙为题材考查了饱和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解决此题必须明确“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点。还要求抓住同一溶质的两份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浓度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恢复到20时,肯定会有溶质Ca(OH)

15、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的角度较好,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溶液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例2 下图是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B. 温度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C. M比N的溶解度大D. 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从溶解度的含义入手,明确图象坐标含义以及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走势,将涉及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来解决问题,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图可看出,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A正确。因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B错。温度高于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温度低于t2时,M的溶解度小于N,C错。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升温结晶法提纯N,D错。答案:A点评:此题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热点题型。例3 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