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29.20KB ,
资源ID:115993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99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书路友讲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书路友讲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x

1、书路友讲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八年级(上)语文教案与学案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时间:月 日 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一)诗歌诵读:水调歌头

2、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朗读课文,理解大意。(三)解释加点的字

3、: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念( )无与乐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 )于( )中庭( )。2、庭( )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1、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赚钱干啥?”“娶老婆。”“娶老婆干吗?”“生娃娃。”“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初听很可笑,可是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他的一生不是这样过的吗? 一个普通现代人

4、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 2、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们人生是否无趣。 (边说边出示引号中文字) 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可怜啊,连肚子也填不饱。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飘零江湖。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i xi之中”。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

5、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个人的一生很凄凉。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 他频遭贬谪, 他一生历典八州(先后掌管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可是他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个人就是苏轼。 3、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

6、八大家之一。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词开豪放派,对后代影响很大。【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死后谥号文忠。】3、静悄悄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面对如此美景,苏轼更是情有独衷,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他就发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游承天寺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二)经历过程,尝试参与01: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1、引入: 苏东坡的一

7、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3、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林语

8、堂苏东坡传】【承天寺】故址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南,宋代承天寺在大云寺前,与临皋亭相近。【张怀民】名梦得,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他与苏轼兄弟均有往来。(三)经历过程,尝试参与02:整体把握1、概述: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84个字的小散文(随笔),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皎洁的意境,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的心境。2、朗读课文。3、理解思路:第一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第二部分,描绘了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部分,惋惜无人赏月。(四)经历过程,尝试参与03:理解大意1、朗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9、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理解大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念:想,思考。者:的人。遂:于是,就。】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0、】【寝:卧、睡。 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庭: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何处:哪个地方。但:只是,不过。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而已、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愉快地,高兴地 想,思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11、步于中庭。于是,就 卧,睡 共同 散步 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清澈透明 交叉错杂 原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罢了(五)经历过程,尝试参与04:课文分析1、概说:本文是苏轼在被贬谪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这篇仅有80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看望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绪。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诗耐人寻味,意味无穷。2、分析第一段:月色入户交代时间、地点、原因(记叙)元丰

12、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概述】 解衣欲睡(寒冷、沉闷) 入欣然起行(月色美妙,兴奋喜悦) 念至寻步 心理,沉思 非他莫属 急切,揣想 恬静心境朋友不来,又有谁配【具体分析】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农历十月十二日,已是初冬时分,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寒夜寥寂,“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1)月色入户月光悄悄进门来了,这里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它懂得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2)欣然起行这是作者的反应;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

13、友,欣然相迎。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都已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衬托了月色的美妙,写出了兴奋、喜悦)(3)念无与乐者 “念”字,由 “行”字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欣喜而沉思:寂寞中朋友不敢往来;志同道合的人何处求。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见明月而思同心,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4)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却包含着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5)寻张怀民 “寻”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这就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揣想,急切)(6)亦未寝 “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心情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

14、事。(7)相与步于中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两人是默契的,他们的心境是恬静的。【总说】月色入户交代时间、地点、原因(记叙)月光下的漫步是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同于宁静的凭栏眺月,也不同于狂放的饮酒赏月。 这里静中有动,恬静的心境和诗意的感受化为了从容的步履。 诗人在漫步中领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 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3、分析第二段:月光澄澈比喻修辞、动静结合手法(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具体分析】(1)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地春水的静谧感。(2)藻荇交横:

15、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用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真可谓精妙传神。 (3)盖竹柏影也:正当读者于恍惚迷惘中加以体味时,作者却轻轻点出:“盖竹柏影也。”只消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俱现。【总说】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就月光本身而形容,是正面描写。藻荇交横: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是侧面描写。这里短短的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文中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

16、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概述】 积水空明 (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 静 谧 (直接写)(正面)藻荇交横 (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动态美 (烘托) (侧面) (影)月光澄澈:比喻修辞,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4、分析第三段:无人赏月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情(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概述】 月 竹柏闲人不多 (悲凉痛苦,又有慰藉) (小人无暇领略,安闲自适,有志不得施展)【具体分析】(1)这里作者连发二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却不置答,意思很明确,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过

17、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多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2)“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时作者担任有名无实的官,并没有事情可作,所他自称为“闲人”当时他虽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也不无牢骚。但他自宽自慰。他这样的“闲人”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总说】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

18、,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三)课堂小结,情感参与:1、理解中心,把握写法: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第1段以叙事为主:月色入户交代时间、地点、原因(记叙)第2段以描写景物为主:月光澄澈比喻修辞、动静结合手法(描写)第3段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主:无人赏月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情(抒情)2、结束语:苏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情玉洁、如诗如画的月的世界,这个透明的世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何

19、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赏月的欣喜,更多的是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生活态度。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也正是这种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才使作者笔下的月夜那样空灵、皎洁。 这种潇洒、达观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四)拓展升华,创新参与:1、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课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闲”?并作简要分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往之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20、如吾两人耳。【以别人为追求名利的不“闲”反衬“吾两人”不汲汲名利而从容流连光景的“闲”。】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三、课后活动:(一)课文默写: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二)阅读分析: 观月 (南宋)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

21、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宜独往于( ) 是为备

22、(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段中的原话回答。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参考答案】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 、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三)(2014年徐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23、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

24、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 (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才一举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

25、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

26、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参考答案】5.(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 A.消失绝妙的,到极点的 B. 抬起发动 C. 来得及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8.(3分

27、)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

28、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四)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

29、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

30、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参考答案】1D 2(2分)A 3 (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5(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6(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五)阅读散文宋朝的月光,完成试题。谁见过宋朝的月光?那时的月光与今天的月光有无区别?历经千载的风蚀,想必那月亮一定会有丝毫亏损,月光断不会如原来的一般。每当皓月当空,我便无端地有此痴想。 想来,宋朝的月光一定没有唐朝的亮,大唐盛世,天高地远,月光亦格外明媚,有霜的重量,有雪的质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