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23KB ,
资源ID:115977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977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报告.docx

1、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报告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或句意。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

2、、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原因类”公式: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历史背景=(国+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四)“比较类”公式:比较历史事件、

4、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1.比较方面:背景、目的、方式、结果、影响2.不同点:锁定一方,逆向思维。参考答案:结果: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2分)。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快走上对外扩的道路。(3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分)二、评价类:(一)评价“史实、事件、概念、名词”:1.分析思维:辨证思维2.作答思路:性质(实质)+特征(地位)+影响+启示(提醒:立足于课文)例:中国古代孔子的“仁”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有很大的差异。试比较孔子“仁”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的基

5、本含义的不同(8分),并做对比评价(5分)。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孔子“仁”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基本不同(6分)主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3分)强调人,反对神;主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3分)评价(5分)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在维护封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锢了个性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3分)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个人欲望也膨胀。(2分)(二)评价“观点(主)”:1.立足点:课文2.作答思路:表态论据总结(回应论点)3.作答心态:史论结合,有始有终(总

6、分总);自圆其说。例:材料一:1956年12月,指出:“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二: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 材料三: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

7、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3)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的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表态:不同意。(1分) 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1分)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1分) 总结:所以,我不同意上述观点。(1分)三、启示类(通常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一)立足点: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训(回归课文)(二)表述方向:正面(逆向思维)(三)作答心态: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

8、,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尽量少走弯路。例1: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更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启示:国家经济(农业)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2分)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中是怎样“求同存异”,联合反抗法西斯侵略的?(6

9、分)并谈谈你的认识。 (3分)参考答案:反抗:四大盟国:(1)政治上互相协商。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分) (2)经济上互相支援。提高了盟军的作战能力。(2分)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2分) 认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3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5、目的、动机: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

10、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二 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 特点与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英国资

11、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如: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实质 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

12、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

13、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三、经过 容经过 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容。历史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4、经济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瓷+)(技术+布局+) 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

15、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

16、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三、效果、结果、后果、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效果、结果、后果效果 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 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 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用后果。例如,简述德国十

17、一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在这一道题中就不能用后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如何?后果怎样?在这一题中用“后果”好。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 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 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 指的是价值和作用。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围看,有对(如国)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

18、、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经验、教训、启示:经验 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教训 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启示 则二者兼而有之。四、其他常用术语:1、情况、状况 情况和状况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试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一题就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特点和影响。它们的差异在于情况偏重于动态,状况偏重于静态。因此在题目问情况的时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2、简述、综述、概述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

19、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容”。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及影响”三是综合叙述题。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综述就是综合叙述。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题直接用“综述”作提示语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方法。综述题和简述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答案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

20、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如“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3、评述、评价、评论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

21、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不赘。4、联系、结合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也就是说

22、,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因此,此题答题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面的情

23、况,才符合题目要求。5、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6、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

24、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迎的诗“反映”出来了。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7、指出、举出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此)史实或结论;而举出(列举)则为举列性质,如不限定,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

25、史事件”。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举两个例子就行了。但当年有的考生却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阐述一遍,最终却未能归纳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因为没掌握解题要领,尤其是没搞清楚题目要求的缘故。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根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部、深层而言。以原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节性的原因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则”则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如1995年高考历史第14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选A项“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如果选“

26、基本原因”,则还要加上B项“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了人民强烈愤怒和C项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这两点。9、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是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如: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这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有许多特点,而要求答“主要特点”,每个人三五句话就概括了。如此精炼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达到,教师要将其训练到此程度,又何容易!10、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俱指

27、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11、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样 是什么是指具体的有条件的现成的东西,不得不单凭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编造或杜撰。如中英条约的主要容是什么?什么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和“是什么”相当,所不同的是只不过在语句结构形式上来一个颠倒,问法明显,回答时容易掌握住中心,如,什么是条约的主要容?二是相当于名词解释,着重点是需回答一个事物或词语的定义或概念,条文性没有第一

28、种解释原因那么强烈。例如,什么是“明治维新”?为什么是询问原因和目的。考生要凭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理解、分析,针对问题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作全面的回答。例如,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历史回答题中,分析论证题常用“为什么”作提示语。怎样 疑问代词,询问原因、性质、动作、状况、方式或情况等。当它出现在一个疑问句子中间时,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问原因和经过;二是经过和结果,并且以前者出现的机会居多。例如,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和经过。再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怎样?这一题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结果。12、谁、几谁

29、一般指人,而且仅指一个人。几,一般专指问人物或事件的数目,比如,几人(几位)、几件、几次等。13、哪、哪些 哪是疑问词,哪些是哪的复数,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专指地名,如,西汉建都在哪里?在历史问答题中,哪些常用于句子中间或末尾,只用于疑问,并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总数。例如,日本古代和近代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再者,“哪”如果和“几”相结合,出现在一个疑问句里,那就不仅要答出数目,而且还得把各个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写清楚,例如,世界近代史上哪几个国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这就应该答英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国际)(经济+政

30、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 国: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

31、、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