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6.76KB ,
资源ID:115973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973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选修四第一单元学案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选修四第一单元学案1.docx

1、选修四第一单元学案1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客观条件: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民族基础: 主观条件: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1)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2)离间灭赵:前228年郭开诬李牧,赵括代廉颇3)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4)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姜是老的辣5)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不返6)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3、意义结

2、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 施影 响政治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 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简要介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

3、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由皇帝任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3)地方:郡县制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

4、。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 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P18)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

5、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

6、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五年,40多万民工)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140多万人/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修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

7、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法律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4、刑法严酷:5、赋税沉重:前221年统一,前209年 秦末农民战争,前207年 秦亡(14年)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 ,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

8、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呢?四、评价秦始皇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填空参考答案: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秦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郡县制 征服百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同步测试】1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皇帝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御史大夫

9、丞相 太尉2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小篆 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 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A B C D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

10、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答案:BDAACB【相关素材】1、赢政小传(前259前210)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

11、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

12、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嬴政。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又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嬴政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嬴政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

13、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嬴政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

14、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赵太后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

15、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嬴政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2、修建郑国渠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知错就改3、秦

16、王赢政的举贤用能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 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非常赞叹,不惜为此大举进攻韩国;在听信谗言迫使韩非自杀后追悔不已。秦国在讨论对楚的战役中,李信说要二十万就可以灭楚,老将王翦则坚持六十万才行。嬴政采用李信的意见发兵二十万攻楚,结果失败。嬴政知道自己用人失误,亲自向王翦道歉,并恳请王翦统军伐楚。王翦将兵六十万,到达楚地后坚壁不出,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有人向嬴政告状,嬴政坚持不换主将。王翦待机成熟,一鼓作气灭了楚国,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4

17、、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

18、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东征西讨定基业1、隋末农民起义隋炀帝暴政: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等。但他开凿大运河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军事统一全国617年5月,劝父太原起兵 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617-618年,迎击韩举集团。消灭刘武周势力。620年,进入中原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624年,消灭各地农民军和割据地

19、主武装,统一全国。3、玄武门之变原因: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才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过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即皇帝位,年号贞观。4、民族政策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 ,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 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和亲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民族政策:有效的军事征服,实行怀柔政策、和亲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意义: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贞观之治1、概念:唐太

20、宗在位时期封建 、 、 , ,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1)主观: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3、表现(1)制度建设政治上发展和完善隋朝的 文化上进一步发展隋代的 经济上延续唐初的 和 (2)重用人才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如重用原是太子李建成属官的魏征);办学科举,广开才路。使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房玄龄,杜如晦);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纳谏如流,奖罚分明。爱惜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待臣以礼,爱护下属。(3)从谏如流(4)慎用刑法(5)轻徭薄赋,

21、修养生息 (6)力倡节减4、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填空参考答案:羁縻府 安西都护府 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 三省六部制度 科举制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同步测试】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2、唐朝建立于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4、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5、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6、为了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派遣文

22、成公主入藏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7、唐朝疆域辽阔,中西交通发达,国威远远播到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C南非海岸 D波罗的海沿岸8、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 A善于纳谏 B重用贤能 C轻徭薄赋 D唐由盛转衰9、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10、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答案:1-5DAAAB 6-10AADDC【相关素材】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

23、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历史上的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汉文帝相比较。文中赞扬唐太宗以武力统一全国,其才略要高于汉高祖,但功略规模则有所不及。文中认为唐太宗能推行仁政,曲己从谏,畏义好贤,符合儒家的传统规范。认为自周武王后,历八百年而有汉朝,汉朝八百年后而有唐太宗,其所获得的功业成就是十分难得的。尽管范祖禹对唐太宗的评价有些脱离隋末唐初的历史条件与阶级关系,但其一些见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从封建伦理标准出发,仅着眼于唐太宗的个人品质

24、而孤立地进行评价,带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这决非唐太宗一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同心和唐初人民的集体创造。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能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加以总结,并坚持实行。他吸取隋的教训,重视民心,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的经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制定唐律,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因而出现了古代社会比较清明的时期贞观之治。他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遗产。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少年皇帝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

25、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2、严峻形势:(结合巩固统一国家一目完整概括)(1)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繁重: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仍坚持抗清斗争;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边疆:蒙古漠西和漠北各部需要加强管理;(2)统治的根基不稳:民族关系:满洲贵族入关后强行圈地、剃发易服所造成的满汉矛盾尚未消除;辅政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巨大,少数大臣专权跋扈,妨碍皇权高度集中;藩镇问题:三藩割据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统一二、巩固国家统一康熙帝的励精图治1、稳定朝廷秩序: ,但禁止 ,稳定了 ,显示出年轻康熙 。2、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之乱:概况:亲政后的

26、康熙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割据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康熙帝果断决定“撤藩”;后又亲自指挥平叛,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影响: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2)统一台湾:前提: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随后坚持抗清,割据台湾则阻挠了国家统一。过程:A、攻:1681年,郑克塽即位;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派施琅攻占澎湖, 郑克塽投降;B、守:随后设立台湾府,台湾重新归属中央政权。(知识延伸: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是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端)台湾的收复的影响: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

27、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3)平定边疆的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展起来,其首领噶尔丹企图分裂祖国;康熙帝出兵平叛,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兵败自杀。这一胜利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4)加强民族团结(总原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汉族:措施:A、崇尚儒学,尊奉孔子; B、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成效: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对其他少数民族(结合书本P15页历史纵横进行概括):措施:A、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B、册封四大活佛;C、建立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使之成为处理民族事务

28、、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成效: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通过分而治之的手段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专权,击退沙俄入侵(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入侵黑龙江流域,建立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当地少数民族;(2)概况:康熙帝提出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1689年双方签定尼布楚条约,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定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多年的稳定。(知识拓展:中国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问答题

29、试评述康熙帝。(思考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标准,予以全面评价)总评: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功: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智擒鳌拜、恢复开科取士,稳定朝廷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提倡文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书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抵抗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

30、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局限性(知识拓展):对内:大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加强了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先进潮流(发展资本主义),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知识延展康熙帝能够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因: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成、加强;康熙帝英明果敢,富于政治智慧。填空参考答案:处置鳌拜 株连 朝廷秩序 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同步测试】1、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2、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3、“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叛乱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D收复雅克萨之战4、康熙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 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 驻藏大臣长驻拉萨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 B C D5、康熙帝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