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00.23KB ,
资源ID:115944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9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8工程材料概念定义原理规律复习小结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8工程材料概念定义原理规律复习小结资料.docx

1、18工程材料概念定义原理规律复习小结资料18.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概念定义原理规律小结 一、材料部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显现出的塑性变形能力称为 -材料的塑性。拉伸过程中,载荷不增加而应变仍在增大的现象称为-屈服。拉伸曲线上与此相对应的点应力S ,称为材料的-屈服点。拉伸曲线上D点的应力b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它表明了试样被拉断前所能承载的最大应力。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其他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力学性能指标。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就越好。韧性-是指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材料塑性和

2、强度的综合表现。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断裂可以在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的应力下发生,断裂前也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且经常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断裂,因此疲劳断裂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具有的凝固点或熔点。而在非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是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常见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小。金属的结晶都要经历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过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

3、金;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增大,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它是金属材料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马氏体型转变、合金化)金属自液态经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原子从排列不规则的液态转变为排列规则的晶态的过程,称为-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态的转变即相变,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实验证明,在一般的情况下,晶粒长大对材料力学性能不利,使强度、塑性、韧性下降。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就越好。因此,晶粒细化是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相图:是表示合金在缓慢冷却的平衡状态下相或组织与温度、

4、成分间关系的图形,又称为平衡相图或状态图。二元合金系中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下均能无限互溶,并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相图称为二元匀晶相图。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合金系的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在固态下有限互溶,并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共晶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已结晶的一定成分的固相与剩余的一定成分的液相发生转变生成另一固相的过程称为-包晶转变。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固态下有限互溶,并发生包晶转变的构成的相图,叫二元包晶相图。在恒定的温度下,一个有特定成分的固相分解成另外两个与母相成分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称为共析转

5、变,发生共析转变的相图称为-共析相图。共析反应: 铁碳相图:(要掌握)铁素体-碳溶于-Fe中的间隙固溶体,以符号F表示。体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碳溶于-Fe中的间隙固溶体,以符号A表示。面心立方晶格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分子式为Fe3C。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机械混合物,常用符号P表示。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机械混合物,常用符号Ld表示。一般机械零件和建筑结构主要选用低碳钢和中碳钢制造。如果需要塑性、韧性好的材料,就应选用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的低碳钢;若需要强度、塑性及韧性都好的材料,应选用碳质量分数为0.30.55的中碳钢;而一般弹簧应选用碳质量分数

6、为0.60.85的钢。对于各种工具,主要选用高碳钢来制造,其中需要具有足够的硬度和一定的韧性的冲压工具,可选用碳质量分数为0.70.9的钢制造;需要具有很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切削工具和测量工具,一般可选用碳质量分数为1.01.3的钢制造。钢在高温时为奥氏体组织,而奥氏体的强度低、塑性好,有利于塑性变形。因此,钢材的轧制或锻压,一般都是选择在奥氏体区的适当温度范围内进行。钢在热处理时,首先要将工件加热,使之转变成奥氏体组织,这一过程也称为-奥氏体化。奥氏体晶粒越细,其冷却产物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越好。随着合金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合金的熔点越来越低,所以铸钢的熔化温度与浇注温度都要比铸铁高得多。共晶成分

7、的铁碳合金,不仅其结晶温度最低,其结晶温度范围亦最小(为零)。因此,共晶合金有良好的铸造性能。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在固态下经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三个步骤,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C曲线(等温转变曲线,也称为“TTT”曲)表明了过冷奥氏体转变温度、转变时间和转变产物之间的关系。左边一条为转变开始线,右边一条为转变终了线。1 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珠光体(P)、索氏体(S)和托氏体(T)。2 贝氏体型转变中温转变(550Ms) 下贝氏体强度和硬度高(5060HRC),并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度。3马氏体型转变低温转变(MsMf) 马氏体是碳在-Fe中的过饱

8、和固溶体。产生很强的固溶强化效应,使马氏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在c曲线的下面还有两条水平线,上面一条为马氏体转变开始的温度线(以Ms表示),下面一条为马氏体转变终了的温度线(以Mf表示)。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正火:将钢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ACcm(对于过共析钢)点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从而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淬火是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为目的的热处理工艺,最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获得优异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

9、Ac1以下某一温度,经适当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 Ps和Pf分别为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开始线和终了线,两线之间为转变的过度区,KK线为转变的终止线,当冷却到达此线时,过冷奥氏体便终止向珠光体的转变,一直冷到Ms点又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v1相当于炉冷(退火),转变产物为珠光体。v2和v3相当于以不同速度的空冷(正火),转变产物为索氏体和托氏体。v4相当于油冷,转变产物为托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V5相当于水冷,转变产物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调质处理:淬火后再进行高温回火处理。调质处理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力学性能与

10、正火相比,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冷处理:把淬冷至室温的钢继续冷却到-7080(或更低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效:将淬火后的金属工件,置于室温或低温加热下保持适当时间,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将工件表面层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而心部韧性好。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人工件表层,改变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分为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硼、渗铝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疲劳强度,有时也用于提高零件的抗腐蚀性

11、、抗氧化性。可控气氛热处理:向炉内通人一种或几种一定成分的气体,通过对这些气体成分的控制,使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氧化和脱碳。形变热处理:将形变与相变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热处理新工艺。能获得形变强化与相变强化的综合作,是一种既可以提高强度,又可以改善塑性和韧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激光热处理:(1)激光加热表面淬火;(2)激光表面合金化。气相沉积技术:利用气相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的反应物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或化合物的涂层。钢的牌号:普通碳素结构钢如Q235A。优质碳素结构钢:两位数字表示平均碳质量分数,单位为万分之一如钢号45。碳素工具钢: “T”后跟碳质量分数的千分之几如 “

12、T8”。铸钢 ZG270-500表示屈服强度为270MPa、抗拉强度为500MPa的铸钢。合金结构钢 该类钢的钢号由“数字+合金元素+数字”三部分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质量分数的万分之几;合金元素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当其平均质量分数1.5时,一般只标出元素符号而不标数字。合金工具钢:编号前用一位数字表示平均碳质量分数的千分数,如9CrSi钢,表示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9(当平均碳质量分数1%时,不标出其碳质量分数),合金元素Cr、Si的平均质量分数都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高速钢(高合金工具钢)的钢号中一般不标出碳质量分数,仅标出合金元素的平均质

13、量分数的百分数,如W6Mo5Cr4V2。滚动轴承钢 高碳铬轴承钢属于专用钢,该类钢在钢号前冠以“G”,其后为Cr+数字来表示,数字表示铬质量分数的千分之几。例如GCrl5钢,表示的平均质量分数铬为1.5的滚动轴承钢。特殊性能钢 特殊性能钢的碳质量分数也以千分之几表示。如“9Crl8表示该钢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9;1Cr18Ni9Ti表示该钢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左右,铬平均质量分数铬为1,镍平均质量分数铬为,钛平均质量分数铬为1左右。但当钢的碳质量分数0.03及0.08时,钢号前应分别冠以00及0表示。如00Crl8Nil0,0Crl9Ni9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强化铁素体-溶于铁素体,产

14、生固溶强化作用;2形成合金碳化物;3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4、提高钢的淬透性;5提高回火稳定性。渗碳钢通常是指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使用的钢,碳在0.100.25之间。调质钢一般指经过调质处理后使用的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碳0.270.50之间。铸铁是碳质量分数大于2.11的铁碳合金。主要由铁、碳、硅、锰、硫、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组成。铸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切削加上性、减摩性、吸震性和低的缺口敏感性,加之其熔炼铸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所以铸铁是机械制造业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铸铁力学性能标注部分为一组数据时表示其抗拉强度值;为两组数据时,第一组表示抗拉强度值,第二组表示伸长率值,两组数字之间用“

15、”隔开。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又称非铁材料,是指除铁、铬、锰之外的其他所有金属材料。纯铝为面心立方晶格,无同素异构转变。纯铝不能热处理强化,冷加工是提高纯铝强度的唯一手段。 铝合金的强化:固态铝无同素异构转变,因此不能象钢一样借助于热处理相变强化。合金元素对铝的强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和细化织织强化。钛及其合金的主要特点是比强度高、耐腐蚀。钛具有同素异构转变,在8825以下为密排六方晶格的Ti相,在该温度以上为体心立方晶格的Ti相。合金元素可提高钛的强度,也影响到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时效和化学热处理等。铜及其合金按其表面颜色,分为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其中后三种为铜合金。黄铜是以锌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只含锌黄铜称为普通黄铜。白铜是以镍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青铜是除锌和镍以外的其他元素作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滑动轴承合金是用来制造滑动轴承中的轴瓦及内衬的合金,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1)常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极限。(2)耐磨性好,与轴的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能好(3)有良好的磨合性和抗蚀性能。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应是在软基体上均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