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6.55KB ,
资源ID:11588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88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级理论复习重点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级理论复习重点详解.docx

1、三级理论复习重点详解201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

2、觉。人们又把各个感觉结合起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6、需要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能力说明了人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则表现了个人的人格特征。7、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与人的需要(好恶)有关,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8、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我们常以支配力量的强弱来评价意志力的强弱。9、认知、情绪和情感和意志是

3、以心理过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心理特性既表现在他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10、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11、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1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如是否积极、乐观、依他、意志等。13、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

4、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1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15、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可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来研究。17、19世纪以来心理学观点及代表人物:构造心理学冯特及其学生铁钦钠,企图用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研究,而不考虑意识的来源、意义和作用。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和安吉尔,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故重视研究心理在适应

5、环境中的机能和作用行为主义美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直接去研究行为,查明刺激和反应间的规律性关系(即),以预测行为,并通过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奥地利弗洛伊德,不仅注重对意识的研究,而且开始了对潜意识研究(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他还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18、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被称为区别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6、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当前,认知心理学开始与认知神经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结合起来。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19、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的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和外周神经系统。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和中间神经元。3、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脑神经:12对(包括各

7、种感觉和运动机能的神经)脊神经:31对,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从功能上,可以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自主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节有机体能量。后者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机能平衡。4、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脑干:脑的最古老部位,也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桥脑是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中脑里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上的网状结构调节脑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

8、的神经结构,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间脑:主要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丘脑是调节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的激素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5、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边缘叶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6、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称“单侧化”。左半球(右利手):言语功能占优势,如概念形成、逻辑推

9、理、数学运算等。右半球:不需言语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乐、美术活动,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等。美斯佩里做的“割裂脑”实验,进一步证明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也与感受性成反比。2、韦伯定律,指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费希纳定律指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呈正比。两者都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3、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叫感觉适应。对暗适应是感觉性提高的过程。感觉后像指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各种感觉器官都能产生感觉后像。4、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如彩色对比、明度对比、味觉对比等。5、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广告设计效应、环境色彩装饰引起的心理感觉等。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780纳米间的电磁波。锥体视觉神经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这是暗视觉。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觉异常的人看到的是物体的明度,而非颜色,色盲检查表的原理即明度相同而色调不同。7

11、、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空气振动在中音时(1000-4000赫兹)时,听觉的阈限值最低,即此区域人对声音最敏感,耐受性也较高。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叫听觉适应,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干扰,使听觉的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觉性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老年人先丧失高频声音的听觉,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8、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咸、酸和苦四种,痛觉遍布全身,皮肤对痛觉难以适应。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只要对机体造成了伤害,都会引起

12、痛觉,痛觉对机体有保护性的作用。痛觉的感觉性差异与个人的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9、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点:是关于对象整体的印象;知觉对某种感受具有选择性;知觉的映像相对稳定即恒常性;对外界物体的经验解释即知觉的理解倾向。10、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看东西时越近越费劲,是双眼视轴辐合的作用。相对位移时,近物移动快,远物移动慢,叫运动视差。两眼看同一样东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并不一样,这就是双眼视差,立体摄影、立体电影即应用此原理。生物钟即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

13、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节律,一般是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11、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当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错觉为运动,叫似动现象,电影、霓虹灯动感、路牌广告中画面变化都应用此原理,运动错觉还包括诱导运动、自主运动、飞行员翻转飞行导致的倒飞错觉等。1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知觉是整体的反应,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而感觉是个别感觉器官参与活动;知觉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感觉受刺激物的性质影响。13、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4、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知觉带来

14、固定的倾向, 是客观存在的。第四节 记忆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再认即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这叫遗忘。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创始人,后人根据他的研究,画了保持曲线。保持曲线即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是负加速度型曲线,速度先快后慢。4、表象是对过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概括性,这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向

15、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的作用。5、认知心理学是把记忆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根据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6、瞬时记忆的特点,第一是记住信息的方式是以形象为主,以感觉后像的形式存在,第二是瞬时记忆容量很大(9-20比特),保留时间很短,在4秒以内, 第三是若对瞬时记忆中和信息加以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7、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具有以下特点:(1)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易受干扰,发生遗忘。(2)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

16、而不是形象。()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识到。其来源有瞬时记忆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提取出来的信息。()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8、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其特点是:()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编码有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长时记忆的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反之。系列开头或末尾的材料中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应。第五节

17、 思维、语言及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根据思维的的形态,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探索问题方向的不同,分国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其中幻觉属于精神异常,而幻想则属于有意想象的一种。4、概念以词来标示与记载,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原型启发和定势。5、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表达性失语(布洛卡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接受性失语威尔尼克视觉性语言中枢顶叶和枕叶失读书写中枢额中回失写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1、意识是在清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即是

18、觉察,既包括外部,又包括内部的觉知,既涉及觉知当下的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作出的反应和评价。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整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无意识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2、睡眠分加四个阶段。一个睡眠周期通常在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绝大多数的梦发生这一阶段。梦境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注意广度约为72,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约为4-6个;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注意(力)分配的

19、两个条件:所从事的活动有些部分相当熟悉;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不在同一感觉通道。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71 需要与动机概述1、需要是个体内部的一个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按其产生的角度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满足的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的内驱力,动机也可由外部因素即诱因引起的,即社会性动机。3、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理论假设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需要层次是由低到高逐渐满足的。又分为缺失性需要和生长需要。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

20、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4、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部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外部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决定作用。6、从生物变化的角度可把情绪的内容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一般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敌意、焦虑。7、从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具

21、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即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情,心境持续短的可有几个小时,长的可达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2)激情:一种强烈、爆发式的、保持时间短的情绪体验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映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激情的状态下,人的认识范围变的狭窄,分析能力、自控能力将降低。(3)应激是在出现突发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如认知障碍、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的情绪。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将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还会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9、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

22、的心理过程。10、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在确立目的过程中,动机之间往往有矛盾,常常会有难以做出抉择的矛盾心情。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如下形式:双趋式冲突。二中选一的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型。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只能避开一个相对损失小的目标。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各有利弊,难以抉择。如考个名校,但又担心报名的人多,竞争激烈考不上,又失去了上其他学校的机会。双重趋避式冲突。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的矛盾心情即双重趋避式冲突。如一种是收入高但压力大的工作,另一种是收入一般但社会地位高的工作。(2)执行决定阶段。(3)意志品质。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

23、相反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果断性(相反品质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坚韧性(相反品质是虎头蛇尾和执拗)和自制力(相反品质是怯懦和任性)。第九节 能力与人格9.1人 格1、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的特点是与某种具体活动相联系。2、智力是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组成智力的诸因素中,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3、能力、才能和天才。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具备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叫才能,接近完美的才能即天才。5、按能力的结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按与先天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24、而晶体能力是后天不断学习形成。10、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11、气质类型理论学说:体液说。希波克拉特(古希腊)四种体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2、巴甫洛夫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它们又有强度、平衡型、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神经活动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平衡型,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平衡,不平衡中是兴奋占优或抑制占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相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不灵

25、活之分。两种基本过程的三个特征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从理论上可以组合成12种不同的神经活动活动类型。其中强、不平衡、灵活或弱、不平衡、灵活是不存在的,即神经过程不平衡的人,两个过程之间的转化都是不灵活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神经活动类型内外向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外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外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内黏液质弱抑制型内抑郁质14、 大多数人的神经活动过程是中间型或混合型的,不必对号入座,应因人而宜,认真分析。15、如何看待气质类型:()气质具有稳定性和相对的可塑性。()就气质的动力特征而言,气质的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气

26、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和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并对择业产生影响。()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相对而言,多血质、黏液质的人更易适应环境的变化。9.4 性 格16、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17、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18、从组成性格各方面的静态分析,可以性格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

27、和理智特征。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9.5人格理论19、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自我”遵循现实性的原则,“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他认为当三者处于协调的状态的时候,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态;当三者发生冲突且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20、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他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一个基于人格特质理论模型。他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特质。

28、他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用此表所确定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23、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艾森克反对把人格表现抽象化,他将许多人格特质归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三个基本维度或类型上,实际上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格的描述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具层次性。他用内外倾和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作为坐标系,构成了四个象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格,并与希波克拉底、巴甫洛夫的理论相吻合。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标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29、涎生。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3、关于社会行为,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勒温公式:B=f(P,E),即个体行为是个体和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5、关于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美国学者霍兰德提出了三阶段理论: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

30、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时间:20世纪20年代开始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6、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即在研究中要尽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去除“有色眼镜”和“预设”立场;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2)系统性原则,把社会心理及行为置于系统中考量;3)伦理原则,避免对被试者造

31、成伤害。8、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论。试图用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学习过程大约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1、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如劳动教养制度。4、社会化的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遗传素质如脑的智能基础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5、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2)学校: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4)参照群体: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