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5.11KB ,
资源ID:115800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800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四章旅游心理学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四章旅游心理学概述.docx

1、第一四章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概述教学要点:旅游心理学的性质、研究方法、意义。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旅游心理学的性质、研究方法、意义(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

2、象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旅游心理学的主体。旅游心理学研究与旅游现象有关的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具体分为:1、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2、旅游服务心理和行为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研究任务: 1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研究旅游者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4、研究服务心理 5、研究企业从业人员心理 6、研究旅游管理心理 二、研究方法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方法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条件下,直接察看、了解

3、和分析他人言谈举止等外部表现以探求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由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地对些条件加以控制和改变,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结合经常业务来进行。3、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量法是用量表测量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方法。能力测验、性格测验、人才测评等,都是旅游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法。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的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谈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被调查者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事先拟定好的表格、问题等形式来研究其心理的一种方法。总之,旅游心理的研究方

4、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研究时,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准确而客观的数据资料,以利对旅游心理作出一个完整的评定。三、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一)旅游概况1、定义: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李天元旅游学)2、发展(1)古代:徐霞客,李白,司马迁,马可波罗等,出于贸易,战争,宗教活动,文化交流等目的,富贵阶层的奢侈消费。(2)近代:19世纪中叶,托马斯库克于1841年组织了570多人从莱斯特到12英里外的洛赫伯勒,参加当天在那里举行的禁酒大会。

5、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1845年,开始进行商业性的旅行社业务,即现在的“通济隆旅行社”。(3)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旅游革命”。客观原因:A 国际环境相对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繁荣,交通工具方式多样、快捷方便。C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主观原因: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重复、单调,人们身心紧张,需要时间外出旅游、休闲。 (4)现状:大众性活动,缓解压力,回归自然,求新、求知、求异、求险、求刺激,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经济,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二)心理学概况1、概念何为“心”,即思想、情感;何为“理”,即条理、准则、规律;何为“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

6、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即关于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规律;何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产生和发展。(1)哲学上的心理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力士多德、柏拉图就对“灵魂”进行了研究,其中亚力士多德的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学专著。(2)科学的心理学。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心理学产生。(3)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代表人物A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B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C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3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

7、过程:低级的情绪表现和高级的社会情操;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世界观个性心理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三)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旅游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对旅游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旅游心理学。(四)研究意义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旅游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合理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作业:旅游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旅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教学要点:旅游心理学的性

8、质、研究方法、意义。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旅游心理学的性质、研究方法、意义(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二章 旅游心理学和相关学科 一、普通心理学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

9、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就是要查明事物之间的确定的因果关系,并揭穿其本质和规律。如果说心理学能猜到“心理”的话,并不像江湖算命先生胡说的那样不可捉摸,而是只要把事情的因果关系搞清楚就能猜,否则绝不可能。因此,心理现象尽管与物理现象、化学现象不同,但它们都服从因果关系。人的心理现象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个性。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 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或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我们闻到的气味,听到的声音,看见的颜色,用手触摸物体时,产生的冷、热、硬、软

10、、光滑、粗糙等这些就是人的感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能分辩出整体物体如花朵与大理石,汽车与树木,这些是知觉,知觉比感觉要复杂一些。我们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我们大脑中重现就是记忆,记忆是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人们还能想出自己未经验过的事物,如西游记里创造的孙悟空,这就是想象。人不只是通过感知和想象反映事物的形象,而且还借助于语言符号,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方法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科学家对研究对象追根溯源,有所发现和发明;军事家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之外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表现。总之,以上所描述的各种心理现象,就是人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和

11、对象在认识方面的心理活动。 情感过程 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如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情或冷淡,高兴或烦恼,沉静或激动等等,这些就是情绪、情感的表现。 意志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加工,改造它。为了加工、改造客观事物就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就叫做意志行动。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特别要指出的是“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它是伴随着心理过程发

12、生的。2、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例如,有的人才华横溢,善于写作;有的人能歌善舞,富有表演才能;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这是个性在能力上的差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

13、性情暴躁;有的人性情温柔;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这些都是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 心理过程与个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又可以调节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因此,要全面深入了解人的心理,就必须把心理过程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

14、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简言之,他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2 、具体研究内容 社会化: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社会认知:途径、偏差、社会归因 社会动机 社会沟通 社会态度 人际关系 三、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1924-1932 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实验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心理学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规律,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已达到最大的工作绩效,内容包括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四个层次。 (一)团队的心理功能 1、产生心理合力 2、形成心理互补 3、联络心理感情 4、出现心理激励 (二)团队中的人

15、际沟通1、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1)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理解的一致性 2)沟通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3)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 4)人际沟通的信息通道要适当和畅通 2、人际沟通的主要工具 1)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 2)非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主要由运动性体态、人际空间距离、辅助语言和类语言等方式构成。 (三)团队中的人际认知 1、对他人仪表的认知 2、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3、对他人个性的认知人际印象 ;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1)一致性倾向 (2)既有评价是基础 (3)中心特质是核心 2、人际印象中主要心理效应与偏差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16、是指第一印象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对新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 (2)近因效应 近因就是人们根据最近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有关他人的印象,即新近印象。而近因效应是指印象对人际认知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了强烈影响作用。 (3)晕轮效应 我们常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调侃这样一种现象,这在社会心理学里就叫做晕轮效应。它指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推及扩展到对该人其他特征的认知上去。 (4)刻板效应 刻板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印象,即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5)投射效应

17、 即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效应对他人的感情、意向往往做出错误的评价。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三)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时空性因素 2、类似性因素 3、互补性因素 4、相悦性因素 5、特质性因素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原则 1、换位原则 即将心比心原则 2、互尊原则 3、相容原则 4、理解原则 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1、从管理者角度分析 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的领导班子。 第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第三,推行员工

18、参与管理的民主领导方式。 第四、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第五,加强团队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2、从员工个人心理方面分析 首先,加强自我意识修养。 第二,重视个性的锻炼。 第三、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作业:旅游心理学的产生?第三章 旅游知觉教学要点:旅游知觉、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知觉、社会知觉、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

19、养目标:了解旅游知觉、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的意义及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 (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第三章 旅游知觉 一、旅游知觉概述(一)知觉和旅游知觉的概念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旅游知觉: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二)旅游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选择的过程就是区分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双关图 影响因素: 旅游刺激对象本身的特性:颜色、形状、大小、亮度、运动等与

20、背景形成较大差距 旅游者主体本身的特性:需要、动机、期望、经验、态度、个性等 2 、理解性:人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旅游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他们标示出来。 作用:理解使旅游者的知觉更为深刻 理解使是知觉更为精确、理解能提高知觉的速度、影响理解的因素:言语的指导、实践活动的任务 、情绪状态。3 、整体性(组织性) 旅游知觉的对象由旅游刺激物的部分特征或属性构成,但旅游者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旅游刺激情境。甚至当旅游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直接作用于旅游者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一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印象。 知觉组织的原则: 接近原则:在时间或空间上比

21、较接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性质或形状相似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成 为知觉的对象。 闭合原则:若干旅游刺激对象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易形成一个知觉单位。 连续原理: 几个刺激对象在空间和实践上具有连续的性质,易被人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背景律:对象和背景是知觉整体的一部分,背景的变化会对知觉对象产生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旅游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不变。 颜色:煤是黑色,雪是白色,旗是红色 原始部落的人初次走出大森林,将牛看成虫子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运动变化的对象 2、主观因素 兴趣、需

22、要和动机、个性、情绪、经验 (四)旅游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媒介: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人体生物钟;计时工具;影响时间估计的因素: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时间标尺的使用 3、运动知觉: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 4、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棉花和铁 大小错觉:早晨和中午的太阳 运动错觉:长途旅行后躺在床上,感觉床像火车车厢在运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二、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一)对人的知觉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

23、的知觉 3、角色知觉 角色指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从事的职业、承担的责任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套行为模式 4、社会知觉误区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首次效应):首次接触时留下的印象。主要感知对方的容貌、表情等外在的东西。(时间上) Walster,1966: 电脑舞会,有电脑随机安排舞伴,中间休息时问卷调查对舞伴的印象,结论:外表是影响喜欢程度和再次约会的重要原因 Feldman,1971 :分析 1900-1968 年美国总统当选人,发现身材均比对手高,身材高大有可能有较多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格品质,更值得信赖 凯里的代课教师的实验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月晕效应、光圈效应、泛衍效应):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

24、对象的总体特征 (内容上) 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处是一个人的照片,对甲组同学说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对乙组同学说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惯犯,让大学生从外貌说明其性格特征 刻板印象: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地、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台湾学者李本华、杨国枢, 1963 :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印度人:迷信、懒惰、罗乌、肮脏 英国人: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肃 德国人:由科学精神、进取、爱国、聪慧、勤劳 法国人: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日本人:善于模仿、爱国、尚武、进取、有野心 俄国人:焦化、欺诈、有野心、残酷、唯物 期望效

25、应(皮格马利 效应):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王,爱上自己雕刻的大理石少女雕像,感动爱神阿弗洛狄忒,赋予雕像生命,结为夫妻。 指期望会变成现实 假定相似性偏见:认为他人和自己相同的现象,特别是在年龄、民族、社会地位相近时。 投射作用:个人将自己身上的特征归到他人身上 行动者观察者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对导致某一行为产生的原因的个人力量和环境力量有不同的认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 (二)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三)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生理的自我:身体、衣着、家庭、父母态度、所有物自豪或自卑;社会的自我:荣誉、地位、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尊或自卑;心

26、理的自我:智慧、能力、道德水平自我优越感 作业:旅游中的社会知觉的特性?第三章 旅游知觉教学要点:旅游知觉、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知觉、社会知觉、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参考书标本等。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了解旅游知觉、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的意义及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社会知觉、条件知觉、风险知觉 (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27、 布置作业: (2分钟) 三、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时间知觉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它主要受到二方面主观因素的影响: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 游客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旅途要快 即要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由甲地到乙地的行程,利用有限闲瑕时间完成计划内的所有旅游安排。 2、游览要慢 就是到达旅游目的地后的整个浏览过程时间要充足,游客外出旅游的真正目的在于游览风景名胜、历史古迹,领略旅游地的风土人情,这就是所谓的“饱眼福”。 3、活动准时 首先,游客活动不准时就会超时,超时会造

28、成不良后果。其次,旅游活动的安排是按计划进行的,倘若有一次活动不能准时,就会导致计划不能顺利实现,旅游活动内容将要重新调整,甚至有时还要压缩或减少其他旅游项目,这都是游客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在人们选择旅游地同时,还要考虑从居住地到旅游点的距离。 1、距离对旅游心理的阻止作用 所有的旅客都知道,旅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包括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等。旅游距离越远,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一部分游客产生畏惧的心理。 2、距离对旅游心理的吸引作用 远距离的目的地则无形中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能使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远距离会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感,给人以更

29、广阔的想象空间。正是由于这种神秘感和“距离美”,使距离磨擦力产生一种对抗力。 3、距离在旅游知觉中的曲解 人们对于所居住和旅游的这个世界的地理位置,往往会产生知觉上的失真或曲解现象。由于旅游者对生活方式、文化和气候的知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离某地较远的目的地往往被看成与其实际距离不相符的位置上。 (三)对旅游地的知觉 对旅游地的知觉是指人们在前往某一旅游地之前对该目的地的知觉,也包括对亲眼所见并身临其境的旅游目的地的知觉。前者的知觉结果影响人们对目的地的选择,后者的知觉结果则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后续行为。 人们外出旅游首先要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其需要和兴趣的旅游地。虽然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关

30、于某旅游地的信息,但由于内容较少且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仅仅凭这种被动知觉是远远不够的。人们一旦决定外出旅游,他就会主动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选定具体的旅游目的地。当然,由于兴趣和需要的不同,人们会关注于不同的旅游地、选择不同的旅游目标。 1、对旅游景点的知觉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知觉是游客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部分。旅游景点必须具备独特性和观赏性,这样才能把旅游景观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需要结合起来。旅游景点影响游客知觉的因素有:旅游景点是否独特;气候是否宜人;交通是否便利;服务是否周到。 2、对旅游设施的知觉 旅游设施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体育设施等专业设施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是为旅游者的需要而存在的,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 游客关于旅游设施的知觉对他们的旅游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旅游设施作用于人,从而使人产生以下的知觉活动: 1)视知觉方面旅游设施的形状、结构、材料、光亮度等方面的科学组合会给游客舒适的知觉。 2)听知觉方面不同的声音能产生不同的环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