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8.35KB ,
资源ID:115742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74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流行性疾病知识讲座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流行性疾病知识讲座教案.docx

1、流行性疾病知识讲座教案常见流行病的预防方法1、 流感,对于流感,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预防尤为重要。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积极有效手段。据一般情况而言,流感流行特点是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为流感流行季节。由于接种疫苗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免疫保护,因此,每年都要在流感高发期来到之前的9月12月接种。由于病毒毒株的变异和疫苗抗体有效期只能维持一年,所以每年都要按时接种。同时辅助预防方法使用优质的润肤膏搽鼻孔,保持皮肤湿润,不易干燥爆裂,减少伤口;经常饮用绿茶。绿茶含有儿茶素,能增强抵抗力,同时具杀菌功效。经常闻绿茶的蒸气,有助通鼻,保持鼻道黏膜湿润。不习惯饮茶的人,可闻茶的蒸气以替代。(切

2、记:别错用普洱等黑茶或红茶,因为该类茶经高温处理,将儿茶素破坏)。同时也该注意个人卫生,需加强锻炼,勤换洗衣物。2、 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止,预防应注意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若重者要到医院对症治疗,纠正因为腹泻而造成的脱水。3、 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不吃发霉与变质的食物、不到不卫生的摊点用餐、食物必须煮熟煮透、隔夜食品应重新加热,提倡吃带皮带壳的水果。4、 高血压,应该适当多吃些鱼类和豆制品,因为鱼类蛋白、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而且具有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鱼类所含的多

3、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和改善凝血机制的作用,可减少血栓形成,清蒸鱼是最好的食谱,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丰富的维生素对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好处。同时天气转凉后,外周血管收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升高,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定期服药。5、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而且传染性强。水痘的潜伏期多为半个月,起病较急,先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乏力不适、四肢酸痛或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发热通常在39摄氏度以下,般经过25天消退,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由躯干向头面部和四肢蔓延,起初为针尖大小时散发性红斑,迅速变为丘疹,数小时至1天内发展为绿豆样的水疱,周围可有红晕,水痘开始为清澈的水珠状,以后

4、逐渐浑浊,疱壁薄而易破,常伴有瘙痒,23天后干燥结痂,随后痂皮脱落,2个星期后愈合,不留疤痕。要从发病到皮肤完全干燥结痂才可解除隔离,而接触过水痘患者的易感人群,应观察3个星期。患者每日要更换内衣,将其洗净后煮沸30分钟消毒。房间可以阳光或紫外线消毒。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春天易在儿童中流行的疾病,患者般多为15岁以下儿童。流脑起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病初起似感冒,有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病菌进人脑脊膜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预防方法除了按时注射流脑多糖菌苗外,注重室内通风,适当户外活动也很重要。 7、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5、简称“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如发现有以下症状:起病急、有怕冷、发热、令力(无力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疼、腹泻(3-5次以上/日)里急后重(解了大便后刚起来又有想解的感觉),大便带粘液或脓血等可初步表判定为疑似细菌性痢疾;再进一步回忆有无不洁食物史和进行大便化验后可明确诊断。应该注意的事: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必须洗手。2、做到不喝生水(包括桶装水);生吃的水果必须先洗净,削皮;不吃已熟透变质的西瓜,不吃地摊上零卖的菠萝,不吃小商贩在校内贩卖的任何食品。3、食堂就餐最好带上自己专用的餐具,尽量少吃凉拌菜或火锅,不吃烤肉串,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若发现

6、食物有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请膳食科同志进一步查验鉴别留样。4、搞好宿舍卫生,积极灭蝇、灭蟑螂。细菌性痢疾的消毒方法,痢疾杆菌喜欢在2040的高温下生存,在37时生长繁殖快。但在阳光下30分钟即可死亡,在5%的“来苏儿消毒液”及煮沸的水中可迅速死亡。个人餐用具煮沸消毒效果好,公共场所用含氯制剂喷洒或擦拭。8、 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蚊灭蚊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措施之一。乙脑是常见流行病,临床无特效治疗,但只要防治得当完全可以控制,群众不必恐慌。目前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

7、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乙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患病的家畜(禽)要及时处置,严禁人畜共住。二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消除蚊子孳生地,落实个人防蚊措施。如夜晚就寝放好蚊帐,夜晚在室外工作者要在暴露部位涂搽防蚊油等。三是适时进行乙脑疫苗接种,特别是6月龄至6岁儿童要进行免疫接种。6个月以上至7岁以下的儿童,在乙脑流行季节1个月前,要注射乙脑疫苗。乙脑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媒介蚊的孳生活动有密切关系。人被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症状,短的4天,长的约21天,一般为1015天。此期无任何表现,故称为潜伏期。起病常突发高热、

8、恶心、呕吐、嗜睡,年龄较大的小儿还会说有头痛症状。9、 过敏症,应该从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起。 饮食上仍以高热量为主,再就是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预防春季过敏症大有益处。预防乙脑的措施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大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常侵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乙脑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南方地区一般在 6 月份开始流行,北方地区要晚 1 个月。其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猪是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三带喙库蚊,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由于乙脑病毒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速度非常快,

9、治疗起来相当困难。病人症状严重的,常见剧烈头痛、脖颈僵直、喷射性呕吐、全身抽搐、神志不清、肢体瘫痪等。与其他传染病相比,乙脑的发病数虽然不高,但患病后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病愈后留有后遗症。 特别应该警惕的是,乙脑初起时,发热、头痛等症状与感冒相似。如果把乙脑误认为是“感冒”,自己乱服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夏秋季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救治良机。 乙脑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均有流行。 乙脑的预防措施: 一、开展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免疫程序,儿童在 1 岁

10、时注射一针, 2 岁和 7 岁时再加强注射一针。 我国乙脑病例中岁以下儿童占以上,岁以下约占,乙脑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为流行区岁以下儿童及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流行区儿童 1 岁时注射 2 针,中间间隔 1 2 周; 2 岁时注射 1 针; 6 岁和 10 岁时再各注射 1 针。疫苗进入人体一个月后免疫力达到高峰,故应在乙脑流行期到达前一个月完成接种。打乙脑疫苗时应注意:有神经系统疾病和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注射,正在发热和患其他疾病的人应暂缓注射。在乙脑流行季节不宜接种乙脑疫苗。 目前在我国,乙脑疫苗不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计划免疫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其免疫接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与疾病预

11、防控制中心根据本地疫情发展动态组织实施。 二、消灭蚊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消除蚊子的孳生地,如清理积水的池塘、水沟、水坑、窖井、水池、消防水桶、废轮胎、化粪池、地下室、坛罐、破缸、罐头盒等;并经常清理室内的假山、花盆、泡菜坛、冰箱接水盆的积水等,填平积水坑,疏通积水沟,铲除杂草等;做好家庭防蚊灭蚊工作,如挂蚊帐,使用各种防蚊设施,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药物灭蚊方法是:室内滞留喷洒,常用的药物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等,以复配药剂效果为好。 三、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隔离期应着重防蚊。 四、搞好牲畜卫生,子猪应注射兽用乙脑疫苗。 预防艾滋病常识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

12、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 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 7-10 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

13、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 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 3 岁以前死亡。

14、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

15、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 100% ,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 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 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

16、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

17、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 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

18、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麻风病防治知识问答一、什么是麻风病? 答: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粘膜损害处含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 三、麻风病的

19、传染方式和途径是什么? 答:麻风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 1 )长期密切直接接触传染。( 2 )经飞沫呼吸道传染。( 3 )间接接触传染。 其侵入途径为:传统的看法认为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但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呼吸道才是麻风菌的主要侵入途径,特别是这些部位的粘膜有破损时,更有利于麻风菌的侵入。 四、麻风病的潜伏期有多久呢? 答:麻风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 2-5 年,甚至更久。 五、麻风病的早期体征与症状是什么? 答:( 1 )皮肤出现一块或多块斑疹,斑疹平坦或边缘高起,丧失触觉、痛觉、冷热觉、不痒,也无刺激症状。( 2 )面部、耳朵及手部皮肤增厚,呈亮红色,眉毛脱失,受

20、累部位感觉丧失。( 3 )有时虽无斑疹但手或足部感觉丧失并伴有神经粗大及触痛。( 4 )由于某些神经受损,手及足部出现闪痛及运动困难。 六、麻风病能否治愈? 答:麻风病可以治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三种药物(氨苯砜、利福平及氯苯吩嗪)联合治疗麻风病是非常有效的。少菌型联合化疗用氨苯砜利福平两种药物,治疗 6 个月。多菌型联合化疗应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治疗 24 个月。 七、患了麻风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直接结果呢? 答:会出现如下结果:( 1 )手及足部出现难愈性溃疹;( 2 )眼脸不能闭合,眼球破坏以致失明;( 3 )手指及足趾蚀脱;( 4 )钩手(手指屈曲);( 5 )垂腕

21、和垂足。 八、麻风病是否属于免费治疗? 答:属于免费治疗。凡患麻风病的病人一旦确诊后,国家将免费提供优质,高效的联合化疗药物给病人服用。 九、现在麻风病的治疗是采取集中隔离治疗或自行在家隔离治疗呢? 答:根据病人意愿可以选择到麻风村集中隔离治疗,也可以自行在家治疗。 十、麻风病人治疗多长时间后不具传染性? 答:麻风病人只要经过正规的联合化治疗 7 天左右,即使查菌阳性,也丧失了传染性。 十一、麻风病报病有奖吗? 答:发现麻风病人都获奖励,群众发现确疹为多菌型、少菌型麻风病的,每例分别给予奖金 150 元、 100 元,国家干部职工发现的分别给予奖金 50 元、 40 元。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

22、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中。 当人们感染上乙肝病毒后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肌肉、关节或胃部疼痛、腹泻和呕吐、黄疸(皮肤或眼睛发黄)。乙肝病毒也可以造成慢性(长期)感染,甚至会造成永久性的肝损害(肝硬化)、肝癌,直到死亡。 谁会感染乙肝?谁是最危险的? 任何人都可能会患上乙肝,但是婴幼儿是最危险的。一旦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就有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危险,而慢性乙肝又可能有发生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乙肝病毒比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强 100 倍。其主要传播途径有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儿童传染给儿童、通过不安全注射和输液、通过与感染者的性

23、接触。 怎样预防乙肝? 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而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乙肝疫苗只预防乙肝,并不预防其他引起黄疸症的疾病。 乙肝疫苗需要接种多少针?何时应该接种? 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新出生的婴儿一般在 6 个月内要完成三针次的接种,才能保证产生保护作用。 为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把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第一针接种应尽可能在出生后立刻进行(最好在 24 小时内)。 出生后,乙肝疫苗、卡介苗通常一起接种,但应在不同的肢体或部位接种。如果漏种任何一种疫苗,应尽快补种。 什么情况下孩子不要接种乙肝疫苗? 1 、患有肝炎、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应

24、接种乙肝疫苗。 2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或属于过敏体质者也不应接种乙肝疫苗。近期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治疗-流脑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方法: 1、注意个人卫

25、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 2、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年;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3、流脑是儿童中多发传染病,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和其他儿童的预防工作。近期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治疗-腮腺炎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

26、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

27、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 腺导管

28、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剌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

29、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为高峰,515岁儿童最易得病。临床表现病初先发热,有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甚,肿胀于1-3天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10-14天可痊愈,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早期和隐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高度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空气借飞沫传染。预防措施 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腮腺炎预防措施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隔离患者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有接触易感儿童,口服板蓝根冲剂等。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

30、消退为止。对接触者应逐日进行检查,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见有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3.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二)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有时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3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一般成人血、胎盘球蛋白及丙种球蛋白均无预

31、防作用。 (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初次接种为2岁,无副作用,个别小儿可有低热、皮疹等轻微症状。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慎重。 (四)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乙脑流行期灭蚊防蚊技术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