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培优高考历史培优高中历史培优高考历史培优 高中历史培优:高中历史学科培优补差计划 历史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开学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
2、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想象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3、、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学生学习任务紧张,根据学校要求,不准在课下增加学生负担。因而在学习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方法措施 1、加强思想重视,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跟上队伍。 历史课是在初中未能得到重视,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也存在“城乡差别”,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自我加强思想重视,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解决,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跟上队伍。 2、加强课堂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尽量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好,主动性就高。课堂教学组织的 不好,则学生就会厌学、不学。因而在本学期内,要从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4、强化课堂效率,强化学生学习。 3、多找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谈话。加强对薄弱学生的督促。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后进生的出现,大多集中在约束了较差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为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趴在桌子上听课,时间长了,也就逐渐掉队。所以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盯紧,时刻观察,多找谈话,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4、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多设置有挑战力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允许学生发言,允许多种声音,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要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5、。 5、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促进整体发展。 在本学期,将按照以上思路进行培优补差。1、加强课堂管理,对“学优生”做好拔尖,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定期检测 历史学科组 高中历史培优:高中历史培优资料一:历史大题 高中历史培优资料一:历史大题 2012年全国卷二历史大题部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英国
6、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检测器相继问世。 英国丹佛市首次把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
7、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
8、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
9、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货宝”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_高中历史培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_高中历史培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答案 王莽改制 一、王莽新朝建立于公元8年,灭于公元23年。 二、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 “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
10、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三、评价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一场地主阶级为自救而进行的改革,改革针对的是当时土地兼并、奴婢泛滥的社会现实。从改革内容看,其中的王田制是井田制形式下的限田和均田,其实质是要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而不许买卖奴婢等含有关心民间疾苦、保护和扶植小农利益的要求,其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王莽改制的结
11、果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却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王莽集团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最终政权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了。 四、王莽改制失败原因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注: 解释 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所有制,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 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12、.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去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不恰当的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改革措施,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 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
13、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 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参考答案 40(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加)。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
14、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41 示例一: 1】 观点: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本人认为该观点正确。 2】 论据一:西方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洋务运动等。 3】 论据二: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 4】 论据三: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5】总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二: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
15、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 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_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
16、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 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5(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高中历史培优:高一历史培优 高一历史培优资料(一) 1.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你认为下列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 A.都具有片面性 B.都具有相对的进步性 C
17、.都阻碍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标准是( ) A.考试成绩 B.道德水平 C. 工作业绩 D.出身门第 3.武将专权是古代历史上威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个严重问题。北宋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是( ) A.将统领军队之权与调兵之权分离 B.建立府兵制,避免将帅拥兵自重 C.采取募兵制,明确兵将的隶属关系 D.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地方军队 4.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力的变化 C.中国革命形式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的几种近代工业的共同点是
18、( ) A.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都采用机器生产 C.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D.其产品都走向市场 6.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是( ) A.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B.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C.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D.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7.19世纪末我国先后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他们的共同点是( )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武装反帝 C.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D.依靠政府进行改良 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 A.提倡民主共和 B.提倡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9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
19、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C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没经验可借鉴 D告诫同志作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10在1933年间美国大约有1000万英亩的棉花被耕掉,另有22万头大猪和600万头小猪均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 B. 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 C美国的农牧业遭到了自然灾害破坏 D.美国重工轻农损伤农民积极性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
20、,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曰:“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 国君者,其故在其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三 清高宗(乾隆帝)曰:“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身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唐太宗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明太祖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清高宗对设置宰相有
21、何看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封建政治的发展趋势。 (4)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设置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试说明其理由。 BDAAB ACBAA 11,(1)看法:凡事与宰相商量,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积极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看法:宰相擅权危及君主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3)看法:以宰相治天下,君主便成傀儡;宰相以天下为己任,目无君主,尤为不可。所以宰相不可设置。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日趋加强。 (4)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BDAAB ACBAA 11,(1)看法:凡事与宰相商量,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2、 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积极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看法:宰相擅权危及君主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3)看法:以宰相治天下,君主便成傀儡;宰相以天下为己任,目无君主,尤为不可。所以宰相不可设置。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日趋加强。 (4)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BDAAB ACBAA 11,(1)看法:凡事与宰相商量,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积极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看法:宰相擅权危及君主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3)看法:以宰相治天下,君主便成傀儡;宰相以天下为己任,目无君主,尤为不
23、可。所以宰相不可设置。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日趋加强。_高中历史培优。 (4)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BDAAB ACBAA 11,(1)看法:凡事与宰相商量,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积极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看法:宰相擅权危及君主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3)看法:以宰相治天下,君主便成傀儡;宰相以天下为己任,目无君主,尤为不可。所以宰相不可设置。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日趋加强。 (4)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BDAAB ACBAA 11,(1)看法:凡事与宰相商量,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4、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积极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看法:宰相擅权危及君主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 (3)看法:以宰相治天下,君主便成傀儡;宰相以天下为己任,目无君主,尤为不可。所以宰相不可设置。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日趋加强。 (4)没有本质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高中历史培优:高中历史培优资料二:历史大题(学生版) 高中历史培优资料二(学生版) 2013年全国卷大题部分 题前指导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仅见人教版) 1.正常的对外贸易 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促进中外贸易发展。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官署名为市舶
25、司),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2.朝贡贸易 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3.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
26、“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
27、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_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
28、,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题前指导中央集权的发展 1.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存: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收周朝和秦朝教训,实行郡国并存的地方行政体制。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
29、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隋:隋文帝时减去郡级区划,保留州、县两级制。 唐:唐太宗时,又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唐朝中叶遭遇了“安史之乱”,叛乱平定后,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掌握行政、财政和军事大权,后发展成为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五代十国实际就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2 高中历史培优:历史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历史培优补差工
30、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一学期就结束了,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后进生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确看待后进生的问题 一把手伸出来回有长有短,既然组织考试,学生的成绩肯定就有好有坏,只要学生的差距不是很大,后进生向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的,对待后进生,我时时关心他们,不歧视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 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历史学科是其入初中之后所开的一门新的学科,没有基础,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其年级的基础打不好,将来直接影响到八年级和九年级,因为孩子们学不好,就会对历史学科产生一种厌恶,一旦这种情绪产生,学生就很难学好这门课。七年级的后进生,
31、要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在激发兴趣这方面,我做了很多工作,在课堂上,对后进生我关注更多,对他们提问01hn.的更多,亦有进步马上表扬。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故事,让后进生提前找有关的故事,上课的时候讲给大家听,让谈们从找故事的过程中对历史有新的认识,历史即生活,历史这门学科是很有意思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春秋晚期的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到至今仍然使用,其实,后进生的形成因素很多:智力的因素、贪玩等因素。七年级的孩子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成绩不好很少,大多数是由于贪玩造成的。因此,对于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成绩不好的,降低知识的难度,让他们能在基础之上有一定的进步,同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对于那些因贪玩造成的。我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并给他们制定目标,及时地督促他们完成任务。 四、了解他们,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七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很容易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就因为喜欢一个老师从而喜欢他所带的课。刻下,我与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从而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加有利。 总值,我觉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