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3.01KB ,
资源ID:1156791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679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优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优质.docx

1、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优质论 文 题 目: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摘 要教育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方面。结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了分析,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教育的失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社会和谐来说,意义重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目 录摘要-2引言-4一.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教育的和谐发展-51、和谐社会的内涵-52、构

2、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支持-5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61、家庭教育的错位-62、学校教育不到位-73、社会教育的失控-8三.解决问题的对策-91、政府层面-92、家庭层面-103、学校层面-114、社会层面-12四、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引 言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农村。这些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包括出国)务工,留在家乡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

3、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失、问题少年、抑郁等日益突显,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正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内在地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

4、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今人担忧,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教育的和谐发展 1.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对整个社会系统(即社会结构的总体)而言的,不是针对社会的部分而言的。和谐社会的蕴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与自身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等几个层面。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

5、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社会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发展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四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人的生态发展空间。和谐社会应当是城乡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也应是区域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尚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其中,教育的和谐,是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2.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人”,而人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强力支持,需要通过教育提高

6、国民的素质,奠定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素质基础;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国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一定意义上,教育培养的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内涵性基础和逻辑前提。 和谐社会的构建蕴含着整体性思想,和谐社会必然内在的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提出来的。为此,要做到教育的社会观与人本观并重、教育的技术品质与人文品质的有机融合、教育的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使影响人的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和谐、有序的发展。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当

7、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在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就沿用此分析框架,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教育的失控。 1、家庭教育的错位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牵就教育代替理性教育。

8、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实质是用牵就教育代替理性教育。他们较多地给予留儿童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理性管束和引导。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牵就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

9、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抑郁的性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一种是金钱教育代替亲情教育。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微乎其微。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子女寄一点钱,这种用金钱来代替亲情的做法,忽略亲情抚慰而一味的物质代替,必定会使留守子女在人格的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

10、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儿童情感受到伤害,性格发育受到挫折,对于儿童一生的成长来说,都是一段挥之不弃的伤痛。 2、学校教育不到位由于缺乏家长的有效教育,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管理,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品德发展不理想。加之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就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的境地。于是,对有些留守儿童,学校在管理不了时便放任不管。另外,在现阶段,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中还出现了一些其它问题。其一,学习间断现象。有些儿童在“流出”-跟随父母到城市上学和“回流”从城市回户籍地上学的过程中,学习有间断现象。其

11、二,留守儿童失学现象严重,复学率低。有些留守儿童逃学或辍学后,学校得不到家庭配合,复学率很低。其三,留守儿童升高中比例不高。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在整个受教育者中留守儿童毕竟还是少数,有“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

12、状况和生活状况失控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而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消耗”中大打折扣3、社会教育的失控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社会教育组织,正面的社会教育微乎其微。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其负面影响成了留守儿童滋生不良习惯的土壤。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经常光顾电子游戏室

13、,痴迷电游,看碟片,迷恋网络,赌博,喝酒。有些孩子经常赊账购物,有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甚至杀人、抢劫,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失控严重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

14、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1.政府层面从实质上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集中地体现着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现有城乡两元结构的束缚和城乡文化融合的艰难使得整个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充满矛盾与冲突,而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行为和心理等方面所出现的偏差正是这一类矛盾与冲突的派生物。这就要求政府竭力为农民工的公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让他们及其子女真正地能分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

15、在。具体来说,其一,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

16、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

17、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家庭层面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即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

18、、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

19、、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3.学校层面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特

20、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

21、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4.社会层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

22、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组建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成员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组成。另外,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3、同时在农村地区应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四、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集中地体现着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然而,现有城乡两元结构的束缚和城乡文化融合的艰难,使得整个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充满矛盾与冲突,而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行为和心理等方面所出现的偏差正是这一类矛盾与冲突的派生物。这就要求政府竭力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让他们的子女真正地能分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

24、果。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参考文献 1钟荣华: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思考,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131页。 2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致 谢首先请允许我对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

25、们的精心安排,才使我有了这次参加论文写作的机会。同时,尊敬的指导教师对我的这次论文写作作了精心指导,您的修改意见对我深有启发,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

26、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

27、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

28、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

29、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