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72.81KB ,
资源ID:115660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66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复习原创文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复习原创文件.docx

1、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下学期 探究实验专题复习原创文件20182019学年北京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操作及现象结论A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B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

2、3溶液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C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D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同温下溶解度:CaSO4 H+ Na+B对比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OH- SO42-C对比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D对比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4、(18年海淀)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r2(SO4)3稀溶液为蓝紫色;Cr(OH)3为灰绿色固体,难溶于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或叙述不

3、正确的是( )A. 中生成蓝紫色溶液说明K2Cr2O7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B. 操作II中仅发生反应:Cr3+3OH= Cr(OH)3C. 将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会产生灰绿色浑浊,该现象与Cr3+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D. 若继续向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有可能重新变成蓝紫色5(18年北京海淀)研究小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原电池实验:实验编号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连接装置5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两侧铜片表面均无明显现象左侧铁片表面持续产生气泡,连接装置5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右侧铁片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装置的盐桥中,阳离子均向右侧移动B.实验中,左侧的铜被腐蚀

4、C.实验中,左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D.实验和实验中,均有O2得电子的反应发生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实验 现象溶液无色,试管上方呈红棕色产生大量气泡,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产生气泡,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试管上方呈现红棕色的原因是:2NO + O22NO2 B. 根据实验、的气体检验结果,说明都有NH3产生 C. 实验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Al + 6H+ + 3NO3- Al3+ + 3NO2+ 3H2O D. 在实验、中,NO3-在酸、碱及中性溶液中都被还原7、已知:Ag+SCN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

5、下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B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3AgSCN+Fe3+C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D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8、实验: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0.015 molL-1 KSCN溶液各1 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 向b中滴加3滴饱和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 molL-1 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向c中逐

6、渐滴加1molL-1 KSCN溶液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增大Fe3+浓度使平衡Fe3+ + 3SCN- Fe(SCN)3正向移动 B. 实验中发生反应:Fe3+ + 3OH- = Fe(OH)3 C. 实验和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 实验、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9(18年北京海淀)实验小组探究KI与Cu(NO3)2的反应,进行实验一:实验一注:本实验忽略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 _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_ _色,说明生成了I2。(2)探究生成I2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2mLImol/LKI

7、溶液中加入1mL_ _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I2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I。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 _氧化I的可能性。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 _的实验。(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查阅资料得知:CuI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a.CuI吸附I2; b._ _吸附I2。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实验二已知:CuI难溶于CCl4;I2+2S2O32=2I+S4O

8、62(无色);Cu+2S2O32=Cu(S2O3)23(无色)。由实验二得出结论: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形成的。现象为_ 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_ _。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3)2与KI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答案(共16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1)淀粉 蓝(两空各1分)(2)2 molL1 NaNO3(或KNO3)溶液中的Cu2+,空气中的O2 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3)Cu 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 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 Cu+(aq) + I-(aq),加入足量Na2S2O3溶

9、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2Cu2+ + 4I- 2CuI+ I210(19年海淀)某校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FeCl2溶液产物的影响。所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为石墨电极。【查阅文献】i. Fe2+、Fe3+在溶液中通过与Cl-结合分别形成FeCl42-、FeCl63-,可降低正电荷。ii. 电解过程中,外界条件(如电解液pH、离子浓度、电压、电极材料等)会影响离子的放电能力。【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条件实验现象阴极阳极IpH=01 molL-1 FeCl2溶液电压1.5 V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湿润淀粉碘化钾试

10、纸始终未见变蓝。取阳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IIpH=4.91 molL-1FeCl2溶液电压1.5 V未观察到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析出。电解结束后,将电极浸泡在盐酸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阳极附近出现红褐色浑浊。取阳极附近浊液于试管中,先用盐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1)结合阴极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I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用化学用语表示实验II中产生阴极现象的原因: 。对比实验I、II的阴极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2)结合阳极实验现象的分析甲同学认为实验I中Cl-没有放电,得出此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

11、是_。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依据此现象分析,阳极反应可能是Fe2+ - e- = Fe3+、_。对比实验I、II的阳极现象,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讨论】(3)有同学提出,改变条件有可能在阳极看到“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现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对应的实验方案是 。答案(1)2H+ + 2e- = H2 Fe2+ + 2e- = Fe和Fe + 2H+ = Fe2+ + H2(FeCl42-合理正确给分,各1分)其他条件相同时,pH=0,pH较小,c(H+)较大时,阴极H+优先于1 molL-1 Fe2+放电产生H2,而pH=4.9,pH较大,c(H+)较小时,阴极1 m

12、olL-1Fe2+优先于H+放电产生Fe 或整体回答:由pH=0变为pH=4.9,c(H+)减小,H+放电能力减弱,Fe2+放电能力增强(2)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 FeCl42- - e- = Fe3+ + 4Cl-(或写为:FeCl42- + 2Cl- - e- = FeCl63-) 随着溶液pH的越低,c(H+)升高,抑制水解平衡Fe3+ + 3H2O Fe(OH)3 + 3H+正向移动,难以生成Fe(OH)3 或正向回答:随着溶液pH的增大,c(H+)减小,有利于水解平衡Fe3+ + 3H2O Fe(OH)3 + 3H+正向移动,生成Fe(OH)3 (3)可改变条件1:改变c(

13、Cl-)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2 mol/L FeCl2溶液和n(n0)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作为电解液c(Fe2+)= 1 mol/L,c(Cl-)2 mol/L,观察阳极“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上的现象 可改变条件2:改变电压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电压(或改变电压),观察阳极“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上的现象11、(18年北京西城)某小组研究NaClO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变为浅黄色溶液变蓝溶液保持无色溶液不变蓝,溶液的pH=10【资料】: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 酸性条件下IO3不能氧化Cl,可以氧化I。 ClO在pH4

14、并加热的条件下极不稳定。(1)0.5 molL1 NaClO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实验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3)对比实验和,研究实验反应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 提出假设a: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a成立,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 进一步提出假设b:NaClO可将I2氧化为IO3。进行实验证实了假设b成立,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 ,实验现象是 。 (4)检验实验所得溶液中的IO3:取实验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未出现蓝色,一段时间后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测得溶液的pH2。再加入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实验所得溶

15、液中存在IO3。 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 。 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实验所得溶液中存在IO3,理由是 。欲证明实验所得溶液中存在IO3,改进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1)ClO + H2OOH + HClO (2)ClO + 2I + H2O = I2 + Cl + 2OH(3) 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 碘水 右侧碘水棕黄色变浅,电流表的指针偏转(4) Cl2 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 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 3ClO

16、+ I = 3Cl + IO312、(2018年北京朝阳)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 的氧化性。(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氧化性Ag+Cu2+。(2)方案2:通过Cu2+、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试管滴管1.0 molL-1 KI溶液1.0 molL-1 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1.0 molL-1Cu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经检验,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 。 经检验,中溶液含I2。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

17、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 (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 。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 未能氧化I- ,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编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 1 mol/L,b、d中溶液pH4) 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 (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

18、现象是 。 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资料:Ag+ + I- = AgI K1 =1.21016;2Ag+ + 2I- = 2Ag+ I2 K2 = 8.7108)答案:(1) (2) AgI a bAgCl c (3) 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 mol/L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电流计指针偏转 (4)K1K2,故更易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 + 4I- = 2CuI + I2 ,生成了CuI沉淀,使得的氧化性增强。 13、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装置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持续通入实验1

19、.5 mL1 molL-1 CuSO4溶液和3.5 mL1molL-1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实验1.5 mL1 molL-1 CuCl2溶液和3.5 mL1 molL-1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 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

20、验证明: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42+溶液。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 + 2NH3H2O = Cu(NH3)2+ + Cl- + 2H2O 、 。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下: 填写下表空格:试剂1试剂2蒸馏水现象1现象2 写出实验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

21、:实验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答案(1)Cu2+ + 2OH- = Cu(OH)2 (2)黄色沉淀消失,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或实验II与实验I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42-无关)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3) 4Cu(NH3)2+ + 8NH3H2O+ O2 = 4Cu(NH3)42+ + 4OH- + 6H2O 试剂1浓盐酸现象1白色沉淀溶解现象2出现白色沉淀 2Cu(OH)2 + 2Cl- + SO2 = 2C

22、uCl + SO42- + 2H2O (4)加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I相同) (3分,每个给分点1分)14、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实验1实验现象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实验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Fe(OH)2和Fe(OH)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OH)3,方案是 。 乙

23、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大量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Fe6(SO4)2(OH)4O3(一种氧 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 ,再往试管中加入 ,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Fe(OH)2 表面吸附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中10 mLNaOH溶液滴加FeSO4溶液实验现象实验26 mol/LNaOH溶液0.2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

24、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实验36 mol/LNaOH溶液0.1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能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证据 是 。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证明该假设成立。(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 。(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答案:(1) Fe2+2OH=F

25、e(OH)2(2) 取一定量的灰绿色沉淀,加入盐酸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 2mL 0.1mol/LFeCl2溶液 3滴0.1mol/L NaOH溶液 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越小,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 实验2中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或实验3中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向实验2(或实验3)的白色沉淀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3)Fe2+在加热时易发生水解,生成Fe(OH)2,因此颜色变白,同时沉淀的量增加,导致出现片状白色沉淀。(2分)(4)隔绝氧气、硫酸亚铁少量(或氢氧化钠过量)、硫酸亚铁浓度小(或氢氧化钠浓度大)、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微热等 。(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