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69KB ,
资源ID:115652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652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眼耳鼻喉科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眼耳鼻喉科复习题.docx

1、眼耳鼻喉科复习题 名词解释1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相当于蝶骨体和枕骨底部,在儿童6-7岁最为显著。10岁以后逐渐退化而萎缩。腺样体如过度增生可堵塞鼻咽部影响呼吸,或者阻塞咽鼓管口影响听力。腺样体表面似去皮的小橘子,有小裂隙或纵行沟裂凹陷,中央最深,两侧较浅,均覆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此特点和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不同。2咽囊:系于腺样体下面中央的一小凹,或呈囊样凹陷,为胚胎早期上皮随脊索顶端退化凹陷而成。他并不形成任何器官或结构,随胚龄增长而逐渐退化以至消失,仅少数保留到出生后甚至成年。囊腔深浅不一。深者可到枕骨基底部内。咽囊位于咽上缩肌最上部的纤维之上。

2、颅咽管长位于其后方,此两者易于混淆,咽囊可因开口堵塞膨大成白色或黄色的囊肿,也可发生慢性炎症。3咽隐窝:位于鼻咽侧壁,紧靠咽鼓管咽口,呈圆锥形深窝状,深约1cm,尖端向上。随年龄的增长,咽隐窝相应增大。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且上方与颅底破裂孔接近。破裂孔邻接于咽隐窝的上界,相距仅1cm,。颈内动脉和岩浅大神经在外侧。咽浅大神经如受肿瘤侵及可导致泪溢症状。4梨状隐窝:位于喉入口的两侧,是异物常嵌顿之处,其内侧为杓状会厌襞,外侧为甲状软骨板和甲状舌骨膜。梨状隐窝的黏膜下有喉上神经内支通过,可在此进行表面麻醉。伴随喉上神经内支上行的有喉上动脉和静脉及淋巴管。两梨状隐窝之间是环状软骨板后方,呈裂隙

3、状封闭的环咽间隙与食管入口相通,当吞咽时,喉口关闭,梨状隐窝呈漏斗形张开,食物经环咽后隙入食管。5环咽肌上三角:环咽部下部横行肌束与上部斜行肌束之间的区域内,肌束排列稀疏,是咽后壁下分的薄弱区域,临床称环咽肌上三角,是食管镜检查容易损伤的部位。6喉囊:喉室前部向上延展形成一小憩室,称喉囊,或称喉室附属部。此囊向上可高达甲状软骨上缘,少数人甚至可突入甲状舌骨膜附近。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以阻断颈总动脉血流。8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部位,约在胸锁乳突击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

4、的部位。9颈攀: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舌下神经下行,称舌下神经降支,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浅表面下行,又称颈攀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攀下根,沿颈内静脉浅表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平面,在颈动脉鞘前面合成颈攀。自颈攀发出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损伤颈攀的肌支。10椎动脉三角:由外侧的前斜角肌,内侧的颈长肌,下方的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围成的三角,称为椎动脉三角。该三角的尖为第

5、6颈椎横突前结节,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肋颈,前方有颈动脉鞘及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及胸导管(左侧)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椎动脉,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11外耳道上三角:在乳突外侧面,外耳道上棘之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外耳道上三角:此三角处的骨面含有许多小血管穿通的小孔,又名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12乙状窦颅外标志线;在顶切迹与乳突尖端之间可引一条假象的直线,称为“乙状窦颅外标志线”他标志着乙状窦在颅内的走向。顶切迹和乳突尖端分别为乙状窦上膝和下膝的颅外标志。上述标志对于耳部手术。小脑桥脑角手术以

6、及侧颅底的手术都非常重要。一名词解释1眶隔 :是由睑板向眶缘延伸的一层很薄而又富于弹性的结缔组织膜, 在眶缘处, 与眶骨膜增厚的部分相延续。上睑者较厚, 一部分和上睑提肌腱相融合, 外侧与睑外侧韧带和眼轮匝肌的部分纤维融合, 其内则端附于泪骨和泪后嵴, 约在泪囊中部横过泪囊达泪前嵴, 向下至眶缘, 故泪囊上部实际上位于眼眶内侧的眶隔之外2 睑内侧韧带 : 为一宽阔的“Y”形结缔组织带,起自泪前嵴,向外分成上、下两支,横过泪囊前方(不与泪囊接触),分别附着于上、下睑板的内侧端。此韧带另分出一部分(深部) ,向后附着于泪后嵴, 较薄。两部之间容纳泪囊,做泪囊手术时切断前部,保存后部,可维持眼睑的正

7、常位置。3 睑外侧韧带:由上、下睑板在外侧会合而成,附着于额骨的眶外侧结节上。其前方与眼轮匝肌的纤维混合,后面有小叶泪腺, 其上缘与上睑提肌腱扩展部连结,下缘与下斜肌及下直肌扩展部会合。4 Tenon氏囊 :又名眼球鞘或Tenon氏囊, 包绕眼球大部分, 前方起自角膜缘, 后方止于视神经周围。后部较厚且较坚韧。其内面与巩膜间有一潜在性间隙, 间隙内有纤细且疏松的纤维, 眼球在鞘内可作一定程度的灵活运动。但由于此筋膜鞘在前面附着于角膜缘, 而且眼肌的附着对眼球在筋膜囊内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制约, 因此,眼球较大范围的运动则是眼球和筋膜囊一起在眶脂肪中的运动。5zinn氏总腱环 :四条直肌均起自眶尖部

8、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zinn氏总腱环),该环为一结缔组织环, 围绕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内侧端, 环内面的上、下部因有两条腱带而增厚。6巩膜筛板:巩膜外2/3向后延续为视神经硬膜鞘;内1/3横过巩膜后孔处,被视神经纤维穿过,形成巩膜筛板,它是眼球纤维层最薄弱的那部分,在青光眼患者筛板可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向后突,形成视乳头凹陷;另一方面,视神经纤维集中于此,在炎症或水肿时,神经纤维受压而萎缩。 7 sinus venosus sclerae :为巩膜静脉窦,又称Schlemm管,为一不规则的环形管道,位于巩膜内沟的深面,占据沟的后2/3处,管壁由内皮、不连续的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腔内充满房水8 房

9、水静脉:是指起源于巩膜静脉窦外侧壁、穿过巩膜直接出现于结膜下的引流管,不与巩膜内静脉丛相吻合,当其近角膜缘穿出时,即于巩膜上静脉丛吻合,使房水汇入睫状前静脉中。因含房水而得名,一般管径0.01-0.1mm,平时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9虹膜角膜角 :又称前房角,是房水流出的重要通道,由内(后)外(前)二壁及所夹的隐窝构成:内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面一部分构成;外壁为角膜巩膜交界处,又称为角巩膜壁,从角膜后弹力膜末端(Schwalbe氏线)起至巩膜突(距)为Schlemm氏管及小梁网所在地。前房角是房水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形态的改变、宽窄及淤畅都会影响房水的循环。10optic disc

10、: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optic disc 在后极稍偏鼻侧,为一白色圆盘状结构,直径约1.5mm。是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汇集点,神经纤维在此向后穿过筛板形成视神经。此处也是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的地方。视神经盘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在其中央有一凹陷,称生理杯。11 macula lutea :黄斑macula lutea 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约3.5mm处,为一黄色区域,黄斑中央为一浅凹,名中央凹central fovea为视力最敏锐之处。12 superior orbital fissure: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位于眶上壁与外侧壁之间,是蝶骨大、小翼之间的

11、裂隙,内侧端借蝶骨小翼的后根与视神经管相邻。可分为外侧部:较狭长;内侧部:较宽阔13 optical canal: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的两根围成,由眶尖通至颅中窝。管的方向由后向前,其颅内开口呈横椭圆形,眶内开口呈垂直椭圆形。通常视神经管愈长,管腔愈狭窄,反之则愈宽。 通过视神经管的结构有: 视神经及其三层被膜, 眼动脉。问答题1鼻咽癌易向颅内扩散,亦可引起泪溢症状,试述其解剖学原因。 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岩浅大神经在外侧,岩浅大神经传导从面神经到泪腺的副交感干纤维(来自上泌涎核)该神经接近咽隐窝,如受肿瘤侵及,将发生泪溢症状。2简述扁桃体窝的构成。 呈三角形。前壁:腭舌弓,其下有片状薄

12、膜,覆盖扁桃体的前下方,称为三角襞。皱襞中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后壁:腭咽弓。 外侧壁:咽腱膜和咽上缩肌构成,在顶部和腭舌弓和腭咽弓连接,形成半月襞。 内侧壁:突出于口腔。无明显界限3简述扁桃体血液供应来源。 动脉(均来自颈外动脉):A:舌背动脉分布在扁桃体的前下极 B:腭升动脉分布在扁桃体下极的后部 C:面动脉分布在扁桃体下极的中部(是扁桃体主要血供来源) D:咽升动脉分布在扁桃体的上极 E:腭降动脉分布在扁桃体的上极 静脉:扁桃体静脉在扁桃体被膜周围间隙内形成静脉丛与咽静脉丛相连,通过舌静脉的扁桃体支回流。其中扁桃体旁静脉经扁桃体被膜外面。从上向下穿过扁桃体周围间隙至咽丛,在扁桃体手术中容易

13、损伤而发生出血。4简述咽后间隙与椎前间隙的主要区别。 咽后间隙:位于咽后面正中的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外侧至颈动脉鞘。此间隙向上延伸至颅底,向下达咽下部和食管的后面延至后纵隔。此间隙的椎前筋膜在中线处附于颊咽筋膜,而将咽后间隙分为互不交通的左右两部。间隙内有咽后淋巴结,接受鼻粘膜、扁桃体、咽鼓管和鼓室的淋巴引流,以上各处的感染,均可侵至咽后间隙,故临床所见的急性咽后脓肿常偏于一侧。婴幼儿咽后间隙内有较多的淋巴结,到儿童期则逐渐萎缩,至成人仅有极少数淋巴结,故咽后脓肿半数以上发生于1岁以内婴幼儿。本间隙的感染因易于扩散至纵隔而特别危险,亦称之为“危险间隙” 椎前间隙:为颈椎与椎前筋膜之间的间隙

14、,间隙内无纤维中隔存在,故颈椎结核侵及此间隙形成的咽后脓肿,常位于正中5简述喉软骨钙化或骨化现象。 从组织学上分析: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的大部分为透明软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中央部、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和尖、籽状软骨为弹性软骨;其余为纤维软骨。喉的透明软骨20岁以后逐渐开始骨化,首先是甲状软骨,继而为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底。65岁以后可以完全骨化。纤维软骨可以发生钙化,但终生不骨化。女性的喉软骨比男性的稍小。女性喉软骨骨化一般比男性稍晚6简述声门裂的构成、形态、呼吸及发声时变化、以及性别年龄不同而引起的变化。构成:界于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为声门下区的入口,是喉腔之最窄处。前2/3为膜间部;后

15、1/3为软骨间部。声带前端交会处的粘膜为前连合;声带后端和杓状软骨内侧面间的粘膜为后连合。形态:声门裂呈等腰三角形,其顶在前,底在后。两侧声带的游离缘即此三角形的两腰。呼吸及发声时的变化:呼吸发声时,声带前联合固定,后部活动。深呼吸时,两侧声带外展。声门裂开大;发声时,两侧声带内收在中线靠拢,声门裂关闭。性别年龄不同而引起的变化:成人于平静呼吸时,声门裂后部的开大约8 mm,声带极度外展时可达18-19mm。声带的长度因性别及年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认为与生殖能力有关,因此女性在闭经时有老年声变,男性通常60岁以后才开始有声变,此声变称“第二声变”。女性声变:声域缩小、高音下降、音质变坏。

16、男性:声音减弱,声域缩小。原因:喉弹性组织萎缩,声带弹性纤维及结缔组织基质发生脂肪沉着变性7简述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主要关系类型。 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较深,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较浅,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二者入喉前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喉返神经通常行经甲状腺腺鞘外,多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与甲状腺下动脉有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施行甲状腺手术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8简述气管前间隙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位置: 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容: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

17、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有胸腺上部达此间隙。临床意义: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9甲状腺肿大时对周围组织器官压迫,可引起哪些症状? 当甲状腺肿大时,若向后压迫迷走神经,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若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10何谓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由此行气管切开可依次见到哪些结构?幼儿时应注意什么? 安全三角:在体表,上为环状软骨、两侧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尖向颈静脉切迹的三角为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 结构: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

18、、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气管后方为食管,两侧为甲状腺侧叶,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其后外侧为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等 幼儿时应注意:幼儿因其胸腺和头臂静脉较高,可位于气管颈部下端前面,故在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时应注意这一特点11简述胸导管在颈部的行程。 胸导管thoracic duct 经胸廓上口达颈根部,先沿食管颈部左缘上升,在第7颈椎高度向左呈弓状跨过胸膜顶,形成胸导管弓,然后经颈动脉鞘后方、椎血管和交感干前方,弯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注入口处有一对瓣膜,有阻止血液入胸导管的作用。胸导管

19、注入静脉的部位不恒定,多数注入左静脉角,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 12简述面神经管的分段。 面神经管的分段:面神经管有一蜿蜒的行程,可分成5部分:迷路内部,水平,几乎横行,由内听道底延伸到膝状节隐窝;第1角部,锐角,容纳面神经膝和膝状节;鼓室内部,行向后外方,几乎水平;第2角部,呈一大弧形弯曲;乳突内部,垂直,止于茎乳孔。 面神经管长约30mm,除了迷路内部较细外,其管径约2mm。 由于解剖、生理和手术的关系,临床上只将岩内面神经分为3部:节前部,即迷路内部;膝状节部;节后部,相当于鼓室内部、乳突部以及膝部。 13简述鼓膜张肌。 呈梭形,长约20毫米,其中有2.5毫米位于鼓室内。该肌

20、位于咽鼓管或鼓前管骨部上方和鼓室内面的上部。起源:咽鼓管软骨上壁的后端、岩部前缘与蝶骨大翼连接形成的沟、蝶骨棘根部、鼓膜张肌骨管管壁。行程:肌腹位于肌咽鼓管上方的鼓膜张肌半管内,肌腱至鼓室内,通过匙突或蜗形突起到上方,直角折向外下,止于锤骨柄上端。神经支配:该肌受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鼓膜张肌神经支配。作用:收缩时可将锤骨柄牵引拉向内侧使鼓膜内陷以紧张鼓膜并加强镫骨压入卵圆窗的力量。14简述咽鼓管。 3.5cm, 有2个开口,其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其咽口位于鼻咽侧壁,下鼻甲后端1cm处。 外1/3为骨部,在颈内动脉的外侧; 内2/3为软骨部,开口于鼻咽侧壁; 峡部内径仅12mm; 腭帆张

21、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控制咽口的开放,前二者至于软腭 小儿的咽鼓管短,平,直,内径较宽。故小儿咽部感染易蔓延到鼓室。 15简述分布至外耳道的神经与血管,儿童外耳道有何特点? 外耳道的神经:a.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的前壁与上壁及鼓膜外侧面的前半部,所以牙病等疼痛时可以传至外耳道 b.迷走神经耳支: 分布在外耳道的后壁与下壁及鼓膜外侧面的后半部,所以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c.还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的和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 外耳道的血管:动脉来自颞浅动脉的耳前支和上颌动脉的耳深支。 外耳道血流注入颞浅静脉,上颌静脉和翼静脉丛。 儿童外耳道:新生儿的鼓

22、部弓状,主要是为膜性外耳道,很明显的斜向内下方。外耳道的骨部到一岁才发育。乳幼儿的外耳道呈直线状,短而相对粗。1.试述鼻腔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耳鼻喉)(一)、外鼻1.动脉: (1) 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 鼻背动脉:至鼻根、鼻背。(2) 颈外动脉的分支: 面动脉:鼻翼支; 鼻中隔支; 上颌动脉:眶下动脉 外鼻支:至鼻背外侧份。 2.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面静脉和眼静脉,二者通过内眦静脉相吻合。3.淋巴引流:主要流入下颌下和腮腺淋巴结 4.神经支配运动: 鼻肌-面神经支配;感觉:三叉神经的分支 眼神经的分支: 筛前神经-外鼻支至鼻背前下部、鼻尖; 滑车下神经- 至鼻根 部; 上颌神经 眶下神

23、经: 鼻背两侧和鼻翼。(二)鼻腔1.动脉(1)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在眶腔内发出: 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分布于鼻腔嗅部、部分筛窦、额窦、鼻中隔及鼻腔外侧壁后上部;(2)颈外动脉的分支:a上颌动脉 蝶腭动脉: 鼻后外侧动脉:分布于鼻腔外侧壁、鼻 腔底及上颌窦。 鼻后中隔支:分布于鼻中隔后下部; 腭降动脉:分支至鼻腔后部,其终末支经切牙管至鼻腔底前部。b.面动脉 面动脉的分支上唇动脉发出鼻中隔支分布于鼻中隔软骨部前部和鼻前庭,并与蝶腭动脉分支及筛前动脉吻合,在鼻中隔前下方形成血管丛, 称易出血区(Little氏区)。2.静脉鼻腔下部的静脉蝶腭静脉翼静脉丛 鼻腔上部静脉筛前、后静脉 -海绵窦3.淋巴

24、: 鼻腔后部和鼻旁窦的淋巴 颈深上淋巴结、咽后淋巴结; 鼻腔前部与外鼻的淋巴腮腺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4.神经A: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 眼神经 筛后神经鼻腔后上部、 蝶窦、后组筛窦 筛前神经鼻腔前部上颌神经 的分支穿翼腭神经节发出: 鼻后外侧支:6-7支,鼻腔外侧壁后半部粘膜。鼻后内侧支:鼻中隔后半部。B: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颈上节颈内动脉丛岩深神经翼管神经翼腭神经节鼻腔粘膜。副交感神经:上泌涎核面神经膝神经节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翼腭神 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鼻腔粘膜2.试述鼻腔粘膜的分部和结构特点(耳鼻喉)鼻前庭内衬皮肤,固有鼻腔内衬粘膜,并与鼻咽部、鼻泪管与鼻旁窦的粘膜相互连续。

25、鼻粘膜可分为呼吸区和嗅区。(1)呼吸区粘膜:呈淡红色,为假复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纤毛 上皮,其特点是: 粘膜中有丰富的静脉网或丛,形成静脉海绵窦,易受炎症等刺激而充血。粘膜内丰富的海绵组织,可温暖吸入的空气。 粘膜与粘膜下骨膜和软骨膜紧密相贴,构成一层粘膜骨膜。 呼吸部粘膜以下鼻甲内侧及其游离缘最发达,粘膜内有丰富的鼻腺(粘液腺、浆液腺、混合腺和杯状细胞)可产生大量的分泌物,湿润粘膜,并粘着、清除灰尘等异物。(2)嗅区粘膜:位于鼻腔顶部上鼻甲以上及与相对的鼻中隔部分,活体呈白色或淡黄色,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及基底细胞构成。嗅细胞 olfactory cells 为双极神经细胞,其轴突穿过基膜,形成

26、嗅丝穿筛孔嗅球;嗅细胞的树突朝向粘膜游离面.3试述腮腺的位置及穿经腮腺的结构Position: 腮腺位于面侧区,外耳道的前下方。shape: 略呈锥体形,底向外尖向内侧突向咽旁。 以下颌支为界,可将腮腺分为浅、深部两部分。Neighborhood: 上方平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方达下颌角; 前方:邻接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 后方:达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 浅部:向前延伸至咬肌表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深面。 腮腺的深部与茎突诸肌及深部的血管和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他们共同组成“腮腺床”。穿经腮腺的结构腮腺的上缘:由后向前为耳颞神经、

27、颞浅静脉、颞浅动脉及面神经颞支。腮腺的前缘:自上而下为面神经颧支、面横动脉、面横静脉、面神经上颊支、腮腺导管和面神经下颊支。腮腺的下端:由前向后为下颌缘支、颈支和下颌后静脉。横行的有:面神经 的分支、上颌动、静脉及面横动、静脉;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上述血管神经的关系,由浅入深分别是面神经的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4.试述翼腭窝的位置及交通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由神经血管由此经过。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借眶下裂通眶向内通: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通:借圆孔通颅中窝向下通:移行于腭大管,继经腭大孔

28、通口腔。6.试述面部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整形)(1)面部的血管1)面动脉及其分支和面静脉及其属支。 面动脉:发自颈外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达面部,向内上迂曲走行,经口角外侧、鼻的外侧,达内眦部移行为内眦动脉。沿途发出 较大的上、下唇动脉,并与对侧相互吻合形成口周围血管环。面静脉:在面动脉的外侧与之伴行,较表浅,该血管一般无瓣膜。两侧面静脉间区域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2) 颞浅动脉及其分支:面横动脉颞浅动脉在外耳门的前方上行,越颧弓根至颞部皮下,多在眶上缘水平分为额支和顶支。分布于腮腺,额、颞、顶部软组织。3).上颌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后经翼上颌裂入翼腭窝。以翼

29、外肌为标志,该动脉分为三段:第一段:下颌段 下牙槽动脉:经下颌孔入下颌骨,分布于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末 支出颏孔(颏动脉mental a.),分布于颏部。 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分布于硬脑膜。第二段:翼肌段第三段:翼腭窝段 上牙槽后动脉 :穿上颌骨后面的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上颌牙、 牙龈等。 眶下动脉: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布与上颌前部牙、牙龈及下睑、眶下方的皮肤。翼静脉从: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收纳与上颌动脉伴行的静脉,汇合形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communication:(2)面部的神经1).三叉神经 : 面部的感觉由三叉神经管理,三叉神经的三条终

30、末支于面部同一垂线的三个骨孔穿出后,分布于面部由眼裂、口裂划分的三个区域内。 眶上神经: 穿眶上孔,分部于睑裂以上的额顶部皮肤; 眶下神经: 穿眶下孔,分布于睑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 颏 神 经: 穿下颌骨颏孔,分布于口裂以下的皮肤。 2)面神经 颅外行程:由颅底的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相互交织成丛,最后穿出腮腺分为5组分支:颞 支:出腮腺上缘-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 颧 支:出腮腺前端-眼轮匝肌下部和上唇诸肌;颊 支:出腮腺前缘-口周围肌和颊肌下颌缘支:出腮腺下端,沿下颌骨下缘前行,至下唇诸肌;颈 支:出腮腺下端-颈阔肌3). 下颌神经5. 试述下颌神经的走行及

31、分布;下颌神经,为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 感觉根 运动根, 自卵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分为前干和后干。其分支有:(1)脑膜支:与脑膜中动脉一起返回颅中窝,分为前后两支,与脑膜中动脉的分支伴行,分布于颅中窝和部分颅前窝即颅盖的硬脑膜。(2)翼内肌神经:从翼内肌的深面进入该肌支配之。(3)颊神经: 经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向前下穿颊肌,分 布于颊部粘膜、颊区及口角的皮肤.(4)咬肌神经:经翼外肌上方,颞下颌关节前方行向外,越过下颌切迹,在咬肌深面进入该肌。(5)颞深神经 :通常有两支,即颞深前和颞深后神经,于翼外肌上方进入颞肌。(6)耳颞神经:以两根起自下颌神经、环绕脑膜中动脉,然后合成一干,向后穿腮腺,又向上穿出腮腺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及颞区皮肤。6.上颌动脉的走行及分支、分布上颌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后经翼上颌裂入翼腭窝。以翼外肌为标志,该动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