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5.03KB ,
资源ID:115629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62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立数字工区及三维地质建模注意事项817.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立数字工区及三维地质建模注意事项817.docx

1、建立数字工区及三维地质建模注意事项817应用Direct-Mod软件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及三维建模注意事项(20118117)以下文字是近期对胜利油田培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充分理解软件的地质理念,掌握软件的思想,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第一:了解软件特色1)该软件拥有多用户协同功能,可以实现项目组成员在同一工区同步开展地质研究工作;避免了数据拷贝、重复工作麻烦。 2)该软件基于“多维互动”的核心理念,实现了一维单井二维剖面或平面-三维立体之间互动,尤其是单井相平面相三维相之间的互动最能体现地质思想,强化了油藏地质研究成果对三维建模的指导。3)该软件开发了角点网格的三维地

2、层建模技术,能很好处理复杂边界断层和复杂岩性边界。4)该软件开发了最具前沿性的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技术,在沉积相模型里“嵌入”侧积层,满足储层精细研究的需要。 5)该软件实现了地质研究、三维建模、矢量制图一体化,地质成果图件化满足生产应用的需要。 6)该软件具有良好继承性,可以不断追加新井,可以不断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完善三维地质模型,直到油田生命周期结束。第二:如何理解软件地质理念?1)软件是按照中国陆相油藏开发地质的“三步工作程序”,设计单井、多井、层面、断层、平面层、三维层模块。单井模块建立井孔一维柱状剖面: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判别产油层,产气层和产水层;给出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

3、值。 多井模块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等时对比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地分别连接起来,形成若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这是由点到面的过程,也是由一维井孔柱状剖面向建立三维油藏地质体过渡最关键的一步。精细对比从一套含油层系一直要逐级解剖到流体流动单元。 平面层和三维层模块完成在储层分布格架进行各种属性空间分布的描述:如何利用井点的己知参数进行井间参数的插外推:首先以分层的各种等值图来表现,然后是用整个油藏的三维数据体来展示。 2)单井数据是基础,参数准确齐全决定参数模型的可靠性。3)多井对比是关键;等时地层格架决定三维模型的质量。高度重视两方面工作:一是地层划分要符合沉积模式,二是全

4、区闭合提高对比精度。4)平面相控参数建模是三维建模的前提;核心在平面相组合是否符合沉积模式,参数平面分布规律可以指导三维建模设置变差函数。5)三维地质建模式油藏描述成果的可视化、定量化过程; 第三:重点强调单井模块中的四个问题:1)编辑规的综合测井图模版图道排列顺序、图道设置、图面版式设置等,符合大家习惯,参见手册3.4。2)砂泥岩剖面如何划分渗透层?一般采用常规测井系列便可以准确划分砂泥岩剖面中的渗透层,常用GR SP ML CAL曲线来划分渗透层。自然伽玛测井仪器的探测器长度为6英寸(约合15.24cm)。探测半径为1英尺(30.48cm)。曲线幅度大小与地层厚度有关。地层厚度越薄,则自然

5、伽玛曲线的幅度越低。一般,当地层厚度大于两倍探测半径时(或大于三倍井径),可以利用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自然伽码测井是测量地层中的天然伽码射线强度,其强度取决于地层中放射性物质的质量含量,沉积岩中自然伽码射线强度主要取决于泥质含量的多少。泥页岩具有自然伽马最高值,纯砂岩地层具有自然伽马最低值,在砂岩地层中随着泥质含量增加,自然伽马值逐渐增大。 SP测井曲线受地层水和泥浆滤液间矿化度差的影响较大,且受地层厚度、泥质含量、流体性质(高阻层)的影响。SP测井适用于碎屑岩剖面及孔隙性的碳酸盐岩剖面。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当地层厚度是井径的5倍以上时,可用半幅点来确定地层界线。由于SP在储集层处表现为

6、负异常,因此,可用来划分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在渗透层处有明显的负异常或正异常。明显的泥质夹层在SP曲线上可以看到异常幅度相对减小的反映。油层的SP异常幅度往往比相同岩性的水层小。微电极是评价储物性的重要曲线。微电位电极距5cm,微梯度电极距3.75cm,微电位的探测围略大于微梯度。因渗透层常有泥饼存在,而泥饼的电阻率又往往小于地层冲洗带电阻率。所以在渗透层受泥饼影响较大的微梯度曲线低于微电位曲线(受冲洗带影响)形成“正差异常”;没有泥饼存在的非渗透层,两条曲线基本重合。这就是微电极曲线划分渗透层的依据。微电极曲线还可以细致分析储层岩性变化,如泥质夹层表现为低值无差异;砂泥岩互层显示为锯齿状;钙

7、质致密夹层显示为高尖峰状;上细下粗的岩性渐变层显示为上低下高,差异上小下大的特征。井径曲线:在砂泥岩剖面的渗透性地层处由于泥饼的存在,实测井径值一般小于钻头直径,且井径曲线较平直,因此,可参考井径来划分曲线。储层厚度以微电极曲线为主,兼顾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井径曲线。底界面大多数情况下与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深度一致。当时厚度划分误差小于0.2m;划分渗透层是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夹层厚度在0.5m以上需要把夹层上下分为两个层来解释;二是厚度较大的层如有两种解释结论应分层解释;三是遇到岩性渐变层(顶部渐变或底部渐变),层界面定在岩性渐变结束,非泥岩或非储集层开始的深度。3)孔渗参数模型建立利

8、用岩芯实测数据建立解释模型计算孔隙度:首先根据岩心综合录井图对岩心进行归位,然后对岩心分析孔隙度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上找出其对应部位,去掉岩心收获率小于80%的层段,然后根据其纵向变化划分解释点,参照其它测井曲线,对各数据进行选择,去掉泥质、灰质等非砂质成份较重的点,只保留较纯砂岩上的数据点,去掉井壁不规则处的数据点,这样使测井资料真实地反映地层情况。 某地区根据18口井42层段的数据回归了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图版 相关系数:r=0.8769 式中:孔隙度,%; t解释层段声波测井响应值,s/m;某地区根据15口井46层段的数据回归了孔隙度与密度的关系图版 相关系数r=0.9170 式中:孔隙度

9、,%; b解释层段密度测井响应值, g/cm3;渗透率计算方法有: 地层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地层孔隙度大小和孔隙的结构特征,胜利油田以岩芯粒度中值和孔隙度建立了渗透率解释模型:胜利油田4573块岩心分析资料统计为基础的渗透率计算公式: lgK = D1 + 1.7 lgMd + 7.1 lg 其D1经验系数,随压实程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和分选变差而减小。若以声波测井中的压实校正系数Cp表征砂岩的压实程度,则D1大致有如下的围:Cp大于1.4,D1约为7.6-7.8;Cp在1.35-1.40之间,D1约为7.8-8.1;Cp在1.25-1.35之间,D1约为8.1-8.5; Cp在1.

10、15-1.25之间,D1 约为8.5-8.8;Cp 小于1.15时,D1约为9.0-9.2。 4)不同沉积体系的微相划分(据丕龙编著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相 类 型亚 相 类 型微 相 类 型辫状河河床心滩、辫状水道、河道边缘、河间滩泛滥平原曲流河河床河床滞留、边滩(点砂坝)堤岸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水下冲积扇扇根扇中扇中辫状水道、扇中前缘、扇中水道间扇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水上辫状河道、水上辫状河道间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分流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扇前三角洲泥远源河流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滩-沼泽;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岸席状砂前

11、三角洲泥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湾-沼泽、天然堤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末梢砂坝前三角洲泥近岸浊积扇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无沟道部分外扇远岸浊积扇中扇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中扇过渡带外扇滑塌浊积扇中扇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中扇过渡带外扇滩坝砂坝近岸砂坝、远岸砂坝滩砂滨岸滩砂、远岸滩砂、席状砂滨浅湖泥第四:重点介绍小层对比的思路采用岩石地层学方法进行对比,充分应用标准层、旋回性、岩性组合等,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对比步骤如下: 建立典型井剖面-典型井位置适中、地层齐全、具有较全的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由它建立油田综合柱状剖面,确定对比标志,建立岩性和电性关系图版;标准井电测

12、曲线选择标准: 1)能反映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 2)能明显反映出油层岩性组合的旋回特征; 3)能明显反映岩性上的各个标准层的特征; 4)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5)在研究工区绝大多数井均具有的测井曲线类型。 在工区围根据沉积相平面变化或地层厚度变化,选择多口标准井,控制整个工区;强调多口标准井建立骨架剖面实现闭合。 建立对比剖面-建立过典型井的骨架剖面,从骨架剖面向两侧建立辅助剖面以控制全区。先挑选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的剖面参加对比,最后,以骨架剖面上的井做控制,向四周井做放射井网剖面对比;横剖面:沿着物源方向(或河道方向)、边界断层的方向;砂层横向

13、变化小,便于追踪;纵剖面:垂直于河道方向,砂层横向变化大;利用横剖面对比,纵剖面检查闭合情况,不断反复直到满意为止。 选择对比基线-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消除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使各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状况,以便观察油气层在纵向上的变化;对比基线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层拉平线;一般选择砂层组顶界面(代表沉积旋回结束);其地质意义就是根据填平补齐原理,选择某一标准层(如广湖或泛湖沉积的稳定泥岩)作为夷平面拉平,做连井剖面图,便可恢复沉积古地貌和沉积砂体展布规律。对于密井网研究区块,在已有沉积相认识的基础上可按井排作拉平连井沉积横剖面、纵剖面图,作为单元对比和沉积相研究的主要图件。遇单井过断点,建议多

14、次拉平便于地层对比;为了对比方便,建议同一条剖面,分砂层组(1-2个)开展小层对比,这样单井曲线形态更直观,对比方便。井间对比、多井闭合-纵向上按沉积旋回的级次,由大到小逐级对比,由小到大逐级验证。横向上由点(井)到线(剖面),由线到面(全区)的对比,反过来再由面到线,由线到点验证。多次反复,使得各井地层界线平面闭合。注意:强调工区围的所有井都要参加闭合,不能漏掉部分井。纵向上地层单元由粗到细分别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及单砂层。含油层系为若干油层组的组合,同一含油层系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基本一致;含油层系的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油层组由若干油层特性相

15、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为盖、底层。砂层组由若干相互邻近的单油层组合而成,同一砂层组的油层岩性特征较为一致,砂层组间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单油层 (小层和单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围,单油层间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单油层由复合砂体组成时,定义为小层;小层根据砂体分布进一步划分单层。多井对比成果的检查-利用顶面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检查地质分层的趋势性是否合理。一是绘制砂层组或主力小层顶面构造图检查分层的合理性,强调等高线不得大于2m,等高线疏密程度合理、趋势性好是检查分层的标准;二是绘制每个砂层组的地层厚度图(垂厚或真厚)检查分层合理性。地层厚度在平面上具

16、有一定趋势,不能坑坑洼洼,当然要考虑受断层影响除外。 第五:不同沉积体系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河流沉积体系的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孤岛油田馆组为例)砂层组划分原则是以标志层为界区分砂层组,沉积旋回法与岩相厚度法相结合划分沉积单元, 等高程对比法与厚度切片法相配合划分单砂层及时间单元。沉积单元是指在同一砂层组,受同级旋回控制的、厚度相近的一套砂泥岩沉积组合。一个沉积单元包括了同期沉积的砂岩和泥岩,横向上他们受同级升降旋回的控制,其厚度大致相近。同一砂层组可划分出若干个沉积单元,其数目取决于地壳升降运动的频度。沉积单元的划分方法:在砂层组按照河流沉积的纵横演化层序,划分出沉积旋回,然后按照旋回控制、厚度

17、相近来划分沉积单元的顶底界线。时间单元是指同一沉积单元沉积时间相近的、层位相当的沉积砂层。同一沉积单元部可包括若干个时间单元,同一时间单元的砂体其顶面高程相近,但其底面因侵蚀下切强度的不同,其高程相差较大。同一时间单元因顶面高程差异可细分出几期河道。时间单元划分出的沉积单位,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河道的完整层序(包括底层和顶层沉积的完整的二元结构)。但往往出现垂向叠加-间歇性叠加、连续性叠加、侵蚀性叠加三种。往往根据曲线特征和厚度趋势劈层。四个对比原则: 逐级细分原则从沉积体系(如Ngs3+4砂层组属于曲流河)到砂层组、小层、单层。应该从粗到细,逐级统层对比、检查地质界限的合理性。“等高程”对比原则

18、-单一河道从形成到废弃这一活动期间沉积的河道砂体是河流相小层对比的最小单元;单一河道的全层序沉积厚度大体反映了河流的满岸沉积厚度。其顶界就是一个等时面;不同时期沉积的河道砂体,其顶界面必然各不相同,但是同期河道砂体应与标准层具有基本相同的高程差;根据等高程的原理,可以划分不同的沉积时间单元。河道全层序的沉积厚度反映古河流的满岸深度,其顶面反映满岸泛滥时的泛滥面,同一河流的河道沉积物,其顶面应是等时面,而等时面应与标准层大致平行。也就说同一河道沉积,其顶面距标准层(或某一等时面)应有大致相等的“高程”。反之,不同时期沉积的河道砂体,其顶面高程应不同。等高程对比应主意的问题:越靠近标志层的河道砂体

19、等时对比的精度越高,而远离标志层的河道砂体因区域地层厚度的变化无法控制其等时性,所以必须与切片法紧密结合,必要时可以做一些调整;河道砂体的等高程对比,绝不能错误理解为砂层顶面的对比,更不是测井解释渗透层砂岩的顶面对比。要充分利用岩电关系,确定出河道沉积与泛滥沉积的界线。等高程对比法只适用于沉积期间无构造变动的连续河流沉积地层。 等高程对比方法可用于在砂层组细分小层或单层。其做法为: 第一 :在砂层组上部(或下部)选择标准层,并尽量靠近砂层组顶(或底)界面。第二:分井统计砂层组的主要砂层(单层厚度大于2m)的顶界距标准层的距离。第三:在剖面上按深度统计主要砂岩层顶面距标准层的距离,并确定主要的时

20、间段,将距不同距离的砂岩划分为若干沉积时间单元。第四:全区综合对比统一时间单元,然后进行对比连线。 “等厚切片”对比原则-就是把两个标准层间控制的大套河流连续沉积,带有一定任意性地等分或不等分地按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片(约相当于亚组),切片界限就是对比的等时界限。切片厚度不宜太小,切片层段要使绝大多数井都有一定层数的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的组合,不出现部分井以河道砂体为主,部分井则几乎全为泛滥沉积,这样做可以消除砂、泥岩差异压实带来的对比误差。在各井的切片界限并一定要否合理的旋回界限。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要利用地震剖面,选择连续性好的反射同向轴,大体判别区域性厚度变化趋势。切片时应遵循这一基本趋

21、势。切片界线尽可能参照相对连续性好的同向轴。河流沉积中由于河道随机地频繁摆动改道,使得河道砂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任何一个等时单元在侧向上总是出现河道砂体与泛滥沉积的交互相变,切片法就是简单的沉积补偿原理,以任何一个基本平行标准层而遵循区域厚度变化趋势的层段切片,取其界面作为等时线控制对比。 河流叠加砂体对比原则: 单一型砂体:一个沉积时间单元发育一个砂体。两分型砂体:一个沉积时间单元出现两个砂体,中间以泥岩相隔,厚度较薄。叠加性砂体:指两期或两期以上的砂体以明显或不明显的冲刷面相互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通体。间歇性叠加河道沉积保持完整层序(包含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二元结构),砂体间有泥岩隔

22、开;连续叠加垂向叠加砂体无泥岩隔开;识别叠加砂体的标准:叠加砂体往往比邻井砂体突然增厚,纵向上占据一个以上时间单元的位置,砂体部有明显的夹层。下切型砂体:指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河流砂体的垂向下切作用和侧向侵蚀作用,后一期砂体切削前一期河道砂体,占据两个时间单元的位置,又分边缘型和中心型。侵蚀叠加(或下切叠加)-上部河道下切下伏河道而造成上下河道砂体叠加,表面上看象一期河道砂体。砂体的劈分标准:对占据两个时间单元以上、厚度大于5.0m的砂体进行劈分:曲线有明显回返,且厚度占据前一个时间单元的厚度大于2.0m,按层劈分,上下连通;如占据上一个时间单元的厚度小于2.0m的砂体按照砂体下切处理,不再劈

23、分。六种对比模式:标志层控制下的等高程细分对比模式;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模式;下切砂体细分对比模式;相变细分对比模式;薄层砂体的细分对比模式; 闭合对比模式。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相控沉积旋回地层对比进积型三角洲位于水下,发育有河口坝、滨岸坝、湖滩砂等沉积类型,以反旋回砂体为主。由于该沉积有较多的标准层及标志层,对比较为容易。时间单元的划分:入湖沉积物受上强下弱的湖浪及沿岸流作用,每个时间单元砂体由下向上由细变粗,泥质含量由下向上逐渐减少,砂层下部由泥质、云母和碳屑组成的夹层增多,在浪基面以下,逐渐过渡为前三角洲泥岩。即一个沉积时间单元,底部泥岩,向上逐渐变粗,组成一个反韵律层,底部渐变,顶部突变,

24、测井曲线呈漏斗形。两个时间单元砂体之间有泥岩隔层。如无隔层的叠加砂岩,则从岩芯观察可见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测井曲线在上下层间幅度有变化出现“台阶”。韵律层的正确认识是对比的关键。砂岩的叠加形式:三角洲前缘砂体成组出现,砂层呈叠瓦状叠加:叠加砂体呈互补关系:在老砂体沉积较厚的部位,新砂体沉积较薄,在老砂体沉积较薄的部位,新砂体沉积增厚,即老砂体趋于尖灭,新砂体逐渐增长。新老砂体叠合,使各井砂层总厚度大体相近,颇类似厚的规则砂层,模糊了本来的楔状或透镜状。由于下沉与进积的综合作用,砂体层面为倾斜面而不是水平面。在砂体核部砂层厚度大,两层叠加砂岩间无泥岩隔层;向两侧砂层厚度减薄又出现隔层,呈现砂体时

25、分时合。等高程对比不能普遍应用:由于砂体形态、差异压实作用引起的砂体变形及砂体自身厚度变化,导致各个砂体层面高程变化较大,大体在砂体核部最高,向两侧特别是向湖一侧逐渐低下。相邻井间新砂体顶面总是比老砂体顶面高。在对比过程中充分考虑砂层的韵律性,并就近利用标准层控制层位关系。即在一组砂层中,下部砂层以底部标准层为基线,上部砂层以顶部标准层为基线进行对比,其对比线为一斜线。砂层厚度相近及曲线相似的对比方法应区别: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前积或侧积方式沉积,这类沉积从核部逐渐向前缘或侧缘延伸,砂体核部厚度大,测井曲线幅度大且较圆滑,边缘部分厚度减薄,泥质夹层增多,测井曲线幅度低,多呈锯齿状。即同一砂体的不同

26、部位厚度不同、测井曲线形态相异。相反,同一类型砂体,因沉积部位相同,往往厚度和测井曲线形态均相似。但不是同一层位。三角洲前缘正确划分砂体的原则是严格遵循旋回对比,一个砂体不能对两个砂体、不存在下切。滨浅湖滩坝砂沉积体系的小层对比滩坝砂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沉积物源丰富、古地形差异较小、波浪作用持续稳定的陆相断陷盆地宽缓斜坡带;物质来源于附近的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等近岸较大砂体,经湖浪和湖流再搬运改造而形成的。滩坝砂沉积体系可划分为滩砂、砂坝、滨浅湖泥沉积微相。 砂坝:横切面上呈底平顶凸;剖面上呈厚层砂、泥岩互层。保存下来的水退型砂坝垂向上表现为下细上粗的反粒序,砂体泥质夹层少见。坝在一个沉积旋

27、回中砂层层数少但单层厚度大。 滩砂:是在较平坦的底形上由湖浪、湖流作用形成,纵向上,砂岩和泥岩频繁互层,分选好,粒序不明显或者呈弱的反韵律,层物性均匀,基本没有泥质夹层。滩的垂向剖面特征是砂岩和泥岩呈频繁的互层,砂岩层数多但单层厚度较薄,粒度不明显或呈反序结构。滩坝砂沉积体系可以识别出三种沉积旋回:砂坝为主的反韵律;滩砂既可表现为正韵律,又可表现为反韵律,还可以表现为复合韵律。向上变粗的反韵律特点是:旋回部自下而上由湖湘泥岩过渡为砂岩,砂岩粒度由细到粗,由泥质粉砂岩过渡为粉砂岩、细-中砂岩;砂层厚度由薄变厚。旋回上部由中薄层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特点是

28、:旋回部自下而上砂岩粒度由粗变细,由中-细砂岩过渡为粉砂岩,砂岩单层厚度由厚变薄,泥岩夹层厚度由薄变厚。底部发育冲刷面和滞留沉积。旋回下部主要由灰色、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粉砂岩、中细砂岩组成,单层及整体厚度较大,单层厚度一般大于1.5m,由砂坝过渡为滩砂的沉积组合特征,SP 表现为泥质沉积为主的微锯齿形平滑曲线。井间对比时要根据沉积旋回特点进行追踪,不能劈分砂层,地层厚度在不同位置(盆地边缘、中心)会发生厚薄变化。近距离对比砂层很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很好追踪。浊积体系的小层对比浊流沉积单砂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浊流沉积于湖盆深水区,沉积速度快,在相对较短时期可以沉积较厚沉积体。浊积具有周期性和突发

29、性,在一个沉积周期沉积一层砂岩,每个浊积砂层可见鲍马序列多次出现,说明在一个沉积周期有多次突发事件,每次突发事件的强弱有变化,大体早期较强,以后逐渐减弱,每次突发事件沉寂一个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一层砂岩是由多个正韵律组成的复合正韵律。整个深湖区以湖相泥岩沉积为主,浊积仅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浊积岩被包围在湖相沉积当中,即使在浊积区,浊积的间歇期仍为湖相泥岩沉积。突发事件的间歇期很短,湖相泥岩很薄不易保存;浊积周期之间的间歇期时间相对较长,湖相泥岩较厚也较稳定。因此,浊积岩虽然不是稳定沉积,不同周期的浊积岩,被稳定的湖相泥岩分隔,层位易于控制,不稳定的只是浊积岩部粗细厚薄变化。根据以上特点,按照旋

30、回对比原则,认为被稳定泥岩分隔的砂岩为一浊积沉积周期从开始到终结的沉积,为一时间单元。稳定泥岩既是隔层,也能确定层位关系。在纵向上被同一稳定泥岩分隔的砂层,层位无疑相当。还有同一周期浊积层顶面高程相近,砂体顶平底凸,应考虑以标准层为准的等高程对比。第六:构造建模的基础是多井地层对比的分层点及断点数据,地震解释砂层组顶面(或底面)构造、断层剖面组合及平面组合。因此,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1)通过地震剖面了解断层的产状,尤其是断层的类型(同沉积断层、后期伴生断层);2)通过断层叠合图检查断层的合理性(同一条断层的同一盘在不同层位应该是平行的而不是相交的);3) 通过构造图检查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判断断

31、层的掉向是否合理;4)断层多边形生成断面后,井断点与断面的吻合程度至关重要;5)层面模型不仅考虑构造趋势面,更应该注重每口井的每个分层点是否与趋势面一致;6)水平井井轨迹与层面的吻合程度至关重要。7)层面模型精度一定要小于2m误差;8)断面切割关系处理要符合客观地质实际,不能违背地质规律。第七:在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时强调“对症下药”,思路清晰灵活。特强调以下三点:1)先研究含油层系或砂层组级别,然后才能开展小层界级别,最后开展单层或韵律段级别的研究工作;2)不同级别地层单元研究的容及研究目的是不同的。比如说,研究一套沉积体系(如Ngs3+4曲流河沉积体系),重点研究地层厚度变化趋势、砂层厚度分布、砂地比,找到物源方向以及河道展布规律等。研究砂层组重点是顶面构造趋势性,检查地质分层的合理性。研究油层分布围,判断油藏边底水能量等;研究小层或单层主要刻画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以及相控参数分布规律,甚至层渗流差异。3)不同类型油藏或沉积体系,研究的重点不同。比如大厚层边底水油藏重点研究顶面微构造的起伏变化、层物性夹层、钙质夹层、泥质夹层的分布、层渗流能力差异以及油水界面等。对于含油井段较长、油干层间互、砂层薄的油藏并不是纵向地层单元分得越细越好,相反,分粗一点规律性认识更清楚,抓住主力含油层,重点研究主力油层的沉积相分布及油水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